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樓主: nastsin

[分享] [分享]金匱百問百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1-17 09: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nastsin</I>在2005-11-17 0:04:38的發言:</B><BR>
<P 0cm 0pt?>5. 為什麼「表裏同病, 急者先治」? 試舉金匱例說明。
<br>
<p>
<P 0cm 0pt?>
<p>
<p>
<P 0cm 0pt?>病在表,不可下,而誤下之,傷其脾胃.......</P></DIV>
<P>可能原文是如此說的。但我認為這個可以扶正與驅邪同治的,並沒有矛盾。因為誤下傷陽,陽虛無力抗表邪外出,邪陷於內,這是可以扶陽,陽氣往上往外走,可以祛邪,若配合祛邪藥通用,方向是一致的。應該沒有問題。人參敗毒散就是這樣的用意。</P>
 樓主| 發表於 2005-11-17 17:5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如下:<BR>“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曰:病,醫下之,續得下痢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BR>對於本題,我覺得是,病者本身已有表證,但卻被醫者用下法誤治引起裏證,在引起病變後,因為下利清殼不止比較嚴重,所以在治療上就轉以救裏為主。因為要以金匱內容回答,所以才會這樣說。畢竟這是第一篇,可能仲景不想講得太深吧!<BR><BR>謝謝提點在治病時的袪邪與扶正同治及袪邪不忘扶正!
 樓主| 發表於 2005-11-18 08:13:51 | 顯示全部樓層
<P 0cm 0cm 0pt">6. 為什麼「病痼疾加以卒病, 當先治其卒病, 後乃治其痼疾」?<p></p></P>
<P 0cm 0cm 0pt"> <p></p></P>
<P 0cm 0cm 0pt">久病勢緩,不能急治,卒病勢急,稍緩能起變化,且痼疾難拔,卒病易治,故既有痼疾又加卒病者,當先治其卒病,後治其痼疾。<p></p></P>
 樓主| 發表於 2005-11-18 08: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P 0cm 0cm 0pt">7. 何謂五邪? 五邪中人,有何規律?<p></p></P>
<P 0cm 0cm 0pt"> <p></p></P>
<P 0cm 0cm 0pt">五邪者:風、寒、濕、霧、飲食之邪也。<p></p></P>
<P 0cm 0cm 0pt">五邪中人,各有法度:<BR>風為陽邪,中於午前,脈多浮緩;<BR>寒為陰邪,中於日暮,脈多緊急;<BR>濕為重濁之邪,傷於下而流入關節;<BR>霧為輕清之邪,傷於上而連及皮腠;<BR>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飲食不節則傷脾胃。<p></p></P>
 樓主| 發表於 2005-11-19 09: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P 0cm 0cm 0pt">8. 痙病的病機、主症及主脈為何? 治療時應注意什麼問題?<p></p></P>
<P 0cm 0cm 0pt"> <p></p></P>
<P 0cm 0cm 0pt">痙病的病機主要是因為津血耗傷,筋脈失於濡養而致項背強直,發而為痙。<p></p></P>
<P 0cm 0cm 0pt">痙病的主症:項背強直、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p></p></P>
<P 0cm 0cm 0pt">由於本病的內因為津液不足,故治此病時要注意顧護津液。發汗會耗傷津液,故有認為痙病應禁發汗,特別是血虛患者。然本篇痙病在表,用葛根湯與栝蔞桂枝湯,均屬汗法,以葛根起陰氣而生津液,栝蔞根滋養津液而取得療效。若謂痙病禁汗於表證而不顧,勢必造成病邪深入。但若發汗太過,重竭其津,則不但原有之痙病會加重,原來不是痙病患者,亦會因而致痙。<p></p></P>
發表於 2005-11-20 07:39:27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quote><STRONG>以下是引用nastsin在2005-11-17 9:51:23的發言:</STRONG><br><br>原文如下:<br>“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曰:病,醫下之,續得下痢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br></DIV>
<P>沒來得及說說這句的看法,補一下吧。<br>這句在傷寒和金匱中都有(傷寒在太陰篇)。但有時候不能就句論句,必須結合前後上下去領會意思。<br>關於這句,各人有各人的講法。但我比較欣賞胡希恕老先生的講法,我認為他的講法深入淺出,講得非常通透。他在講傷寒論48條,二陽並病的時候提到這個問題,現根據錄音整理如下:<br><br>原文:<br>(48)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br><br>解釋:<br>......有時候在四肢,有時候在腹中,但是你摸那那也不是,按之不可得。那麼由於表不解,不得汗,這個氣往上涌。所以短氣但坐者就是不汗出而喘,他躺著氣上不來,這個熱往上涌的厲害,所以這種情形呀就得再發汗,不解之薰之小發汗都不行。這個情形咱們看出來是大青龍湯證,肯定要用大青龍,不汗出而煩躁嘛,這就是咱們頭前看看那個大青龍湯就是。那麼怎麼知道這是汗出不徹呢?由於他這個脈澀故之也,這個脈澀呀大家都是根據這個經文呀,這個脈的不及,有的因為這個邪盛阻礙這個血行,而不流利,而發生澀,這是大家一般的解釋,可是這個脈澀呀,總是有些問題,我覺的。他這個脈澀不可發汗,你還怎麼發汗,而且這個澀脈是有關於血液在內的流行的一種反應,凡是澀脈都是虛。真正實還見脈澀的還真少,是不是這個脈澀呀應該是脈緊呀或是脈浮,我看是較對的,也許是錯字,但是現在大家都是根據這個條文的解釋,說是實的太厲害,當汗出不汗出阻礙了血行流暢,這也有澀的情況,但這種澀它絕對是有力的。這是各家都這麼解釋,這麼解釋也能解釋的通,但是事實上我沒遭遇到這種情況,拿我個人的經驗。真正的這種表實證而脈弦澀的,在理論上講講不通,恐怕這個應該是脈浮,因為他這個脈浮還在表嘛,再不就是脈浮緊,這個是比較對的,這個脈澀,這個書里的錯字很多,這個暫時先擱在這個地方,你們看各家的注呀,全是我頭前說的那個,就是因為表實的厲害,不得汗出,這個血在這個脈里頭反到受了阻礙了,這麼一種澀,他把這個澀呀,不按著一般澀者為血虛,津液少,不是那個解釋法,我認為這是敷然古人的論說了,這個不一定是對的,但這個不一定重要,這個頭前這種情況,不汗出而煩躁,一點汗也沒有,那麼這類的情形再發汗就好了,也不關系二陽並病,他這二陽並病呀就是指頭一節。那麼開始太陽病,后來也依法治療,發過汗,雖然汗先出,但是而病不去,那麼這樣子呢,因而轉屬陽明。表都沒去,陽明病就有了,所以續之為汗出,就一個陽明病的外證了,那麼這個時候怎麼治這個並病呢,並病當然是表證沒好先解表。就看這個並病呀,里證如何?他這個二陽並病,它是太陽病與陽明病的並病,<FONT color=#ff0000>如果他外邊有表證,里頭他是一種虛寒的這類的,你看少陰病與太陰病的並病你就不能先解表了。那麼也有太陽病轉到太陰的,也有的。那麼里虛寒,你就不能先解表,當先救里,頭前有過。那麼下利青谷,可是身體疼痛,那你得先救里,而后身疼痛,身疼痛是表證的,也表沒罷。這在他這個書里頭呀,在臨床上都挺重要的,這也是一種定法,咱們在臨床上也是,這個人多少日不大便,他這個里實呀很清,很明顯,但是呢,他還發燒怕冷,這表證沒罷,你不要先給他吃潟葯,要先給他解表。解完表了,你在給他下里,所以古人有一句話呀,說是下不厭遲,說是該下的病,緩了沒什麼大害處。如果里邊要是個虛寒的病,就是有表證,也要舍表救里,這在臨床上都是定法。你要是不守這個辦法呢,那就是為逆,那就不會好病的,這個咱們要知道</FONT>。..........<br><br>個人體會(這個是我自己的了):<br>他這裡已經把這個問題說得非常清楚了,原則也很明確了。說得底,實際裡面要考慮的是邪正關係和病勢。原則是不讓邪進,儘量減少傷正,還有就是順勢而治。</P>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11-19 23:41:27編輯過]

 樓主| 發表於 2005-11-20 07:39:46 | 顯示全部樓層
<P 0cm 0cm 0pt">9. 痙病如何辨證施治?<p></p></P>
<P 0cm 0cm 0pt"> <p></p></P>臨床可根據汗之有無,結合具體病情,辨證求因,確定治法。表實無汗而筋急者,為剛痙,治用葛根湯;表虛有汗而筋急者,為柔痙,治用栝蔞桂枝湯;若痙病初起,邪在太陽,失於表散,邪氣內閉,郁於陽明,化熱化燥,又當酌用大承氣湯泄熱存陰,以解其痙。
 樓主| 發表於 2005-11-20 08: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P>謝謝老師16樓的講解。相信大家都清楚了!<BR>記住了,千萬不能“逆”啊!</P>
發表於 2005-11-20 08:28:01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nastsin</I>在2005-11-20 0:16:43的發言:</B><BR>
<P>謝謝老師16樓的講解。相信大家都清楚了!<BR>記住了,千萬不能“逆”啊!</P></DIV>
<br>赫赫。不是我的!是我『偷』了專家的講解為己用。
 樓主| 發表於 2005-11-20 08:38:21 | 顯示全部樓層
<P>看起來我“借用”得更多啊!</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4:45 , Processed in 0.0262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