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198|回復: 0

[分享] 2010年的天灸義診資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6-26 13: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伏天灸療法介紹

   天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一種藥物灸,又稱發泡灸,是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從而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三伏天,是自然界在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天,日期是按中國傳統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定為初伏,第四庚日定為中伏,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定為未伏。根據中醫《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的理論,此時是治療寒性疾病的最佳時機,故一般天灸多選用三伏天進行。針對冬天易發的病證,根據辨證,選取特定的腧穴貼藥,以減低下一個冬天的發病率。

天灸療法適應症:
  凡有呼吸道疾病例如支氣管炎、喘息型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各种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常年感冒者等(包括兒童);慢性腎炎、慢性結腸炎、以及一些風寒痛證,例如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肩頸痛、凍凝肩、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對兒童反覆長期咳嗽,反覆呼吸道感染,平常虛弱多病而體質偏寒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天灸療法禁忌症:治療當天患有感冒、發燒、咽痛者;皮膚容易過敏、皮膚易起水泡、皮膚長有癤瘡、皮膚有破損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孕婦等均不宜接受天灸治療。一歲以內嬰兒慎用。

注意事項:
1. 穴位貼藥後要防止擠壓,減少活動,以免流汗致藥物脫落。
2. 貼藥時間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為1~3小時,患者感覺貼藥穴位局部有輕微燒灼     
  感為宜。
3. 14歲以下兒童貼藥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年齡越小,貼藥時間相應縮短,一般不少於15分鐘。如時間難以掌握者,可揭開膠布查看貼藥處皮膚有無潮紅或患兒主訴背部搔癢、灼熱、刺痛,隨時移去天灸膏藥。
4. 老年人貼藥時間可適當延長。若貼藥後灼熱難耐,應提前去除藥物。
5. 貼藥後局部皮膚出現發紅灼熱,甚至起水泡。此為“天灸”的正常反應,外塗萬花油、紫藥水、綠藥膏即可,也可到診所用藥處理。
6. 治療期間當日戒煙戒酒,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油炸、燒烤之品,禁食蝦、蟹、鵝肉、牛肉、蘑菇、韭菜等發物,宜用溫水洗澡,禁止冷水浴。
7. 治療療程,一般連續三年為一療程,效果較為理想。

藥物及腧穴:
天灸所選用的藥物,可根據醫師治療的病種有所不同,一般常用的如:白芥子  麻黃   延胡索  甘遂   細辛 等。選用的貼穴部位,也各有不同。如哮喘、慢支一般選用肺俞、脾俞、腎俞、風門、心俞、胃俞、定喘、膏肓、志室等。末
                                                      
香港針灸學會,為推廣針灸及讓更多人得到醫治,決定在三伏天陽氣最盛的日子及陽氣最盛的時辰,為廣大市民提供免費貼藥治療。

治療時間: 義診時間上午十時至二時。
初伏:7月19日  星期一    (農曆六月初八)
中伏:7月29日  星期四    (農曆六月十八)
末伏:8月08日  星期日    (農曆六月二十八)

預約電話:請在辦公時間(11:00—18:00) 內致電  27876348  香港針灸學會。
注:未經預約者將不能享受義診服務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06:24 , Processed in 0.0376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