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樓主: nastsin

[分享] 鳴醫百子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9-24 01:20:44 | 顯示全部樓層
繼續努力,不要放棄!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 10:58:4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蒼朮
性味: 辛、苦,溫
歸經:脾、胃
功用:燥濕健脾,袪風除濕
用法:5-10g,煎服
小結
1.
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止吐瀉,逐痰水,消腫滿;辟惡氣、散風寒濕,為治痿要藥。主治中焦濕滯,脾失健運所致之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倦怠乏力。
2.
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鬱,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
3.
能散風寒,袪濕邪,主治風寒濕邪侵襲肌表而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鼻塞的風寒挾濕表證。
4.
對痹證濕重者尤效,亦可用於風勝之行痹及寒重之痛痹。
5.
以米泔浸過研未,入豬肝或羊肝內煮食,用於夜盲症及眼目昏澀。
6.
蒼朮辛香燥烈,苦溫燥濕,走而不守,最能運脾:白朮甘緩苦燥,質潤氣香,長於補中除濕,升舉清陽。
7.
與黃柏同用名二妙散,清熱燥濕之功顯著,常用於濕熱下注而致下肢痿軟、小便淋濁,女子帶下,濕瘡諸證。
8.
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6 16:37:32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厚朴
性味: 苦、辛,溫
歸經:脾、胃、肺、大腸
功用:行氣、燥濕、消積、平喘
用法:3-10g,煎服
小結
1.
味辛而主行散,功長運中焦之氣而疏利氣機,為行氣除脹之要藥。凡脾胃樞機不利,而見氣滯不舒,脘腹脹滿者皆可運用。
2.
既能苦溫燥中焦濕濁,又可辛散行脾胃氣滯,對於濕阻中焦,氣機郁滯,脾失健運而致脘腹痞滿,脹痛不舒,嘔惡食少,舌苔垢濁而膩者,常用其燥濕醒脾,行氣除脹。
3.
有行氣消痞、通積導滯之功,常用於食積不化、內停脘腹,氣機阻滯而致噯腐吞酸,脘腹脹痛,痞滿不舒之證。
4.
能燥濕痰、降肺氣,故能消痰涎而平喘咳。
5.
原朴善除胃腸之氣滯,而燥脾家之濕濁,既能下有形之積(食、濕、痰),又能散無形之滯(氣、寒)。
6.
配黃連同用,二味皆入中焦,功能燥濕化濁,寒溫並用,辛開苦降,使濕升火降,共收行氣化濕,清熱燥濕之效。如王氏連朴飲。
7.
配半夏為相使之用,二味同入脾胃,一偏治氣滯,一偏治痰濕,能增強燥濕化痰,行氣降逆,消痞散結之功。如半夏厚朴湯。
誤服脫人元氣,孕婦忌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6 16:40:28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藿香
性味: 辛,微溫
歸經:脾、胃、肺
功用:化濕、解暑、止嘔
用法:5-10g,煎服
小結
1.
本品清芬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妙品;又能助中州清氣,勝濕辟穢,為暑濕時令要藥。
2.
芳香而不嫌猛烈,溫煦而不偏燥熱,能袪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怠倦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3.
性溫而不燥,既能散寒又可化濕濁,對於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脘痞,嘔惡泄瀉等證甚為適宜。
4.
藿香與紫蘇均有發散表邪,行氣和中作用,藿香長於化濕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淵;紫蘇則偏於辛散,長於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魚蟹毒。
5.
藿香與香薷皆有發表解暑之功,但藿香化濕和中,醒脾開胃力優;香薷則發汗力勝,且能利水消腫。
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逆作嘔者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3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四)佩蘭
性味: 辛,平
歸經:脾、胃
功用:化濕、解暑
用法:5-10g,煎服,鮮品加倍
小結
1.
佩蘭氣味芳香,入脾胃兩經,能芳香化濕,醒脾調中,常用於濕阻中焦、脾癉。
2.
性發散而能化濕,有發汗解暑之功,常用於外感暑濕、濕溫初起。
3.
能運脾胃之氣而旺氣血生化之源,有生血調氣之功。可用於產後氣血俱傷,元氣受損,正氣不足,“百節空虛” 之產後諸病。
4.
醒脾開胃,運化水濕,清利生痰之源,有利水消痰之功。
5.
能行散郁結,又可化濁辟穢,有解郁散結,疏利氣機之功,可用於氣機不利,肝肺郁結者。
6.
陰虛、氣虛老禁用。
附:脾癉:濕邪內困而致身熱不揚,脘腹痞滿,欲發嘔惡,泛吐厚濁涎沫,口中甜膩,不渴或渴不欲飲,大便溏泄,小便混濁,苔白膩,脈濡緩者是為脾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32:15 | 顯示全部樓層
(五)砂仁
性味: 辛,溫
歸經:脾、胃、腎
功用: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用法:3-6g,入湯劑煎服宜後下,入丸、散
小結
1.
氣辛性溫,能散能通,入脾胃兩經,長於化濕行氣溫中,有醒脾和胃之功。凡脾胃濕阻及氣滯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脹痛均可選用,尤宜於寒濕氣滯諸證。
2.
能溫中健脾止泄瀉,和胃調中止嘔。
3.
能行氣和中安胎,常用於肝氣郁結失於疏泄,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妊娠惡阻之證。兼入腎經,通暢三焦,引氣歸元,具有理氣安胎之功。
4.
《本草經疏》: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向導不濟。
陰虛者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3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六)白豆蔻
性味: 辛,溫
歸經:肺、脾、胃
功用: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用法:3-6g,煎服宜後下,入丸、散
小結
1.
辛溫而不熱,芳香而氣清,入肺經宣滯寬胸,下氣降逆,入脾胃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為中上二焦寒濕氣滯之要藥。
2.
辛溫芳香,能運濕濁、健脾胃而行氣化濕,常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諸證。
3.
溫中化濕,和暢中焦,適當配伍可用於濕溫初起,或暑溫挾濕證。
4.
對於胃寒嘔吐者,單用即效;與陳皮配伍用治嘔吐噦證。
5.
《本草求真》:然此另有一種清爽妙氣,上入肺經氣分,而為肺家散氣要藥。且其辛溫香竄,流行三焦,溫曖脾胃,而使寒濕膨脹,虛瘧吐逆,反胃腹痛,並翳膜目眦紅筋等證悉除。
6.
配杏仁、薏苡仁合為三仁,辛開於上,芳化於中,滲利於下,宣上、暢中、滲下,共收宣暢氣機,淡滲利濕之功。常用於濕溫初起,三焦同病、濕重於熱者。
7.
陰虛血燥、肺胃火盛,未見寒濕者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33: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草果
性味: 辛,溫
歸經:脾、胃
功用:燥濕散寒,除痰截瘧
用法:3-6g,煎服,入丸、散劑
小結
1.
辛溫燥烈,入脾胃經,能燥濕健脾,溫中和胃,善除寒濕而溫燥中焦,為治脾胃寒濕之主藥。
2.
其性溫燥,有散寒燥濕滌痰,芳香化濕辟穢之功,對於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之瘧疾、痰飲之證,尤為適宜。
3.
能溫化濕濁,消食化積,用於寒濕直中,脾胃失和而見腹部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泄瀉等。
4.
陰虛血少者忌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3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芳香化濕藥完。
 樓主| 發表於 2010-10-30 12:46: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11-2-24 18:09 編輯

(六)利水滲濕藥

1.茯苓   
2.豬苓   
3.澤瀉   
4.薏苡仁   
5.車前子  
6.滑石   
7.通草   
8.金錢草   
9.海金沙   
10.石葦  
11.萆薢      
12.茵陳蒿      
13.地膚子        
14.雞骨草
15.葉下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6:36 , Processed in 0.0344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