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346|回復: 3

吳儀:推進繼承創新 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葯事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6-4 13:2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7年06月04日 10:25:36  來源:求是

吳  儀

    我是主動來參加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的。2004年,我也參加了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就中醫葯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講了一些意見。這次來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當前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中醫葯對於緩解這個問題是大有可為的;二是我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個別針對中醫葯的極端言論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我來參加這次會議,就是要表明堅定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態度,並借此機會再次與大家交流對中醫葯的看法。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葯事業

    近年來,中醫葯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從行業內部到社會有關方面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歸結起來就是對中醫葯事業怎麼看和怎麼干的問題。我以為,應該用曆史的眼光、現代的思維,以更寬的視野、從更深的層次看待中醫葯事業的發展。

    第一,中醫葯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學性不容置疑。中醫葯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醫學科學,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綿延不斷,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國衛生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葯的曆史地位、現實作用和科學價值是客觀存在並經過實踐檢驗和證明的。同時,中醫葯有著廣泛、深厚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因此,無論是從醫學的角度,還是從文化的角度,都必須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

    第二,中醫葯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是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是窮國辦大衛生,要逐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中醫葯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葯的作用。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群體的擴大、健康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中醫葯又有了新的認識,從國內到國外,多層次、多形式的需求勢必持續增長,中醫葯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中醫葯最具原始創新潛力。絕大多數中醫葯理論、診療技術和方葯都是中華民族獨創的,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資源,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獨特的作用。把中醫葯所具有的創新潛力發揮出來,不但會有力地推動中醫葯自身發展,更好地造福於我國人民,而且將為世界科技和醫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造福於世界人民。

    第四,中醫葯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豐富和發展。目前,中醫葯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快速發展,我國已與70多個國家簽訂了含有中醫葯內容的協議,對外辦醫、辦學和科技合作日益增多,中葯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同時,國際上對中醫葯的認識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開展中醫葯研究和人才培養、開辦中醫診所和醫院、開發和生產中葯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接受中醫葯服務的人群不斷擴大,中醫葯發展的國際環境進一步改善。雖然中醫葯走向世界使我們面臨新的競爭和挑戰,但更應該看到,這是中醫葯理論和實踐在世界範圍內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第五,中醫葯已進入加速發展的軌道。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重大勝利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更加重視發揮中醫葯的作用,特別是在“十五”后兩年和“十一五”規划中,國家持續加大對中醫葯的支持力度,將其納入科技發展的優先領域,實施並確定了一批重大項目;許多地方和有關部門更加重視中醫葯工作,制定並實施了扶持政策和措施;中醫葯行業的工作思路和目標進一步清晰,工作重點進一步明確,發展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一些重大項目的實施效果正逐步顯現。這些都為中醫葯的發展積蓄了能量,注入了活力,為其加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不要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而感到困惑,不要為一些議論所干擾,更不要妄自菲薄。要抓住有利時機,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葯事業。

    二、推進中醫葯的繼承與創新

    近20多年來,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代醫學快速發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中醫葯事業的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要不要發展、能不能發展以及怎樣發展等方面,引發了一些議論。我看其中的實質就是如何認識和處理中醫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以及如何實現繼承與創新。應該說,近年來中醫葯繼承與創新總體上是好的,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繼承還不夠、創新也不足的問題。對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客觀地講,由於中醫葯文化背景和學科特點,當今的中醫葯繼承與創新更加艱巨和復雜,對這一點我們應當有足夠的認識。但我們更要正視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在思想認識上,一些同志自覺不自覺地把繼承與創新對立起來,片面地強調繼承或者片面地強調創新。在實際工作中,對於通過繼承與創新來推進中醫葯現代化、國際化以及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途徑還不十分清晰,有的還停留在概念上,因而在確定目標、選擇項目、設計技術路線等方面有時還把握不準,影響了繼承與創新。在管理政策和措施上,對中醫葯的繼承與創新的有效支持和引導不夠,考慮中醫葯的特殊性不夠,簡單沿用西醫西葯的做法,這既不利於繼承,也難以鼓勵創新。

    那麼,如何有效推進中醫葯的繼承與創新呢?我以為,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創新是繼承基礎上的突破和超越,繼承與創新是辯證的統一,這一點是明確的。現在的關鍵是要自覺地把兩者的關系處理好,不要把兩者對立起來,不能一講到中醫葯的繼承,就什麼都不能動,一概排斥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也不能一講到創新,就什麼都可以丟,完全舍棄中醫葯的科學內涵和學術本質。在繼承與創新中,必須充分遵循中醫葯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絕不排斥現代科學技術,而要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為我所用,為我服務。在工作部署中,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要在文獻整理、科研立項、人才培養、專科建設、中葯研發等方面統籌兼顧,不能有所偏廢。在管理層面上,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一方面,要抓緊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葯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的規範和管理辦法等;另一方面,不能因為中醫葯的有些標準、規範尚未建立或還不完善,就不顧中醫葯的自身特點,簡單套用西醫西葯的辦法。當然,還要在中西醫結合中推進繼承與創新,在中醫葯現代化、國際化中推進繼承與創新。

    第二,必須堅持以臨床實踐為核心。中醫葯是一門源於臨床實踐的科學,其理論和診療技術都是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形成並不斷發展提高的,中葯新葯往往都是在臨床處方、院內制劑的基礎上提昇研制的,這是中醫葯的一個特殊規律。因此,臨床實踐對於中醫葯的繼承與創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中葯研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勢必導致繼承與創新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方向、失去目標。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要按照中醫葯的特殊規律,通過臨床實踐篩選出有利於重大疾病的防治、獨特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優秀臨床人才的成長、具有良好療效中葯的研制等方面的課題,堅持醫、產、學、研緊密結合,聯合攻關,實現突破,推進繼承與創新,形成一批新技術和新方法,培養一批人才,開發一批新葯,切實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三,必須充分發揮中醫葯的特色優勢。特色優勢是中醫葯服務能力最直接的體現,應當努力保持、充分發揮。我們在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把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突出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把中醫葯已有的特色優勢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還要順應現代科技發展潮流,爭取形成新的特色優勢。在中醫理論方面,整體觀、辨證論治等科學思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繼承與創新中必須牢牢把握。在診療技術方面,對行之有效的獨特診療技術方法,要認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廣應用。在疾病防治方面,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疑難病以及預防保健等方面的優勢領域,要進一步做強做大。在中葯研制方面,要注重從確有療效的院內制劑中開發中葯新葯,注重對名優中成葯的二次開發,注重中葯傳統炮制技術的挖掘和傳承。同時,針對重大疾病防治和現代醫學少有辦法的領域,加強研究和探索,形成新的特色優勢。最為重要的是,在繼承與創新中,要把中醫葯特色優勢用標準、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在這個基礎上推廣開去。

    在這里,我特別提請大家思考和研究一個問題。中醫學中有一個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視預防和保健,也就是防患於未然。如果預防工作做得好,身體強壯,抵抗力增強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嗎?我以為,隨著疾病譜的改變,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相結合模式的轉變,以及現代醫學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預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調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凸顯出來。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此外,在中醫葯的繼承與創新中,還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葯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領域。要切實增強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充分利用現行制度並發揮其激勵作用。同時,要研究建立適應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需要的專門制度,加強對中醫葯創新“源頭”的保護,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切實防止中醫葯知識產權被不合理占用。

    三、大力扶持中醫葯事業的加速發展

    中醫葯事業發展涉及方方面面,除中醫葯局外,還有其他多個部門。在這種體制下,一方面,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把涉及中醫葯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強化部門之間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近些年來,各有關部門在保護和扶持中醫葯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國家有關規划中加大了扶持中醫葯發展的力度,中央財政增加了對中醫葯的投入,城市社區衛生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注重發揮中醫葯的作用,等等。各有關部門要再接再厲,充分考慮中醫葯特點,採取更加務實的措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把中央提出的“大力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在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方面,要以“名院、名科、名醫”為骨干結點,改善基礎設施和醫療條件,提高中醫葯服務水平和可及性。要堅持“鞏固、充實、提高”的原則,建設好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落實好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中醫醫院和縣級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各地在組織實施重點項目的同時,也要根據實際,做出本地區中醫醫院建設發展規划和安排。在鄉鎮衛生院的改建中要按照有關標準建設好中醫科、中葯房。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按照有關標準配備好中醫葯服務設施和人員。同時,要組織實施好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建設項目。

    在中葯產業化方面,要以“名廠、名店、名葯”為骨干結點,不斷提昇和壯大中葯產業。要建設一批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大力扶持中葯知名企業和名優中葯品牌,完善中葯品種保護制度和中葯新葯審批管理制度;切實改進對醫療機構的中葯制劑的管理,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對中葯制劑的使用和發展;抓緊組織制訂民族葯品監管措施,扶持民族醫葯的發展。要加強對中葯材專業市場和中葯生產流通的管理,打擊假劣葯品,保障人民健康。認真組織實施好中葯資源普查。

    在中醫葯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進有關中醫葯發展綱要的組織實施,組織落實好一批中醫葯重大和重點項目。做好中醫葯標準規範的制訂工作;制訂中醫葯教育發展綱要及中醫葯專業設置、臨床基地、人才培養等標準,加快中醫葯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要研究完善師承人員專業學位政策和執業醫師資格、專業技術職務等政策,修訂完善中醫葯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標準,對臨床專業技術人員要著重體現中醫葯臨床技能和業務水平。要制訂中醫葯技能型人員職業標準,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在中醫葯國際化方面,要加強中醫葯國際交流與合作,制定中醫葯國際服務貿易的政策措施,促進中醫葯服務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在對外援助、政府合作項目中安排一定的中醫葯項目,並積極支持中葯產品出口。在國際衛生合作項目中也要增加中醫葯項目。同時,要積極研究制訂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及社區衛生服務中,有關部門要制定有利於充分發揮中醫葯作用的政策措施,增加納入報銷範圍的中醫診療項目和中葯品種,降低中醫葯報銷起付線,提高中醫葯報銷比例。在研究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中,要充分考慮中醫葯的自身特點,注重發揮中醫葯的特色優勢,鼓勵和扶持中醫葯事業的發展。要抓緊《中醫葯法》研究起草工作,加強中醫葯執法監督,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和發布虛假違法中醫葯廣告的行為,加大中醫葯科普知識宣傳力度。

    四、努力擔負起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曆史重任

    當前,中醫葯事業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的軌道,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都很關注,國際上也很關注,做好中醫葯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中醫葯事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有利於中醫葯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繼續關心、重視中醫葯事業的發展,把對中醫葯事業的支持落實到具體措施上,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上。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制,加強中醫葯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為加快中醫葯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發展中醫葯事業負有重要責任,要切實加強領導,堅持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對中醫葯事業在感情上要熱愛,在思想上要重視,在工作上要加強。

    發展中醫葯事業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但歸根結底要靠中醫葯行業自身的努力。中醫葯事業的發展凝結著廣大中醫葯工作者的辛勤勞動,蘊含著廣大中醫葯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對他們的工作要充分肯定,對他們的勞動要充分尊重。為更好地擔負起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曆史重任,中醫葯行業還需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在這里,我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要繼續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良好的精神狀態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在目前中醫葯事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形勢,正視和克服困難,推動各項工作,是至關緊要的。要切實增強信心,發奮進取,有所作為,立志干出一番事業。

    二是要大力發揚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克服浮躁情緒,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切忌坐而論道、急功近利。對已經確定的工作任務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要緊抓不放,鍥而不舍,確保完成,抓出實效。要形成一套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中央的部署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落到實處,力戒形式主義、走過場。

    三是要進一步營造內部團結、外部和諧的發展氛圍。中醫葯隊伍自身要加強團結,所有成員都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要善於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加強與各有關方面、有關部門、新聞媒體、廣大群眾的聯系和溝通,努力形成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和諧氛圍。

    具有幾千年悠久曆史的中醫葯事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繼承發展中醫葯事業是曆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同心同德、勵精圖治,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共同開創中醫葯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和美好明天。

    (注:本文是吳儀同志2007年1月11日在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本刊發表時略有刪節。)
發表於 2007-6-4 13:5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她說的,應該有點份量。
但希望不是三分鐘熱度!
發表於 2007-6-4 18:18:3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大篇的
發表於 2007-6-9 12:04:41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力發揚

大力發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4:52 , Processed in 0.0619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