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5655|回復: 1

[分享] 癌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7-4 13:28: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載一則有關治療癌症——不吃藥

有關癌症--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廠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但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
張先生失望之余,一直懷疑診斷有誤;於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證實原來的診斷並無錯誤。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在人生絕望之余,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
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曰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並請魏同學協助其料理後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的院長(1949-55 ,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呂革令博士係知交好友。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願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士並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我請教你:『癌爲什幺叫絕症,你可知道嗎?』」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爲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钴60還是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無論用什幺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爲什幺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院做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並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堿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堿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堿性食物,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願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爲奇迹,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爲愉快。繼張先生之後,有位前台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肺癌消失。
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後呂博士回來台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並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 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爲成果。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並廣爲宣導........。」
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堿性的,大約是PH7.35~7.45左右。嬰兒也是屬於弱堿性的體質。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布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堿性就是遠離癌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征: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爲什幺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奶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爲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痹積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裏,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曰夜顛倒。
d)人體內髒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松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爲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 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爲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奶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鲔魚、豬肉、鳗魚、牛肉、面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鳅。
4.弱堿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堿性食品:蘿蔔幹、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幹、檸檬、菠菜等。
6.強堿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堿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爲早上。
~轉寄亦是積陰德~  
我們身邊有很多弱勢群體,我們每一個人哪怕只是付出很少一點,他們就可以收獲更美好的生活


以上僅供參考!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7-13 11:45:15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巧有篇治療癌症的文章,其實是篇訪問。

打開癌症的另一片天空~~訪問岑信棠教授
「別說沒得醫,(腸癌)絕大部份人都醫好,估計(痊癒率)有七、八成。」
因為醫療科技進步,藥物更新換代,化療更有效,放射治療更精準,也因為行醫的舉重若輕,相信自己比癌細胞更強更堅。

「很多人會問,在(氣氛)那樣悲(慘)的環境裡,我怎可能支持那麼久﹖我會覺得,假如沒有醫生的話,情況相信會更悲(慘)。雖然很多人說(患上)癌症必死無疑,但確實有不少人被醫好,就算醫不好,病人的生命也能盡量延長,病症也能盡量減少……。」

說得甚有把握,因為當初決定與癌症交手,最大原因就在於它的棘手和高難度。「我本想做眼科醫生,但行醫第二年遇到(鼻咽癌之父)何鴻超教授,發現癌症原來挑戰性很大。」

發現復發鼻咽癌療法
隨何鴻超教授在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從事癌症治療四年,直至八六年考取專科資格後,岑信棠再前往英國著名的腫瘤中心受訓,這一去才讓他發現,「(當地研究癌症的水平)其實不外如事,何鴻超教授做的研究還比他們好」,最終激發他回港後全身投入研究鼻咽癌的決心。「要知道鼻咽癌是香港的問題,外國人是不會花時間亦沒有能力做這方面的研究。」就從八七年任職瑪麗醫院開始,他與耳鼻喉科的韋霖教授共同展開鼻咽癌研究,並自八九年起以每年十多篇的驚人速度發表臨床研究報告,數量佔當時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研究展開前,鼻咽癌腫瘤行為及治療從來都是醫學界的盲點,全世界對鼻咽癌的一切,所知不多。「鼻咽癌傳統都是用放射治療來醫,因為不做手術,全世界根本沒人掌握鼻咽四周的組織,更別說認識鼻咽癌的行為。」透過電腦掃描儀,他和韋霖教授及研究人員日復日地觀察腫瘤行為,終於發現鼻咽癌患者中耳積液的緣由,癌細胞會先侵犯哪部份的淋巴組織,也研究出令群醫束手的復發鼻咽癌治療方法。「割開上顎,將放射性金粒種植在殘餘的癌腫瘤上、淋巴清除(手)術、上頜掀開術(Maxillary Swing)等,這些都是我們當時研究到的治療方案。」與此同時,他亦與微生物系吳文翰教授投入鼻咽癌的基礎研究,探求其發病原因、與病毒的關係等,最終成功將基礎研究帶到臨床層面,令鼻咽癌普查成為可能。隨後十年裡,由他們率領的研究隊伍更成為全世界鼻咽癌最活躍的團隊。

尋求最好治療方案
對付癌魔,岑教授從來主張用最新最好的藥物,例如比5-FU更強悍、能減低一半腸癌復發機會的輔助化療藥草酸鉑,與及應用在腸癌轉移或復發病人身上、副作用較低的化療藥CPT-11等。去年脫離公營系統,決定私人執業,為的也是這份醫者的執著與堅持。「(礙於)資源問題,公營系統的掣肘愈來愈多,很多新藥用不到,新的(醫療)科技用不到,那我就想到可能私人執業便不會有此掣肘,可以採用最好的治療方案。」他不敢斷言現時癌症能全部治癒,但卻看到不少個案均在掌控之內。「其實過往四、五年裡,遇過不少(鼻咽癌)復發的病人,(病情)都可以長期控制。」「以往復發腸癌的存活率約六個月,現在有了新藥,病人往往兩年後仍能活過來。」一息尚存,只要是有方法應付的,他都不希望就此放棄。

一位末期肺癌病人,看過的醫生都斷定她無法治癒。當時一種新的標靶藥物剛推出不久,瑪麗醫院進行過的臨床研究證實患者服用後數天至數星期內能恢復精神體力,那時仍任職港大醫學院的岑教授遂嘗試處方該藥,病人數天後即病情好轉,事隔一年後的今天,仍能如常生活。「本來那種新藥在外國經初部研究對治療肺癌很有效,但後來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卻顯示它對外國的肺癌病人沒明顯療效。其他醫生只看外國文獻,便以為這種藥沒有作用,其實亞洲很多文獻已指出它對亞洲人具獨特療效。」

另有一位末期腸癌病人,經診斷後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骨。治療期間,病人已明言不想接受化療,以免承受脫髮等副作用,岑尊重對方決定,棄用化療,但在他存活下來的整整一年裡,控制痛楚便成為首要處理的艱鉅任務。「慣常嗎啡用量只以毫克計,如二十毫克、三十毫克,那位病人卻有幾次需用上三、四克,而且用量還會隨情況大起大跌。」曾有好幾次,病人夜半痛苦難耐,岑教授需零晨三、四時趕往醫院,為調校藥量止痛。「(用藥劑量)大幅度上落是很難處理的,但最後我們也能妥善應付,並在過程中順利為他止痛。」

行醫應知所進退
幸運打勝一仗也好,生命已到盡頭,無法挽回也好,岑教授說,行醫的,高明的醫術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知所進退。「如果(癌病)是能夠醫好的話,再強的藥也應該使用,為求醫好病人,多痛苦也一定要他捱過。但假如目的已不在於將病人治好,例如處理一些癌腫瘤已轉移的病人,目標是盡量延長其生命,而且是有質素的生命,那醫者就要細心權衡應該何時用藥,也就是知所進退。病人的生命盡量延長,副作用則盡量減少。」

給予病人生的希望,岑教授永遠記掛在心,一刻不忘。「完全沒希望的人是很糟糕的。」除非病人真的很想確切知道自己的生命限期,否則他絕少實話實說。「任何預算也有差誤,所以我只會說,藥物不斷改善,每個病人也會有良好反應,讓對方仍然有個希望。」惟獨面對想法悲觀的病人,卻最教他束手無策。「一些想法悲觀的病人,常會懷疑自己的病是否真的能醫好。但『能否醫好』這個概念是需要時間證明的,即三年後不復發便代表醫好了。但治療過程中,如你問我能否醫好,我便只能告訴你應該能醫好,卻永遠無法即時給你一個實實在在的證明。假如病人常抱著一個悲觀心態,惶恐渡日,生存日子再長,亦無法令生命過得完滿而有價值。即使病人的病情真的很嚴重,悲觀的想法亦同樣礙事。不管你還剩下多少日子,可能是六個月也可能是一年,如你每天也是悲觀地過的話,給你一年半,不也就等同讓你多受苦一年半﹖讓你多活三年的話,不就是讓你受苦多一倍嗎﹖」

有限時間活出無限價值
經年累月面對癌症病人,看盡生死,至今他仍然想得正面。「我會想,如果沒有醫生的話,情況相信會更悲(慘)。」所以他也同樣寄望,癌症病人都能積極面對病情。「人呢,當患上腫瘤病醫不好的話,其實從較積極的角度看,常人就不會有人通知他(人生)還剩多少時間,(他的生命)合約可以隨時終止,他可以在馬路上被撞死便一命嗚呼。反而一個不幸患癌的病人,還有人通知(他)生命有限,讓他能盡量在有限時間內,活出無限價值。」

「很多癌症病人都會說,患癌後才發現身邊的人原來如此關心自己,這就是一個重大損失的情況下盡量為自己的生命添上價值----添多點時間,添多點有質素的生活,也添多點跟身邊人的和諧關係。」

後記
關於那位末期腸癌病人,星夜兼程趕赴瑪麗醫院調校藥物劑量的背後,岑教授還提到自己當時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那年那天,凌晨時分,安頓病人過後,身心勞累,岑教授無意間往窗外一看,一輪滿月的光線如碎鑽散落海面,極目盡是一片銀,景致美得令人無話可說。「這些景象,平常人是不會看到的。」那刻,他內心泛起莫名滿足。「雖然常要披星戴月應付突如其來的事故,但我卻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漂亮風景。」

凡事盼望,凡事希冀,凡事期待,生命轉角處,說不定就能發現,潛藏已久的驚喜所在。

讀後感﹕
1. 有時病能否治好,真的也要看看病人的造化。
2. 好的醫生可能只有「疲累而死」的命運!但是很多醫學家卻也非常長壽!   
3. 魚兒(古時有比喻作醫生)在水裡晝夜不曾閉目,水靜的時候牠們悠然自得,游曳生姿,風高浪急時可會在那兒稍作休息呢﹖當然有一些總會選擇逆流而上。

[ 本帖最後由 Chichung 於 2007-7-13 12:01 PM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5:22 , Processed in 0.0398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