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轉載一則資料: 
 傷寒和溫病區別
 
 
 傷寒和溫病的共同點,均為外感熱病。
 傷寒和溫病的不同點,歸納綜合如下︰
 
 病因學︰
 傷寒主要感受寒邪、風邪。
 溫病主要感受溫熱和濕熱病邪。
 
 病機學︰
 傷寒始於足太陽經,寒邪由肌膚毛孔而入,按六經傳變,傷寒易傷陽。
 溫病始於手太陰經,溫熱病邪由口鼻而入,按衛氣營血和三焦傳變,溫病易耗陰。
 
 症狀學︰
 傷寒臨床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口不渴,尿清長,脈浮緊,舌質淡,舌苔薄白。
 溫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重,微惡寒或者不惡寒,心煩,口渴,有汗或者無汗,尿微黃,脈數,舌尖赤,苔薄黃。
 
 兩者早期鑑別要點,根據本人臨床經驗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體炎症;舌尖赤;尿微黃者為溫病。咽喉無充血、扁桃體不腫大,舌質淡,尿清長者為傷寒。可供臨床參考。
 
 治療學︰
 傷寒汗不厭早,下不嫌遲,重在誤下,傷寒下法必須待表症全無,一下即可,不可常用,傷寒晚期多亡陽,用回陽救逆法,傷寒有救逆湯。治療步步護其陽。
 溫病汗不嫌遲,下不厭早,重在誤汗,溫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無,兼裡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溫病易陷心包,有芳香開竅之法,溫病有開竅三寶;耗津傷陰有滋陰生津保液法。治療時時護其陰。
 
 總之,要“認証無差”,吳鞠通云︰“真能識得溫病,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葉天士云︰“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傷寒和溫病屬性不同,治療迥然有別。
 
 以上文字摘錄自李順保編著“溫病條辨集注與新論”。
 | 
 評分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