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size=5>二、最佳时期刻苦自砺</FONT></STRONG> <br>
<P> <FONT size=3>一些调查资料表明,科学家创造力的最佳年龄大多在27~45岁之间,<STRONG>中医成才的最佳年龄在什么时候呢?笔者初查了宋、元、明、清百余个有据可查的医家,发现30~60岁是多数医家最成熟的时期,这时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多。</STRONG><br> <br><br> 如李濂27岁写《医史》,唐容川33岁著《血证论》,吴鞠通40岁撰《温病条辨》,陈自明47岁编《妇人大全良方》。《本草纲目》成书时,李时珍虽已年近花甲,但实际上他30岁时就开始编写,至60岁时已三易其稿。李氏一生所以卓有成效,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不无关系,<STRONG>因此中青年人应该珍惜自己创造发明的黄金时期,刻苦磨砺攻关夺隘的本领</STRONG>。</FONT></P>
<P><FONT size=3> 李时珍“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隐幽”。为著《本草纲目》他除了撷取历代四十种本草专书的精华之外,还参阅了古今医药书目360多种,并能取长补短。<br> <br> 例如关于<STRONG>远志</STRONG>的特征,历来记载不同,《本草经集注》说远志叶小,而《开宝本草》则说远志叶大。李时珍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发现“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宏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集了诸家之长,补了各说不足,可称善学前人,又超越前人。</FONT></P>
<P><FONT size=3> 人类的知识在积累中增长,在承传中创新。<STRONG>李氏除了精研医药书籍之外,还细读了经、史、子、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容,</STRONG>为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br><br> 由此可见,<STRONG>有成就的科学家</STRONG>,其知识结构均能和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相适应,</FONT><FONT size=3><STRONG>既要有医药知识,又要对经史文哲等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其它诸如天文、地学、气象、农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也应有所涉猎。<br></STRONG><br><U> 总之,只有取百家之长,才能走创新之路。</U></FONT></P>
<P><FONT size=3> </FONT></P>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26 18:43:12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