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905|回復: 0

[分享] 劉渡舟論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應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9-5 10:3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看到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文章,再找到的相關資料:
[劉渡舟論柴胡桂枝乾薑湯的應用]
柴胡桂枝乾薑湯臨床應用者寥寥無幾,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滿意。對此,劉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闡明其奧妙,並應用於臨床實踐,取得了神奇療效,形成獨到的經驗。
柴胡桂枝乾薑湯中共有七味藥:柴胡,黃芩,桂枝,乾薑,天花粉,牡蠣和炙甘草。
劉老認為:方中柴胡、黃芩疏利肝膽取小柴胡湯之意,乾薑、炙甘草溫中健脾取理中湯之意,另有桂枝配乾薑加強溫中祛寒之功,桂枝配甘草強心取桂枝甘草湯之意,牡蠣配天花粉益陰軟堅。故本方可治少陽膽熱、太陰脾寒。
劉老臨床觀察一般肝炎患者久治不愈者大多會轉成脾寒,最後由脾及腎而致惡化出現腹水。在這一過程中,脾虛寒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治療及時可回歸好轉,治療不及時則很容易由脾及腎,至肝硬化腹水而不治。一般肝炎患者最初辨證為肝膽濕熱,一段時間以後,由於肝病及脾導致脾氣稍稍受傷,這時患者若再繼續服用苦寒藥物或是恣食生冷,則很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而見腹脹,惡食生冷,大便溏,疲憊不堪,肝區疼痛範圍增大,由脅及背。此時病已經向寒濕轉化,隱隱可見水象,故見病家面色萎黃、晦暗而發黑,舌胖苔白;臨床少陽之鬱熱未去,故又有口苦、口渴、心煩、脅痛等症,所以膽熱脾寒共見,治療必須肝脾共治。
劉老一般用原方,較少加減,僅在用量上調整,柴胡一般用14g,陰傷減量;因有脾虛寒,要溫中健脾,故黃芩少用,4g即可;桂枝乾薑用量要大,一般為10~12g;天花粉具有益陰軟堅作用,一般用10g,病人口渴,舌紅陰傷明顯時可加量至12g。患者的腹脹、脅痛會在幾劑藥後得到明顯改善,但是脾虛寒之證卻非一日溫補即可痊癒,需要守方一段時間。
其後在調治肝病的過程中,若再有脾寒症狀出現,則再及時用此方調補。另外劉老有時於方中加黨參、黃芪,加強健脾功能;背痛則加重桂枝劑量使其通暢也;小便少而短加茯苓、豬苓;肝膽濕熱明顯,加少量茵陳。由於方中有桂枝、乾薑通陽化陰、溫陽健脾,脾寒消除則運化水濕功能增強,濕濁亦隨之而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3 23:53 , Processed in 0.0531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