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9623|回復: 20

[分享]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13 14: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温故知新!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一講

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一段,後世說是叫提綱啊,什麼叫提綱?提綱兩個字提的對,就是太陽病的綱領。我們具體的來說,對於這個太陽病,它是一個概括的特徵,凡是太陽病它必須有這個特徵,那麼也就是說太陽病,不是一個個別的病,象咱們說現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個個別的病,它是專有一個致病的因素,一個病變所在的地方,這種現在西醫的病名。雖然叫太陽病,它不是單獨對一個病說的,這個太陽病,凡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有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那麼它就叫太陽病,太陽病就是一般的證,無論什麼病。象我們平常見的感冒啊,流感啊,傷寒啊,瘟疫啊等等的吧,它一開始發作都有這種情形,這是我們臨床常見的東西了,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那麼具備這種特徵就叫太陽病,你就根據治療太陽病的方法治療,那是不會錯的,太陽病頭一節說的就是這個。
我們再深研究,根據這些徵候,我們來更深入的認識太陽病。這個脈浮說明什麼問題呢?脈浮就是脈出來了,往外出來了,它怎麼出來的呢?就是血管裏頭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脈浮。血液多了就是里頭水份多了,不是說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脈浮啊,就是我們身上外面這些淺表的動脈,有高度充血的這麼一種情況,脈才出來了,尤其頭項這個部位充血更加的厲害,所以在上邊特別疼,而且強,這個強啊,就是強直的樣子,在書的注裏作僵,這也通。這個強,現在河南人說身上哪個地方板(音)啊,他就說強。張仲景是河南人嘛,可見這個‘強’是河南的一個語言,還是對的。那麼充血,是上半身厲害,越往上越厲害,這個我們在一般的感冒都知道啊,一得感冒這個腦袋的血管都蹦起來了,越往上越厲害。那麼這說明什麼呢?靠著外面淺在動脈都充血,而上體部尤其厲害。而惡寒,這個惡寒就是體表熱,我們平時的溫度與外面的空氣接觸有一定的差距他習慣了,忽然高起來了,與外面差距驟然間加大了,就感覺外面的空氣很冷,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內外的差距了嘛,它就惡寒。那麼根據這樣的分析,想一想,是怎麼一個情況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擴張,大量的體液他往外來,這個時候,脈就浮了。而要出汗,都在上體部,上體部面積大嘛,那麼這種情形,就把體液大量輸送的上體部來了,所以脈也浮了,尤其上邊更厲害頭項強痛。那麼液體隨著熱一起來吧,西醫也是這麼說法,液體和熱一起來,外面的體溫就增加,就感覺外面冷了。那麼我們根據這些症狀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個症候,要出汗而沒能出汗,它就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是怎麼樣一個病呢,根據這個症候我們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它是要出汗而達不到出汗,這麼一種病理現象。這個中醫有個傳統的看法,這個看法還是對的,中醫說正邪交爭。所以說如果我們有了病,我們的機體對這個疾病是要鬥爭的,它不等著,所以正邪交爭,這是在中醫中挺要緊的一句話。那麼這個太陽病它為什麼要出汗呢?就是機體要通過出汗而解除疾病。可見這個表證啊,就是這太陽病正與邪鬥爭,在哪呢?在表。這個機體利用發汗的機能,打算把這個疾病排除體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這種能力是有限度的,他有時候達不到,達不到就出現太陽病這種情況了,要出汗不能出汗,上半身充血。可見人的身體有所刺激它就適應它,就與它鬥爭。那麼有的疾病的這種刺激是相當劇烈的。假如人身體沒有這種衛外的機能的話,就活不了了,怎麼樣的衛生也不行,這空氣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這種外在或內在的刺激,他都起來鬥爭,所以古人在長久的經驗中他說正邪交爭,在《內經》中講的很多了,這一節先講到這。

二.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這個太陽病就是指第一條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的證。那麼假如它又發熱汗出,這個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現這個,身上潮乎乎的出汗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汗啊,覺得有鏽(音)味,發熱,不但惡寒而且還惡風,這個惡寒比惡風厲害。脈緩,這個緩是相對著緊說的,緊脈就象煙捲一樣,裹的很緊,你要是倒出去一半,就是緩了,就不是那麼硬了,這叫緩。為什麼脈緩呢?就是因為出汗了,出來了,水份喪失一部分了,所以這個脈一按就緩了。那麼後面要講的傷寒,它就一點汗都不出,它的脈就特別緊。那麼這一段它說太陽病裏頭有這麼一種太陽證,發熱,汗出,不但惡寒還惡風,這類的太陽病就叫做中風,這個風在古人的意思就是風邪了,就是中了於風邪?這是錯的,它是因為怕風所以古人給它起名叫中風,其實它就是個類型的問題,我們前面講的太陽病要出汗達不到出汗,才有太陽病這麼一種情況,這回它見汗了,應該好了,但它沒好,就是出汗的機能的關係了,這個汗達不到驅除病邪質和量的問題,雖然出汗但不能接觸疾病,而下面的傷寒乾脆就達不到出汗的目的,就這麼兩種情形。那麼古人說中風,那就是拿現象當本質,這是古人的一個錯誤,古人嘛,象仲景的時候,兩千來年科學水準在哪呢?現在咱們不能這麼說了,現在把中風當一個證名看就是了,並不是真有風邪在這裏,可是因為這個名字的關係這個解釋就成問題了,我們過後再談,現在先不說這個。那麼說這個中風,這個‘中’字上有用意的,這個‘中’就是拿箭射東西謂之中,中者中於內,這就說明出點汗而邪卻留到裏面去了,你出汗表就虛呀。所以古人叫中風,中風者言其邪深也,這個邪就是病邪了,在表的部位呀,較傷寒要深,所以用這個中字,這個中字是很有意義的,但這個風邪的說法,現在不要這麼迷信了,不要說惡風就是風邪,這個惡風它是以為出汗,身上有熱又有汗非惡風不可,這個洗澡大家都知道,從熱水裏出來,出一身汗那就是怕風,你非披上點衣服不可。它這個身上熱又有汗那就要惡風了,不但惡寒還惡風,所以惡風比惡寒厲害。由於惡風,有人說是風邪,這風邪是不對的,它是一種證。另外我們治療,假如太陽病就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它有脈緩,發熱汗出這一類的太陽病,就是中風證,這個病邪比較深,不在皮膚這一層,在肌肉那一層。‘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於外表出汗了,皮膚疏鬆,所以這個邪呀,它就往裏面去,去哪呢?它進不到太裏面,就在肌肉這一層,後面我們要講了,桂枝本為解肌,不要發表了,這是第二條。

三.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這太陽病證啊是表陽證,是遲早要發熱的,不過開始得的時候,或者已經發熱或者還沒發熱,有的人一有病了頭疼等等的看病的時候還沒發熱呢,可它轉手就要發熱,無論已發熱還是未發熱,必惡寒呐,一定是怕冷的,所以這個惡寒是表證的一個特徵,它一定怕冷,而且不汗出的這個怕冷特別厲害,在臨床上也是,麻黃湯證比桂枝湯證的怕冷要重的多,尤其是大青龍湯證冷的更厲害。體痛嘔逆,他一點也不出汗,人的氣體(音)不得旁達,你象桂枝湯證不是不往上撞他也撞,但輕,所以也有幹嘔啊。而麻黃湯證他一點汗也不出,氣體一點也不往旁走,他都往上撞,所以它嘔逆。那桂枝湯證身體不是不疼,也疼,但它疼的輕,血管不是緩了嗎,這個傷寒是無汗,充血不光往上面沖,他裡面充血都比中風沖的多,所以身體都疼,不光頭項,這就是有汗無汗的關係,有汗脈緩無汗脈緊。這個陰陽俱緊就是上下脈全緊,這個緊啊,你拿手一按非常的界限分明。這類太陽病就叫傷寒,就是太陽傷寒,那麼古人取這個名字跟中風一樣,也是由於這一類的太陽病必惡寒,惡寒比中風明顯顯著。張仲景他起名字中風與傷寒,這也是很有味道的。中,這個邪深,傷者傷於外,咱們擦傷、碰傷都是傷於表皮,傷寒是皮表不開,汗不得出,所以一小發汗就好了,病邪淺,這就是傷寒。頭一條講的是太陽病的提綱,也就是概括的特徵,那麼在這種太陽病再細分,有兩種,一種太陽傷寒,一種太陽中風,主要的差別,一個是無汗,一個是汗出。由於這個汗出和無汗著症狀就出來了。

四.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病,一開始的時候全發生太陽病,所以說太陽受之…………如果脈平靜,平靜是怎麼的呢?就是不特別大,不特別快,著都說明病輕,這樣的病是不會傳的。什麼是傳呢?仲景的書是這麼講的,開始病在外,它往裏邊傳,傳入半表半裏,傳入裏。雖然開始在太陽病,一看這個脈象平、靜,這個病不要緊,吃點藥就會好的。假設說頗欲吐,若躁煩。頗欲吐就是欲傳少陽病的情況,這個少陽病,尤其柴胡證是心煩喜嘔,頗欲吐這個頗字很有意思,不是說這個人,有點感冒,稍稍的有點吐的意思,頗就是很的意思,心理鬧的慌要吐;若躁煩,這個躁煩那,陽明病,這個熱在裏頭人就發煩躁,煩躁的厲害,這個躁擱到上面,躁者亂也,煩是個熱象,發煩熱,這是有內傳陽明的一個徵候。脈數急,數就是快,急更快,就是脈快的意思,這說明這個病與上面的病差太多了,這個病必傳,來勢挺凶。所以我們遇到這種病,你必須在這個病的一開始就應該知道它的輕重傳與不傳,這個要傳的你就是你就是治的對,治的正確,依法來治的也不會馬上就好的,所以對這個病要重視了,這個病是在急劇變化之中的,臨床上一定要注意,有脈數等症狀了,說明這個病是往前進展的,它沒停止。

五.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上面說的是開始,一日。這個說過了兩天三天的時間。那麼如果這個病傳,一定是有徵兆的,傳哪去呀,它由表往裏傳,或者傳陽明,或者傳少陽,而陽明少陽證一點都不見,肯定它不傳。那麼這兩段我們看的是太陽表證,那麼你對這個病的輕重緩急,傳與不傳,要心裏有數。怎麼來觀察呢?開始,二三天,不傳,那它肯定是不會傳了。

六.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這個病形似太陽病,也頭項強痛,脈浮,很象太陽病,但主要的是它渴,這個渴是內熱的一種表現,象陽明病白虎湯證就渴呀,它裏頭有熱。裏熱的這種病啊,它不惡寒,這是什麼道理呢?它也是熱身上不是不熱,象前面講的太陽病,身上熱,……這是惡寒。這裏熱是很強烈呀,人身上的這個條件反射啊,……這種刺激過於興奮,那一種刺激就被抑制,有個實驗很有意思,有人用很熱的電線燙一條狗,把夠燙得直叫甚至咬他,他喂狗什麼它也不吃,過後他每見到這條狗就給它好吃的,過了一段時間,狗再見到他拿電線,老老實實的,為什麼,因為食欲過於亢奮了,把燙的這種疼的刺激抑制了。這裏熱啊刺激相當厲害,陽明病的人說胡話,譫語煩亂…………就是惡熱的這種刺激過於亢奮,而惡寒的刺激被抑制了,所以就不惡寒了。這溫病就是這樣,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裏熱,這說的很清楚了。這一條還這樣,與上面的幾條的文法就不一樣了,上面的是名為傷寒,名為中風,這個是為溫病。那個中風傷寒是太陽病的一種證,這個是溫病,是對著太陽病說的,太陽病才叫病,這個溫病不是太陽病的一種證,是另一種病叫溫病。傷寒論的文章就是這樣,要細心讀啊就能夠知道了。那麼這溫病就不能向太陽病那麼治療了,太陽病治療是發汗,溫病不屬於太陽病就不能發汗了,裏熱是不能發汗的,這個千萬要注意。
7. (1)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假若發汗的話,這個發汗最傷人津液,這個裏頭有熱,就怕發汗。你越發汗,他越熱,象我們這個壺在爐子上坐著似的,火蒸著它,你再一撤這水,這壺熱的更快。這個溫病就是如此的,它是熱病,裏頭有熱,不能發汗,假若發汗之後,若發汗已,就是發汗之後,假若這個你當著太陽病了,而誤發其汗之後,那不是一般的熱了,身灼熱,身上幹熱幹熱的,灼熱,那火烤的那樣子。這就是由溫病變成風溫了,這個風溫這個字怎麼起的,它就是根據底下這個徵候,我們頭前不是有個太陽中風嗎?發熱汗出,它這個也汗出,也發熱,但是它不惡風也不惡寒,它是熱證嗎,類似中風的那種情況,這麼一種溫病,它的意思是這個意思,所以它叫風溫。那麼,它的徵候是什麼樣的呢?底下就解釋了,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就是上下的脈全浮,這個浮呀,也主表也主熱,這就主熱。自汗出,那麼這個身灼熱自汗出,我們講陽明病就有了,它這個熱由裏往外蒸的,裏熱往外出的這個熱就是蒸蒸,身上熱而汗出,它是這麼一種汗出,不象頭前那個中風證,那個汗出的有限,它並沒透,所以肌肉還是不解。這個不是,它是由裏往外出汗。身重,這個身重也很重要,說明身體有濕,皮膚肌肉裏頭濕挺重的。這這說明什麼問題呀,雖然裏頭熱,身上還這麼大的濕,說明裏面不實,這個在陽明病裏頭就有了,凡事陽明病的裏熱最傷人津液,熱實到極點了,津液也沽燥了,所以大便也幹了,水火這兩個東西互相排斥的,火盛了,水就少了,水多火就要熄。所以從這個裏熱程度上看,身還重,裏還不實。由於這個熱往上湧,鼻息必鼾,出氣呼嗤呼嗤的,有聲,語言難出,這都是熱往上湧的反應。這就是說這個溫病就是加重了,假若要是發汗,吳鞠通《溫病條辯》還說用桂枝湯,這個用不得。溫病裏頭有熱用桂枝湯是絕對不行的,不但這個桂枝湯不能用,就是銀翹散、桑菊飲也不可以用。這個咱們要注意了,要記得。這個病就是白虎湯,它裏頭熱,不是表熱,解表沒用,越解表越壞。桂枝湯更不能用,那是甘溫的藥。
(2)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者如驚痫,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上面這個身重,就告訴你辯證了,中醫這個東西,不辯證不行。直視,失溲,下後傷津液,吃瀉藥、發汗藥,都傷人津液,傷血液。而且裏頭不實,身還重嘛,濕還盛嘛,為何給他吃瀉藥。一吃瀉藥,更傷津液了,小便沒有了,小便不利,這就是津液喪失太盛。吃瀉藥為何也傷津液?
瀉藥這個東西就是把胃腸裏頭原來給消化吸收的東西都給催下去了,可不就是喪失津液了。所以下藥、發汗都是亡津液亡血液的。津液亡失多了,小便也就少了,同時眼睛也發直,眼睛失去血液的融養,就發直。同時這個下藥傷髒氣,如果裏頭是熱實的,象陽明病大便秘,下而不傷人的。裏頭不實,下的髒氣虛了,不但小便不利,由於精虛,膀胱有點尿還瞥不住,還就拉了,失溲。這個病就比上面那個風溫就更重了,失溲者,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了。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
若被火者就更不行了,它是溫病是熱病,以火濟火,如抱柴救火,這火燒的更厲害了。微,發黃色,微,有點,這個人臉上身上都是黃的,這個黃不是發黃膽,就是微黃的樣子,一點血色都沒有。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15 收起 理由
Kevin + 1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13 14:2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有出書的,建議買一本來看。
 樓主| 發表於 2009-3-13 15:19:42 | 顯示全部樓層
買了,在這裡重溫一次。
 樓主| 發表於 2009-3-16 12: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二講
那麼要是劇呢?劇就是厲害的,劇則如驚癇,時瘛疭就是一陣一陣的發驚恐,時常的抽,身上的顏色就不只是發黃了,若火熏之,就是拿火烤過那個顏色,所謂黃河色了,就是熏肉那個顏色。一逆尚引日,就是指瀉下和火攻,這個火攻是古人制定的方法了,有很多種火攻的方法,紮火針,要不把地用火燒得非常熱,人躺到上頭,在這上邊發汗,這也是火攻的一種。這個火攻是必須大汗。一逆是指誤下,人還能活些日子,尚引日,但是已經是很重了。再逆就是指火攻,活不了了,真要是火熏的那個顏色了,那就是促其命期了。那麼這一段,有人講張仲景不知道治溫病,這段很清楚。所以溫病不能發汗,也不能吃瀉藥,更不能用火攻。火攻和吃涼藥是對待的看了,火攻這樣了,就只能是清了,沒別的辦法了。可見這個溫病只能用白虎湯,根據這個條文,決不能發汗,瀉藥也不行,裏不實,實可以。真正的溫病實證,可以用大量的麥冬、生地配合白虎加大黃,這我實驗過,非常好使,但是得實,怎麼實啊,人說胡話,大便幹,那麼這種溫病你也說不能下嗎?那得該下就下,但是只是攻不行,你得用強壯滋陰解熱的藥,就是麥冬、生地這類要,非常好使,大量用,不用生地用人參也行啊。那麼這個傷寒論了講不講溫病呢?講,這一段在太陽病中提出來了,你不要把它當成太陽病來治療,後來我們在陽明篇裏就有了,陽明篇裏講外證雲何呀,那就是指溫病了。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那就是溫病,與這個一點不錯嗎。那個用白虎湯,渴了加人參。怎不是溫病啊,讀書你得前後看。在太陽病沒有溫病,溫病不屬於太陽病。也有把中風,傷寒,溫病放到太陽病裏邊,這錯了。根本不是太陽病,不是在表,所以特意拿出一節來,講的是太陽病啊,恐怕醫家也拿這個當太陽病來治,那就壞了,辨證主要的要點就是渴而不惡寒,不惡寒就與提綱衝突了,前頭說了,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而惡寒,語氣加重了。這個不惡寒,就不是太陽病。這就說這提綱啊,是太陽病的起碼症候啊,必須具備這個條件,尤其這個惡寒。

8.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者七日愈,發于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這一段也很重要,它講太陽病啊,太陽病是表證,表證裏頭還有個少陰病呢。那麼差別在哪呢?少陰病偏虛偏寒呐,所以一開始就病有發熱惡寒者,那就指太陽病,太陽病發熱惡寒,沒有熱,一味是惡寒,那不是太陽病是少陰病了。就是說疾病的一始有兩類表證,有發熱惡寒的,是發於太陽病;無熱惡寒的發于少陰病。發于陽者七日愈,發于陰者六日愈,這是個約略之詞,真正的傷寒病啊,我也得過,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一家子,六七天的時候是個要緊的關頭,病好不好在這個時候很厲害,老太太都知道,這幾天是憋汗的時候,好大約在這個時候,不好這個時候也減輕,那麼在六七天的時候減輕這個病就沒問題了。這個書呢也是約略之詞。怎麼最後它說的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古人拿這十個數,1、2、3、4、5這幾個謂之生數,6、7、8、9、10叫成數,就是五行的生成,這是五行學說了。你們排一排,1、2、3、4、5在上頭,6、7、8、9、10在下頭,1對6,2對7……不就這樣子嗎。這1呀是奇數,屬於乾,就是天,偶數屬於陰,屬於坤,屬於地,那麼說天1生水,一嘛,屬於天了,陽啊,天1生水。你看看對應的是6,地6成之,這6是地呀,天地交媾萬物生成啊,他是這麼看的,天生地成之,地生天成之。數一擺就看出來了,天1生水,地6成之。那個2,又是地了,地2生火,你看2底下是7,就是天了,天7成之。你看3又該輪到天了,天3生木,底下呢有該是地了,8,地8成之。3過去不就是4了嗎,4又是地了,地4生金,底下是9,9是天,天9成之。到5又是天了,天5生土,地10成之。這個五行啊,……這麼導出來的。那麼陽數七,陰數六啊,就是根據這個,這是瞎扯,所以我向來不講這個東西,這就是五行的生成,十個數字。這個沒什麼意思,但是頭前的那幾句話,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者七日愈,發于陰者六日愈,這是一種約略之詞,不關乎五行生成的關係。
9.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那麼這個根據上面的七日愈,那麼太陽病啊,七天愈了,那麼在七天以上又好了,那就是行其經盡故也,到時候就是行其經盡的緣故啊,他就不再傳了,假設要傳呢,針足陽明,那就阻塞淤血了,這個也不一定,這個就是在這個太陽病啊,在六七天的時候是要傳裏的時候多,那麼在五六天四五天他有傳少陽的時候多,他是隔個七日,一般在這個時候呢傳陽明的時候多,所以他說針足陽明,那麼六七天他也有時候傳裏的,也有啊,那你針足陽明就沒什麼用了,這也是就一般人傾向來說的,說這個太陽病啊,在這個七八天的時候,這是傳陽明的時候,如果病不好,有傳陽明的可能,那麼這時候呢,你針足三裏,那麼可以啊使他不傳,那麼在仲景後邊治療,他不用這個法子,這也是古人有這麼一種說法的,是屬於針灸的,可以作參考,這個也不一定。
10.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這個沒有什麼理性,這個巳啊,巳時到未,正是天中的時候,午時嘛這個正當中,那麼午時的前邊就是巳時,午時的後邊就是未時,在這個期間呢陽氣最盛,在這個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來看的,這個太陽病,他是旺於那個時候,熱得最厲害呀,那麼就在這個從巳至午,這個時候正在這個旺時的時候要好了,要好就在這個時候,這也靠不住,那麼這是一個大概,我想仲景就是出仲景手,這也根據他內經上的一個照例的文字,也沒有什麼解釋的必要,事實也不一定,可也沒人體會這個病是不是准在這個時候好,據我看也不一定的,這也沒有什麼意思,他這個中醫啊,什麼他都要解釋,可是往往呢,他不是拿這個五行啊,拿這個臆測啊,再嘛拿現象解釋,你看我這隨便舉個例子吧,你看就像這個六七天這個好,那麼在西醫不算什麼,西醫他什麼病都有個週期性,這什麼時候要減輕,什麼時候要好了,這個病啊大概的意思,他就是一個病他這個本質上的一種這個進退的變化,沒有什麼可解釋的,中醫不然,古人他非要解釋不可,他解釋不出來道理啊,他就那像五行什麼都上來了,他就是這個事,這個用不著解釋的,啊,那麼這個病必好于什麼時辰,用這個時辰正他旺的時候,這哪對啊,這個就不合理是吧,還有這個,你像這個幾日傳變他都要解釋,傷寒裏頭是不對的多,那麼這個巳至未上,這個東西這個靠不住的。
11.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這個風家就指的太陽中風的,表已經解了,那麼有些淤症,有不了了啊,大概這在十二日可愈,這也是藥可不用吃了,有的樣子呢,那麼這個病都好了,身上老有些酸痛,當然他在自己消淤,他自己就好了,不用吃藥了,但是一般說來呢,大概十二天他就可以好了,這都是就一般說的,實質上這個病,傷寒病病多少日的都有啊,那麼後頭就有了,這都是就一般。
12.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有些病是這樣的,看著外邊是熱,而裏是真寒,看著外邊是寒,而裏是真熱,這得舉個例子,也不是每一種病這樣的,有的時候遭遇到這個可能,你看頭一個嘛,他說這個病啊大寒,手足厥冷啊,這是裏頭是真熱,所以他不欲近衣啊,那麼這一類呢,白虎湯症就有這個情形,這不是厥身熱身嘛,外邊哪手腳都涼,可這個人呢他是啊,方渴飲飲啊,不願衣被啊,正是大熱,他這個寒是個假像,這人是吃了白虎湯他沒有厥逆是有多好啊,還有一種病裏頭是大寒,這個人這點浮熱啊都跑到外頭來了,這也了不起這都是大病,你像這個四逆湯就有這個情形,通脈四逆湯也有,那麼這裏頭那麼樣的虛寒,外邊呢反不惡寒,臉還有時候發紅,這像是外邊有熱的,其實一點也沒有,他就裏頭大寒哪,他把人的一點虛熱啊反倒都跑到外頭來了,所以這個大夫也知道,也應該知道,我們在臨症哪,不能夠只就表面上看我們就來確定寒熱了這也不行,他這也是舉個例子,後邊這個具體的情形有的是呢,今天咱們就講到這了,這就是說上邊的一個,然後說是你看太陽病的時候,你要啊,這個詳細觀察,那麼然後他就看出形似太陽病而實際不是太陽病的一種溫病,這個呢不要錯當了太陽病來治療,那樣治療就壞了,不能發汗,發汗不行吃瀉藥,這是一般大夫常幹的事啊,那麼先汗後下,這是庸俗的一種套法,這更不行,他裏熱沒到那個時候不能下,這個溫熱的病更不能用火攻,要火攻就可以死人,卒死啊,那麼然後他又說這個疾病在太陽病的時候假想為少陰病,有兩種表病,看著都是身疼痛啊,你要是試驗體溫哪都有體溫,不是少陰病沒體溫哪也有體溫,可是他這個症候的反映上啊,他又不發熱但惡寒,這個發熱就人感覺熱,那麼這個要注意,陽外的少陰病有少陰病的治療方法,就在這裏就提醒了,他單有一篇就單講少陰病的,那麼然後呢,他又說一般的情形,他說太陽病一般好啊,都在六七天,時辰呢,大概都在巳時到未時上,這個啊,也有靠不住啊,他這裏我們這樣來理解他也可以嘛,是吧,那麼最後啊,他又提到這個有真寒假熱,假熱真寒,這一句在臨床上要注意的,中醫他講辨證,他根據症候的反映來病症啊,以假當真,你不得給人家治壞了,是吧,所以這一個也要注意,所以他講到這個地方呢,都講的太陽病原則的問題,那麼底下呢,太陽病應該怎麼治啊,原則是要發汗的啊,怎麼發汗呢,他要根據具體情形,他底下就要講了,我們下次講呢,就要講到這些具體的情形。
13.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而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這條啊,就是承太陽中風那一條開始,不是太陽中風嘛,就是承那一條而深明其症和治,太陽中風咱們從前有一個概要的認識了,那麼這個詳細的症候和他的治療,這一節啊,就是接著那個來談的,陽浮而陰弱,指著脈說的。外為陽,內為陰。陽浮而陰弱呢,就是指著這個脈呀,有浮於外而弱於內的這個形狀。實在說起來呀就是浮弱。脈,我意思說這個脈呀,輕按浮,那再使勁一按呀,不禁按,弱,非常地軟弱無力。仲景這個脈呀,有的指上下尺寸說的陰陽,上為陽,下為陰了。也有的指著這個浮沉說的,就是外為陽,內為陰,指著這個脈的外內上說的。這一節說的陽浮陰弱呀,我方才講了,就是外和內。脈是浮舒在外,但不禁按,軟弱無力。這個弱脈同這個弦脈是對待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琴弦喜丁丁給它上上,一按這個弦呢,上下端直,這叫做弦。你這個弦上得不緊,拿手一按,軟弱無力,這個叫做弱。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這個說陽浮之脈,那麼為有熱之應,就是發熱之應。陰弱之脈呢,就是汗出之脈,就是由於汗出,脈就弱,脈與證相應。
底下這個嗇嗇惡寒,這個嗇,就是嗦,嗦嗦的意思,冷了,人就聚蜷,就是嗦嗦然而惡寒,就形容惡寒這個狀貌。淅淅惡風,淅淅這兩個字,本來是風的聲音,微風的聲音,淅淅。也有這個淅呀,指著咱們這個淘米的水,叫做淅。所以當水講也行,當風聲講也行。那麼這一段應該當風聲講,本來沒有風,太陽中風這類病呀,老感覺有微風淅淅然來襲的可證,老覺得有微風吹得上,其實沒有,就是因為出汗那,感覺外面有風,有風刺激。
翕翕發熱,這個翕,你看這個字,一個“合”字,底下擱一個“羽”字,就是合而不開的意思,這個翕當合,當閉,關閉的閉講。翕翕發熱這個意思,就是表證這個時候這個熱,彌漫全身那,合而不開,感覺著悶熱這個意思,合而不開。
那麼總起來,上面就是發熱、惡寒和這個惡風,用一些狀詞,形容詞,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這個表證啊,這個氣不得旁達,我們平時這個人啊,皮膚感覺不出透氣,其實是透氣的,要不然我們衣服怎麼要髒,我們老洗澡,它也往外排出廢物,也通透氣息。那麼這個表證呢,就是不透,不透這個氣就不得旁達,那就往上,密於上,就鼻鳴幹嘔,這都是氣往上壅的一種反應。那麼這一節說的是太陽中風的症候,比以前說的太陽中風的症候詳細多了,那麼至於治療呢,他用桂枝湯,桂枝湯主治之這種病。
桂枝湯這個藥物啊,桂枝三兩,我們現在不要去皮,這個去皮呀恐怕是個錯誤。現在乾脆有的就把這個去皮去掉,不要了。這個桂枝呀,能夠有點發汗作用,就依賴這層皮,這層皮有一種揮發油這種成分。
這就是十六兩一斤的,它一兩合這個三錢,三兩不就是九錢嗎?那麼可是古人的一付藥開的一付單子,它一煎就是三付藥。我們現在看這個量呢,要拿三除,比如這個三兩,拿三除才一兩,那麼一兩不就是三錢嗎,那麼現在拿“克”計算就是9克,這個也是約略數,古人的一兩合現在的三錢,也是個約略數,也不是絕對準確,但是一般應用啊都根據這個分量差不多,有的說是二錢八九這個樣子,也有的說就是三錢,或者還多一點,那麼這個也沒有一定的考據。歷來的習慣呢,就是古人的一兩合現在三錢。我們現在呢,又把它變成公制了,就是克了。克呢就是9克,那麼其他的分量也都是一樣。它這個在漢的時候,度量衡特別小。
芍藥也三兩,甘草二兩,炙,這個三兩,因為它是三劑,都要拿三除的。生薑也是三兩,都要切成片。大棗12枚,把它掰開。
那麼桂枝湯根據這個方劑的組成,對於上面這個中風證的治療,我們要分析分析它。我們還要借助內經上有這麼一段說得非常的好,能幫著我們解決這個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藥。內經上有個《評熱病論》,這是《素問》裏的,首先研究這個汗的問題,《評熱病論》上說“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穀生於精”,它意思什麼意思呢?是人所以出汗,就由於飲食,這個谷氣,古人說的“穀”就是五穀的穀啊,主要的是飲食所化生的,那麼這個穀氣不能直接為汗啊,它得在胃經過消化之後,變成養人之精氣,這個精就是精氣,所以它又說“穀生於精”,就是穀氣變成精氣之後才能為汗。而拿到現在的生理學上來把它解釋,就是說我們飲食經過消化,吸取的營養成分,血管吸收進來的營養成分供給周身。那麼這種營養成分那,經過吸收這個時候,古人叫做精氣,這個精氣也是養人那,養人之精氣,就是精真之氣,古人這麼樣子來說的。在《評熱病論》那,它是陰陽交頭一節把這個汗(講了),因為陰陽交它也出汗。第二節它又說了,夫邪氣交爭於骨肉,說這個太陽病這個階段,就是在表時候這個階段。這個邪,就指著外邪了,咱們現在說病邪都可以的,與氣、邪、氣,氣就指的精氣,交爭於骨肉,這個骨肉就是說的體表了,他是一個約略言之。我們這個體表是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的七竅嘛,就是人身的外在的七竅。內經上說是交爭於骨肉,那他是概舉的,意思就是在體表來這一塊兒,來相交爭,就是互相來這一塊鬥爭;那麼就與我們頭前講的太陽病一樣的,太陽病的時候,就是人身上的正與邪是老,發生鬥爭,汗出者,幹什麼呢?怎麼個鬥爭的方式呢?就是這患病的肌體呀,打算要出汗,把這個病邪解除體外,就是為這個。那麼交爭的結果出汗了,出汗就是精勝也,就是精氣勝了,精氣勝了邪就解了。這根據這個內經上這幾句話,但是精要如果勝,起碼這個人能吃東西,為什麼呢?他根據頭前那個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穀生於精,他是胃消化水穀啊,如果精氣能把邪祛除出去而勝了邪了,這個胃氣一定旺盛,胃氣旺盛人能吃東西,當能食,這個邪要是解除了,不復熱也,人應該吃東西而不復,不再熱了,這就是說肌體的肌能啊,完全勝利的一個結果。那麼陰陽交不是這樣的,而複熱者,又還是發燒,這個邪盛也看來,這是這個發燒還是邪在那兒,那麼那個汗呐是精氣也,這會兒提出精氣來了,那個外邊出去的汗呐出去的精氣跑到外頭去了,那麼如果再不能吃,不能食者筋骨疲也,他說如果人再不能吃,這個精氣來源斷絕了,唯獨吃東西他才能夠化水穀為精氣呢,如果不能吃東西,只是邪留在人的體內,而邪留著,那樣的人活不了了,其壽可立而傾也,這是內經上評熱病論有這麼一節。為什麼講這個呢,我們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症啊就這個中風症啊,他並不是陰陽交,很能吃啊,沒到那個程度,可但是他也是汗出而複熱呀,你看看這一段就看出來了:翕翕發熱,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他也是汗出,一般這個說法,汗出就不應該有熱,這個也是汗出但還有熱,那麼說明這個精氣也是打敗仗,他不足以驅邪,他這個力量不足以驅邪,但是胃可不是衰,還能吃,所以不到陰陽交,那麼對這個汗出呢?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所以雖然汗出,而邪不去,這麼一種病。這麼一種病怎麼治療呢?
我們根據內經上的幾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的,第一個,我們必須要促進胃氣,增強精氣,再有汗病就能解了,因為這個精氣並不足以驅邪嘛,所以他出其微汗,可是邪還留著,那麼這樣咱們研究桂枝湯就好研究了,你看看這桂枝湯,桂枝湯的發汗,主要在桂枝和生薑這兩味藥,這都是辛溫嘛,這兩味藥合起來足以使人發汗的,可是這兩味藥我們分析分析,這個桂枝湯,桂枝這個藥,我們後頭也有,他主要治氣上沖,氣往上沖逆,他能治。那麼後邊那個奔豚氣,所以他能泄奔豚氣,這個生薑治嘔逆,那麼根據這兩個藥,一個治氣沖,一個治嘔逆的那種性能上看,他都有下達之性,都有外下的力量,而生髮的力量不強,就這兩個藥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於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藥都往上生髮的力量非常強,旁的咱們沒吃過,大蔥就吃過,大蔥往上生髮的力量就強,所以容易出汗,而是容易出大汗。這個麻黃也是,這個藥非常的輕,往上生髮的力量非常的強,這個桂枝和生薑啊,他都有下達之性,往上生髮的力量不強。咱們講太陽病,他這個汗要出,全是從上頭,越生髮的藥使汗越容易出,他為什麼摘取這兩個藥呢?看看這個病,陽浮而陰弱,就是津液有所損傷的,你再大發汗,那更損傷津液,所以不要大發汗。採取這麼兩個發汗的藥,而不採取麻黃。那麼另外這兩個藥啊,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揮發性的藥,辛,有點稍甘,那麼他刺激胃,也能健胃,這個生薑也是,生薑咱們都知道,古人食不離薑,就是起健胃作用。這兩個藥啊,又都有健胃作用,同時配合甘草大棗,這都是純甘之品,甜藥,是甜能補脾,補脾就是健胃。所以這個桂枝生薑,再配合甘草大棗,他就有補益胃氣的作用。那麼這四個藥,甘、溫,這個甘溫擱到一起他又怕出汗出多了,那麼這個病,中風的病啊,已經喪失人的體液了,他出汗嘛,再出多人得虛下來可不行,所以他加芍藥,芍藥這個藥其實他不是酸,但時這個藥不利於發汗,在本經上說他是味苦、微寒,他這個苦,這個桂枝生薑,他是辣呀,辛嘛,用苦以制辛,使他辛散的力量更讓他小;同時這個苦微寒的藥配他這個甜藥,還養液。所以一個藥的應用兩方面照顧,一方面制桂姜之辛,辛散的辛,同時一方面又助甘草大棗甘藥以養液,他這個寒嘛。那麼這樣五個藥擱起來你再看一看,他既是發汗、解熱藥,這個發汗就解熱,我們夏天出汗不就散體溫嘛,所以它既是發汗解熱,同時又是安中建胃,增加養液,安中養液,滋液的一種藥。所以對於上面由於精氣虛,力不足以驅邪,隨汗出而邪不去者,用這個正好。□□衛氣,增強精氣,使邪不得以伏留於肌肉,後面要講的,這叫解肌。這才能解除這個疾病,這是根據這個藥物分析,對這個病的治療的作用。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藥,根據它的煎服法來說,七升水,我們現在不要擱這麼多水,他是三服藥,他一堆兒煎。取三升,古人的升也小的多,要是大升,一回吃一升,那還了得!他的一升就是現在一茶杯,他每服一升,就象我們現在吃一服藥一的量,沒有我們的飯碗大,就象小茶杯那麼一杯……所以我們現在呢,就是一茶杯,那麼這個水就擱三茶杯,你看他七升煮取三升,我們要三杯煮取一杯那是蠻好的,不過這點我們還是要考據,就是煎藥的問題,古人他用微火煎,這個微火呀,它慢慢的使藥的成份溶解到水裏。我們現在這個灶不行,都是用這個汽油,煤氣,這火暴,這樣子水要多擱點,按理應該是要用微火,早些時候這個柴火,而且不要讓它大,慢慢慢慢煎,所以這個煎藥於治療的作用都有關係。我們要炒個菜,火候不對還不好吃,你吃這個藥,更厲害了,要治病的。我們應該遵照古法,應該用微火,但是現在一般生活條件變了,這個微火也是比較難,要是用那個風窩煤火行,小一點呀,慢慢減,那水就可以少擱。否則,這水就要多擱,時間就要□。
    那麼這個藥呀,他一回吃一升,就是一小碗,而且吃完這個藥,你看看他要喝稀粥,要服稀粥一升餘,比服這個吃藥的量要大點,藥僅喝一升,這要一升餘,以助藥力。你看看這個全書呀,只是喝桂枝湯有喝稀粥,再沒有喝稀粥的辦法了,什麼道理呀,這就是增強精氣。它有了甘溫的藥來鼓舞胃氣,在這期間再喝點稀粥,這個精氣是要能盛,這些都是挺要緊的,這才足以驅邪再一有汗,這個邪就解了。不要發大汗,溫覆令一時許,溫覆就是也蓋一蓋,不蓋也不會發汗的,雖然這個藥是發汗藥,你吃完藥,跑外頭逛去,也不會發汗的。溫覆就是多蓋點,差不多一時許,就是兩鐘頭,古人一時辰合現在兩鐘頭。遍身執執,執執就是微汗,微似有汗者益佳,頂好,要出汗而不出汗才好,微似有汗,身上潮糊糊的,那最好。不可令如水流漓,大汗汪洋那就壞了,病必不除。所以這個發汗也要告訴患者。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這也要緊,這個發汗傷人津液的,如果吃一服,汗出,病也好了,那後頭那個藥就不要吃了,不必盡劑,它盡劑是三服藥,一服藥就是吃一回。假若,頭一回藥吃下去,不出汗,更服,依前法。更服,還無汗,方法該變變了。後服小促役其間,這時候再給他吃呀,這個時間要縮短,半日許,就半天,要三服盡,那麼現在呢,就是半天內兩個鐘頭吃一回。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這個病比較重,白天晚上一起吃,周時觀之,就是24小時,古人就是12個時辰。白天晚上一起吃,經過24小時,好好觀察。服一劑盡,病沒萬全好,病證猶在者,更作服,給他吃第二回,一劑就是三劑呀。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如果汗還不出,可以吃兩三劑,三劑就是現在的九劑呀。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是一般服藥應該戒口的地方,按理這都是對的,真要是得熱病呀,他也不想吃。尤其這個五辛、生冷,它與吃藥是有妨礙的,你看這個藥吧,它不要發大汗,你要真吃辣的東西,它就要發大汗了,那就不對了。所以該戒口的還是要戒口。為什麼這一段我要這麼詳細的說呢?這就證明桂枝湯不是個了不起的藥。因為現在呀,把這個桂枝看的都是熱的不得了。就我們這裏也是,你開桂枝呀,這個病發燒怎麼還吃桂枝呀?你看看,是次桂枝沒有不發燒的,這個書就這樣的,你一看就知道了,而且它非常平穩,不會發大汗的。這是發汗之中講養胃增液的一種辦法,不傷人,所以這個藥最平穩不過了,所以告你,吃了不發汗再吃不發汗再吃,就是發汗病沒完全好也可以再吃。那麼以後,□□不沒一個方劑都這麼說了。因為這個桂枝湯呀現在也有這個陋習,都不敢用。在崔永年那時候就有過這個情形,福建,崔永年是福建人,福建就怕桂枝,那也是南方,崔永年(?)用過之後,大家一看用桂枝挺好,後來那個地方後來也用到四錢五錢也不咱的,大家還敢用。崔永年在閩候,閩候那個地方要有熟人可以打聽,他那邊對桂枝後來不怕了。這是頭一節,太陽中風,發熱汗出,惡寒惡風,那麼這個一定,不一定幹嘔,這種太陽中風證,可以用桂枝湯,道理咱們都講過了。底下這個
14.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那麼這一條有什麼意思呢,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和上頭差不多呀,他有用意,這個仲景的書就這樣,他還怕著你呀桂枝湯就是(用於)中風,中風證,離開這個就不能用了。這段不是了,這段他說凡是太陽病,只要是太陽病,屬於這一類的病,他要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就用桂枝湯,沒問題的,你不必管他中風不中風。這是中醫辯證的精神,從這書上也看出來了。所以這個桂枝湯的主要應用呀就是在表徵的時候發熱汗出惡風,他一汗出沒有不惡風的,所以這個時候用是沒有錯的。他這段的意思呀就是怕你由於前一條太陽中風,必須是中風才用,但是後世呀,這條還沒人注意。
 樓主| 發表於 2009-3-18 13:33:59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三講

14.太陽病,項背強几几者,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這個項背強几几啊,几几這兩個字是象形字,這個本來是,從脊柱伸脖子的這麼一種形狀,伸頸狀。實質這個字你查字典沒有,是說小鳥學飛的時候,它這個羽毛不豐啊,飛不起來,腦袋往前伸伸的樣子,叫做几几。那麼由於這個項背特別強,強就是拘緊呐,這個脖子萎軟不自如,就叫做几几。伸著脖子,左右的運轉不自如。那麼這個太陽病,限於這個項背強几几的這種情況,反汗出惡風者,這個反字,它後頭有這麼一段,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者,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它沖這一段來的。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全是由於無汗而惡風,用葛根湯。那麼現在呢,這個反汗出,與那個就不一樣了,那個無汗,而這個是反汗出。這個字用的有用意呀,特意擱個反,幹什麼呢,讓你對這兩個方劑作個鑒別,全是項背強几几,無汗者是葛根湯,有汗者是桂枝加葛根湯,這個反字啊,就把這個內容給揭示開了,這個反字讓你比較,讓你判斷,那麼後頭就快講到了,這兩個方劑應用的主要鑒別點,葛根湯和桂枝加葛根湯。這個項背強,就是項背這個地方肌肉發痙攣,它痙攣的厲害,就是痙病了,就要背弓反張了,輕者就是几几然,就是腦袋彆扭,脖子運轉不自然。這是肌肉的關係,肌肉發痙攣。這個葛根湯,葛根湯這個要,在本草上說是,主消渴,身大熱,是個清涼性的解肌藥,而有作用這個項背強幾幾,就是項背肌肉拘急呀,葛根湯有這個作用,有這個醫療上的作用。那麼就是桂枝湯證,別看他沒寫,這個太陽病就貫穿了,然後太陽病汗出惡風,就概括頭前那兩段了,太陽病,頭項強痛,怕冷啊,同時再有汗出惡風呢,這就是桂枝湯證。但是項背強幾幾桂枝湯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這個葛根呐,有治項背拘急的特能,所以加入到桂枝湯裏頭,它就治桂枝湯證而項背強急的這麼一種症候。那麼這個方劑呢,這個書上是錯的,麻黃不應該有,有麻黃就是葛根湯嘍,後頭單有一個葛根湯,這個版本他擱個麻黃,你們把它勾掉。而且這個藥物的分量也不對,這個芍藥、桂枝也都應該三兩,他是桂枝湯的加味,就是桂枝湯加上四兩葛根就對了,旁的應該照舊就對了。那個葛根湯啊,桂枝和芍藥都減量了,這個書啊把葛根湯擱這個地方了,不叫桂枝加葛根湯了,所以這個是錯的。在書上應該把它改了,麻黃去掉,芍藥擱三兩,桂枝還是擱三兩,那麼這個方子的煎服法和桂枝湯一樣,但是不必喝稀粥。我們在臨床上應用呢,就是桂枝湯證,一切合乎桂枝湯,同時項背強幾幾。太陽病只是項強啊,這個牽連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15.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
    這一段也挺有意思,太陽病啊,依法當發汗,吃下藥是錯誤的,誤治。那麼誤治後這個變證是多端呐。如果這個患者呀,感覺有氣上沖,從哪往上沖啊,從小腹往胸上沖。這是一種自覺症狀,所以我們要問病人。這個時候,表未解,可與桂枝湯,和前面的服法一樣,也喝了桂枝湯之後,要喝一碗稀粥。那麼這個氣上沖是怎麼回事啊,這個我們就是要看以前太陽病是怎麼的一種病了。這個太陽病我們開始講了,這就是機體對外邪它要鬥爭,它想怎麼的呢?我們方才還講呢,內經上也是這樣,邪氣交爭於骨肉嗎,想要把這個病邪呀從上半身,一發汗的這種作用解除到肌表,沒解出去,解除不了,限於自然的量能啊,他就發現太陽病的這種症候,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發現這種症候。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大夫呢,你得幫助機體驅除病邪就對了。你再治理以下,它這機體這個機能啊,由裏往外往上,想要發汗,這大夫給吃瀉藥了,這不正給生理機能一個相反的打擊嗎。那麼這時候就看這個患病的人體呀機能的強弱了,如果機能強,亢盛,它不但沒使這病有變化,而反到給下藥以微(音)劑,這個病人就感覺有氣上沖,這是個神經的症候。那麼如果不氣上沖呢,這個機能就受不了下藥的打擊,那這個病就變了,就餡於裏了,離開表了你就別給吃桂枝湯了。所以這個氣上沖在這塊的反映啊,正反映這個病機(疑應為機體)保持了保持不了原理的抗病的機制。所以中醫這點的觀察是很寶貴的,永遠是正邪交爭。那麼我們治病啊,把正鬥爭邪的這個機制,濟以相反的阻礙,這個病是要壞的。
那麼這個應發汗幫助機體解除疾病就對了,你吃瀉藥,正與這種機制一個相反的作用,那麼機體反倒反抗這個,這說明它這個證象還沒變,還是那個機制,所以還可以給桂枝湯。為什麼吃桂枝湯呢?這個也要注意,它本來太陽病,下之後,這沒提自汗啊,為什麼使桂枝湯呢?它這個下傷津液,桂枝湯,這個就看出來了,汗吐下這種治療,這都是攻啊,都是治實證的辦法呀,全足以亡津液亡血液,所以經過這一種治療而有表證,決不能再發汗了,不能用麻黃湯了,必須用桂枝湯。為什麼?桂枝湯,它是安中養液而來解除疾病的。所以凡是津液有所損傷之後,有表證,用桂枝湯,不能用麻黃湯,不管他有汗沒汗。這個凡是太陽病,下之後而表不解,這還得使桂枝湯。表不解,有什麼徵候呢?這是一個,一種,他氣上沖,那說明表沒解。那麼可以與桂枝湯,根據前邊,還得喝稀粥的方法。若不上沖者,這個病就已經變成壞病了,那就隨症治之了,你不能再給吃桂枝湯,不是說下後,就得吃桂枝湯,也不是的,得辨證。

16、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到這是一段,底下這個是另一段,桂枝本為解肌呀,應該另一段,這個擱一段是錯了,成無己本呀就是分為兩段。那麼這段說的呀,太陽病將三天,經過發汗,發汗是對的,太陽病當發汗嗎。發汗沒好,如果表不解,你還得想法子服桂枝湯。那麼這個大夫啊,就是三天的功夫,發汗他還沒好,他就是若吐若下若溫針,亂來一陣,這些治療都是錯誤的,所以這個病仍不解,這個病不會好的,此為壞病。這個不解呀,就是治壞之病呀,他這麼樣子又吐又下又溫針,這個病決不會再在表了,它是逆治而成的壞病,這一段它也跟上邊有關係,說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但不能說是你經過治完了這個病不解,就吃桂枝湯,這也是不對的。他這是僅舉一個例子,這都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而來論述的,哪個應該用,哪個不應該用。如果治壞的病了,那可就不能用了,所以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那桂枝(湯)不是一個萬能的藥啊。那得怎麼辦呢?詳審其脈症,那麼他這個書啊,就是辨脈辨證,看其結果知犯何逆,這個知犯何逆面很廣,不是光問他是怎麼治壞的,那個是可以問的,不是不可以問的,主要的還是在這個結果,他是津液亡失太厲害變化裏虛證啊,或者由於這種錯誤而邪入內呀,是發生陷胸湯證了,是發生陽明證了,或者發生陰寒重症,這都不一定的,這都是治逆的結果,知犯何逆,讓你考察這些東西,隨症治之,這是中醫辨證的主要精神,這句話不要把它輕易放過了,中醫治病就是隨症治之,不是你拿腦瓜想,那麼有什麼證,你就應該怎麼治,現桂枝湯證用桂枝湯,現承氣湯證用承氣湯,這叫隨症治之,隨所現之證而來治療,不是你那麼想,那不是中醫辨證,這很重要這句話,它是一貫全書這句話。所以剛才講這個桂枝湯,在臨床上你遇到桂枝湯(證),這個徵候合適,你就用你的,什麼病都治,隨症治之嗎。底下,這是又一段了,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也是圍繞著桂枝湯來論說的,他說還有一個同是太陽病,到這一點啊,他說的是桂枝湯的醫療作用了,那麼桂枝湯本為解肌而設,什麼叫做解肌呀?中風,頭一段我就給講了,這個病邪深,就是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他反倒出汗了,可是這個邪呀,趁著出汗之虛,而入肌肉之內啊,它離開表皮了,表皮虛了,這個病整個在肌肉這個階段,桂枝湯就是解肌肉那塊的不和,去那塊的病,怎麼去呀?就頭前講的這個,安中養液,增強精氣。這不虛呀,邪在這呆不住,這個精氣充實於肌肉了,再一出汗,邪就跑了,它在那呆不住了。它是解肌,主要的目的就是我們方才講的,它是安中養液,充實精氣,這個力量足以驅邪了,那麼再一汗,邪就走了,它謂之解肌,與專門來發表的,讓他出汗的那種方劑,麻黃湯,是大有區別,是不同的。所以他底下接著,若脈浮緊。陽浮陰弱,在桂枝湯,浮之中,按著沒力量。脈浮而緊,這個脈呀緊聚有力,這個緊啊,我上頭說了,就脈的寬度上來看的,它這個脈道是緊束有力,那裏頭充血的情形是相當嚴重了,就像一個膠皮管子,你灌得溜緊,就是打氣它緊,咱們都騎自行車呀,自行車軲轆氣打得蹦蹦的,拿手一按緊啊,你把氣放了一半,一按就是緩弱。這個緊說明裏頭血液充實。發熱汗不出啊,它也像桂枝湯證發熱,但是呢就是汗不得出,汗不出不是說不出汗,是汗不得出,他這個精氣充實在體表,所以血管裏充滿液體,它就是體表不開,出不來汗,一出汗馬上就能好,他這個精氣不是虛,一點都不虛,反倒實,由於這個實,造成汗不出。這時再給吃桂枝湯,那了不得了,桂枝湯它是增益體液的,就是精氣呀,這就變成實實之禍了,本來就實,你還讓他增加津液,增加精氣,那就實上加實了,這個在內經上就是實實嗎,實證,又當虛證治,再讓它實,這就是實實之弊也。實實之弊也!這個病只能夠是更加惡化,而不會好。所以他就再三叮嚀,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都是這個感冒,外感,該要用麻黃湯的用桂枝湯不行,反過來呢,應該用桂枝湯的用麻黃湯也不行。後邊就要講了,那麼桂枝湯這個作用啊,不是單純的發汗藥,本為解肌,所以到這個地方把這個醫療作用啊,他才點出來。那麼解肌的方法呢,他就要安中養液,增強精氣,而來達到解肌的目的,那與單獨發汗的藥是不同的。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這個酒客病啊,就是病酒,病酒的人。這個過癮的人常得酒病啊,我們那邊就有老喝酒就得酒寒。酒寒,這個人就大便不通了,那麼人也是汗出。那麼這一類的病,它是因為酒這個東西蘊濕蘊熱,它由裏往外蒸,也出汗,你這個你拿它當桂枝證可不行,所以病酒的人,他是老喝酒呀是吧,他是蘊濕蘊熱而汗出,這個它是在裏呀,桂枝湯它是解熱,它是解外熱,裏熱千萬不能用,得之則嘔,裏頭有熱,這個病酒的人他喜清涼啊,他裏頭有熱嗎,有濕有熱,而不喜甘溫。這個桂枝湯是甘溫藥啊,甘溫除熱,除表熱除外熱。而且還得精氣虛,精氣不虛用著都不行。要用它呢,怎麼樣子,反倒覆熱(?),壅逆於上啊,一定要嘔的,這個甘藥多壅,壅者往上壅啊,這再加上溫,裏頭還有熱,那以熱及熱,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湯啊,應該戒之用這個地方,第一個提出來,就同是表證,脈浮緊,無汗,那麼汗不出這種發熱,那是表實證,那是麻黃湯證,不能用,雖然在表有熱也不能用,因為這個脈浮緊而無汗,無汗不能用。這一節呢,雖然汗出,裏熱也不能用,他擱個酒客病,來說裏熱也不能用。你要用了吧,用了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我們這個裏熱的病,你千萬不要用,所以他頭前明說嗎,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必須有個太陽病在那,這個可是一個主要條件。裏熱不行,裏熱有汗也是不行,這就說明咱們要是平時看病啊,也不能片面看問題,哎呀說一出汗就是精氣虛,看著出汗了就用桂枝湯,這可不行啊,那可是出錯誤的,是必須要全面觀察,第一個確定它是太陽病,太陽病發熱汗出,那你可以用桂枝湯。沒有,不是太陽病,裏熱的問題,那用它壞了,一定要嘔的。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喘家,平時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麼他患了桂枝湯證,你打算也給他作桂枝湯服之啊,可他平時就喘,當然他得外感還是喘,這你對這個喘也得照顧,所以用桂枝湯那是必然的了,你還要加厚樸杏子才好呢。你方子還是得加減變化呀,他這也舉個例子,他比方說吧這個喘家,那麼他外感了,是桂枝湯證,就像我們頭前那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類的情況,肯定是桂枝湯證了,但他喘,那再加厚樸、杏子較比好。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它是警戒,裏熱吃桂枝湯,一定吐,這個發汗啊,傷津液,裏熱反倒更助熱。你們看這個《金匱要略•肺痿肺癰》那節就知道了,他說熱在上焦為肺痿,這個肺痿怎麼來的,就是熱在上焦,那麼底下他又說了,肺痿之病從何得之?他說頭一個從發汗,或從發汗,或從消渴,或從快藥下之啊,都是傷津液。裏熱,你再助其熱,再使他傷其津液,這個沒有不傷害肺的,這個肺為嫩髒,也容易傷,而且熱傷血脈,那麼血氣凝滯,它就要為癰膿之變,這個你們回頭看看那個《金匱要略•肺痿肺癰》那一篇就知道了,這個就是在這,內熱的,你要拿那個甘溫藥,讓它溫勝呢,壅於上,准傷肺。這不是說吃一回了,那麼如果他吐了,說明這個熱往上壅的相當嚴重了。那麼如果這個熱久久不去,其後必吐膿血,所以這個應該戒甚啊,這個危害呀相當嚴重啊。這個不能治裏熱,裏熱攻表,這根本就不行的,況且桂枝這種甘溫藥更不行。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這個與桂枝本為解肌那節正是相反的,那個是桂枝湯不能用於麻黃湯證,脈浮緊,發熱汗不出那個麻黃湯證。這個呢,它是桂枝湯證誤用了麻黃湯,它這裏含義是這樣的,它這個書上倒沒明寫啊,它是太陽病桂枝湯證,而用麻黃湯發其汗,遂漏不止,怎麼知道它是這個意思,就從一個“遂”字,這個“遂”字是一個baobian組詞法,古人用字他淨在字上琢磨,遂發汗遂就汗漏不止,這個發汗是錯誤的呀。太陽病不應該發汗嗎,但桂枝症用麻黃湯發汗是錯誤的,所以發汗遂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陽,其人惡風,這個惡風就根據頭前那個,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wa惡風寒了,他不發熱,這就說是現陰症,表當然也沒解,大汗流離,病必不除。由於津液喪失太多,小便難,沒有這個體液大量亡失,小便沒有,所以說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四支微有些拘急,就是痙攣。而屈伸費勁,難以屈伸,就是彎回來,伸出去,一曲一伸嘛,這都是由於津液喪失太多了,組織夠燥才有這個情況,這個肌肉馬上就有拘攣這種情況。這就由於這個病發汗過,應該用桂枝湯,用了麻黃湯了,虛極就變成陰症了。那麼這個汗多,當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時也能亡陽。那麼這個時候用桂枝湯就不行,得加附子。這個附子這個藥啊,他是個辛溫,是個熱藥,他有亢奮作用,同時這個藥在臨床上體會,他能夠復興這個代謝機能。是生物老在新陳代謝,這種機能要是陳衰,附子很有恢復他的力量。如果這種機能陳衰,反映在裏,就說下利清穀,四肢逆絕,反映於裏,你要用附子配合幹薑這個藥,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都是。那麼如果這種陳衰的機能反映於表,這就是反映於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黃桂枝這類的藥。如少陰病,後來要講了,麻黃附子細辛湯,他也同太陽病一樣,該發汗也得用麻黃,該解肌也得用桂枝,這個法度,這個也是。這個汗漏不止還直出汗,這個發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這麼樣子虛,而現陰寒的狀態,你使用桂枝湯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這個吃下去,既能夠達到解表的作用,同時這種陳衰機能也能恢復。所以附子這個藥啊,有直接作用。那麼這個可見也是少陰病範圍,但是少陰病裏頭,□□•••□□,也就是桂枝湯症,而現陰虛症的話,加附子。陰虛症表症陰虛還是一種少陰,這個表症有兩種:一種是太陽,表陽症;一種是少陰,表陰症。那麼這個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症而現陰症,就是少陰病現桂枝湯症,就是這麼一個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湯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惡寒而不發熱,當然也怕風。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那麼我們來應用呢,比方少陰病,他有自汗,脈微細,但欲寐,這些情況,那你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雖然無裏症,也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你得用桂枝湯加附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這個應用的標準,就是桂枝湯症而現少陰病。但本段的說法也可以作參考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難以屈伸,惡風的厲害,不發燒。發燒也不一定不發燒,但人不發熱。咱們多講兩段:

21。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這個脈促,這個各家的注解我認為都有問題,都根據王叔和的說法,說是數中一止,謂之促脈。就是快脈,有時候一止,我認為欠通,這個不對。凡是一止,脈跳跳一止,就叫作結。無論數中見之,或遲中見之,都叫作結脈。結脈有數有遲,那麼這個促,咱們平時說短促,急,促急,就是靠近,這個促脈,就是出與上,就是靠近於上,靠近於外。靠近於外,就是只見到上頭,上頭就是寸位。所以只是促,關以上浮,關以下沉,這麼一段。尤其這一段,更注明說明這個問題,你們看看這一段,他說下之後,我們頭前講的桂枝湯,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是今天講的,那麼這一段胸滿是什麼東西?就是氣上沖啊。他吃了瀉藥了,下之後,太陽病,不應該下,吃了瀉藥了,就氣上沖,氣上沖可表沒解呢,氣上沖以至於胸滿,沖的挺厲害。氣沖於上,同時他由於吃下藥,虛其裏,那麼可見上實,氣沖的關係,下虛。脈也應之,浮見上頭下邊沉。所以脈與症是相應的,絕不象他們說的數中一止,沒有那麼大的熱,那麼大的熱他不燒起來了,不是,促,都是熱,他這個不是,他由於氣上沖,那麼上邊,所以這個脈,他浮在關以上,叫寸。而由於瀉下的關係,浮氣ju,所以這個下脈沉,關以下沉,應該是那個脈,那麼由於表沒解,還用桂枝湯,同上邊桂枝湯一樣,由於這個浮,虛了,我們後頭就有了,桂枝加芍藥,腹滿時痛者,桂枝加芍藥,他把芍藥三錢增到六錢,腹滿時痛要加芍藥,在這把他去了你想什麼道理?腹虛,不但不滿,而腹氣虛了,所以他把芍藥不要了,這個我們在臨床上用芍藥的確是治腹滿,我常治肝病啊,常治肝病把芍藥大量用,這個下腹滿他就起作用,
那麼滿的反面就是不滿,虛的厲害了反倒,那就要退燒藥,這不就這個道理。那麼底下虛,上頭實,所以脈也應之上浮而下沉,這不很對嗎?決不是…。那麼這個桂枝去勺藥,就是這個桂枝湯證氣沖的更厲害,我們剛才講芍藥桂枝湯,這個芍藥這個藥呀,能制桂枝的辛散,那麼氣沖的厲害,這個桂枝要發揮作用,桂枝制氣上沖,所以芍藥在裏頭有礙于桂枝,同時,腹氣虛,它也不應該要,所以把它取掉了。那麼這個方劑的體會呀,就是桂枝湯證氣沖較厲害些,而胸滿脈促。我們根據這個來用它的。這是桂枝湯的一個變化,桂枝湯去芍藥,這個方子加減也挺管用,以這個方子為基礎。另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桂枝湯把這個大棗生薑也去掉了,就是桂枝甘草湯,這是桂枝湯又一個變化,桂枝湯有這麼三個大階段。這是一個,這個就是胸比較滿,桂枝治氣上沖,那麼他又是腹氣比較虛,所以把芍藥去掉。底下這段應該是一段,這個書擱成兩段了。成無己本為一段,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湯去芍藥湯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它是一段,這個書它擱成兩段。兩段這個前後就是不對頭了,而且成無己他給改了,他改成微惡寒,微惡寒不對,他不是惡寒,假設是微微惡寒,那正是表不解嘛,加那門子附子呀?微寒對了,這個微寒是接著上面這段,就是脈促胸滿,如果微陷於陰寒證,微寒,沒有那個惡字。。。就是微陷於陰寒證。那要加附子,那根桂枝加附子是一樣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這個方子的運用很多,後頭的風濕相搏裏就著個方子起作用了。桂枝湯證胸滿上沖比較劇勝一些,而滿脈促,他要用桂枝去芍藥。這個方證,如果陷於陰寒證的話,要加附子。

23。①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這是一節,這一大條分成三節。頭一節,他說太陽病呀,在八九天的時候,真正的傷寒病在八九天的時候就是一個關口。這個病好就在這個時候,危險期過去了。可是病的惡化也在這個時候,這個八九天是這麼一個階段,在傷寒病裏。假如這個病有了這麼一種變化,如瘧狀,發瘧疾大家都知道,定時發作。發熱惡寒,有定時的發熱惡寒,而且熱多寒少。這個表證呀以惡寒為主的,所以我們以後有很多的這個解(釋)的段落,惡寒者表未解。如果這個病要是去表,這個惡寒就要少,沒有表證的就不惡寒。所以每每的這個表證呀,我們以惡寒的輕重多少而來驗證表證之進退有無。那麼這一節就說明這個,這個人變成現在這麼一個情形,定時發寒熱,可是熱多寒少,是不是這個病轉變了呢?他底下又接著說了,其人不嘔。他要轉變這個少陽病呀,心煩喜嘔,他非要嘔不可,這個人不嘔,證明他沒傳少陽。清便欲自可,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正常,二便正常了,也沒傳陽明。陽明,大便燥結,小便黃赤,也沒有。所以這個病即沒傳少陽,又沒傳陽明,只是一天二三度發,二三次發寒熱,而且熱多寒少,這麼一個病。看看脈吧,脈微緩者。這個微緩不是又微又緩,微見其緩,微微的緩。脈不數急,脈也不緊,見著他緩弱,這個緩弱說明這個病現在平靜。咱們開始就講脈若靜者為不傳也,脈若數急者為傳也。脈數急說明這個病正在發展變化,脈微見其緩弱,說明這個邪已經衰了。可是這個現在來說是沒好的,他還是發熱惡寒如瘧狀,而且熱還偏多一點,但是這個熱多脈應該快呀,應該數急,脈反倒微緩,挺緩弱,意思也就是當然不是快了。那麼根據這個脈根這個熱多寒少比較看,這個熱不要緊的,不久將好了,因為這個脈見到緩弱,邪衰的一種反應。是呀,尤其這個急性病,一來這個脈來都數急呀,而且應手代緊,這個緊脈不是好現象。假若這個脈也不緊了,緩弱了,也不快了,那麼這個病也就停止了往前進展。尤其這個緩弱,邪氣已衰了,這個病就不了了了,言外就是說這個病不治也可以放心自愈。這是頭一段。

②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這又是一段。他說這個太陽病得個八九日,雖然是如瘧狀,一天兩天都發,那麼他不是熱多寒少,他是寡惡寒,一味的惡寒。而脈微,脈微是不足的脈了,所以脈微者為亡陽,他是沒津液呀,這是表裏具衰。這段也可以這麼講,就是太陽病得之八九日,沒有如瘧狀以下這些情況,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這個人是寡惡寒而脈微,這是表裏具虛,陷於陰寒症狀。那麼這個時候是不能夠再發汗,再吐再下了。這麼講也可以,沒有這個如瘧狀,不擱到上頭。總而言之,他這第二段不是這一段所論述要說的,主題在下面。頭一段所說的,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寒熱,熱多寒少,而且脈微見其緩弱,這是邪衰病欲愈之兆,言外不治也可以。這一段說到八九日的時候,脈微而惡寒。無熱而惡寒,這脈已深陷于裏,陰寒的一種徵候,所以他叫著表裏俱虛,不可再發汗、再吐再下了,怎麼辦呢,只能用溫補的法子了,用什麼藥呀?隨證治之,後頭他有,後頭有的是,治這個病,現在不是主要治這個。那麼底下就是第三段了。

③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這個又反過來到頭前了,把他太陽病八九日…
 樓主| 發表於 2009-3-19 12:05:17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四講

那麼那個鬱鬱(或為欲愈)不會顏面赤紅啊。他說如果這個人面色反有熱色,熱色就是紅啊,面色緣緣正赤啊,要是這樣的話這個病還不是要好的,為什麼呢,這位置古人有個名稱,叫做浮鬱在面,陽氣浮鬱在表嗎,所以這還是表沒解的一種症候,表熱它出不來,所以人這個臉發紅。人不得小汗出,要一得小汗出就好了。而且病人的身體呀,要出汗它出不來,那麼水份含在皮膚裏頭,人發癢,你問問他准癢。那麼這樣子所以他用小發汗藥,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為什麼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呢?你看看啊,這是桂枝麻黃湯的合方,各取小量,都是各取1/3,量極小。為什麼呢?你看那個症候我給你們分析分析你們就明白了。所以這個合方啊,是兩個病合併到一起,一得有個認識,你看這段說的很好,如瘧狀,那就是定時發寒熱,這個他寫到頭前了,後頭有這個,說是啊,人髒無他病,時發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時發熱汗出,時發熱就是定時發熱,而汗出,這就是桂枝湯證。那麼這一段你們看一看,如瘧狀,就是定時發寒熱了,定時發寒熱他象桂枝湯證又不是整個桂枝湯證,定時發熱汗出才是桂枝湯證,他這個雖然定時發熱多,發寒少,但是他不汗出,桂枝湯證有一半,那一半不汗出是什麼呀,不得小汗出,出不來汗,麻黃湯證的一半嗎,是不是。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合方啊,你對這個方證不熟啊,你就是搞不清楚。他這個即有桂枝湯證時發熱汗出這麼一個問題在裏頭,可是不完全是桂枝湯證,完全是桂枝湯證就不用麻黃湯了,他又有不得小汗出這麼一種麻黃湯證,可是麻黃湯他只能夠發汗,它不能夠治時發熱,如瘧狀它不能治。所以這兩個方證啊都具備都不全,所以他是合方治療。但是這個病非常的輕,一日二三度發寒熱而且脈微緩,這是欲愈的一種情況,就由於浮鬱在表,表還沒完全解,得個小汗就能解,所以這個方劑要用的非常的輕。你們看一看桂枝一兩十六株(去皮),一兩十六株啊再拿三除,才多點啊,這都是古制啊,一兩是二十四株,六株是一分,一兩是四分,這是古時候度量衡的制度。不到二兩,二十四株一兩,十六株。底下都 一樣了芍藥、生薑、甘草、麻黃各一兩,你看一兩拿三除,古制才三錢掛點零,古制一兩合現在三錢,那很輕了,才幾分的藥,很輕很輕了。再看看底下的煎服法,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這是一個定則,煎藥的法則,麻黃這個藥啊,它這個沫子纏腦袋,所以煎麻黃都要先煮一兩開,把沫子撇一撇,這現在還是應該遵守的,把那沫子撇了。內諸藥,再把其他的要擱裏頭,煮取一升八合,古人呐,他是量病用藥,他不但藥量輕,吃的也輕,一升八合他均了三次吃,每次吃六合,不象咱們頭前吃桂枝湯,一回吃一升,這地方咱們在臨床上都要注意了,這個輕病不但藥量輕,而且每次也得少,所以這是個方法在這個方子上要注意了。病重,量重,要多吃;病輕量小,要少用。溫服六合,本雲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這個方子本來是這麼說的桂枝湯三合,麻黃湯三合併為六合,他把桂枝湯也煎出來,麻黃湯也煎出來,這個裏頭倒三合,那個裏頭倒三合,三合就是1/3了,一升拿出三合不就是1/3嗎,然後兩個擱到一起,不就是六合了嗎,十合為一升,頓服,源起呀這個方劑呀是這麼注明的,那麼現在呢?張仲景就把它放到一個方子裏了,它就是這個分量了。那麼這個方子是小發汗的藥,這個發汗很輕很輕的。他們給算這個分量,根據源起是怎麼擱的,但是這兩個方子的比例數,還是擱1/3,兩個都是各半,等量,各取本方的多少。我們現在來用呢,也就是把桂枝湯取1/3,麻黃湯取1/3,但是相重的藥不要加在一起,你象甘草吧,桂枝湯有甘草,麻黃湯也有甘草,把兩個藥加起來也不行,合到一起,這個共有的藥味呀,就根據大量的用,那不同的呢,就按前面的合法,如果1/3取1/3的量,你象桂枝、麻黃原先都是三錢呐,各取一錢就行了,再少你還可以再輕取,那也不是固定的,研究這個東西也是,它不是固定的。我們在臨床是呢,根據病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少取,就是麻黃一錢,也沒有大發汗的

24。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這種事情不常遭遇的,本來他是桂枝湯證,開始吃桂枝湯的時侯啊,不但病沒好,反煩不解,服了桂枝湯反煩而表又不解,這個不是桂枝湯有了毛病,是邪盛氣滯,咱們是肌不和了,再就是肌肉這一層啊比較實,所以這個藥力受阻,那麼這個時侯呢可以用針灸刺風池風府,用輔助治療的這個方法,這也不可不知的,本來這個病人他是桂枝湯證,我們也給他用的桂枝湯,你要不知道這個作用的就不好解決了,知道這個問題,哎。用針灸,刺完風池、風府再用桂枝湯那就得好了,那麼這種事我一生都沒遭遇到,但是可能會有這種情形,咱們也不可不知的。

25。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H:小發汗)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雲: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為二升,分再用。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
     這個頭一節啊,“脈洪大”是錯的,這個講到後頭就知道了,他這應該是脈浮,洪大呀改個脈浮就對了,後頭有,桂枝湯發汗後外不解,脈浮者還用桂枝湯,這個洪大是錯的。這個洪大是個實熱之像,白虎湯證下邊有啊,恐怕草寫的時侯他把下面那個脈寫到這裏了,這是錯的,脈浮,脈浮他病在表嘛。那麼已經服過桂枝湯了,服的不合法,我們從前講桂枝湯啊,就是微服執執汗出,要是是汗出者更愈佳,大汗淋漓病病必不除嘛,這個就是。。。,那麼吃了桂枝湯,大捂大蓋啊,人出了一身大汗,這個表是不會解的,如果脈浮者可以吃桂枝湯如前方,好像以前服用桂枝湯的方法。那麼這一段,這裏頭也說明一個定法啊, 如果是表證我們發汗後,就是桂枝湯發汗後表不解還用桂枝湯,那麼麻黃湯發汗後表不解呢可不能用麻黃湯了,也是用桂枝湯,這也是一種定法,所以桂枝湯看起來是一個平穩的藥啊,它這個傷津液不重的,那麼下之後也是,太陽病不可下之,要是下之後表不解呢,也可以用桂枝湯,下也傷津液啊,津液有傷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湯,這桂枝湯既是一個解表去熱,同時呢它也是安中養液,所以那個大汗出之後而表不解脈浮,而仍然可以服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他如果定時發寒熱,就是瘧疾了,一陣冷一陣熱的,一天啊再發兩次,那麼這個是需要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什麼呢?  他這個地方啊 說如果吃完桂枝湯之後大汗出之後,他不出汗了,而是變成瘧疾似的,一日兩次發寒熱,這個定時發熱這是桂枝湯證,咱們沒講到這個地方,從前也有了,桂枝麻黃各半湯也說了,可是他沒有汗,這就是麻黃湯證。但是他這一段啊桂枝湯證多,上面那個是身必癢,那個汗啊吃藥出不來那個樣子,而且面有熱色,那個麻黃湯證啊就要比這個湯證多一點,所以古人這個用藥嚴的很呐。
      那麼這個形似瘧,他也沒有汗,可是麻黃湯證呢上面那個對著一看就知道了,他比那個少,沒有身必癢不得小汗出,那個沒有,其他要出汗的情形沒有,所以這樣子麻黃更少了,所以中醫這個辨證呐,要拿著這個書看呐嚴的很,所以這樣才能好病,可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這桂枝二麻黃一這個方劑啊也是一個極輕極輕的,你看看後頭它那個方子的解釋就知道,本雲:桂枝湯二份,麻黃湯一份,合為二升,分再用。他說本來啊,他是這麼一個對藥物的用法,桂枝湯用二份,麻黃湯用一份,共計喝多少呢,共計喝兩升,這個合法呀他古人是這麼個辦法。麻黃湯也煎好了,桂枝湯也煎好了,那麼隨便拿一個東西也行啊,拿一個池匙子也行納,你搖二匙子桂枝湯,搖一匙子麻黃湯,往另一個器皿搖,共計搖兩碗,那麼湯藥還是二比一之比,所以呀原來的本雲,就是這個方子仲景以前呐,是這麼個辦法,就是把這兩個藥,桂枝湯取二麻黃湯取一,取到二升,然後分成兩份,那麼現在張仲景呢,他就把這個方子啊,藥物合成一方了,將息如前法,。。。。。。。,但是這個不要喝稀粥了,根據藥物的分析啊,他這說桂枝湯取5/12,桂枝湯份量根據原方的服法啊取5/12,麻黃湯他取的是這底下也有,取的是2/9,這2/9和5/12比啊,也正是2比1,他這個取法呐藥量更輕了,輕的很了,所以這個方子吃下去並不大出汗,稍捂一捂蓋一蓋只是微微的透表而已,所以桂枝湯,得的桂枝湯證服用不合法呀,容易造成大汗出而病不解,如果這個脈還浮,不是洪大啊,洪大要改它,那麼還可以用桂枝湯,像以前的那個飲服法,如果病變成這麼一個病,就像瘧疾似的,定時發寒熱,一天發兩次,那麼這個時侯啊應該少發汗,它用桂枝二麻黃一湯,這一節的意思是這個意思。
二十六啊,這一段,就從著這一節說的,那麼服桂枝湯大汗出之後,這個變症多端啊。那麼由於喪失津液,最容易,津液喪失,陽明內結,也是常有的事情。二十六呢就說這個。

26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你看這才是脈洪大呢,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還由於服桂枝湯,這個都是不是錯藥啊,不是誤治啊,這就說明,這個表證這個期間是桂枝湯證,那麼服桂枝湯,服桂枝湯不應該大出汗,就是這個護理人呐沒搞好,大捂大蓋,他是大汗出。這個大汗出啊,這個病絕對不好的,由於喪失津液太厲害,那麼反倒造成胃不和這個裏熱,所以大煩渴不解。這個大煩渴不解,不是表不解了,那麼服桂枝湯大汗出後,表沒有了,可這個由於津液喪失,它就動了裏熱了,大煩渴不解,煩躁也厲害,渴得也厲害,這時候脈呢洪大,脈洪大是裏熱的情形,所以上邊那個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是錯的,那麼這也看出來了,那個應該是脈浮。這個裏熱大煩渴,這是白虎加人參湯證。這個白虎湯證啊,不一定渴。脈洪大,身熱有汗,口舌乾燥,這就可以是白虎湯證。但是津液太傷,他就要渴了。津液傷他渴的時候啊,你必須加人參兼宜健胃。這個要是熱,津液傷了,咱們後世就不這麼治了,後世認為這個呀,都得滋陰。究竟是胃氣不復,你這個津液不生,尤其它是在白虎湯這個基礎上大量用石膏,更容易影響胃,所以必須加健胃的東西。咱們現在也說呀,這個人參是補氣的,補氣就生津液,它就是起,人參這個主治呀,它治心下痞硬啊,就是治這個胃,胃虛有心下痞硬的這種情況,你吃人參就對頭了,後面有的是加人參的這種方劑,那好理解的。一般對這個白虎湯啊,大家都知道這個石膏是個解渴藥,其實它是除熱藥,它不一定渴,主要的這個(治)渴是人參,這個我們在這個書上就可以看出來,凡是白虎湯沒有一個說渴的,你們看一看就知道了,連《金匱要略》帶這個《傷寒論》,是加人參都是渴,欲陰水速生啊,渴欲飲水啊,象這個大煩渴啊,全要加人參,可見這個人參啊,它是有健胃生津的作用,也就後世說的補氣呀,古人這個氣分,在他的書上就是津液。
這是這一段,他把服桂枝湯,由於大汗出,那麼上邊說呢,要是脈浮,還在表,可以與桂枝湯,如果形自熱,這個也在表,也在表不過它是桂枝(湯)麻黃(湯)共有的症候,那麼定時發寒熱,這是桂枝湯證,可桂枝湯證呢,它要有汗出的,時發熱汗出者桂枝湯主之,那後頭就有的,這個他不汗出,不汗出呢當然有麻黃湯證,由於桂枝湯證明顯,麻黃湯證不明顯,所以它這個麻黃湯少擱,桂枝湯多擱,那麼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個方劑,我們要用它,怎麼用呢?我們遇到一個病,是桂枝湯證比較多,麻黃湯證比較少,也需要解表,讓他微汗,可以用這個方子,他只能夠得小汗啊。可是服桂枝湯大汗出,還能夠由於津液喪失太多,動了裏熱,而為白虎加人參湯證,就是大煩渴,脈洪大,就是我們方才講的這一節,這個白虎加人參湯這個方劑呢,看後頭就行了,知母、石膏、甘草、粳米,那麼這個要確實還有煩躁,這個知母去煩躁,那麼知母配合石膏,苦寒,加這個石膏更寒了,那麼這個胃受不了,所以他要擱粳米、甘草,這兩個藥啊,它都是一個甘藥啊,咱們說甘藥補脾嗎,其實那也不光補脾,它這種甘藥啊,尤其這個粳米,咱們這個一般拿這個大米熬粥呢就知道了,它粘得很,它生一種膠粘質,那麼西醫說它這個是種粘滑藥了,甘草也是,這個擱到一起煎,我們吃下去,它能把這個胃使它不吸收,在胃裏頭,它能夠掛一層,粘滑藥就起這個作用的,它能保護胃,它對這個知母石膏這麼個大苦寒的對胃沒什麼毛病,所以古人這個藥配伍得非常有意思,他擱大量的甘藥。那麼如果他渴,那麼你光用甘草粳米這個藥,也不足以濟事了,你非擱人參。這個人參它是健胃的,那麼它配合甘草、粳米,那麼這個胃氣才能夠,能夠複健起來。這兩個藥去熱,這三個藥健胃生津嗎,所以這個大煩渴,這個津液虧到這麼一個份子上了,你非加人參不可。我們一般用呢,當然是,要是不煩渴,只是口舌乾燥,人煩躁,脈洪大,也可以使白虎湯,他不渴也可以使,但是那不必加人參。這個藥的這個煎服法,這個書說的還挺好,那麼這五味藥,煮米熟,這個米熟了,這個湯也好了。那麼這個是這種藥它煎的時間都長,它以水一鬥啊,你看那旁的,六七味藥它都是七升,或者六升,唯獨這白虎湯它擱一鬥,它就煮長時間。那麼米熟了,這個湯也成了,這時候把渣子去了,溫服一升,日三服。所以咱們要是對有石膏配伍的這種方劑,那麼也要多用點水,時間要它長一點,咱們現在也常常地把這個石膏單煎,也可以的,先下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這一節,一般的也都是,講的也都是錯的多。
這個太陽病啊,發熱惡寒說明還在表了,但是熱多寒少,這個熱多寒少啊,它是沖著這個發熱惡寒說的,不是這個病特別的有壯熱,不是那個樣子,它把這個發熱惡寒,那麼在這個發熱惡寒的這個情況,熱較比多而寒較比少,不是在這個發熱惡寒之後另有大熱而惡寒少,不是那個意思。那麼這個寒少啊,我們講太陽病,太陽病的惡寒是一個主要的症候啊。此無陽也,沒有津液。

28。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這個桂枝去桂呀,這個桂也可疑,在《醫宗金鑒》他改芍藥了,我認為這是對的。因為他這個表還不解嘛,你把桂枝去了,拿什麼解表?所以應該桂枝去芍藥,我們經常用也是桂枝去芍藥。我認為《醫宗金鑒》還是對的,這個書錯字有的是。象頭前那個脈洪大,那肯定是錯的。這段書主要注重這個仍字,他這個病呀,根本就不是桂枝湯證。他根本就是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根本就有這個病,就有這個徵候。這個大夫呀看到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這個象表徵,就給吃了桂枝湯了。這個就是藥不對證了,所以這個病不會解的。他又看到心下滿,微痛,心下指著胃說的。又滿脹又疼,象裏實,他又給吃瀉藥了。也不對頭,所以他這個服桂枝湯,或又吃了瀉藥了,他這個症狀一點變,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他才用這個方劑。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常遭遇,他如果裏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呀,影響表不解,那麼裏頭脹滿呢,你瀉下也行,非利小尿不可。這一段就說明這個問題,他由於小便不利,水不下行,他這個裏邊呀,他這個古人臨床經驗看出來,裏細閉賽,他表不會通透的。所以非利小便不可,你無論是發汗,你越發汗越壞,發汗激動裏邊的水,那辯證多端呀,那麼下也不行。所以發汗呀或者下之呀,他這個病是永遠不變的。那麼怎麼辦呢,有表徵是有表徵,你要兼利小便。他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他肯定這是表徵。所以他用這個桂枝湯去芍藥。
    這個芍藥這個藥呀,我們頭前講這個桂枝去芍藥,他脈促胸滿,他氣上沖的厲害,這個芍藥不對頭的,他要去芍藥。那麼這個小便不利呀,常由氣上沖造成的。這個氣往上沖,它誘導這個小便不往下行,隨意利尿藥裏常擱桂枝。你要把桂枝去了,這個五苓散都有桂枝,什麼苓桂術甘湯呀。那麼去芍藥是對的,因為他這個還有表徵,所以還用桂枝湯。本來是個中風證,所以不汗出,就是因為要通小便,是小便不利的關係。如果這個人小便要是利,肯定他上邊這個不會心下滿,微痛,他就是桂枝湯證,由於小便不利,影響汗,不出,那麼他氣上沖的厲害,所以心下滿,微痛,他這個水往上不往下,那麼表證亦然存在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主要原因就是小便不利。所以他把芍藥去了加白術茯苓已利小便。小便一利,這個桂枝湯就發生作用了,這個表就解了,他是這麼一個情形。我們在臨床上要注意這一點,比如說一個感冒,那隨便吃點發汗藥就可以,但是他要是明顯的小便不利,身上發燒等等的,你要不利小便,他這個表絕對不會解的。那麼他該用那個解表藥還要用,但是非加利尿藥不可,治癒小便不利才行,這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這個書裏頭後頭有的是,就由於裏有停飲,不兼去飲,這個表是解不了。下更不行了,後頭很多,我們隨時解釋這個例子。那麼這個方子呢,就是桂枝湯去芍藥加白術茯苓,白術茯苓這兩個藥都是利小便,利小便,這個利尿藥呀也不都是一樣。你象這個白術呀、蒼術也是一樣的,這個藥他是溫性藥,偏於治胃停水,所以心下滿,微痛。這個茯苓這個藥呀性最平,那麼他這個也是胃有停水,但是他是利小便的,很有力量。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要少用。他這個溫性,咱們後世也說這個白術也建脾嗎。他是建脾,胃有停水時他有好處。要是胃沒有停水呀,是有壞處,沒有好處。他這個性溫,他這個刺激這個胃呀還容易出血,起碼要達到發炎呀沖血這種情況。所以咱們看見這個胃虛呀,就用點術吧,可是胃要是沒有停水,這個術是不要用的。他主要是要利小便,這個臨床應用上有,我們隨時解釋。這個茯苓這個藥呀,在水氣裏有個一種神經官能證用的機會多,象心跳呀,或者是煩燥呀,所以也治失眠。失眠咱們不是這個酸棗仁湯,擱茯神,茯神茯苓這個作用是一樣的。總而言之,茯苓在利尿的過程中,他有治神經官能證的機會多。這個白術呀也是利尿藥,但是他建胃的作用多,建胃的作用限制於胃有停水。所以我們平時用藥呀也不要把他搞錯了,這個人小便不利,他胃不但沒有停水,上邊還有熱,這個白術這個藥是不能用的,你看豬苓湯就沒有的。二十九,這段是個大段
29。 ①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
這是頭一段,你看他開始就擱個傷寒,傷寒他應該脈浮緊,他無汗反自汗出,這說明他是亡津液了,小便又數,即自汗出小便又數,他這個書說小便數就是小便吃緊呀,就是頻數,這個可以與上邊參著看,小便不利影響自汗出,本來是桂枝湯證,他變成無汗了。那麼這個小便數,它影響自汗出,雖然是傷寒,他小便數,他也自汗出,他有這麼一個意思在內,這個書上沒有明說。這個小便數說明什麼問題呢,大概是胃虛。咱們後世這個醫書裏有呀,所謂上虛不能治下,這是用五行的方法解釋了,胃屬土嘛,土虛不能治水嘛,其實這個有道理,這個胃氣虛衰,人身上那裏都虛衰。就是虛脫那個樣子,小便失去收攝,那主要是因為上邊胃虛,他這個傷汗本來是應該無汗,由於津液大量亡失,即自汗出又小便數,所以津液竭於內,後邊講陽明病就知道了。所以自汗出,汗出為太過。傷寒沒有汗,發汗,發汗使汗出多也為太過。太過者陽竭于裏,陽就指的津液了,那大便要幹,咱們說的脾約證就是這類的。他這個脾約他不要緊,他是虛證,就是雖然十日無大便,無所苦也。所以這個脾約證你不能吃承氣湯了,只能吃些麻仁滋脾什麼的。他這個病呀就類似這個情況,他的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頻數。心煩呀有點胃不和的情景了。微惡寒,你看他擱個微惡寒,這個微惡寒呀,他說明這個,他雖然冠個傷寒,他表要解,我們剛才講了,這個惡寒是太陽病的一個主要徵候,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而惡寒要加重這個惡寒。如果這個表徵,這個惡寒輕很輕的了,這個表要罷。但是這個心煩,這個裏熱要升,什麼道理呢?就是因為津液喪失。
 樓主| 發表於 2009-3-24 19:24:54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五講

……此無陽也,不可發汗,這個更不可發汗,所以他說,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這時候你再攻表,再讓它喪失津液,此誤也,這是治療的錯誤啊,這是頭一段。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要重視,這個小便數啊,凡是應該發汗的病,小便數決不可以發汗。這個在《金匱要略》裏頭啊,水氣篇他講過。象我們方才講越婢湯中的那個風水,是水氣在表,都可汗出,惟獨小便數者,他有這麼一段,他說渴而下利,小便數者決不可發汗,這個要注意。這個小便數呀,大概都是裏即虛而津液不守,你再發汗再亡失津液,這個發汗最亡失津液了,這是逆治。那麼他這段也就是說明這一點。自汗出雖然象桂枝湯證,脈又浮,但是小便數,這個津液亡失以至腳攣急,而且表證輕微之極了,微惡寒而已呀,這個病在這個時候啊,這個書上後面有,就應該這個時候吃芍藥甘草湯,先治腳攣急觀察觀察,你看看這裏頭一點熱都沒提,他也不發熱不五的,你吃哪路桂枝湯啊,所以根本就是錯誤。所以底下他又說了,

②得之便厥,嚴重的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幹姜湯與之,以複其陽;
這是第二段。這個藥用對了病人好的挺慢,用錯了他立竿見影,馬上就給你個樣看看,不應該吃桂枝湯給吃了桂枝湯,吃了桂枝湯馬上四肢逆冷,這是什麼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時這個胃也虛,這個津液達不到四末,這個手腳離心臟都遠呐,所以血液、津液達不到這個地方了,他就涼,這個在內經上有了,脾為胃行津液,到腳上腳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麼這個因為發汗津液亡失的太厲害了,遠處的地方啊,達不到,所以他厥冷。那麼在上邊也失去潤澤,所以嗓子也幹,煩燥,吐逆,胃也不和。煩躁,比心煩還加重了,原病只是心煩而已啊,這是又煩又躁,他不能安靜,這都是胃不和的一種表現。而吐逆,這都是胃的關係了,吐逆呀,這個病根本一開始胃就虛,胃虛不能治水嘛,所以小便數,那麼這種錯誤的治療,更喪失津液,胃既有熱,虛呀他胃裏頭還有些停水,所以為發汗藥所刺激,他反倒吐逆,而且這個病還相當急迫,手腳逆冷,得之便劂嗎,把這桂枝湯吃了馬上這種情況,所以他說甘草幹薑湯與之。
這個甘草幹薑湯以甘草為主了,這個甘草這味藥頭前咱們講過了,它也能夠養液,也能緩急迫,這個病相當急迫了,這個幹薑呢,幹薑甘草擱到一起,就是健胃,治嘔,它這不是吐逆嗎。我們這個理中湯什麼的都是由這個甘草幹薑湯上來的,甘草、幹薑再加人參、白術就是理中湯啊,四逆湯也是啊甘草、幹薑加附子就是四逆湯。那麼吃甘草幹薑湯幹什麼呢?以複其陽,這個以複其陽啊複津液,這個不是讓他再發熱,他根本就熱了,他這個時候胃太虛又有熱,你主要得恢復胃氣,他這個甘草、幹薑啊他是溫中、健胃緩緊迫的這麼一種藥,但是幹薑用的量非常輕,這跟我們頭前白虎加人參中講的人參健胃生津液是一個道理,這個時候胃要是不恢復,這個津液是不會恢復的,所以他用甘草幹薑來治療,這個病我想要擱專講滋陰救逆的這種辦法一吃一個死,一看這個人,咽比較幹,就是津液太虛了,用點滋陰藥,這個不行,他這個胃根本是不好的,也只能夠恢復胃氣才能夠生津嗎,同時用大量的甘草是大有道理的。以複其陽不是複其熱,這個陽和我們頭前說的津液是一致的,胃氣恢復,津液充暢,這個四肢自然就溫了。

③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他說吃了甘草幹薑湯,當然嘔逆、煩躁都止了,那麼厥愈、足溫,四肢也不厥了,他津液一達到四肢他自然就不厥了,也不涼了。這個時候啊,腳攣急沒好啊,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這個芍藥啊它是個治攣急的,肚子急痛,小建中湯就是加芍藥了,在桂枝湯裏都是大量的用芍藥再加上飴糖啊。這個芍藥就治攣急,拘急痛,咱們說少腹急痛,那也是芍藥證,那麼其他的部位發拘攣呢,芍藥也治。那麼再給他芍藥甘草湯,緩他這個攣急,其叫即伸。我說開始就應該吃這個藥,開始他這個就是亡失津液,那麼由於已經到了腳攣急的這個情形,芍藥甘草湯這芍藥這個藥啊,它是苦而微寒的這麼一味藥,它也能夠對這個,我們桂枝湯裏擱芍藥,它與甘藥合之它也是養液的。那麼開始用這個藥就沒有這個爛子了,這個時候啊更作芍藥甘草湯,吃這個藥他腳就好了。底下這個看出這個病是有熱了。

④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他這個裏邊的胃不和不是個重要的,實際上開始心煩,他就是小便數,他是虛,這個不是陽明實結的那個厲害,經過上邊的這種治療,甘草幹薑湯、芍藥甘草湯之後一切病都好了,這個人呐還有說胡話,胃氣不和,譫語,這個你也不要多用調胃承氣湯,只能少少用,以調其胃氣就好了,所以少與調胃承氣湯。這個用藥啊,不是說一個方子怎麼樣,以量來調治這也是一個方法。比如我們遇到一個病,頭前那幾個方子都是啊,你象麻黃各半湯啊,才剛講的桂枝二越婢一湯啊,這種表邪非常輕,你不要用大劑藥,少少給一點。那麼這個調胃承氣湯,雖然是個整個方子,要少少給他一點就行,就是調其量以適應這個疾病,這也是一個方法,不能說我們開個調胃承氣湯讓你整個還是一回吃那些,那他人就受不了了,他這裏頭不是那個實法,雖然譫語,譫語大便就幹了,這個大便幹是由於亡津液,不要那麼攻,所以他說少於調胃承氣湯。底下這個他是反過來說的,他說重發汗,就是說咱們給吃這個桂枝湯了,這是假若,沒有這麼糊塗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數,還給人吃麻黃湯,他是假設說的,假設這個病,他是亡失津液,這是個主要的,你還大發其汗,而又加燒針,……

30、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幹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腔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這個30條,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 這是一段,這是故設一個問答,他解釋前邊這個問題,這個陽旦啊,桂枝湯的別名叫陽旦湯,他是根據那個症候象陽旦,象桂枝湯,那麼按法治之呢不但不好,而且增劇,變成厥逆咽中幹,兩脛拘急而譫語。兩脛拘急他根本就有的了,腳攣急呀,而人也說胡話。這個呀,我們上邊他是擱個,若胃氣不和譫語,他是擱後頭了,這個可見,開始就是經過服過桂枝湯之後,這個譫語就發生了。這一段是這個樣。那麼當時呀,就是這個先生這麼說的,說到夜半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那麼後的結果呢,同這個先生說的話是一樣的,你怎麼知道的呢?他底下就是解答了。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它這個病開始呀它就是個虛證,他說寸口脈浮而大,我們這個前一段只說浮了,這個浮大其外,它沒有,而內裏頭它是沒有×啊。作為浮,他是有外感了,他說浮為風,大為虛,這個大脈呀,如果這個脈大,按著裏頭滑,那是實熱了,是啊,脈大。它這個裏頭當然不是了,不禁按,所以說大為虛。那麼呢有了外感了,他當然身微熱,那麼由於虛呢,指什麼虛呀,就是津液虛嗎,兩脛發攣。這個病形啊由於這個脈浮、汗出,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那麼就是由於他這個汗特別多呀,頭前不有一個嗎, 說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有那麼一節,他就也因為那一節,他說桂枝湯他這個津液太虛呀,唉,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湯,那麼又把這桂呀也增加了,好解其表,他這都是錯的,附子溫經,亡陽故也。這個桂枝配合附子,這個附子本來它是一個溫經藥了,那麼再增桂,那更令汗出了,那更使之亡陽了,亡陽就亡津液了,所以他才變成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內結,整個,陽明內結就是由於津液喪失太多,內裏結實了,就實在的實啊,所以他譫語煩亂,那麼這個時候可以給他使甘草幹薑湯。甘草幹薑湯在這裏頭它是簡說的,沒說嘔吐啊,那麼當然就是,雖然他說是個陽明內結,譫語煩亂,他主要由於虛啊,這個虛,津液特別虛,使著胃不和,那麼這個時候還救津液要緊的,講下來陽明篇就有了,我方才所說這個,就是這個脾約了,他古人說脾約什麼意思啊?古人他是這麼看的,脾為胃行津液,說胃呀光消化了,這個津液往外送啊它沒這個本事,它得脾(幫助)。那麼如果胃裏頭啊,沒有津液可輸送了,所以這個脾呀受了制約了,古人這麼看的,這個看法當然是不一定對了,現在我們也不必這麼理解,它就是由於津液喪失太多而胃裏幹,這個你不要先治胃,你還是要想法子調胃而治津液,所以他用甘草幹薑湯,這個譫語都得管,那麼吃了這個藥之後呢,夜半陽氣還了,這個兩足應該溫了,這個“夜半陽氣還”這句話呀也要不得,這古人的看法這都是,古人認為呀,一過了這個,不到夜半,你白天吃了這個藥也一樣好病,兩足當熱,那麼但是這個津液還沒完全恢復啊,只是把這個四肢厥冷治了,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吃完芍藥甘草湯之後,爾乃就是不久,這個腳就好了。那麼這時候這個譫語煩亂不止啊,這時候你再稍用調胃承氣湯,以承氣湯微溏,因為與頭前那個稍與一樣的意思,微微地呢大便稍稀一點,你別讓他大瀉下,則止其譫語,那譫語就好了,他說由於上邊的這個我的看法都正確,所以這個病它是可以好的。這一段它說明呢,比上一段說明得好,同時在這裏我們也看出來,小便數,桂枝湯吃不得,桂枝加附子(湯)也吃不得,所以凡是小便數,決不可發汗,這個在臨床上啊也常遭遇的事情,所以這個問病啊非詳細不可,你說人鬧感冒,他是憋不住尿,那麼頻數地很,你就這個我們常遇到,他也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這類的病,拿著現在病名說,小便非常頻數,你先不要治感冒,你先治小便頻數就好了,你先給他吃豬苓湯,你就先別管他那感冒。你先要是發汗啊,那非越來越壞,他這個喪失津液,你再發汗就是一個大忌。至於這個它這兩段,也都對桂枝湯講的,所以我們這個辨證啊,不能片面看問題。這個桂枝湯,它是治發熱汗出的,但是還有旁的症候,你都得全面看問題,你不能一遇到這個發熱汗出你就用桂枝湯,這也是往往至成錯誤的。所以他有個小便數,造成這個自汗出,雖然脈浮,你也不能用桂枝湯,尤其他要是有了這個明顯地這個津液竭於裏的一種反應,那你更不能用了,你象說這個腳攣急呀,心煩啊,這裏它已經由於津液的孤燥,他胃不和都已經有了嗎,你還給人家攻表還行了!所以這個時候這個病啊擱在我們現在看,你比如咱們在臨床上遇到這個病,那麼腳攣急先就應該使芍藥甘草湯。要是不好呢?不好這個病啊,有用這個,你象咱們後頭就要講了,象用這個你看桂枝湯加芍藥加人參,有用這個機會,他要有表證仍不解,那個它是治裏虛的。也有用白虎加人參(湯)的,病人如果他要渴呢?他裏頭熱相當盛了,你白虎加人參(湯),這個石膏啊也治小便數啊,也治自汗出。所以張仲景他為什麼在頭前他不給你明說呢?他不注重這個,那麼我們關於這些的方劑的治療在後頭都有的,所以在這一節呀後世的醫家也都說應該用什麼,大家直打架,他這個有很多,它就是在一個可戒之點就是不能夠發汗,它主要的這個,講這節的這個用意。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這個項背拘急,這個幾幾是一個狀詞。 這就是全身左右運轉不自由,項背拘急的曆害,那麼太陽病就是頭項強痛而惡寒,就是這一類的太陽病,如果項背強有幾幾的樣子,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他這個方劑啊就是桂枝湯加麻黃加葛根。本來他是個桂枝湯證,所以他惡風呢,我們用這個方劑的時侯。。。。,他這個惡寒特別曆害,惡寒特別厲害當然他也是惡風了,由於他沒有汗所以他加麻黃,由於他項背強所以他加葛根,它就是這麼一個方劑,那麼這一段和前面一段回頭一看就知道了,那個講的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就根據這一條,這本來是葛根湯證,葛根湯證呢應該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這是葛根湯證,那個呢他是不是用葛根湯,他用桂枝湯加葛根,那麼桂枝湯它是發熱汗出惡風,那麼他那個項背強幾幾呢,就項背強幾幾來講應該是葛根湯證,可是葛根湯證呢,他是無汗惡風,所以那一條啊擱個反字,他這個反字啊就為這兩個方劑一個鑒別點,所以他這個文字啊,我們上次講也提到了,他每一個字啊都是有所指的,這個葛根湯這個方劑啊也屬於解表方劑,那麼在臨床應用呢,特別提出惡風惡寒的特別曆害,而且葛根這個藥啊是解肌,這個肌肉尤其在這個頸背部發痙攣,這個葛根是有特效,這個肌肉痙攣就是肌不和勒,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於熱,因為熱傷津液嘛,津液枯燥,這個組織啊陰陽失調發痙攣,也有由於這個熱,那麼葛根的藥呢,他是一個專務解肌,它治那個肌肉痙攣,那麼些沖整個這個方劑啊,停濕停水的關係,這個濕也能夠使肌肉發痙攣,因為他用的是麻黃湯,有麻黃他就能夠使之發汗驅水氣,那麼配合葛根呢他又能夠解肌,所以這個項背強幾幾啊他是可以好的,他是從這個方面講,《金匱要略》有一種痙病,痙病就是這個項背強達到高度了,不光是項背強了,全身都往後使勁了,這個拘急的相當曆害了,那個就叫著痙,這個痙病裏頭也有用葛根湯的機會,他得現太陽病,因這個方劑啊是太陽病的一個發汗劑,那麼這個方劑最常用了,我們在臨床上啊無論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沒有汗這個人惡寒特別曆害,那個項背強啊,有的他就不明顯,有的非常明顯,無論明顯不明顯,要是無汗特別惡寒,有考慮用葛根湯的機會,那麼這個方劑呢就很清楚了,剛才我講了它是桂枝湯的基礎,加入葛根麻黃,我們上面那個
桂枝加葛根湯沒有麻黃,那個是有汗出這個沒有汗出。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他這個必自下利是個倒裝句,他本來應該這個樣子來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這個太陽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他下利的話,可以用葛根湯主之。而且這個下利不是因為吃藥得的,他是自下利。那麼怎麼叫著陽明合病呢,它是同時發作的太陽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屬於裏呀,這個裏就是胃腸之裏呀,那麼胃腸之裏,陽性證就是陽明病,陰性證就是太陰病。那麼這個他用葛根湯了,他是一種陽性證。他所以叫作太陽與陽明合病,他這個裏陽證和表陽證同時發作。那麼在這個書裏頭他有兩個合病與並病的分析,就是表病與裏病同時發作,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傳裏,表沒罷,裏病也生了,這叫作並病,就是前一個病並到後一個病而發病,那就是並病。同時發作的那就是合病,這個是同時發作,他既有表證又有下利的裏證,所以他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那麼這個合病也是變化多端呀,如果他自下利,這個用葛根湯主之,這個大家要注意,我們在臨床上常遭遇。這個下利是一個病,這個下利乙太陽裏反應出來了,說明這個病有從表解的機會,所以中醫講辯證呀,不是我們說用葛根湯就治下利,我們不要這樣看,他是下利而現表證的話,如果無汗,可以用葛根湯。他這個病呀,我們頭前講太陽病,這個病,這種機制,在生理上抗禦疾病的機制大致從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發生太陽病,古人管他叫合病,其實就是表證。那麼為什麼用葛根湯呢,葛根這個藥呀,我們頭前講了,他一方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時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這個葛根呀,那麼當然是,你用其他的發汗劑就是不如葛根了,葛根同時有作用於下利,這個病在臨床上很常見的,以發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醫學解釋它解釋不了,西醫認為用發汗治下利很奇怪。他也不是隨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證,要現無汗的話,大概葛根湯。要是有汗呢,當然是用桂枝湯了,我們後頭有,所謂太陰病脈浮者可以發汗,跟這個可以同時互參,我們講到那時再說吧,現在不要說的太多了。那麼這一段呀,這個下利而現太陽病的話,宜發汗為主治,用葛根湯,古人管他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這個必自下利呀,不要這樣來理解,說太陽陽明合病就一定下利,這是不對的。你看這第二段,他自己就說了。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他說個不下利,所以上面那個必自下利,不就是不對頭了,是嗎?他是個倒裝句,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這才能用葛根湯。所以下一段他這個就又說了,這個葛根湯呀他還可以加味,也是表裏同時有病呀,但是他不是下利,但嘔,嘔就是嘔吐,那麼這個用葛根湯呢,就要加半夏,半夏治嘔。當然這個嘔也是以表證出現,以太陽病出現,也就是我們解釋上一段一個意思,就是這個病呀打算從表解,古人把這個嘔也看作裏邊,屬陽明,所以也說是太陽明合病。那麼我們通過臨床的實踐證明呀,這個葛根湯加半夏不止治這個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如果也下利也嘔怎麼辦呢?也用這個,也行的。因為這個葛根湯呀,他就治下利而現太陽,如果有嘔,加半夏就行了,根據這個加減的規律,也可以這麼樣子理解,那麼事實呢也確實是這樣,那麼另一個問題呢,我們也應該注意,這個葛根湯不是治下利嗎?不過葛根這個藥呀,他這個方劑是用他為主呀,量也大。這個葛根呀是一個寒性的,它是甘寒,所以在神農本草上說它治身大熱,消渴,它起這個作用的。這個藥於胃不這麼合適,我們平時用葛根湯的時候,那麼這個人胃不好,你也要加半夏,這個半夏能夠去水,這個胃虛愛停水的,同時它是與甘藥一起發揮健胃作用,所以我們用葛根湯時就藥這一點,資格個這個人就是不嘔,他這個是胃不好,食欲不好,你也要加半夏,這個是我們在臨床實際應用中要知道這種問題。那麼這個葛根湯加半夏的煎服法根上面的葛根湯是一樣,我們凡是有麻黃要煎的話,都是要先煮麻黃,這個葛根湯同是先煮的,因為葛根湯這個藥它不好在水裏溶解的,所以同時與麻黃一起煎,然後把上頭的沫撇出去,然後再加旁的藥,凡是用麻黃都是要注意這一點。這個方劑就不用細解釋了,知道葛根湯了,這個個根加半夏是個加味的辦法了,半夏治嘔咱們都知道,所以葛根加半夏呢,就是這個葛根湯證而嘔者。我們這個樣子來領會這個方劑的應用就可以了。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這個太陽病呀,本來是桂枝證,你看這個書,它提出個桂枝證,桂枝證是什麼呢?桂枝湯證,所以這個書裏頭呀,這一個方劑的應用,他有他一定的適用範圍,這就是某個方劑的適應證,他就叫著某方劑之證,他簡言之,桂枝湯證就是桂枝湯的適應證,什麼適應證,我們頭前講了,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類病就是應該用桂枝湯。這個太陽病呀,他本來是桂枝湯證,就是發熱、汗出,惡風這類的太陽,那麼這個大夫呀,他不知用桂枝湯,而反用下法,給吃瀉藥,這錯了。一吃瀉藥呀,他裏邊本來沒病,一吃瀉藥呀裏邊就虛了,那麼這個外邊這
個外邪乘虛就進裏頭去了,所以就發生利遂不止,這個外邪呀就是熱邪呀,古人管這個叫邪熱利,邪同下藥,這熱邪同下藥而做下利不止,這叫邪熱利。利遂不止。那麼他這個誤治造成的了,由於誤治不但造成邪熱利,利下不止,這個表也沒解,所以這個脈促,脈促咱們講過了,這個寸脈促,這個金要略上有,脈浮在前其病在表呀,這個表證的時候關以前的脈是要浮的。所以這個促脈呀咱們上次講了他又反應於上又反應於外,就是寸脈獨浮這麼一種脈。那麼這時候促脈,這證明表還沒解。他誤治了,本來應該用桂枝湯汗以解之,這個大夫給吃瀉藥,一方面引邪入裏而下利不止,另一方面,表又沒解,所以脈現促,喘而汗出,這個表裏具熱呀,這個熱呀,凡是熱都往上,熱湧於上,所以他人要喘。這個汗出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裏頭熱也使他出汗,根本桂枝湯證就沒解,也是出汗。那麼這要怎麼治你,要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我們方才說了,這個葛根這個藥呀有治下利的作用,同時你大量用也解表,解表解肌嘛,那麼,這個他由於裏邊的熱。
 樓主| 發表於 2009-3-25 15:50:39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六講

補胃的一個收斂藥,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麼葛根配合這個黃芩黃連呢,一方面去熱,一方面治利。這個黃芩黃連咱們常用啊,治下利用苦寒藥只要是熱利就行,象白頭翁湯啊,這都是用苦寒,可是苦寒藥不全治下利,梔子就不行,所以黃連、黃芩、黃柏、秦皮、白頭翁這類的它都有收斂作用,所以它能夠治下利。那麼梔子,大黃更不行了,那也是苦寒的藥了,所以苦寒藥咱們也得分析。那麼這個方子,它一方面用葛根,大量用解肌解表,一方面輔以黃芩黃連來治邪熱下利,那麼這甘草呢,咱們常說它是調百味,其實它也起作用,它治急迫,你們看看這個症急迫不,下利不止,喘而汗出,都有急迫的症狀,這個病陷入急迫之情,這個時候都用甘草,急迫啊。所以這個方劑,表不解,裏有熱,下利不止,它這個有裏熱,是熱它往上,所以它反而汗出。那麼這個方劑,也很好理解,它以葛根為主藥,葛根輔以甘草,它是解肌、解表;輔以黃芩、黃連而治邪熱下利。那麼葛根也要先煮,但是不用去沫子,麻黃去沫子是因為這個沫子啊,有點副作用,上面這個沫子,使人頭暈,所以用麻黃的時候要去沫子。葛根這個藥呢,溶解于水的時間比較久一點,所以它先煮。這個方劑在一般治痢疾的時候,要有表證不可以用葛根湯,這種下利有用葛根芩連加甘草的機會,尤其是小兒下利用這個方子的機會多。它葛根用少了,它不起解表作用的。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那麼到這了就開始學習麻黃湯的應用了,那麼這太陽病,無汗,它與桂枝湯證啊,就是一個有汗無汗的關係,它也發熱,頭痛發熱和桂枝湯是一樣的,它就以為無汗,體表的水份相當的多,由於水份多,這個熱也重,那麼對身上的壓迫,對神經的這個刺激呀上無處不疼啊,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是無處不疼。那麼桂枝湯證它疼不疼呢,它也疼,輕,它以為桂枝湯證出了一部分汗,排出去一部分,對外邊的壓迫呀水份的壓迫呀也輕,存在的毒素也比較的少,所以它疼不這麼重,而且也不上波及到肺,它也不喘。這麻黃湯就不然了,它一點汗也沒有,所以麻黃湯它脈緊呐,這個緊就是血管裏有充分的液體呀,就是水份,咱們叫津液,那麼它個不但到處疼,而且它必要波及於肺的,所以惡風,無汗而喘,那麼就由於人體表啊也排泄廢物啊,它這個一點也不汗出,應該由體表排泄的廢物啊,都擔負到肺上了,所以肺受廢物毒素的刺激,它是要喘的,所以古人用麻黃湯治喘呐很有點道理,但是要沒有表證這個喘古人不用麻黃的,不象這西醫,一遇到喘的就愛用麻黃素,中醫不是的,中醫講辨證嘛。它無汗而喘,有太陽病的徵候的話,那你用麻黃湯就對了。這個麻黃湯這個藥非常簡單,麻黃這個藥配伍桂枝啊,發汗相當的厲害,那麼配合杏仁呢,它定喘,這個杏仁咱們都知道了,起下氣定喘的作用,這個甘草也緩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徵候啊,那麼尤其這個疼,身上無處不疼,這個甘草也緩痛啊。那麼這個方子就是太陽病,要是也發熱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的話,這樣的太陽病,必須要用麻黃湯,這與前面的桂枝湯上截然不一樣的了。咱們一般說呢,桂枝湯叫表虛證,是陽虛,陽證中的虛證,那麼麻黃湯呢,叫表實證。這個麻黃湯的煎服法,也是要先煎麻黃,把上沫子去了,煮這麼一兩沸就行,然後把旁的藥擱裏頭再煮。這個發汗相當有力量了,不象桂枝湯。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你看看這個也是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吧,要衝那句話,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所以這個必下利是個倒裝句,我也不敢在一段上就說它是倒裝句,就因為看全書。這個要是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這個也不會不下利,它不是,可見那個必下利是個倒裝句。所以讀這個古人書啊,光在片段上看問題就是不對的,斷章取義嘛,你要整個看就不是了。那麼這個太陽與陽明合病,就是太陽病和滿,咱們陽明篇沒講呐,陽明篇就是胃家實嘛,當然是腹滿那麼這個是胸滿,或者它有大便乾燥,這兩種病也同時發作的,所以它也叫合病,不過它另有用意呀,等我講完著。喘而胸滿者,太陽病有喘,陽明病也有喘啊,陽明病這個喘呐,它由下及上的,比如說胃裏頭,實的厲害,大便不通,胃要是實,實就是停儲東西多了,講陽明篇有得事了,所謂宿食這一類的,它往上壓迫,胃要是滿了它不往上壓迫嗎,壓迫哪呢橫膈膜,人這個呼吸肺上這麼呼吸,橫膈膜上下配合的,你要一吸氣,橫膈膜它往下,一呼氣,橫膈膜往上,肺一張一閉它與這個想配合的。那麼如果底下頂上了,它吸不了氣了,橫膈膜往下壓不下去了,所以腹滿而喘,這是陽明病,這我們後頭有的,腹滿而喘。那麼這個是喘而胸滿,不是陽明病,它是由於喘,這個呼吸短促,它是使這個胸部的內壓增高,這麼造成的胸滿。

37。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說這柴胡啊,升散,都怕用它,現在一般人都沒有這個(想法)了,所以在臨床上。有的時候遇到這個事不知道用柴胡湯,可是這個病始終不好,有一般的這種高燒,多少日子不退,全是這個問題,就是十日已去,脈浮細嗜臥,這類的情況遭遇的最多。那麼這個柴胡湯,主要以柴胡為主藥了,你看看他用的量是半斤,這古人半斤,就是一劑分三付的話,每一付還得八錢呢。黃芩,與柴胡這兩個藥啊,全是苦寒藥,解熱去煩,這個柴胡這個藥啊,在本經上說的很清楚,它就是主心腹腸胃間結氣邪氣,結氣,就是結於脅下這個結,所以它治胸脅苦滿,它從胸到心下就是胃到腹,胃腸中結氣邪氣,推陳置新,它的作用就是這個作用。所以柴胡配合黃芩,即能解熱,它又能夠去胸脅滿和痛。那麼底下呢,他用些健胃藥,人參、甘草、大棗、生薑,都是健胃的,擱上半夏止嘔,因為這個柴胡證啊,它是少陽病,它是必嘔啊,這個書這一節還沒提,但是常有噁心。他為什麼擱這些健胃藥啊?就是我們方才所說這個脈浮細,津虛血少了。這個津液虛,血少也是液啊,不是咱們那個現在都知道血球了,不是血球少了,血液,血裏面那個液體,津液少,血裏的液體它也少。那麼津液的生成由哪來的呢?由胃來的,咱們講桂枝湯講了,所以在這個,我們這個外邪所以進裏,就因為這個津液在外邊不足以驅邪了,所以這個邪才往裏頭走。那麼這個時候啊,趁著沒入裏,他健胃生津,還得想法來對付疾病啊,所以早先徐靈胎他說這個小柴胡湯妙啊妙在人參,就在這一點。可是這病已經進裏了,這人參要不得,就不能夠再健胃了。他裏邊已經病進來了,你把門關上了,那就是關著門抓賊嗎,那還行了?它沒進來,外邊的氣血已經虛,健胃,就是補中益氣這種意思了,所以他在這個小柴胡湯裏頭啊,他特別用健胃有力的人參,那麼另外呢有半夏配伍生薑它止嘔的,這個後頭將柴胡證啊咱們再詳細講,這略略地提一提。所以這個方劑,它即是個解熱劑,同時也是個健胃劑,健胃止嘔,那麼小柴胡湯證啊大概都是胃不好,這個我們在臨床上也常見,為什麼他嘔呢?所以他這個書也是,不嘔就是沒有少陽病,不渴沒有陽明病,陽明病准渴,少陽病准嘔,後頭再詳細講啊,這個咱們先撂到這塊。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這一節很不好理解,他說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咱們方才講過麻黃湯證,麻黃湯證是太陽傷寒啊,那麼它如何是太陽中風呢?它這裏頭主要的關鍵在一個不汗出,他不說是無汗,他說這個病啊應該汗出,什麼應該汗出?中風應該出汗啊,而不得汗出才發煩躁,那麼這是就文字上來分析了。實際他這個——生薑、大棗,這不是桂枝湯沒芍藥嗎,麻黃、石膏、甘草、生薑、大棗、杏仁,這就越婢湯,它這個方子啊就是桂枝湯去芍藥,不是桂枝去芍藥,我說錯了,它是麻黃湯,桂枝、麻黃、杏仁、甘草,這是麻黃湯,麻黃湯越婢湯合方,我方才說錯了,它這兩個方子合方,就是說麻黃、桂枝、甘草、杏仁這是麻黃湯,與越婢湯合方,越婢湯沒杏仁,越婢湯啊是甘草、生薑、大棗、石膏、麻黃,這幾個藥,這是越婢湯。那麼這個合方是怎麼弄一個中風呢?由於這個越婢湯啊,它是金匱裏頭的方劑,它治風水,就是人有水氣,水氣者就是浮腫啊,同時有外感,古人叫風水,這個風水也是風邪了。那麼這個越婢湯主治呢?是身熱不斷汗出,它這一段啊,主要說的是越婢湯,這個中風從越婢湯這說的,越婢湯應該不斷汗出啊,由於他這個病啊又有麻黃湯證,麻黃湯證是表實無汗,由於表實無汗,而汗不得出,那麼這個越婢湯是治熱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啊,他就有裏熱,所以身熱不斷汗出。那麼由於這個表實,汗不得出,這個熱不得外越啊,那麼這個人啊特別發煩而且躁,它是這麼個意思。所以他這個大青龍湯證啊,所以擱個太陽中風,這兩個字啊,那麼他這個症候呢,確實是一個麻黃湯證,但麻黃湯證呢他又不說無汗,他寫個不汗出,又多個煩躁,這個煩躁是石膏證。由於這一段啊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問題,這個中風與傷寒啊就主要是一個汗出汗不出,出了汗,這個脈也不浮緊了,那麼身上疼痛也輕了。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脈緊,而且身上必疼痛,這是就這個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這個關鍵就在一個汗出一個不汗出,它要是一個麻黃湯湯證,他只是無汗他不煩躁,那麼他這個煩躁就是裏頭有熱。他這一段為有別于麻黃湯證,那麼你看看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來了,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還是無汗啊,那麼這個不是麻黃湯證嗎?用麻黃湯就錯了,所以他在這個無汗與不汗出,在這裏頭他用文字上有所區別,同時他也不寫,身重是傷寒,他擱個太陽中風,他這裏頭的語義啊相當地深沉。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要是沒有水而寡脹,虛脹著為氣。要是水腫發汗就好,但是少陰病,屬於少陰脈沉小,應該用麻黃附子甘草湯。要脈浮,耳不小,不沉小,就應該用杏子湯。你們回去看看金匱要略,水氣篇就這一段。那麼治水氣呀,要是脈沉小用不得的,他說的這個杏子湯就是大青龍湯。但是金匱要略的注家都不這麼說的,因為他們都不對著的看,也有說麻黃湯加杏仁的,也有說麻黃甘草湯加杏仁的,醫宗金鑒就這麼說的,也有說麻杏石甘湯,都不對的,應該是大青龍湯。這大青龍湯去水他後邊有,治溢飲嘛,溢飲這個指水飲溢於外謂之溢飲。那麼這個治水氣病,大青龍湯發水氣是最好呀。那麼主要你治水氣的話,你看他有沒有屬少陰的這種情況,那麼要真正要是少陰病的這種水氣病的,你不能夠用大量麻黃和石膏了,那得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那個量都少的很。我們講少陰病,就有麻黃附子甘草湯了。現在咱們講到這個地方,不知麻黃附子甘草湯是怎麼個事情,現在咱們先不說這些費話。所以他治水氣病,特別提出來了,尤其大青龍湯。大青龍湯發汗的力量也重,解熱的力量也重,真正陰寒的虛證,那用這個藥是大相反了,那非把人藥死不可,所以他特別提出個少陰病,無少陰證者,那你吃大青龍湯是沒問題的。這不再是脈浮緩浮緊的問題了,這是水氣,你看看這節,那是什麼風傷寒,寒傷營呀。所以這個注家就是根據上邊這個名,那個叫中風,這個叫傷寒,其實仲景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他這個太陽病無汗者他叫傷寒,有汗者叫中風,那麼上邊這個沒有汗也叫中風,他那個意思應該有汗,而這個汗不汗出,他特意這麼來。由於不汗出,什麼不汗出呀,由於裏熱,總而言之就是裏熱。這個裏熱應該汗出而不得汗出,他這個表實,所以這兩個方劑要喝的,一個有熱應該出汗吃越婢湯,一個表實汗不得出就是麻黃湯,所以他把這兩個方劑合用。這個地方挺要緊,而且都不好理解。這個大青龍湯呀不但是一個解表解熱的重劑,也是一個發水氣的重劑,發水氣的力量最大,必越婢湯力量大,因為越婢湯裏沒有桂枝,他這裏頭有桂枝。那麼由上一段的水氣,這個40節繼續他又談到水氣。

40。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這個與我們頭前講的那個,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於那節有關係,那節我們講了,裏頭要是有停水,不利水錶不解,所以他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你們看看那節,這節呀就由這上來的,他說這個心下有水氣呀,雖然發汗而表不解,他開始是無汗,傷寒嘛。這個表不解他就是,他擱個表不解幹什麼,他就是由於心下有水氣,一般藥發汗而表不解,就是用麻黃湯發汗而表不解。他怎麼就沒去水氣,那麼這個,不但表不解,由於這個發汗藥的刺激,激動裏水他就變百出了。幹嘔,那麼在這個玉函經裏頭沒有幹嘔,就是咳而發熱,幹嘔也行的,他裏有水飲,逆於上他就幹嘔嘛。發熱而咳,表不解他發熱,裏有痰飲充逆於肺他就咳。或渴,這個裏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謝如何,如果小便不利,裏頭停水非渴不可。這個很好理解,由於小便不利,這個舊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們全身的組織都缺少水的營養,他就渴。後頭嘛我南講五苓散咱們就有了。這個渴呀就咱們書上說的水不化氣,水停不化氣,你光喝到裏頭他不解渴,甚至於消渴。或利,或者這個水在裏頭,小便不走,水穀不別,下利。或噎,這個氣往上撞,再有水,水氣充逆,吃東西要鱉氣,噎。或小便不利,那麼小便不利才有這個徵候,心下才停水呀,或者也有這個徵候。小便不利,少腹一定滿,人家這個膀胱不就在這個少腹嘛,少腹就小腹了,小便不利,膀胱裏畜水,這個小肚子就脹滿。或喘者,那麼這個喘,他一般麻黃湯裏都有了,尤其在裏頭有痰飲,這個表不解,他都往上來,□□於肺,不但咳而還要喘,小青龍湯主之,就是上邊這個一切的這個情況,那麼他主要的就是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這是肯定的,這個應該用小青龍湯,那麼底下這個或已下,或有或無,不必管他,都要用小青龍湯,咱們這個書呀,每個方劑後面要有這個或或呀,他都給弄個加減方,這個不對的,所以我向來也不這麼用,你們看到後頭他林億也注了,這恐非仲景意,他弄的錯了。你看我再找個說一下就知道,若咳去半夏,加瓜簍根三兩,這都是錯的,他這個主證呀,他這個咳不是瓜簍根能治的,這個瓜簍根治這個咳他是一個燥咳呀,是津液虛那麼一種咳,水不化氣這個咳他不行。尤其他這個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更瞎鬧了,根本這是一個解表的方劑呀,他是傷寒表不解,你去麻黃你解誰去?所以這個書後頭加減方呀,每一個都這樣,都不要信。用不著的,我們用小青龍湯是常用來治咳治喘,無論小便利不利他都能治。所以他後頭這個加減呀,不要信,也不要這麼用,他根本是一個表不解為主的,由於這個一般我們辯證來說呀,就是外有邪,就是感冒了,而內有飲,內裏頭有水飲,就這麼一個病,他外邪激動裏飲,他這個徵候有些或然的症狀。看這個飲多飲少呀,人的身體強弱呀, 他這個症狀百出,不一定,尤其這個裏飲這個水飲這個病呀,他是最沒有一定。你看底下頭暈呀,噁心呀,嘔吐呀,這個水飲這個心悸呀,水飲的這個徵候多去了。我們只要以證去水就行,那麼有表證的當然易小青龍湯,小青龍湯這個方劑呀,他是以麻黃芍藥甘草來解表,其他的藥都是一個溫中去飲的這麼一種藥,細辛幹姜五味子半夏,也去飲也治咳。飲逆,你看半夏也去水,這個五味子也去水,咱們五味子都知道治咳了,他是一個去水的這種鎮咳藥,他有收斂作用。那麼細辛幹薑都是溫中去飲的藥。那麼裏頭去飲,你這個麻黃桂枝才能發揮解表的作用。如果裏頭不去飲,那傷寒表不解,那你吃這種發汗藥也不行。而且還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壞病。所以這個篇呀和我們頭前那個一樣。
 樓主| 發表於 2009-3-30 17:4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七講

這個就是麻黃湯證,我們臨床上常遭遇,感冒裏頭發熱而咳,咳喘,這個常遇呀。但是我們用這個方子要注意一點,它必須是偏於寒,尤其咱們說的飲呐它是一種寒飲,那麼起碼這個病它不渴,這個或渴呀,是由於誤治啊,我們給吃了麻黃湯了,它有些特殊,一般不渴,那麼裏有水飲它不渴,同時呢口舌也不會幹的,要不然幹姜、細辛、五味子、半夏這些要下去太燥了。所以我們用這個方子要注意。但是要是真正的像這個老人這種痰喘,有這個方子的機會還是非常的多,他痰沒有黃痰,白痰而且是沫痰,這種情況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這種痰飲咳嗽和喘,用小青龍湯的機會不少。要有熱象千萬不能用,如果煩躁呢用小青龍湯加石膏,這個藥加石膏在金匱要略裏就有了,我們方才大青龍湯不是不汗出而煩躁嗎?那麼小青龍湯要煩躁呢,一樣加石膏。

41。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這一節就說明小青龍湯的應用,主要的症候是不渴。那麼傷寒沒有汗,這類的表證太陽病病型上來講,它是傷寒,心下有水氣,就是有水,古人把水呀也叫水氣,象金匱要略裏面的水腫,他就叫水氣病,這個水是這樣。所以津液在仲景的書裏呀常叫做陽氣。因為這個水它能化氣,津液也叫做陽氣,後面有慢慢的講到那再說吧,現在說多了讓人更糊塗。他說傷寒,心下有水氣的病,咳而微喘,傷寒表不解呀,他有外邪裏頭再有飲,這個外邪衝動裏飲,它咳逆微喘,這是和常見的病。發熱有表證了,裏頭有水飲它不渴。服湯已渴者,服湯已就是吃小青龍湯,小青龍湯是外解表而內去飲,表解了飲去了,它就要渴了,因為小青龍湯是熱藥啊,飲沒有了,他感覺胃中幹他渴,這個渴是服小青龍湯之後,一個效驗的表現,就是有效了,他渴,所以它底下注解的幾句話,此寒去欲解也,這個寒指寒飲,這個水氣去了這個病就好了。這個小青龍湯主之啊,應該在發熱不渴之後,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不是吃完藥渴了寒去欲解再小青龍湯主之,這是一個叉句,是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吃完小青龍湯了,這人渴了,這是服要有效之驗了,那寒氣欲解也,它是這麼一個文章。
    頭前那幾節是由麻黃湯開始,講的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那個柴胡湯啊是在講麻黃湯傳如半表半裏的時候,它叉這麼一節,它主要講的是解表劑。他由桂枝湯講到葛根湯,然後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這都是解表劑。你象葛根黃芩黃連甘草那也是解表。那麼在這個以下,在解表兩個主要方劑就是麻黃湯、桂枝湯,他主要分析這兩個方劑的應用。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他說太陽病外證未解,外證其實就是表證了,他這擱個未解呢,這就說明這個太陽病啊,依法服完麻黃湯,如果這個表還沒解,脈浮弱者還應該以汗解,宜桂枝湯。這個外證和表證是兩碼事,在他這個書上,這個表證啊只是不得汗出,體表的表,麻黃湯的表不解常說表不解,這個桂枝湯呢,咱們頭前講的桂枝本為解肌呀,它這個病在肌肉這一層,他比表深,可也在人體的外,體表、體外,所以他叫外證,桂枝湯證他常叫外證,他與表證作一個區別。所以這一段就是這樣,太陽病它外證還沒解,表示解了,就是吃完麻黃湯,太陽病還沒解就叫外沒解。這個脈浮弱者,脈拿手一診呐,雖然浮,這個脈往外,但是一按呢,不盡按,弱,緩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浮於外弱於內嘛這種脈。這個還應該以汗解,應該宜桂枝湯。這個桂枝湯的應用啊,主要是津液有所喪失,再用桂枝湯,不然的話應該用麻黃湯。那麼桂枝湯這個方劑,我們頭前有個桂枝加葛根了,所以當大夫不當守方治病啊,他要是與桂枝湯證有些出入呢,就要加減了,他底下就說的是一個加味方。

4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仁湯主之。
太陽病不應該吃瀉藥,那麼這個大夫啊,誤用下法,那麼這個病人是微喘者,這個喘啊,我們頭前有這麼一段啊,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這個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反映,這個氣往上沖,表未解,這個邪熱也拌著往上沖啊,所以他也喘。微喘,不是咱們說的哮喘那個喘,這個微喘也是氣上沖的一種表現,所以還用桂枝湯,還是表不解,那麼依法應該用桂枝湯,但是微喘,與桂枝湯證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樸、杏仁消脹定喘。

44。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如果外證(桂枝證)未解,則不可攻下,與第34條呼應,如果服用瀉藥,則為誤治。要想解除外證,則用桂枝湯。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本條批評醫界”汗之不愈則下’之陋習。太陽病,先發汗未解,是因為病重藥輕,而非治法不當,此時應分析發汗不解的原因,而辯證治療。 但醫家一見汗之不解,輒用下法。病人脈浮,病仍在表,故服瀉藥無效。雖經發汗、瀉下,表邪未解,解外則愈,與服桂枝湯。發汗、瀉下之後,若再需解表,不用麻黃湯而用桂枝湯,說明桂枝湯作用平穩,用過桂枝湯后表未解,還需用桂枝湯,此為定法。

46。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 ,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這段那,他就是麻黄湯證多日不解,這個八九天,大概都傳裏的多,可也有例外,這條講的就是的,本來就是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這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啊,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那麼如果經過八九天,這一系列的徵候啊不解,經過我們審查呢,表證仍在,他這個“表證仍在”不是一個廢話,他這裏頭啊雖然說是脈浮緊,發熱無汗身疼痛,是個表實證,但沒有惡寒,你看這裏頭,那麼必須他惡寒才是表證完全沒解呢,他裏頭擱個表證仍在,他就是言外有因啊,說經過詳細審查確認是太陽表證,就是麻黃湯證了,而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這樣子呢你不必顧慮日數多少,仍然可以發汗。那麼在這一句話後頭啊就是麻黃湯主之,這麻黃湯就吃在這個時候。那麼吃過這個藥之後,服湯已嗎,微除,這個病啊一時地感覺輕快,所以較比好啊,有效,但是同時呢,可是這個人就發生目瞑、發煩,發煩就是發煩熱呀,煩躁不安而閉著眼睛,死不瞑目啊說死了都閉不上眼睛,這個他當時就是閉眼睛。那麼這是什麼呢?這個病比較重,時間久,或者是經過誤治人身體虛,那麼這個病要是吃藥中病,常常地發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狀態,這就是瞑眩。古人有一句話呀,說“若要不瞑眩,決計不療”,這是《尚書》的一句話,說假若吃藥之後,沒有這個瞑眩的反應,這個藥好不了他的病,這是古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可是這臨床上經常見到、遭遇的,那當時很嚇人的,你看這個人吧,睜不開眼,閉著眼睛發煩躁,折騰不安,這個就像這個藥啊不對頭似的,其實這個病是必好。劇者必衄,他就說的瞑眩的這種情況,要如果再厲害的話,鼻子也要出血,但是這個呀不必害怕的,衄乃解,鼻子出血,這個病就要好了,那麼言外就是不出血,就是發煩目瞑,這種瞑眩狀態發作,這在臨床上這個病非好不可,這個咱們在臨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但是一般的疾病它要不是日子久,你看這個他是八九天啊,八九天應該汗出而不汗出,那麼他有這種情況反應,再不然人身體素虛,得一種急性病,那麼他要發生咱們說這個戰汗等等的,有的是,後面咱們這書裏頭也有的是,那麼他沒明說,這個也就是瞑眩狀態,就是吃藥中病一種有驗的反應,就是這個藥啊有效驗的一種反應。這個事情常遭遇的,我也遇到過這個事情,半夜讓人去砸門去,也就是這麼個事,我給他吃本來是治下利的一種藥,他吃完了是下利無度。半夜砸我門去一問,這種情況,我說不要緊,我說你回去吧,我說再連下吃就好了,這個藥治下利的,它不會更下利,不過來這個人他說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這個人厲害得很。後來我就去了嗎,正是半夜,去了這個小孩子就好多了,是個小孩。後來我說把二煎再吃了吧,他媽還不敢(讓)吃,我說不要緊,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這個事情很容易遭遇的,有些方劑,也不是個個方劑有這個情形。這個麻黃湯啊,如果是人體虛,病久,常發生這種情況,何以呢?底下那個所以然,為什麼這個人他要這個樣子呢?要有這個瞑眩狀態呢?所以這種這個體液啊充斥周身,脈也充血,所以脈緊嗎。這個說明邪重,日久不好,他要發瞑眩,所以出血也是這種原因。他這個外邊這個淺在動脈充血達到一個高度,鼻子這個地方最容易破,所以要出血的。這個陽氣呀,古人這個陽氣,不一定就指的有熱,後世不就都擱什麼熱了,不對的,他是認為這個氣分和血分分成陰陽的,凡是氣分,體液也是屬於氣分的,古人說這個氣就是指的津液,這個我們講了,後頭我們再說,那麼這個不是熱,就是由於這個太陽病,咱們開始講了,就是人患病這個機體啊,太陽病它這個發作呀,就是想用體表達到發汗的目的而解除疾病這麼一種病理狀態,咱們開始講了。那麼老也達不到汗出,到八九天了,這個體液充斥體表是越來越重,越重他越發不出汗來,越不能出汗,那麼這個時候一汗出的時候,咱們給他用藥幫著了,由於這麼樣子陽氣重,他要發生瞑眩而衄血的,他這個解釋就是如此,咱們可見這個古人說的陽氣就指的精氣,精氣指的什麼呢?就是血液、津液,脈外的津液,脈內的血液,都叫做精氣,就是養人的精氣啊,以前咱們講過了,至於這種他叫做陽氣。

47、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他說也有這個情形,這個太陽傷寒啊,太陽傷寒根本就是體表充實津液啊,脈浮緊嗎,也有認為自衄而愈的,古人也說這個衄,鼻出血,是紅汗,其實這話似是而非,它是這個血管裏頭充斥的水分相當地多,所以脈浮緊,它越實啊它越不能出汗,他要有了出血呢,他這個體表,表氣松通一下子反倒容易出汗,而能自汗愈的。這個在臨床上也遇到過,就是古人呢,說一個人半身不遂啊,拽一個跟頭,把腦袋呀磕到石頭上了,磕破了,淌不少血,嗯,他半身不遂好了,這事情有的是,我們頭前講這麼一節,所以,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有這麼一節,你們回頭看看,那麼這個同這一樣,他這個太陽中風啊,吃桂枝湯是沒錯誤的,他就由於這個病邪啊深、實、故先刺風池、風府,血液疏通,藥力發揮作用,與此同理。

48。二陽並病,太陽出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有時候在四肢,有時候在腹中,但是你摸那那也不是,按之不可得。那麼由於表不解,不得汗,這個氣往上湧。所以短氣但坐者就是不汗出而喘,他躺著氣上不來,這個熱往上湧的厲害,所以這種情形呀就得再發汗,不解之薰之小發汗都不行。這個情形咱們看出來是大青龍湯證,肯定要用大青龍,不汗出而煩躁嘛,這就是咱們頭前看看那個大青龍湯就是。那麼怎麼知道這是汗出不徹呢?由於他這個脈澀故之也,這個脈澀呀大家都是根據這個經文呀,這個脈的不及,有的因為這個邪盛阻礙這個血行,而不流利,而發生澀,這是大家一般的解釋,可是這個脈澀呀,總是有些問題,我覺的。他這個脈澀不可發汗,你還怎麼發汗,而且這個澀脈是有關於血液在內的流行的一種反應,凡是澀脈都是虛。真正實還見脈澀的還真少,是不是這個脈澀呀應該是脈緊呀或是脈浮,我看是較對的,也許是錯字,但是現在大家都是根據這個條文的解釋,說是實的太厲害,當汗出不汗出阻礙了血行流暢,這也有澀的情況,但這種澀它絕對是有力的。這是各家都這麼解釋,這麼解釋也能解釋的通,但是事實上我沒遭遇到這種情況,拿我個人的經驗。真正的這種表實證而脈弦澀的,在理論上講講不通,恐怕這個應該是脈浮,因為他這個脈浮還在表嘛,再不就是脈浮緊,這個是比較對的,這個脈澀,這個書裏的錯字很多,這個暫時先擱在這個地方,你們看各家的注呀,全是我頭前說的那個,就是因為表實的厲害,不得汗出,這個血在這個脈裏頭反到受了阻礙了,這麼一種澀,他把這個澀呀,不按著一般澀者為血虛,津液少,不是那個解釋法,我認為這是敷然古人的論說了,這個不一定是對的,但這個不一定重要,這個頭前這種情況,不汗出而煩躁,一點汗也沒有,那麼這類的情形再發汗就好了,也不關係二陽並病,他這二陽並病呀就是指頭一節。那麼開始太陽病,後來也依法治療,發過汗,雖然汗先出,但是而病不去,那麼這樣子呢,因而轉屬陽明。表都沒去,陽明病就有了,所以續之為汗出,就一個陽明病的外證了,那麼這個時候怎麼治這個並病呢,並病當然是表證沒好先解表。就看這個並病呀,裏證如何?他這個二陽並病,它是太陽病與陽明病的並病,如果他外邊有表證,裏頭他是一種虛寒的這類的,你看少陰病與太陰病的並病你就不能先解表了。那麼也有太陽病轉到太陰的,也有的。那麼裏虛寒,你就不能先解表,當先救裏,頭前有過。那麼下利青穀,可是身體疼痛,那你得先救裏,而後身疼痛,身疼痛是表證的,也表沒罷。這在他這個書裏頭呀,在臨床上都挺重要的,這也是一種定法,咱們在臨床上也是,這個人多少日不大便,他這個裏實呀很清,很明顯,但是呢,他還發燒怕冷,這表證沒罷,你不要先給他吃瀉藥,要先給他解表。解完表了,你在給他下裏,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呀,說是下不厭遲,說是該下的病,緩了沒什麼大害處。如果裏邊要是個虛寒的病,就是有表證,也要舍表救裏,這在臨床上都是定法。你要是不守這個辦法呢,那就是為逆,那就不會好病的,這個咱們要知道。至於這塊這個脈澀呀,要我看,脈澀應該是個錯字,可是個家都不說他錯,就那麼個解釋法。說是太實了,血液受阻,所以脈也澀,這麼個看法。

49。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浮數的脈,這應該是表證呀,依法當汗出而愈,根據我們治療的這個方法呀,應該發汗,汗一出就好,這是一般的表證呀,脈浮數,浮為在表,數為有熱,這個表有熱的病呀就是太陽病。那麼大夫不給吃發汗藥,而吃瀉藥,若下之,這是逆治了。那麼這個下之的病變多端,這是取其一例。如果誤下之後,身重心悸者,不可再發汗了,那麼這個頭前我們講很多了,下之後,其氣上沖呢,那表證還存在,還是要解表,還要用桂枝湯了。他這都是反復地說,你不要守定一個,拿著個別情況當全體就不對了。也有這樣的,下之後,傷了裏了,虛其裏了,所以外邊這個氣鬱之而為濕,身重,就是這竹子裏頭有些濕,水份,停水了。咱們人身上這個營衛來體表是饒流行,那麼停水就變成濕,身上有濕就沉。那麼裏虛血液就不足,血不足以養心就悸就跳。這個心悸與心下悸不一樣的,這個書裏心下悸都指著胃那個跳,胃跳都是胃有水。咱們頭前也講了,心下有水氣,就是有停飲了,這是在金匱要略上的,所以這個胃中有留飲,微者短氣,這個留飲少氣短,他這個壓迫這個,往上壓,橫隔膜受阻礙,人就短氣。這個停水多呢,甚者悸,心下悸。這個他說的不是心下悸,說的是心悸,就是心臟跳。這個血通於心呀,由於虛其裏,這個胃氣虛呀,這個津液血液都要虛的,因為胃為水穀之海,營為之源嗎,他要是一壞就不行了,這個是給他吃瀉藥,裏頭沒病給他吃瀉藥,虛其裏,不但外邊濕鬱於表而體重,而且血虛其以內而心悸。這樣子不要吃發汗藥了,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這個他要津液逐漸回復,他自然就出汗,這個病就要好的。為什麼要這樣呢?他這個下之後了,尺中脈微,這個微是氣血不足,具不足,這個脈微。此裏虛,他是裏虛造成的。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虛□□當自汗出,他又一個虛,當虛都是寒虛很這個語意。是不是當大夫的就等著他自己恢復呀,也不是的,他這裏頭告你不要再解表了,不要再發汗了,你要在這些方面注意的。他是裏虛了,主要的他要是裏不虛了,他就表裏自和。所以他擱個當自汗出,須表裏實,這個裏頭呀都有一個讓你斟酌治療,可是這個徵候呢他只是指一個身重心悸,這麼一種徵候,當然他沒舉全了,這兩個說明由於裏虛造成外有濕鬱,內有心悸,血不足。那麼這個治療後頭有的,你看這個時候應該用這個,大概小建中湯比較好,小建中湯治心悸煩吧,也有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後頭也有。總而言之得想辦法實裏,裏虛。胃虛扶正的話,他這個血液津液自然就恢復的,那後頭有,所以在這只是告你不要再發汗了。應當使他津液複,須表裏實,他就好了。
 樓主| 發表於 2009-3-31 18: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八講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个浮紧脉就是太阳伤寒脉,表实嘛,那么这个表实,身上一定疼痛的,它受到毒素的刺激加上体液的压迫,所以它疼的厉害。那么应该发汗,宜以汗解之。所以这个临床啊,我们不能片面的看问题,看看脉浮紧身疼痛就吃发汗药吧,你还要看看脉,这个浮紧看看还有別的脉没有,如果同时有迟,尺中迟这个脉都迟啊,就是浮紧而迟的脉呀,尺不是说尺中的脉迟而寸脉数,哪有那事啊,这血管就是一条,心一动脉一跳,脉一跳三部脉它全跳啊,这个脉跳那个脉不跳没那个事。他搁个尺中迟干什么呢,仲景的脉法呀,他是浮沉以候表里了,关的前后也候表里,这都是金匮要略里的: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关以上浮那准是表证,关以下浮上面不浮那就不是表证了。这个脉呀没有至数上的不同,可有形状的不同,这是肯定的,我们说的那个促脉,就是寸上浮所以他表不解吗,那是表证。那这个呢,他特意搁个尺,仲景这个脉法呀,关以上候表,关以下候里,他特别提出来尺中脉迟,它上面的脉也迟,他提个尺干什么呢,告诉你这是里,此里虚,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说是脉内的营气不足,血少的缘故,凡是津液虚血少的都不能发汗,这个发汗啊,亡失人体的体液是最厉害的,所以你亡汗也亡血,这后头都有的。所以这个不能发汗,怎么办呢,用上边的那一条诠释。虽然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表证啊,看看都象发汗,你看看有不可发汗的情况没有,如果有,这个汗不能够随便发。这两条诠释的是这个,应该怎么救治,后头有的。这个脉迟正说明里虚,前面说的新加汤啊,就治这个,现在先不管它。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是简文啊,那桂枝汤它脉浮不,也脉浮。脉浮病在表这是肯定的,那就得用麻黄汤发汗吗?这不一定的,这是个简文,因为桂枝汤麻黄汤已经反复的说了,头前都有了。那么就是脉浮无汗者,它起码有个无汗,那么这类的表证必须用麻黄汤发汗,这是简文,这书里面很多。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跟上面的一样,只是脉浮而数,桂枝汤也脉浮而数啊,那么如果自汗的话,要用桂枝汤,无汗的要用麻黄汤,而且表实证不光是无汗,头疼啊,腰疼啊,骨节疼啊,这都是麻黄汤证,这是必有的,同时这个人恶寒。那么这两条呢,它是同桂枝汤的一个划分,那么就是以有汗无汗来说,但它这个含在里没有明说,他这个书全是这样的,头前讲过了,那这里就简略了,但是读书的人呢,到这个地方就不能止于句下,脉浮的就用麻黄汤,浮数的也用麻黄汤,就错了,不是这个事啊,因为他前头说了,所以在这里简约言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那这就是单独一个证了,就是经常出汗的病人呐,病常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这个汗出啊,就是咱们头前开始讲中风证,阳浮而阴弱呀,按到脉里面才弱,那么这个汗出,这是由血管里头伤于营啊,他说此为荣气和,虽然关系到脉内之营,但是这个毛病啊,在营没有什么责任,责任应该在脉外之卫,由于这个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这是什么意思,在这我把这个气、血、营、卫和大家说一说。古人那,是这么来看人身的体液的,这个体液古人只能看到这么一点,古人不知道造血器官啊,他就知道饮食入胃,那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过胃消化之后,它要进血管,古人这个他知道。一进血管就是红的,古人叫做血,出了血管古人叫做气,这个血与气呀都来源于饮食,这是古人的看法。那拿现在的意思呢,就是我们饮食入胃了,营养成份那,血管给它吸收出来了,然后输送到人的周身,这个就是拿现在话说就是营养成份。那么古人给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叫精气,这个精气呀就是养人的精真之气,人非它不能养,这古人也说的挺好,这个东西呀不到哪哪不行,但是他说的有点问题的,他说脾为胃行津液,输送到四肢百骸,不到足足就不能行,不到手手就不能握,古人看的东西就是疏,不密,他就是概要的说,饮食入胃,在血管里头色赤为血,就是其精者嘛;其悍者,不在血管里头在血管外头,那叫气,古人这么看。那么气是什么样呢,你们看一看内经就知道了,看看灵素营卫篇上就有。这个气呀犹如雾露之盖,就象下雾下露水似的,便步人的周身,那里都是,甚至于润泽皮毛,也都是气的作用,如雾露之盖,那就是指的津液,它不在血管之内,在血管外头。古人也知道这两个东西它互相起作用,这内经上也有啊,夺汗者亡血,夺血者亡汗,他也知道血管内外通透,这个他是知道的很,你看你发汗大了血也没有了,失血的人也没有汗再不能发汗。那么他说的营卫是什么呢,他说在血管里的作用,就是血的作用啊叫营,营以周身吗,也叫做荣,咱们这个书上是荣。

54。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病人內臟沒有病,定時發熱,自汗出,經久不愈,也是由于衛氣不和而發生的,譬如2點左右定時發熱,那麼可以于2點前服桂枝湯即愈。此證臨床上很多見,甚者可持續20年之久。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这同上边啊,伤寒脉浮紧,发热无汗,自衄者愈那一条可以对照着看。那么伤寒脉浮紧,这是表实证,应该发汗,就由于不发汗而致衄,那么这个血管充血达到一个相当程度,他非要破鼻子不可。那么这个致衄也有好病的,头前那条就是的。要是不好呢?该适麻黄汤还得使麻黄汤。这个就是,这个就补充那条的不足了,那条这不是在这呢: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这不是个决定的,我方才讲也这么讲的,所以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这种表实证,有人需自衄而愈的,那么这一段呢,就是了。也有不愈的,就由于你不发汗,那么他这个充血是越来越盛,就阳气重了,越不发汗,阳气越重,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他就要致衄,这由于不发汗所致呀。那么这个时候啊,病虽然衄而不自愈,你还要用麻黄汤治疗。这两节你一看就明白了。所以,没有一个它是一个,它不是固定的,这个病它是瞬息万变的。有因衄就好的,有因衄不好怎么办呢?该治还得治。这个就是补充那条。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方才我串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是表里共有的病,太阳病也有头痛发热,阳明病也有的,那么这个,他说这个原起是伤寒啊,就是表实证啊,就是无汗这种伤寒,已经不大便六七天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呀,大概就是里实的问题了。这个久不大便啊,它就造成自己自中毒啊。我们饮食入胃,血管要吸收,可是老不大便,你再吸收了,就是有了毒素它也吸收,所以它生理上就这个样子,它不知道有毒没毒啊,所以日久不大便容易有头痛的。他这六七天不大便啊,那么头痛有热,按着常规上看,这是里实证,与承气汤。这个与承气汤,他也不是说“主之”了。他这个书啊,“主之”就是固定不移的。“与之”,比这个“宜”的口气更轻,“宜”就是当,应当,也不是“主之”。这个“与”是大有商量余地的,与承气汤,这个承气汤也多种啊,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等的吧,可以与承气汤,就是你根据他这个病情的轻重缓急,斟酌着用吧,它是这个意思。假若真是里有热,那个小便呀它要红赤的,这个是很要紧的,这是辨证的法子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不但阳明病有,太阳病也有。那么如果阳明病,他里热,里热了小便红赤。那么小便清者,色不变,知不在里,仍在表啊。那么这个虽然六七天不大便,你不要光看这个不大便,这还是表证,它要是阳明病,小便绝对变色。当需发汗,那么这个呀你还是要发汗的。这就是这个病啊有疑似之间,我们找这个特别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尤其这个表热里热鉴别的方法以小便是最好辨了,所以咱们在临床上要问,不独问不行。那么这个表热里热,最容易辨的莫过于小便,你问问小便怎么样,小便一点颜色也不变的,里头没有热,你别给人吃承气汤了,这还仍在表,当须发汗。这个发汗,可能它是麻黄汤,他说的是发汗,而且开始他用的是伤寒,没有汗。
若头痛者,必衄,他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黄汤发汗,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还鼻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他在六七天,他这个病啊,这个热病都往上冲,六七天发汗之后还不好,脑袋还疼,说明这个上冲也厉害,这个上冲是桂枝的主要的症候,所以治头痛啊,这个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可是麻黄汤也有桂枝,但是桂枝量也小,所以一般的头痛啊大概(用)桂枝汤的多。他说先无汗,你不能吃桂枝汤,先要吃麻黄汤,可吃了,头痛还仍然不好,那个与桂枝证上冲有关,不但头不好,而且必衄,宜桂枝汤,那么这个时候啊应该用桂枝汤再小发汗就好了。这也挺重要,重要在哪呢?就在这个验其小便以知表里,这个汗下异法呀,这个很重要,该发汗的吃泻药不行,那么真正阳明病发汗也不行啊,越发汗,里头热结得越厉害。那么假若发汗,不好,脑袋疼得厉害,鼻子出血,你以为解表解错了,也不是的。那是因为久不得汗出,阳气重一方面,同时气冲得也厉害,气往上冲,这时候你再更发汗,这个表还是没解吗。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这个他就接着上边一节,怎么头痛者必衄,完了就得吃桂枝汤呢?这也是定法。这个头前我们讲过了。本来他是太阳伤寒,发汗已解,但是半日许呢复烦,他这个表解了人就不烦了,烦就是有热才烦呢,还是热没除,他又烦,这时候你看他脉啊还浮数,还是表热呢,可更发汗,这个时候啊再发汗就好了,但是不能用麻黄汤了,宜桂枝汤。这就是说,我们讲了这些,全是对于麻黄(汤)桂枝(汤)这两个方剂应用方面反复地来申明。他说麻黄汤吃过之后,如果病不解,这个病还在表,那你还得解表,还得发汗,但是不能再用麻黄汤了,必须用桂枝汤,在这他特别地郑重其事地点出来。

58。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此條泛論各種疾病,汗、吐、下三法用不得當致亡血、亡津液,如果表裡陰陽協調,則可自愈。本條重點在於講明汗、吐、下不得法,會導致亡失津液、血液。

59。大下之後,复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有表證當先解表,而不應瀉下,但是如果攻下,大下之後病未愈,再次發汗,致體液亡失過多而小便不利。”勿治之”指的是不要看到小便不利就去利小便,那樣更傷津液。等到津液回復,則小便通利,再議表證。

60。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下之後里氣被傷,可以服桂枝湯解表,但不可再以麻黄湯發汗,復發汗而虛其表,使表里俱虛,故必振寒、脈微細;振寒即身體顫抖而惡寒,為表虛之征;脈微細為里虛之征。此條闡明雖為太陽病,但經汗下失法,或發汗不當的誤治後,有可能變為逆證。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个方子他一样一样都除外了,既不是栀子豉汤證也非表不解之煩;大熱,一種看法認為表熱為翕翕發熱,遍及周身,另一種看法認為陽明病身大熱,蒸蒸發熱,故無大熱,既排除太陽、陽明的發熱。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这个在玉函上就没有份量。發汗以後而身體疼痛不休,若外未解者,法當用桂枝湯微汗以解除。但脈沉遲,揭示胃氣內虛,津液不足,故用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來主治。本條說明發汗太過,傷失津液,不但身疼痛而表未解,而且虛其里,脈反沉遲。前第50條所述,有用本方機會,宜互參。本方於桂枝加人參、芍藥、生姜,補中健胃,故治桂枝湯證、胃氣虛而津液不足證。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这个针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说的,这个方子是最常用了,我们一般治这个哮喘也有时候用,真正是汗出而喘,确实里有热。他这个方剂后头,本云,后头,黄耳柸,这个大概是错的。他凡是本云啊,都说明这个方子原方,大概本云麻黄汤,今去桂枝加石膏,大概是这么一种话。他弄个黄耳柸,这个黄耳柸,有注家说它是个器皿。要是个器皿,这个本云黄耳柸就没有意义了,大概是本云麻黄汤,今去桂枝加石膏。他搁个黄耳柸。这个书的错误是有的,你象这个就是明明白白的。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那么前边两个全是发汗药物,这不一定是误治你可知道,那么发汗后,这个病重,他当时不解,有的可以用桂枝汤。那么看他有些虚象,就是这个津虚血少啊,脉沉迟啊,可以用新加汤。那么也有病人内热素盛,虽然表证发过汗了,但是反汗出而热壅,这个麻杏石甘汤证了现这个证,这个也有。这都是不一定是治错,这种情形也可以发的。那么底下这个呢,就是发汗不得法了,这是错误的,发汗过多,所以咱们讲桂枝汤,都要是取微似汗,就咱们用麻黄汤也是一样,不要大捂大盖,你把人弄得大汗流离,这个病不会好的,而且这个伤人体液太甚。这一段就说明这个发汗,不得法,而使之汗太多,也有毛病,这个就是单说这的,这就由于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叉手自冒心就是交叉其手按着心下这个部位。那么发汗太多啊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你多汗者血就少,血不足以养心,心就跳,这是第一。第二呢,我们出汗都是上体部特别多啊,尤其咱们吃药啊,这个发汗,上体部这个水分呐骤然间丧失太多了,这个上下体的体液失调,下边的往上来,这是准的,这个就是骤然间发生的高度的气上冲。那么他这个叉手自冒心啊,一个是心悸,一个是这个气冲得厉害,所以按着才舒服点儿。那么这个呢,当然就用桂枝甘草汤就可以,这个桂枝这个药啊,它主要就是治气上冲,同时也起治心悸的作用,可是得大量用,这个我们在治心脏病啊,有的时候用(在)这个心悸,你要用个三钱二钱一点不顶事,你看看这个方子用多少,你看看,这个桂枝他用了四两,甘草用二两,它是顿服啊,顿服这个量大着了,这个桂枝就顶一两二,拿到现在度量上,这个甘草是六钱了,这个桂枝我一两是用过,就是这种心脏病啊,特数的这个特殊心悸,烦悸,那么这个时候桂枝可以多用,所以桂枝这个药,最平和不过,咱们现在把它形容得,简直是了不起的一个大热药,简直动不得,不是这个事,你看这个就看出来了。这只是一个发汗过多,造成这个心悸,加上心下这气往上冲,他叉手自冒心,欲得按者,那么这个时候呢赶紧降冲气,治心悸。这个桂枝加茯苓啊,治心悸更好,我们对这个心脏病常用的法子。你看这甘草大量用,也是搁六钱,它就是急迫,这种心跳非常的急迫,治急迫他都用甘缓的法子,都用这个,一般都用甘草,他不是那样的,该多用他真多用。这个主要是气冲心悸,特别厉害,用这个单方桂枝甘草,它也解表。他这个发汗过多,这个表还是不解你看,那桂枝汤你们看看方后语就有,说如果大汗流离啊,病必不除,他表还不解。那么这个方子呢倒不能发汗了,没有(生)姜在里面佐之,光一个桂枝,并不出什么汗,尤其大量搁甘草。但是它治身疼痛,这桂枝甘草(汤)也治身疼痛。后来,你象这个理中加上桂枝甘草也治身疼痛而协热下利,后头也有。这就是桂枝汤的最简化方,但是一般用呢都不用这么大量,这非是气冲心悸特别厉害,可以用这么大的量。你们遇到这个心悸,你们试验试验,这个桂枝用到六七钱,一点问题没有,你不重用,它不起作用。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这个也由于气上冲,同时这个发汗,他里头有停水的话,只是发汗不行,咱们头前,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那一条你可以参看。那么这一段也就是这个情形,他底下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膀胱蓄水,这时候非利小便才能解表呢,这时候你发汗就是错的,所以发汗之后,这个病不是不可以发汗的,表病吗,可是马上就出来了其人脐下悸者,脐下就是关元膀胱部位了,那么这个地方跳,这就是水之欲动的一个貌了,一个应证了。欲作奔豚,这就要发作奔豚证了。这个奔豚是怎么个情形呢?这是《金匮要略》上的一个病名,他说这种病啊,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它这个往上冲啊,那么这个人当时就是受不了,发作起来人反倒要死,可是复还止,它一会儿就下去,下去人就像好人一样,定名一个奔豚病。那么由于这一段后头就给定了明堂了,说这是肾气往上来,其实也不光是肾气,哪光是肾气呢。这个奔豚不一定得有水,那么我们后头就有了,桂枝加桂,那光是气上冲,只是气上冲,那也是奔豚,携带水上冲也是奔豚。这个就由于误发,虚损人的病,误汗。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么这个地方啊有几种原因,一种这个人由来脾胃虚,那么得了外感了,也得发汗呀,发汗之后常余留下来这种病。这个腹胀满是个虚胀、虚满,所以不用大黄,不是实满。这个方子治这种病非常地好,这个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他因为原来消化不良,那么发汗,我们说了这个津液来源于胃,可是你大量丧失津液也影响胃,互相影响,你健胃呢也生津液,津液大量亡失也影响胃虚,他本来胃就不好,由于发汗之后,产生虚胀虚满发生。
那么这个方子主要是健胃,人参、半夏、生姜、甘草都是行气健胃,去水饮,另外再加厚朴消胀满,是这么一个方剂。这个方剂呀,这个病也有时候遇到,不是说发汗之后遇到这么一种虚胀虚满用这个方子,不是的,在临床上常有的,就是个虚胀虚满,这时你按他腹啊没有腹水,没有,但是肚子挺大,咱们说这是气胀。我是遇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上海来咱们这来看的,这已经好几年了,那还有个石家庄白求恩医院西医大夫跟着我。那个人是上海人,来了肚子是挺大,我看也挺大,我寻思有腹水呢,我让跟着我实习的人,你看看这个人有腹水吗,他检查半天说没有,就是气。我就给吃的这个药。他吃完就好了,他也是多少年就不好。所以这个方剂呀是健胃消胀的药,当然是多少有恶心,你看这生姜用多少?用半斤的分量,有半夏、生姜,哪有没恶心的。他是腹胀满不欲食,有些欲呕,这个时候用这个方子非常好使。我们方才说了人参是健胃的,这个人参用的量并不大,因为不明显,在胃的这种证候,这个病呢我遇到的就是,并不怎么心下痞硬,主要是上下全挺大挺胀。他吃了3付药,他的腰围下去相当显著,没吃几付药就好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有很多的气胀当腹水了,那是越治越厉害,这个利尿是不行的。这个挺多这种病。不必发汗后,发汗后影响这个呢当然也更行了。所以中医就讲辨证嘛,有这种情况就可以这么用,你象我们方才上面讲这个,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这个药,也不一定在发汗后,凡是脐下悸,或者是少腹挛痛而有奔豚的这种情况,你用它就好使。这个临床上也常用的,所以他这个书啊,这些方剂,那么他讲的是伤寒论了,在这个伤寒治疗的过程上,有些特殊的情况可以介绍,这是一。二一样呢这种方剂呀不在这种情况之下,合乎这种方剂的适应证候,你也可以用,哪一段都是的。你象麻杏石甘汤也不一定在发汗后,得病来就是这种汗出而喘也可以用。我们读这个书啊不要死于句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他搁个伤寒,伤寒就是无汗的这种太阳伤寒了,依法当发汗呐,是吧,不能够吃吐下的药,“若吐、若下”都属于误治。那么这种误治,表不解,气上冲。那么里有停水呢?那么非挟着气上冲往上犯不可,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由于原来是太阳伤寒,你吃泻药,他表不解,气上冲,所以气上冲胸。那么携带着水,那么心下,就胃这个地方呀逆满。你这个吐下,我方才讲了,都伤胃气呀,胃虚,这水就往胃上来,所以心下这个部位感觉逆满。这逆满这两个字搁得很好啊,满是满,逆是从下往上来。“起则头眩”,一动作脑袋就要晕,这是胃有停水一个主要的证候,胃停水呀头晕头冒,脉沉紧,这就是里有水呀脉沉紧,咱们讲《金匮》就有了,说里有水饮,这个脉大概都沉,脉搏如沉,当责有水,就是进胃里头。紧呢?紧也主饮主寒。脉沉紧就是里有寒饮。本来这个病啊也是里头有停水,那么大夫在伤寒这个阶段给吃泻药吃吐药,这全错误的,那么影响气上冲,水也伴着气上冲,所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这个证候。
     这个病怎么治呢?就应该用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就是桂枝甘草降冲气呀,咱们头前这个方子。加茯苓、白术呢就是利尿,就治了。“发汗则动经”,这更不能发汗了,你看这个他也照顾这一点,我们方才说了里有停饮不能发汗,他这个本来是伤寒,他吃了吐药吃了泻药,气上冲,说明什么呢?表没解。表没解得解表,不是吃发汗药嘛?可是这个情形啊不能吃发汗药,非利水不可。所以根本呐就应该后面这个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吃这个就对了,哎,这再发汗啊错上又错了,是表未解,表未解你利水治其气冲,这表自然就解了。要是发汗的话,则动经,使着这个水毒,咱们说水邪了,动悸经脉。这怎么讲呢?我们发汗,也是夺脉管里的血液,可是呢我们身上内里头有水,水借这个机会也渗透到脉管里去,你要不发汗这个问题不大,咱们讲这个调协营卫呀,营卫不和,一发汗使它们符合。那么假设有停水的话,一发汗,那么使着水毒啊必乘虚而入到经脉里头去,就指着血管说的,所以说发汗则动经,动经就是动悸经脉。“身为振振摇者”,动悸经脉了,就是身上振振摇,就是战振而摇摆,“苓桂术甘汤主之”,这怎么治呢?也得用这个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这个同上面那个方子全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味而成的,那个加茯苓、大枣,这个加茯苓、白术,那么这个利尿的作用比上面那个有力量,因为有白术了。但是治这个悸烦不跟上面,上面那个茯苓用量是独多呀,你看那茯苓用多少,那个茯苓是半斤,这个茯苓才4两。可这个就因为头眩晕得厉害,胃蓄水多,他们说白术健胃健脾呀,这东西也不能这么看,胃里要停水呀用白术非常好,如果这个胃拿现在的话说发炎,有炎性的病变,而且没有水,这个白术是有害而无益,白术这个药是温性药,据西医说也是有一种刺激性挥发油,能够刺激胃粘膜充血,要是发炎吃了更坏,所以古人用这个药,胃停水就是胃虚有寒嘛,水性寒嘛,所以你用白术就对了。不是这个健胃药遇到胃病就可以用的,不是的,他这个是胃有停水而气冲、眩晕,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这种情况,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也常用的很。不是发汗后,不是吐下后,我们在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这个方子,尤其心跳,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显,那么这个方子再加上泽泻挺好。如果他有贫血的这种情况,贫血还头晕啊,也有这个方剂的情形,你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也行啊,当归芍药散合这个方子,尤其女同志最多,头眩晕,有些贫血的现象啊,经血不利呀,你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最常用,你不能单独守这个方子用,可以随便加减,你要是加上泽泻呢,那么就是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合方,泽泻汤就是泽泻和白术两味药,我一般不用白术,用苍术,这我在临床上有个体会,这个白术不如苍术,古人不分白术、苍术,那么后世给分了,现在在临床上我觉得苍术要比白术好,白术好像有点燥似的。
    这个方子也常用得很,一般头眩晕,没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古人有句话“怪病当问水”,这个神经官能病啊也是有停水的关系多,所以他无故眩晕,嗯……这类的病啊大概都是停水,气上冲,这个多。如果有恶心那就不行了,恶心那就是吴茱萸(汤)的那种情况,不恶心这种头晕、心跳,大概这个方子都行。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这个它是一种什么(病)?就是简约的说法,这篇文字搁这块就不成立,发汗之后病不解,还反倒恶寒,那么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不对的,这怎么能对呢。他这个书啊,这些地方都不是主要地给你解释太阳病,他略略提一提,可是你自己应该知道,因为头前咱们讲过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不治脚挛急嘛,芍药有育阴作用,由于津液虚而挛急,同时再恶寒,那么就是芍药甘草附子证。这个附子加到芍药甘草汤里,他说如果发汗丧失体液,而病不好,病要好就不恶寒了,不好反倒恶寒。这个反恶寒,反倒增加其恶寒,以前太阳病的恶寒没有这么厉害,反倒恶寒加甚,那么说明这个病是由阳入阴了,那么现什么证候呢,就这你不能用这个方剂,他总是现四肢拘急,或者腹挛痛,你才用芍药甘草加附子呢,要不然怎么能用这个药啊。那么仲景他提到这,他没详细解释这个证候,因为芍药甘草汤在旁处讲的很多,所以在这里就不那么详细分析,主要目的讲的这个太阳病,太阳病应该发汗,在发汗的过程上,由于发汗不得法呀,由于滥用发汗药啊,或者是他有些宿疾,就是正当发汗,也许他有些什么毛病,就讲这个,这个当大夫也应该知道。所以这个不是主要目的,但是呢我们研究治太阳病,是应该知道的事情,所以他都不够详细。下面也是,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这都不象话,他说这个发汗,或者又下,这病还不好,如果烦躁者就用茯苓四逆汤吗?这也不对。这个茯苓四逆汤。理解本條應先看霍亂篇第385條”恶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霍亂病上吐下瀉,脾胃大傷,津液亡失,雖然利止,但并非霍亂病瘥,而是津液亡失太過,再也無津可失,故利止。亡失津液即亡血,陷入陰寒證,陰盛陽衰,故不能以生地黃,麥冬之類陰性滋潤藥,必須用回陽救逆的四逆湯再加大補脾氣的人參,合為”四逆加人參湯”方可見效。本條與其相比,增加煩躁一症,故於四逆加人參湯中再加止悸煩、寧心神的茯苓即可。本條文字簡略,但內容必須與第385條參詳,加深理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9:08 , Processed in 0.0528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