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224|回復: 6

[分享] 中醫處方上逐漸消失的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10 21: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干祖望

大概從明代中葉開始,醫生處方時每味藥至少要寫3個字,講究的爲4個字,內中除了藥名之外,還冠之以産地、規格、質量等要求的字,可惜現在逐漸地消失了。幸而炮制要求的字,如炒、炙、漂、煅、焦……等還保留著。
      
屬於産地要求消失的字,有:“潞”黨參(指産於潞州的黨參,爲道地藥材);“滁”菊花(指産於滁州者);“廣”陳皮(産於廣東);“藏”紅花(産於西藏);“川”桂枝(産於四川);“懷”山藥(産於河南懷慶地區);“宣”木瓜(産於宣州);“蘇”薄荷(産於江蘇);“雲”茯苓(産於雲南);“西”黃芪(産於山西、陝西);“雅”黃連(産於四川洪雅地區);“蒙自”肉桂(産於雲南蒙自縣);“新會”皮(産於廣東新會的橘皮)等等。
      
屬於規格要求消失的字,有:“大”熟地、“奎”白芍、“京”元參(大、奎、京均指選用大的藥材);“小”生地、“細”生地、“子”黃芩(小、細、子均指選用小的藥材);“肥”知母(指選用肥胖的藥材)等等。
      
屬於質量要求消失的字,有:“鮮”佩蘭(要求新鮮之品);“陳”香椽(要求愈陳愈好);“光”杏仁(必須去淨皮);“淨”麻黃(不留雜質);“香”白芷(香氣未失);“淡”竹葉(只取淡竹的葉)、“淡”苁蓉(味淡者爲上品);“拍”馬勃(拍盡灰塵者);“粉”甘草(以折斷時有粉樣物,手感滑爽爲佳品);“明”天麻(飲片透明);“靈”磁石(有吸鐵作用者);“花”擯榔(飲片出現美觀的花紋者);“嫩”角針(選用新嫩者);“霜”桑葉(經霜者);“六”神曲(六月六日制作者爲佳品);“九節”菖蒲(一寸中有九節者爲佳);“九孔”石決明(以九個疣狀吸水孔者爲佳);“二青”竹茹(竹子最外一層稱頭青,頭青與竹肉之間者稱二青,可供藥用,現在的竹茹很多是竹肉,實無藥用價值)等等。
      
類似以上所列的中醫處方常用字,還有很多很多,現在的中青年中醫可能已“莫明其妙”了。使老中醫多少有些對王羲之(303-361)的“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見《蘭亭集序》)予以共鳴。
發表於 2007-12-22 08: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可惜的中醫良好習慣

中醫的內容深奧
我想 是許多人都沒有想過的吧!
不像西醫一般症狀對了就可以下藥
中醫需要辨證論治
所以 對於處方簽上的用藥 也相對要求
但是 不只處方簽上的字消失了
就連製藥的方法也越來越簡便
想要有古人的好藥效
可能還需要多方尋求良好的製藥商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13 13: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是不懂,也不是懶寫,而是你就算寫了也買不到,你能在香港買到甘草梢、九節菖蒲、鮮生地、鮮石斛、鮮佩蘭、鮮青蒿、椒目、梔子仁、麻黃絨?你寫“冬桑葉”就真的給你“冬天霜化”的桑葉?就算買到也很麻煩吧?如果購買方便,我必定會注明規格、產地和質量的。

再者,如大生地和小生地的作用有何差別?差別是否極其細微?

不要說甚麼規格、產地、質量了,就光在處方給病人寫個“車前子(布包)”或“辛夷花(布包)”,那病人找遍了整個上水幾十家藥店也沒有提供“布包”者。
又例如,我寫的“炒梔子”,那藥店就在你面前給你把梔子放進焗爐裡“叮兩叮”就拿出來當是“炒”梔子了。

試問這樣,你再多寫又有何意義?

[ 本帖最後由 ipwingsang 於 2008-12-13 01:10 PM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13 18:03:40 | 顯示全部樓層
同道莫棄餒,有些零售中藥店仍有甘草梢及九節菖蒲買的,所以很多中醫都寧可自己為病人配藥,可以監控藥的質量,而且想要甚麼道地或要求的中藥都可以向中藥批發商提出。以前有些中醫前輩為監控藥的質量,甚至會自己為病人煮藥。零售中藥店一般對寫有包煎的藥,都會另外包起。對寫炒的中藥,絕大部份中藥店都是用焗爐處理,除非特別要求,而中藥店又願意花時間人力才會為客人開爐炒藥。至於布包,可以請病人到超巿自購煮湯袋,煎藥時把藥於袋中共煎即可。
中醫求的是療效,正確指示藥物的制法及要求,無論在醫德及法律上,也是我們的責任。當然藥店有責任提供炮制好的中藥,我們中醫求藥始終是假手於人,當然也有無奈。有認識的前輩及中藥店也是很認真的,在批發商處取得中藥後,會自己再加工才配藥。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10 收起 理由
nastsin + 10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8-12-13 21:44:17 | 顯示全部樓層
看這文時,覺得重點是作為一位中醫,
本身如何看待用藥,
對藥物的了解有多少。
學方劑時,都有說明前賢如何選藥,
也覺得部分是中醫的精髓,
只是隨著時間的改變,
已變得“無所謂”了。
說真的,
現在學中藥,
還有像干老寫的那樣嗎?
也覺得是一種退化,
包括知識及能力。
有點佩服論壇中一位朋友,
寫醫案時,
用藥都寫三個字。
值得學習!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19 14:4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嗨.....确实如此...
现在药房卖中药的有几个懂药性和炮制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20 00:04:54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的療效來自中醫辨證論治
確保療效來自中醫良好習慣--如何選藥
不會選藥的中醫即將被逃汰
人人會選藥---才能鄭振興中醫
請同道在處方上養成中醫良好習慣  大家一起為自己加油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8 01:38 , Processed in 0.0224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