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5284|回復: 4

[分享] 胡希恕先生《傷寒論》系列講座---第十四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3 17:2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就是說胃中幹啊,胃中幹而不和,一定要躁煩,而發譫語,所以躁煩,必發譫語。原來就躁,那麼由於這個火熱入胃,胃中幹,那麼這個躁 更加重,以至於說胡話,譫語就是說胡話。
底下這句話,他說這個病的預後,那麼到十餘天的時候,這個病主要由於胃中幹,喪失津液太多了,大汗出;那麼津液恢復了,那麼這個病自然就能夠好。等到十餘天之後,如果這個津液恢復,可是仍要這個發生冥眩狀態,振慄,就是打寒顫,戰慄。自下利,那麼津液達到下面,所以,它就胃幹,胃氣不能布於,尤其不能往下布。那麼要是胃氣恢復了,津液也恢復了,那麼氣由上注於下,發生振慄,而自下利,這個病就好了。這是一個倒裝句,這句應該擱在後頭。
“顧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這是接著上面,躁煩,必譫語,這說明胃中幹,而且有熱,火熱入胃,胃中水竭,所以汗,底下沒有,只能夠從腰以下不得汗,只能上頭有汗,他由於津液枯竭,不足以利下。欲小便,不得,老想要小便,但是小便沒有。
“反嘔,欲失溲”,這個反嘔有兩個問題,一個它是熱往上湧,一個是由於下面還是有一種水飲、飲是飲,津液是津液,津液是由胃所生的,就是穀氣,那麼人的身上的水分是相當的多了,人身上的重量以水分為最多了,由於熱往上,激動人身上的水氣也往上逆反,所以也嘔。那麼沖著這段的治療,哦,這個沒有作出治療,這段後頭有。凡是嘔啊,都是有水往上逆。
所以這個嘔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熱湧,一個由於這個熱激動裏水而嘔逆。“欲失溲”,水火這兩樣東西是不並存的,熱上,那麼排出一定的水分,所以汗多。所以陽明病就有了,陽明病法過汗,小便也數。那麼,欲失溲,其實沒有多少,欲失溲者,這有兩種問題,一個是穀氣不能下,不能布於下,下面虛,那麼小便失於溲者,它要小便不解的,但是又沒有津液,所以欲失溲,老像要失溲,但是而無溲可失,就是沒有尿。
足下惡風,那麼人身上的體液不到哪兒個地方,哪兒就虛啊,所以津液不布於下,所以足下虛而惡風。大便硬,這也由於胃中水結啊,而大便是硬的,大便硬的醫法,小便當數,這是定然的,常常說水穀不別,腸子裏有水,大便溏,小便不利。反過來,大便幹大概要小便頻數的,按一般的前後二便的規律,那麼這個情況不是,小便不但不數,而量也不多,欲失溲就是從這句話,既不多,那為什麼呢?就是穀氣不得下流。
大便已,就照了這句話,十餘日,振慄,自下利,此為欲解也。這句話它放到頭前了,就接著十餘日,十餘日,發生振慄這個 人同時他下利,在這以後,頭卓然而痛。頭卓然而痛,驟然間,卓然,突然也,也是很明顯,就是這個人到這個時候,津液恢復了,胃氣扶正的時候,振慄,自下利,頭卓然而痛,這是一句話,一起的文字,分成了兩份,前後倒插句。
其人足心必熱,這時候這個人啊,底下不惡寒了,而還感覺足下熱,其下必寒冷而足心有熱。穀氣下流故也,所以這個病就好了。這時候胃的津液恢復了,穀氣也下流了,病就痊癒了。
這一段主要是說明這麼個問題,他有表證,如果裏有熱,更不能用火攻,如果用火攻的話,亦助其熱,實際上表還未解,那麼由於熱迫使大汗出,喪失津液,裏面的水分更枯竭了,尤其是胃,這時候這人胃氣不和了,一定要躁煩,譫語。由於津液虧損,他的汗只能在上半身,腰以下沒有汗,我們人身上的一切的機能全仗津液與血液(內經上的話),胃氣嘛,脾為胃行其津液,津液到哪,哪能行,所以到手,手能握,到足,足能行。這個津液不能到下面,所以小便也失禁,但是沒有尿,欲失溲,不是真正的失溲,足下也寒,津液達不到那,這是這個病理的前後的情況,可是這種病看看,但是沒有特殊,沒有什麼特殊的險惡症候,他是一時的大汗出,裏有熱,津液虛。這種病能夠治好的,自己好的。如果自己好的話,也不是三天兩天能恢復,十餘日的時候,津液恢復了,胃氣和了,穀氣也能下顧了,可是他要發生明顯。凡是虛證,我們先前說了他自愈的時候,用藥對頭了,好了,都要發生冥旋,冥旋?是病欲愈的一種反應。這個病症愈冥旋的樣子是振慄,自下利,頭卓然而痛,這個病也就好了。
這段主要講這個,火攻啊,使內熱加甚,胃中水幹,而為上面所述的一系列症候。

111.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撚衣摸床,小便利者, 其人可治。
這條是關乎生死的問題。太陽中風,太陽病有兩種,一種是傷寒,無汗的;一種是中風, 有汗的。太陽中風這種證候啊,他是津虛多熱,所以桂枝湯所主症候沒有不發熱的。
假若以 火劫發汗,不得了,用麻黃湯都不行,以火劫發汗迫使大汗出。邪風,就是風邪了。風邪這句話,有語病,等將完了在談,外邪使人發熱,他本身也是熱,再被火熱,又加以被火,用火開始迫使發汗了,其勢如焚,本來就熱,續之以火,邪熱因火而盛,加重火熱,所以血氣流溢,血氣流溢這四個字也挺複雜,它是血流散,而氣溢出。血流散於脈內,血在血管裏頭,古人認為血管裏頭就是血,血流散於脈內,氣呢,血管外頭的這種液體就是氣,而氣逸失於脈外,逸失於脈外就是汗了,所以血氣流溢,溢者,溢出也。
失其常度,人的氣血在一定的時候是有常度的,這種誤治,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兩陽,外邪為熱,用火攻,火也是熱,熱者為陽,所以兩陽相熏灼。本來有風邪,又被以火攻‐這就是兩陽。兩陽熏灼人的什麼地方呢?就是肌肉啊,筋骨肌肉。
其身發黃,這個發黃不是黃疸,火熏的呀,我們通常講溫病,用火攻之,其身如薰黃,像火熏的發黃。陽盛則欲衄,熱往上亢,陽熱亢於上,人一定要出血。陰虛小便難,水竭於下,那麼小便就艱難了,欲小便而不得。和上面的一樣。
陰陽俱虛竭,這個陰陽,它指氣血來說的,那麼氣血就是血管外血管內液體全虛而且少。俱虛竭,身體則枯燥。我們講竹葉石膏湯,身體羸瘦,喪失體液太多,人馬上就瘦下來了,就像衄家不可發汗,發汗額上陷。都一個。津液喪失,喪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體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熱。
但頭汗出,劑頸而還,熱當中,熱氣往上攻尤其津液虛,他身上不出汗,只是腦袋出汗,就是脖子以下沒汗,以上有汗。劑頸而汗。腹滿,微喘,熱往上湧,同時裏頭也幹了,胃裏頭有燥結了,燥結列於腹,壓迫腹膜,就腹滿,微喘。口乾咽爛,就是熱太甚,熱壅於上,口幹,嗓子也燒壞了。或不大便,解不出大便。或者大便幹,大便硬,陽明內結,一定要說胡話,甚者至噦,這個津液再虛到家,胃氣也就要敗了。至噦,這是虛極影響臟器機能,尤其胃到了這種極其危險程度了。
手足躁擾,那麼這時候人體的神思就不守了,手腳躁擾,沒處擱,沒處放,但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緊接著講撚衣摸床,這是最險惡症候,撚衣襟邊,摸床沿,人要死的時候,是有這種情況,這是病實證虛了,人身上的機能虛到家了,他沒意識的舉動,所以撚衣摸床,什麼也不知道這是危乎殆的。如果津液要是恢復,小便利了,其人可治,否則就不行了。那麼這一段與上面不同,比上面厲害。尤其虛,津液本虛而有熱,更不能用火攻。頭前那只是裏有熱,並不虛。如果是太陽中風,要是用火劫排汗,更危險,這段主要是這個問題。

112.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這段說的是太陽傷寒了,上面說的是太陽中風。太陽傷寒,他不虛,表實證。傷寒,沒 有汗的太陽傷寒的這種類型,如果以火迫劫之,劫之,就是劫汗,劫使大汗出。亡陽,必驚 狂。如果是大汗,汗出太多就亡陽,亡陽,就是亡失津液,那人一定要驚狂。為什麼要驚狂 呢?這裏頭過一會兒再討論。
方才的風邪我要說還沒有說呢。由於大汗出,桂枝加甘草湯的“心下悸,欲得按”,大汗出,傷津液就亡失血液,津液喪失血液中的液體也喪失了。血不足以養心,心氣虛,他就微驚微悸,這是一。第二呢,他本來就是傷寒,而以火攻迫出大汗,邪熱返助,火熱返助邪熱,熱更加重,又由於大汗出而導致氣上沖,上下體液驟然間失調,下邊的體液就往上,沖氣、邪熱攻於腦,也發於驚狂,所以這個驚狂不僅屬於心臟,腦系也有,所以亡陽必發狂,亡陽兩字用得相當的好。由於火熱,不到亡陽的這種程度,未必驚狂。如果達到這種程度,一定要驚狂。第一個,血不足以養心,心怯則驚。另一個導致氣上沖,氣上沖,不但熱往上沖,也導致水也往上來,影響腦系,也使得驚。驚狂已經達到臥起不安,這個要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就這個方子來看,我們知道驚狂也與水有關係,因為它用的是蜀漆,蜀漆就是常山苗,它能夠去水飲,治內裏頭有痰結;也是一個安神藥和龍骨牡蠣差不多,都能治胸腹動悸、發驚發慌,就是現在說的神經官能症,有鎮靜作用。這個方子是以桂枝去芍藥湯為基礎,可見他有胸滿,張仲景講這個桂枝去芍藥湯“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那麼這個用桂枝去芍藥湯的基礎絕對不是胸滿,它這個胸滿就我方才說是汗出太多,導致氣上沖,下邊的水也伴隨氣往上沖,胸滿動悸而臥起不安。它這個表未解,以火排泄大汗,所以呢,仍然用桂枝湯,傷寒原本是無汗的,一定開始大汗出,到亡陽的階段了,這時候表雖然未解但不能用麻黃湯了,必須用桂枝湯。它由於氣上沖的厲害,上邊沖下邊虛,所有去芍藥。用桂枝去芍藥湯還是治胸滿表不解,另外有些神經症狀,他加安神鎮靜藥,裏面用蜀漆、龍骨牡蠣。也就是說這個方劑桂枝去芍藥湯證而精神失常,有驚狂而臥起不安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子。這是根據這個方劑來分析這個症候。
上面我說的風邪的問題,作個討論。可見仲景這個書啊,它也說邪風在人身上似的。所 以也是錯的。這在中醫的理論上,中風傷寒,我講了,不要以為真有什麼風中到我們人體了、 有寒在人體了。中醫啊,這句話有語病,其後是很多的不科學的說法吧。說桂枝是祛風的藥, 麻黃是散寒的藥,其實是不是由風帶來的,由寒帶來的啊,沒有。即可是我們這個病由於受 風而發作,它不過是個誘因而已。這個風是誘因,這個風不能呆在人身上,就像我們觸了電, 觸了電有什麼症候你就治吧,不能說電還在你身上啊。沒那個事。所有研究中醫,它的規律 對不對,仍然是對的,到現在也是。我們對於這個太陽病,兩個類型。一個類型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古人叫中風,我們現在叫中風也可以啊。還一個類型,就是發熱無汗,身體疼痛,甚至於不汗出而喘,這種情況,這個就叫傷寒。就這兩個類型。現在人在臨床上這個類型還存在,這個規律是古人通過實踐發現的一個客觀存在,多年也不會變。我們治療也不會變,桂枝湯的確就是治發熱惡風汗出脈緩這一類的表證。是不是有祛風的,這個值得研究。所以我們研究中醫,這些個地方要注意的很。那麼這些理論站不住腳,站不住就不要這麼來認識它,我們現在應該重新認識。我認為研究中醫應該這樣,要不然,就是不好的,明明是不科學,咱們還是說那就是風,就是風邪在身上,這個藥還是驅風的~~。這個東西限於當時的科學水準,他無法認識它。惡風,中風病它是惡風,惡風就是風,風邪在身上的,傷寒的惡風和惡寒差不多,沒有汗的,古人就認為是寒。
所以後世的溫病說夏天的酷熱也跑到身體上來了,藥治療也是祛溫祛熱。這個都值得考慮,不能說發病這東西,而且這也不是主因。現在咱們知道的傷寒是有病菌的,身上潛伏病菌了,因風因寒而誘發,僅僅是誘因而已,主要還是傷寒桿菌。這個地方研究中醫,古人錯了就是錯了,認為風邪,後世多了,風為陽邪,甚至腦溢血,也認為是風,也得祛風。醫學上很出了一些個偏差。我認為這個地方,我們研究中醫呢,古人掌握的規律是對的,多少年也是對的。通過實踐,通過對規律的認識,那時候限於科學水準,他滿腦子在想,再以現象到本質,我們說的中風傷寒就是拿現象當了本質了。中風由於出汗而怕風,他就說這為風邪他就起名叫中風。傷寒就是惡寒。古人的這種說法當作術語來看呢還行,真就認為風在這呢、寒在這呢是值得研究的。我不那麼認為,症候是自然存在的,風邪的說法是值得研究的。

113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形作傷寒,他的病形像沒有汗的傷寒,也發熱惡寒,但是脈呢,它不弦緊,傷寒是表實, 脈浮緊,弦緊這個脈是很不好分的。弦,從上下繃之叫弦,繃直力非常強,脈管緊數有力叫 做緊,這兩個脈,脈緊無弦,這個脈不很好分的。跟這個緩弱一樣,弦對這的這個脈就是弱, 就像琴,才上的弦,用手彈弦,琴弦非常的直而有力,日久而不上弦,弦就軟了,用手一按 就弱了。緩是對緊說的煙捲卷的松一按就是緩,卷的緊按就緊,這個緊和緩,弦和弱,是對 著的。但是緩與弱是不好分的,所以書上太陽中風有時候是緩,有時候是弱,在理論上是存 在,在指下上很難分清。
不弦緊而弱說明什麼問題呢?津液虛,很好理解啊,脈管裏充血脈管就緊,血少,松,脈就弱。這個我們講過,大家想一想,用什麼治法?頭前有這麼一句還 記得不記得?“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有這一節吧。這裏是脈弱,脈弱說明沒有津液,它不是陽氣重於表,就是體表津液不舒。所以發汗是不能的,更不能用火攻。所以津液虛,人要渴的。所以那節前後看就知道了。熱多寒少津液虛可以治。
被火必譫語,所以津液虛以前就有了,這時候用火攻,那一定火邪入胃,胃中水結,發熱,一定要譫語。弱者怎麼治呢?弱者要是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解之,不是要你大汗,這跟我們那節一樣,“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解之”,用小量藥清肅內外,解之就可以了。就是小發汗法。你們看看桂枝二越婢一湯,那個藥量非常輕,石膏多少?此無陽也,陽不是熱。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這個此無陽也不是沒有熱,無陽也就是津液沒有。麻黃湯解之於表也是津液失於表。所以這一段,注家都注錯了,尤其是《醫宗金鑒》就說這個弱者錯了。弱者不能發熱啊。其實是沒有看到頭上的那一節。這本書啊,熟讀一遍是不行的。我19 歲開始念傷寒,我今年80 多了,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個改變。你要不整個看下去,沒個明白。這一段就是,我一說那一段,你們回頭看看就明白。前後一看,原來是這麼回事。像這段,形作傷寒,文字就前後不一致。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個形作傷寒,也是沒有汗,脈不弦緊而弱。其實是一個東西,兩種說法。讀書呢要前後對照,單看一段,越看越糊塗。你們看各家的注都注錯了。這就是說有表熱,津液虛,脈就弱。甚至於微,這發汗就不行了,用麻黃湯都不行。用火攻更不行。那怎麼辦呢?脈弱的,解之,當使汗出。不能發汗。微微解之就可以了,稍微出點汗,病非常輕。

114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
     以火熏之也是一個取汗的一個方法。古人把那個地燒的很熱很熱的,然後在熱地上躺下,熏而出汗。這叫火熏的方法。咱們用熱炕多燒火也可以達到這種目的。以火熏之,不出汗的很少。但是如果津液虧,津液虛,他就沒有汗。他這個不得汗就是指津液素虛,以火熏之,不得汗,但得的是太陽病,不得汗而邪出不去,而火熱攻於裏,其人必燥。燥,就是煩躁了。亂者為之燥,煩者為之熱。熱煩燥擾,燥比煩厲害。太陽病自愈的話都是六七天,頭前有啊。太陽病,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在表的病自愈都在六七天。到時候不愈,而且外邪火熱壅然不解,久之必傷陰。所以必清血,熱不得外越,表證該好的也不好的,傷于陰血,一定要便血的,這種便血不是因為其他的問題,是火攻造成的,所以叫火邪。可見治這個血用一般的止血法不行,應該去火熱為要緊的,但這裏沒有說治法,有表不解,還得解表。表要是解了,像竹葉石膏都可以。但他不講治法,這個火攻,沒有提具體的證型,有的只是提及危害,不提證治,舉其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隨證治之。  

115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脈浮,熱甚,這也是太陽病了,太陽病,脈浮,熱越厲害,應該用清涼解表的,解表藥 裏頭也要用石膏了。而反灸之,火攻了,這個灸,就是我們常用的手段了,這裏不利於熱實, 脈浮,熱甚表實證了。實以虛治,熱實之證而以虛寒的方法來治療,灸就是來治療虛寒的方法,因火而動,必然要吐血,本來就熱甚,繼之以灸火,反助其熱,熱因火動,必咽燥,吐血。凡是熱都往上湧。尤其在表證的時候。嗓子幹,甚至吐血。這個熱病不必用灸。有些熱病,你用熱藥也可以使人吐血。治病,火攻與用藥也有關係,所以必須知道寒熱虛實,必須掌握這個。熱要用寒治。熱要是用熱攻,必造成誤治。  

116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複也。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脈浮,故知汗出解。
微數,脈微而數。微者,血不足。數是有熱。這就是虛熱的一種病,津液虛而有熱。慎不可灸,火也是邪,熱邪,火與原來的症候之熱,火更助其熱,一定要煩逆。逆,也是多種,渴逆,嘔逆。熱要往上,熱逆於上,追虛逐實,本來這個病是虛,因灸火的關係,越灸越虛,本來熱實,繼以灸火,更助其實。微數之脈,一方面是正虛,津液虛;數者,熱,一方面是熱實。這兩個問題,津血越少,血散脈中,火氣雖微,灸火之氣,看著不怎麼的,但是對虛熱之證內攻相當有力。焦骨傷筋,血難複也。正因為血熱傷陰,這個血很難恢復。這在《金匱要略》痙濕暍裏面有這麼一段“痙病,由灸傳者難治。”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意思,津液枯燥,肌肉不和,發痙攣。津液恢復,痙攣就好,由灸傳,就是太陽病的時候,虛熱的證候,灸者,血氣難複,痙就難好。他和這一段是有關係的。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脈浮,病在表,太陽病,無汗的用麻黃湯,有汗的用桂枝湯,都是以汗解。如果用火灸之,用火來灸,邪無從出,這個邪,本來,汗從表解。因為灸,邪不得從表而出。灸不能發汗,反而因火而盛,外邪因火反倒更熱。
剛講了,麻黃湯證,體表充斥津液不得汗,熱不能解,津液也不得出,熱上亢,人身上的體液 也不得汗,濕邪下注,所以這個病變成腰以下必重而痹,重,沉重,痹,痹而不仁,也可以疼,這是濕,這個濕哪兒來的?本來表證的時候體液大量壅於體表,太陽病的時候講,機體讓大量體液壅於體表以發汗解除疾病,用火攻不得出汗,熱不能解,體表的濕,體表的水分只能到那兒去呢?只能注入下半身,為痹。這是因火而造成痹證。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脈浮,故知汗出解。這個病可以自己好,這個也是一時的情況,不能出汗,先前講過:陰陽自調者,必自愈也。表裏沒有什麼大問題,僅僅是腰以下重而痹,沒有其他的問題,如果津液恢復了,自然出汗就好了,所以欲自解者,必當先煩。這也是凡是誤治之後,身體要好過來多少要發冥眩狀態,這個煩也是冥眩狀態的反映。煩乃有汗,煩躁之後出身汗就好了。
何以知之,為什麼知道是這麼出汗而好呢?脈浮,故知汗出解。由於火灸之後表不解,脈浮,病還在外,所以它要自解,總得要自汗而解。如果不自解還要治,也得解表。據我看還用桂枝湯。如果吃完桂枝湯,熱解了,腰以下還重而痹,那你得想法治這個,大概得用苓姜術甘湯。苓姜術甘湯治所謂腎著湯,主要治腰以下沉和痛。這段脈還浮,表未解,邪無從出,當時就有這種情況,如果自愈得話,也得出汗。煩躁,出身汗就好了。如果不自解,那得治,怎麼治呢?解表,也得出汗。不然的話,身上的水氣去不了。原文沒有說治療,但是治療也在其中。  

117.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枝二兩也。  
 樓主| 發表於 2009-7-18 16:28:59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五讲

烧针令其汗,这是从表证说的。针处被寒,这个针处被寒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针处被风寒了,这就是感染,拿到现在的话说就是感染。核起而赤者,这个被针炙的地方肿了,核 起,肿的意思,其肿如核,色为赤。那么这个必发奔豚,这个奔豚呢。通常地讲,这个奔豚 就是剧烈的一个气上冲,在金匮要略这样讲:“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复还止。” 发作的时候人受不了,但是过去了就好了。这个病叫奔豚。这就是一个神经症状,气上冲, 病人感觉气上冲,那也是个神经,我们头前讲的气上冲也是指这,感觉有气上冲,其实就是 一个自觉的一种神经为上走性的这么一种症候。这怎么必发奔豚呢,这就得根据(金匮要略) 奔豚那一章了。奔豚那一章说的奔豚病呀,皆从惊恐得之。这个惊恐得之,并不是指外来的 可惊可恐的事刺激发作奔豚,这个不是,这个就是在机体的身上,它有这个惊恐症候的基础 上,那根据这一段最好讲。这个用烧针还使大汗出,这个人神经受剧烈的刺激,要发惊,发 惊狂。那先头说的,加温针必惊狂,后面还有一段,它说亡阳,必惊狂,大汗出,这个烧针 呢就是一个发惊,那么假如说表未解有气上冲,上面汗出得多,气上冲也剧烈,那么在惊恐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这又给病人一个严重的刺激,再有气上冲必发奔豚。那么就在这个惊恐的基础上,这个神经症状再高涨,就容易发生奔豚。
这一段说明,烧针令其汗,所谓亡阳,上面那个出汗太多,这个气,趁上之虚,底下这个水和气都往上冲,如果再针处被寒,给神经更为严重的刺激,那么一定更是因惊而发生奔豚证。那奔豚证是什么样的呢,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就是这个。感觉有气呀从少腹上冲胸心,这个我在临床上遇到好象两次吧,不多,但也有的。而且这个方子也相当好。“炙其核上各一壮”,就是治这个感染,治针处感染,那一块红肿的,炙之。“与桂枝加桂汤”来治奔豚。我们由这一段上,可以知道桂枝是治气上冲的。桂枝汤的原方加桂枝,就治气上冲了。所以桂枝治气上冲在这一条里头看得是非常清楚了。“更加桂二两也”,就是原方它是三两桂枝,更加桂,再加二两。也有人解释,这个桂是肉桂,这是错的。这个我用过,我知道。这个还是桂枝汤原方再加二两桂枝,现在就是十五克了。赵绍琴遇到过这个问题,他问过我,我说用用这个,他用过后就好了。他这个呢,桂枝汤的原方他就是桂枝汤的。桂枝汤也治气上冲呀,头前有“太阳病, 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桂枝汤也治气上冲,这个气上冲达到一定高度,就是奔豚。达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所以感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到那个情形。它还是个桂枝证,另外还有脉浮,还有发烧,还有恶寒,所以用桂枝汤原方加桂。如果没有桂枝证呢,象头前讲的苓桂芍甘汤,脐下悸,那个是以水为主了,这个是以气为主。这个气也不是深呼呼气的气,感觉,感觉有气上冲。这就是桂枝汤原方,把桂枝原先三两变成五两。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逆,就指头前那个“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这个病就叫火逆。这个火逆呀,跟头前说,解之当汗出,哦不不,是欲自愈者它一定汗出。还脉浮呀,还是病在外,所以这个火逆病,还是应该解表不应该下,所以下之属逆治,更不能再烧针。下之,又用烧针,这个人反而烦躁。他起先不烦的,它就是腰重而痹,那么这时这个人为什么烦躁呢?烦躁就是胃气不安那种情况。他还是表不解啊,它还是用桂枝,桂枝甘草汤加上龙骨牡蛎。这个桂枝汤的变化,在这个书里头呀主要有三个变化:一个是桂枝去芍药,一个是桂枝甘草,一个是桂枝汤。也起桂枝汤的作用,但是解表作用不如原桂枝汤,但是也身疼,也解表,也是辛甘合用,桂枝辛甘草甘,龙骨牡蛎头前解释了。它就是这个狂、恐惧、精神失常、心腹动悸,龙骨牡蛎都好使,神经官能这方面的都好使。就是桂枝甘草汤证而其人烦躁不安的,或者如狂等,加上龙骨牡蛎。  
    这一段呀,火逆下之,根据头前,也有把火逆单独说是因火而逆之病,这是错的。要不 它哪来的表证呢。它就是根据那一个,脉浮本应汗解,用火者它不出汗,它的表还没解,因 而造成表热不出而发生腰以下痹重而痹的火逆证,它是根据这个来的。不是说另外因火逆之 症下之用烧针,它一错再错。火逆就是因火而造成身重痹这一个病。可病还在表,又用下,又用烧针,一误再误,造成这个。这个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我们上面讲的桂枝去芍药加 蜀膝牡蛎龙骨汤差不多,上面那个呢解表的力量同是桂枝汤比桂枝汤稍有力一点。因为它那 有姜,姜也是解表药。但这个方子桂枝用的相当少,你们看这方子,桂枝只有一两,说明这 个表呀,它用下,这个表比较少了,那么只是烦躁不安表现突出,所以桂枝也少了,用得相 当少。从我们临床上呢,如果表证还突出,气上冲还比较厉害,那桂枝可以多用,可以还搁 三两。这几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汤加龙骨牡蛎,都 是差不多。今天就讲到这。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与112 条个一样,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伤寒脉浮表不解,和这个一样。几是无汗的伤寒的那种症候,就是太阳伤寒。这上(如果)要用温针,温针就是烧针,烧针迫使大汗出得厉害,汗多就是亡阳,亡阳就是亡津液,那一定要发惊狂。这个惊狂,上次讲到两个意思,一个是多津液就多血液,血虚不能养心,心虚则惊。但是这里还不只是一个血液在心脏的问题,这是由于大汗出气上冲得厉害,气上冲表不解,这个冲气挟热影响脑系,这是为什么呢,回头看一看就知道了。你看太阳中风,用火针不惊狂。太阳中风它本来就津液虚, 只能够造成焦枯伤津血气来复这种情况,它不造成惊狂。头前也有一条:太阳中风,以火劫 发汗,这是111条,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这个能致人死,最后说了,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原本小便不利津液虚到家了,这人有可以死亡的不能治疗了。前后观察起来呀,伤寒用温针亡阳而造成惊狂,心脏它不能说没影响,主要它是脑系,要是血液受伤之大而影响心脏,而太阳中风影响的更加厉害,你看太阳中风各节没有这个情况,都不说惊狂。所以只说太阳伤寒,因为太阳伤寒表实,实以虚治,用温针的治法,一方面使大汗亡阳,气上冲得厉害。所以容易波及到头脑--总之这方面的问题多,与心脏也有关系,血脉通心嘛。血液虚影响心气。  
    这些节呀,给这个火攻作个总结。太阳病本来是依法当发汗,犹其是热病,古人对这个伤寒哪皆属热病。热病更不能用温针治疗,所以火攻根本就是错误的。头前的有的用酒,这都是火攻了,以火熨其背,以火熏之等。这都是造成火攻逆治的情况。到这里这个火攻就说完了。主要意思这些节,全是在太阳病这个热病,犹其是实证,虚证不可攻,实证更不可攻。所以表实证更不可攻。他为后头做一个总结。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太阳病只能汗不可以吐下。这本书从侧面来说的情况相当多。太阳病,吐,也可造成很 多问题,这个最常见是下面这两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由于误用了吐药,虚其胃而邪陷于里,那么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阳明病的外症呀就是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这个呢,自汗出不恶寒而发热,就是说有阳明病胃不和的现象。一般的阳明病都脉大。关上的部位呀侯心下,候胃。它关上的脉细而数。细者虚,由于吐伤了胃气,所以细。但有热,未能从表解而陷于胃,有热所以数。这个可清楚了,这不是真正的表证传里发生阳明病。要是真正的阳明病,关上的脉不会细数。细数者是胃气因吐而虚,同时有热,这是因吐之过了,这是当大夫在太阳病时误用吐药所致的情况。
我们看看,如果要是吐的话,一二日吐之者,靠这一剂,刚吐完,这个人一定老是温温欲吐,这个胃气不下降而上逆。他一吐后是有这个情形,他的胃气就要往上来。药力没过,一二日,它还是心里温温欲吐。由于吐而里边空虚胃中空虚,所以腹中饥,里边空虚,没有东西,都吐完了嘛,想吃但口不能吃,一吃就想吐。要是三四日吐之者,就时间久一点,久一点虽然没有温温欲吐之形,但是吃热的东西还不行。它胃不和呀还有热呀,不喜糜粥,热粥呀还不能吃,愿意吃冷东西。要是热的言外还是要吐。就是愿意吃冷食,它的胃气还是没有完全恢复,也要朝食暮吐,早上吃进去,晚上还得往外吐,胃气还是不纳。这是以医吐之所致也,不吐就不会形成这样了。此为小逆。这是太阳病吐之为逆。但是这个只是胃气微有不和,有虚热而已,为小逆,造成的问题不大,过两天可以好,吃点调胃承气汤也就行了。底下这个就不是了。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陷底下热比较严重。那么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太阳病在表哇,它 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所以这个太阳病一罢不恶寒,这个病全陷里了。而且这 个病人不欲近衣,热得厉害,烦热得厉害,此为吐之内烦也。这全是因为吐,造成邪热陷入 里而为内烦。这个内烦,不等于上面的小逆了,比那个厉害。这就说明,本来里边没有病, 因为吃吐药,虚其胃气,外边的邪热趁胃虚而入于里了,入里就变成阳明病。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这个脉数,数主热,一般这个脉的症候是如此的。那么热能化食,当消谷引食呀,它里 头有热,能吃。所以如中消症呀,就是里头热盛,能吃。但是这个不然,“而反吐者”,它不 但不能吃东西,一吃就吐,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底下就解释了。这是因为发汗发得太过,令 阳气微,阳气虚于外,就是津液外虚,津液外微。而膈气内虚。膈气就是指胃气说的。那个 津液哪来的呢,生于胃,化生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嘛。由于发汗夺其外围的津液,发得太过,也影响胃气,所以夺其内气。这个数脉,也不光主热,也主虚,所以脉乃数也。数呢是客热。由于胃气虚,膈气虚,外邪趁膈气虚而动膈了。这句话很重要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发汗太多,外边丧失的体液太多了,影响到膈气虚,就是胃气虚。外邪,邪热也趁胃虚而内入于胃。这个脉所以数,这个脉数是由于胃虚,邪热客之造成的。所以它不是胃里真有热,并不是胃气强,它并不能够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这是什么道理呢,就由于胃中虚,而寒饮乘之。这个胃中虚冷这句话呀这个冷当饮来看待。由于胃中虚,邪热往里跑,同时内饮也往里跑,所以胃虚再有饮,它非吐不可。所以“故吐也”。根据上面那个,它吃吐药……
膈气也为之虚,这时候呢客邪、水趁胃气虚而进入胃,也能造成人的吐证,主要的意思就在这。那么后边有这个例子,你象咱们讲的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都是由于胃气虚,不但邪热往那去,水饮也往那去,所以心下这个地方非常的硬,那就是人参证呀,所以这个时候都要用人参的。后边有,现在属于概论了,它没讲证治。这个虚冷呀,不是咱们讲的那个太阴病胃虚寒,它是胃虚寒饮乘之,所以说胃中虚冷,而致吐。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这节极吐下,就是大吐下,用猛峻的药吐、下的意思。由于这个病本来是太阳病,在十 余日的时候病有陷于里之势,所以说过经,就是离开太阳病了,这个病由于极吐,吃了峻烈 的吐药,所以心下老是温温欲吐,吐得厉害了胸中也疼,郁郁微烦,全是头前那个吃了吐药 之后的那种情况,内烦哪。这个病已经入内了,这全是由于极吐所致。之所以温温欲吐,这 个胃逆而不降。它不应该大便溏,所以搁个“大便反溏”;腹微满,这个大便溏的腹大概也不满嘛。要是腹微满,大便反溏,这是极下所致,就是吃了峻烈的下药而造成这种情况。一问病人,果然是“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在得这个病之前,病人自己极吐极下,就是吃了峻烈的吐下药,这个大概就是巴豆。巴豆这个药呀,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下,而且吐下都是相当猛峻。如果这样的话,可与调谓承气汤。这个吐后,胃不和,大概都用调胃承气汤。为什么用调胃承气呢,本来吐后呀,胃气上逆得厉害,老温温欲吐,吃了调胃承气汤就好。可是不要多吃,这也算是个定法了。一般这个吐下之后呀,全要吃调胃承气汤,才能纳食,要不然是不行的。如果“不尔者”,如果不是极吐下而成的上面那个症候呀,这可是柴胡证了,它应该过经了,它是由表传于半表半里的情况,那“不可与”调胃承气汤。就这节来看,“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这都是柴胡证,为什么咱们不说是柴胡证而说“非柴胡证”呢,就有这一点。所以说临床辩证很重要。这个病人老是温温欲吐,柴胡证呢是心烦喜呕,它不是温温,这个温温,是愠愠,就是烦恼,难过得老想吐。小柴胡汤证没有这种情况。由于病人老有温温欲吐的情况,参考腹微满大便溏,所以才知是极吐下所致而不是柴胡汤证。一问果然,那就是与调胃承气汤。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临床问病呀得祥细点。如果病人说唉呀我老要吐,又有胸中痛,这都是柴胡证,那马上用柴胡汤,那不对,得仔细。它这个心烦喜呕是柴胡证,喜呕就是好呕,呕得频繁的意思。那么它不是温温欲吐的情况。所以这个症候呀,古人的文字也有个障碍,咱们掌握得不好也不行。温温欲吐呀,烦恼得很,什么也不能吃,所以这个我们吃吐药.那是什么也不能吃就象头前讲的,“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好一点,但是也不能吃热东西,“欲吃冷食”,可是早上吃,晚上也会吐,它三四日,药力过去了点。吃吐药都有这个情况。怎样治疗呢,“与调胃承气汤”。调理这个胃气,胃逆而不下,调胃承气汤呢一方面去热,一方面使胃气不上逆。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太阳病六七日,这也是要传里了。四五日,它要传半表半里,六七日它要传里了。可这个时候呢表证还有,这个表证是指表热说的,还有外热。可是脉微而沉。表脉应该浮呀。脉微而沉者,沉为在里,微,血液有所阻碍,里有所结,结实很深了,所以脉沉微。里头实呢,它的脉沉,不会有微。脉微而沉,所以结的程度相当深了。后头有,结胸脉,结胸就是里实得很厉害的病了。结胸脉是寸脉促,关脉沉。那么这个结实如此之深,依法应该结胸,而反不结胸,它没结在上头。“其人发狂者”,这个与头前讲的桃核承气汤都是瘀血证不一样,那个是如狂,这是发狂,比那个厉害,干脆就是发狂,就是现在精神病人样子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不只是热结的问题,这是血结的问题了。
“以热在下焦”,就是热和血结于下焦。结于下焦的部位呢,“少腹当硬满”,小肚应该硬满,它结在那个地方了嘛。小腹硬满有两种情况,一种小便不利,影响到膀胱的蓄水,所以小腹硬满。如果是小便自利,那与水没关系, 纯粹是血瘀的问题了,所以“下血乃愈”。这是“瘀热结于下”。“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这句话有问题了。古人看问题未必是。这个瘀血哪来的呀,古人认为下边的血受点邪热就结在那个地方,这是有问题的。这个瘀血证,我们在临床上的观察呀,大概总是这样的多,这个病人平时就有瘀血,旧有瘀血,在少腹的地方最多了,拿现在的话来说呢,就是静脉有所瘀滞。因人老是站着坐着,液体它往下,我们可以看看解剖生理学,在盆腔这个部位,膀胱、大肠这里有很多的静脉血管。打架呀怕伤小肚子,伤了就会出血不止。所以古人叫这个地方为血室,这是指男人,女人就是指子宫了。瘀血呀沉淀在少腹的情形最容易最多了。它平时就有,但是没有诱因它也不发作,偶而赶上外感了,发生太阳病的时候要传里的时候,这才可能瘀血证发作起来,人就发狂,这时候用桃仁承气汤或者抵挡汤,这就得看情形了。如果是病比较重,瘀血难解,用抵挡汤的机会多。如果这个人病不那么严重,象桃核承气汤,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也不是硬满,这个少腹硬满,结的东西也坚固,那个急结而已。桃核承气汤,其人如狂,它有时还下血,这个绝不下血,所以这个瘀血证比较顽固,只是用桃核一味是不行了,所以它给水蛭虻虫。同时它也不用甘草,甘草这个药缓哪,它能缓药力。所以大黄芒硝泻得厉害,你加上甘草就叫调胃承气汤,你看它们两个挺厉害,加上甘草这个东西呀它能缓这个药力。想用大力的驱瘀下血,甘草它不合适,所以把甘草去掉。热不像桃核承气汤,所以芒硝也去掉。搁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水蛭虻虫这两个药,作用差不多,都是驱瘀之中兼有解凝的作用,所谓解凝就是解那个结实。它对这个能起作用。我们对它的医疗作用呢就是顽固陈久的瘀血,我们是要用水蛭虻虫的了。象干漆庶虫,都是这个作用,要比桃核、丹皮有力量。所以叫抵挡汤,抵挡汤的就是非它不足以抵挡的意思,重一点的瘀血呀,得用这个来驱逐。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  
    那么这个辩的是血瘀水瘀之辩。太阳病身黄,这是黄疸证,有一种这个血瘀性黄疸,这 在临床上也是遇得到的,你不去瘀血,这黄也是去不了的,它这个不是一般的黄疸。脉沉结, 沉者为在里,结,就是结代的结,由于里有所阻碍,所以脉沉而结。少腹硬,跟我们前面的 少腹硬满也是一样,就是里有所结了,在下面。“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如果小便不利, 膀胱蓄水也会使得少腹硬,那你尽管利小便就行喽。小便自利,所以这个少腹硬有这么两种 情况,瘀血症,轻者急结甚者硬满,这是瘀血病了,小便可自利。小便要是不利是水。所以 这一段哪,是蓄水瘀血的辩证。如果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这个发狂,所以这个瘀血证呀, 十有八九影响脑系。这在临床上要注意了,有很多特殊的头痛、癫狂、女性癫痫,属淤血证 的都不少,所以淤血证最容易影响头脑。其人如狂,血证谛也,这是清清楚楚的是瘀血证。 那它是要用抵挡汤。这就是深入的来说明这个少腹硬满与蓄水鉴别的方法。这个很重要,要 是蓄水证当瘀血证来治,那就坏了。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这个也很重要。伤寒有热,就是表不解而有热,有两个问题,以前咱们讲了,里有停水,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表不解。伤寒有热,你非利尿去水气,才能见效。那有瘀血的也影响热 不解,它的道理是一样的,里有所结,它的里气不通畅,影响内外的条达。这是互相影响的。 古人有句话的意思是:北边你不打开,南边的风就进不来。这个人体是个密闭的东西。它还 里气不通呀,表气也闭上,所以发汗没用,伤寒有热,这不白搁了。后面还有一节,说是病 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有那么一条,咱们也讲完了,利用这个伤寒有热呀能 体会到这个问题。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它说病人就是发热,虽然脉浮数,虽不是表证者可以 下。它假如说下后,脉数还不解,说明这个热还不退,那你要用抵挡汤,那是瘀血。热得消 谷善饥,这个瘀血呀瘀热,这个人也“嗜食(谐音)”,所以咱们治那个“嗜思”证呀,有用抵挡汤的机会。也有用那个桃核承气汤的机会。把这个搞清楚,在临床上才能够联想到一切,不然的话是不行的,这一段呀有这么个问题,所以表证不解,热不退,有蓄水和瘀血,有这么两种问题。蓄水就是小便不利,或者里面有停饮,这在头前讲很多了。这一段呢就是里头要是有瘀血证,也有一样的情况,少腹满,应小便不利。这个小肚子满,如果蓄水的话,应该小便不利,所以伤寒热不解。今反利了,那就不是有水的问题了,“为有血也”,为有血也影响伤寒有热而不解,它是这个意思。所以文字非常的简,你如果不注意还看不出来。
“当下之,不可余药”。不可余药,大家的解释有些是一点药也不要剩,那是错的。不可用其他的药。它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伤寒有热。无汗伤寒而热不退,你再发汗,或其他治疗,那是错的。不要用其它的药,你得着眼在“为有血也,当下之”。它不用抵挡汤而用抵挡丸的道理,它这症候呀,不那么急没那么剧烈,这个人也没有如狂也没有发狂,只是热不解而已,所以不要大下。它用抵挡丸,这个丸药跟汤药这药物是一样的。份量少,虽然是丸,它也是用煎法。跟汤药是一样的,你们看看后面就知道了。上面那个水蛭、虻虫各三十个,这二十个,用量少了,桃仁稍多二十五个,那二十个,大黄一样。可是每次服的少多了,那 个分三次服,这分四次,药量少,次数多。你看看底下这个说明就行了,“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有的注家说什么那是重证,不可余药连渣吃,那是胡说八道。它就是伤寒有热一句话掼在这里,用其他解热药还不行哪,只能够下瘀血。由于病不那么峻烈急迫,所以用丸药,用的量非常的少。所以病有轻有重,用药也有大有小这个量。“卒时,当下血”,卒时就是一周。古人是十二时辰现在是二十四小时,你头天晚上吃,第二天当下血。如果不下,再吃第二丸。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它还承上条那蓄水说的。那小便利者,里头也能停水,“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因为饮水多,胃里停水,胃停水,就心下悸。这在金匮要略里有,说病人饮水多,心下有留饮,甚者则悸,危者短气。
發表於 2009-9-26 19:3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發表於 2009-9-26 19:30:4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6 17:3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胡希恕先生《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小便少者,如果小便少,那样的膀胱蓄水一定苦里急,这个里急就是少腹里急,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少腹满,那么这就是说里有蓄水,有这么两种征候,那么就不是由于饮水多,心下悸,那也是停饮,胃有蓄水,如果膀胱蓄水,一定少腹满而里急,它是这样的。里头停饮,太阳病有影响的,前面讲很多了,那么在辩证上这也是挺重要的,他要是胃蓄水绝对的心下悸,甚至说要短气,这个前面也都有了,那么要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下焦蓄水呢,就是膀胱蓄水了,他一定少腹里急,小腹发硬满。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我们再讲几节太阳篇下,这个太阳病,我希望在2 月份讲完,任务挺多,咱们多讲几节,前面的几节都很短,讲完了太阳病做一个总结讨论,这个很重要,你看做个总结阿,就是别的,你再总结啊,容易得多。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这是一个以问答的口气来解释这个结胸证,他说,病有结胸,结胸者,实质是结于心下,而上及于胸膛,是这么一个病,什么结阿,水与热结,(后头有的)。那什么叫做藏结呢, 就是脏器本身而有邪结,邪结于脏,就是结于内脏,谓之藏结。他说,病有这么两种,有结 胸,有藏结,那是什么样子呢?他说,按则痛,按则痛指的心下,寸脉浮,关脉沉,他主要 结在胸膈这个地方,尤其是心下部位,还是胃的部位,他在这块结实了,格阳在上,所以寸 脉浮,我们人体大气都来源于胸鹰,心肺所主的地方,这个上下的阻隔,所以这个阳气不得交于下,所以寸脉浮,关以下,所以沉,气不得往下走。我们前面讲的促脉,所以下之后脉浮者,不结胸者,此为郁结也,不是有那么一条么。这个促脉,就是寸脉浮,关以下沉,就是这个脉,这就叫结胸,这种脉加上按之痛,结胸证痛得相当厉害,要是重病不按也痛。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沉紧,不是沉结,我说错了。)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这个藏结,跟结胸状差不多,也是拒按,按着也疼,但是它呢,藏结多阴证,少阳证,时时下利,这就是阴寒下利,寸脉浮,也是这样子,中有所结嘛,寸脉是浮,而关脉不但沉而且小细紧,小细言极虚,紧者言其寒所以关脉也指胃,就是说也影响到中气的虚衰,所以关脉小细沉紧。中气虚衰而且有寒,那么这个呢,叫做藏结,内脏发生问题了,邪结于藏,在这本书里,这个藏结大家都不能知道,据我的体会,恐怕说的是肝癌这一类的,我们课本后面就有。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这种藏结,大概都是有寒有热之象,白胎滑,这个苔啊,舌有苔都是热象,但是滑,它是一个湿,那么,总是多湿多寒,而夹杂着有热,所以是白胎滑。那么这种是藏结也好,结胸也好,都得攻,那么如果是有虚,再有寒湿夹杂不能攻呢,所以一定是难治的。
     
129.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这个藏结无阳证,全是阴证,不往来寒热要活看,他在底下还有亦云寒而不热,它不是发热恶寒,但也没有往来寒热,就是只寒而无热的意思,不往来寒热,它是偏于阴证,其人反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阴证都静,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他在这解释了,藏结属于实,就是不可攻,胎滑就是多湿之象,就是不可攻。
     
130.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131.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就说的是太阳病,病发于阳,应该汗解,而反下之,这是误治,那么虚其里,热趁虚而入,所以常常造成结胸证。病发于阴,而反下之,阴证没有下,所以病发于阴,阴证大概都用温补的时候多了,没有用下法了,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这个痞,不是咱们讲心下痞那个痞,他用这几段都论的结胸、藏结,这个痞是痞块儿,就是藏结。我们后头这个太阴篇就有了,太阴篇,腹满而吐,时腹自痛,前面有,下之是痞下结硬,胸下,泻下结硬, 有那么一个,所以那个也是一个,这个痞大概就指的这些说的。
(273 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所以阴证不能下,下之伤及脏器要促成硬块,痞块。这个痞,不是心下痞,因为什么呢,没有一个阴证下的而为心下痞的,所以书啊,要前后看,要有依据可以那么解释,那么注解这个地方,这么说的,伤寒,太阳伤寒下之即作痞,这是不对的,有好多伤寒下也成结胸的,有很多中风下之,也有结胸,也有痞,所以,这个不是指的伤寒中风说得,阴证根本没有下法,所以下之而促成,大概这个痞就指藏结。那么这个,本来藏结是不能治,他这个书啊,这一段是以说结胸为主的,所以底下把这个藏结就撇开了,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那么这个病该下应该下,所以成结胸,就是表证未罢,下之太早的缘故。那么至于这个阴证下而为痞,阴证就干脆无下法,不论早晚,不论迟早,那么阴证下之,什么时候也不可下,没有早晚之说。这个阳证在表就下,那是早,已经陷于阳明,陷于里了,那下的就对了,在这解释的是这句话,第一个说治疗的,所以与这一段不是一起的。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他说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这个柔痉,这个书啊,都是用的这个病字旁和一个至字,应该是这个痉,《玉函经》都是这个痉,就是痉挛的痉,《难经》也是痉,赵开美本,一个至字,有问题这个字,可是大家都管它念痉,那么这个柔痉,这也是柔痉、刚痉,这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那一篇里头的,这个痉,就是肌肉骨骼发痉,甚则背弓反张,就是咱们见的抽,在表证就这么两种,有刚痉,有柔痉,以伤寒没有汗这种证型出现的叫做刚痉,就是用葛根汤治,葛根汤,就是项背强殊殊,殊殊的样子,如果项背强达到高度,他就要抽,就要背弓反张了,叫做痉,没有汗的那种痉那就是葛根汤证,用葛根汤主治,要是自汗出的那种痉,叫做柔痉,就是形如桂枝汤了,形如桂枝汤证用桂枝汤加瓜篓根,桂枝汤本身不能治痉,桂枝汤那个痉,就是组织枯燥,津液丧失多,组织枯燥,肌肉失和,就发痉,那个痉挛很轻,所以身体殊殊然而已,觉得全身发紧,那个不像刚痉。那么这个结胸,这个面扩散的大了,也觉得沿袭到太关上了,这个结胸证呢,主要是水和热,那么也能使这个像柔痉那样身上发强直,他说项背也强,就像柔痉的那种情况,这个,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这个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这个药相当的厉害,但是这个丸药还是比较缓滞,他这个只是强而已,但是结胸按着当然也疼,不象陷胸汤那么涌峻,来的暴烈,所以他用丸药不用汤, 那么这个药,他是这个,主要用的甘遂,他这个方子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那么大黄、 芒硝都是攻里的,他这个主要还是有热结于里,同时也有水,葶苈子、杏仁都是祛水的,那 么另外呢,他用甘遂,甘遂呢,这是个毒药,但祛水的力量相当的有力量,看看底下这个, 这个甘遂末是另搁的,又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就是大黄、葶苈子这两味捣筛了, 然后把杏仁、芒硝搁到里头,合研如脂,杏仁,这个东西和我们讲的桃仁是一样的,它一研 如脂,和散,把那两个药面也搁里头,取如弹丸一枚,这个弹丸,就咱们指那个弹弓子那么 大,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
他这个药用 的很轻,上面那四味只弹丸那么大,那么加上甘遂末也非常地少,一钱匕,这个一钱匕,这 是古人的一个,这个匕是一个勺的意思,它是一个,古人舀这个药用的一个器皿,一钱匕,它是指古时候一钱,一勺则是一钱,古时候一钱合现在很少了,他一两合现在三钱,他一钱 合现在三分,量很少很少了,然后加上蜜,那么这个蜜,我们刚才说的是甜的都缓,它也缓疼,也缓药力,煮取一升,把甘遂末和那个丸药搁一起煮,煮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所以这个药用的量轻,你看大黄、芒硝又加上甘遂,但是他用的轻,所以,一宿乃下。如不下,可以更服,取下为效。这个大黄、芒硝这个药啊,只能够攻下、祛热,它配上什么它起什么作用,你象前面那个讲瘀血,它配桃核、水蛭、蟒虫、丹皮这类药物,它就下血,它配上黄连、黄芩这类药物,它就下热、解烦,它配上祛水的药就下水,那么这个呢,它既下湿祛热又下水,所以,对这个结胸证,在这个用药就看出来了,它不但有热湿,而且有水,就是水热结合到一起的这么一种病,这在临床上,这个病很少见,但我是确实见到过,这个病凶的很,我们讲这条,大陷胸丸这个证侯并不重,底下讲的很多重的,重的不得了,我见过一个病人,但是一定要住在医院,我到医院人就死了,我不必说哪个医院了,他医院给诊断错了,所以结胸证容易死人的,他一看那样子疼啊,从心下到肚脐,脐硬如石,他里头有东西了,这是在解放以前了,解放以前旧社会,小医院,给人家剖腹,一剖完人就撩下了,所以结胸这个病啊,后头有,后头讲大陷胸汤的时候有的是,我再讲两个小段。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这个结胸病,脉浮,浮者是有外证,表证,有表证,不可下。大者,结未实才大,大者 为虚嘛,所以脉浮且大的时候,不可下,下之则死。可见这个结胸证也不能下的太早了。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但是你要给耽搁了也死,第二一段就是根据这个说的,结胸证悉具者,那是很深入了,就像我说的那种情景,按之如石硬,疼得不得了,那个时候,你还不给陷胸汤,那么待其烦躁,那也非死不可,这个烦躁,光烦不至于,这个躁者,就是乱,所以烦只是热而已,要是烦躁并存,那也必死。咱们今天就讲到这,这个结胸呢,现在我这么说也不容易理解,到后头咱们讲讲才行的。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这节啊,就承着前边,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就接着那段陈述其证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这是说这个太阳表证的时候,脉浮,病在表,脉浮嘛,动,也是一个 脉,动啊,王叔和说它这个关脉如豆遥遥谓之动,其实这个是有问题的,所谓的这个动,就 是脉跳扑摇摆,这就叫做动,也就是滑的厉害,这个脉啊,跳扑摇摆,也就是滑的厉害,不论在哪一个部位上,都象在动,不一定得限于关上。数就是快了,底下这几句话就解释这几个脉经常所主的那个病证,浮则为风,脉浮在表,这是风邪的意思,数则为热,脉数就是有热,动则为痛,这个脉要是动,就是摇摆跳扑这种脉都是疼,主痛。数则为虚,数主热,热盛伤及阴液,也主虚,那么这个在肺结核的末期,这个脉都细数无度,那就是数在那时候主虚,所以数脉又主热,又主虚。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那么病在表者,头痛,发烧,微盗汗出,这个症侯和这个脉正相应。浮则为风,所以这个病也象外表的症候,头痛,发热。数则为热,这个数也是热,头痛,也就是动则为痛,微盗汗出就是虚了,那么根据这个症候与这个脉是正相应的,大概这几句话,不搁也挺好,就是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本来就是这样的,中间搁这么一段,注家有说是王叔和 搞的,我认为也是,解释这几句话也没什么大意思,那么也就是说,与这个症候相应,那么 什么症候呢,就是太阳病在表,而还未解呢,表还未解,他仍然恶寒嘛,那么太阳病在表未 解,依法当汗解,大夫而反下之,动数变迟,下虚其里了,那么虚其胃气,所以这个动数(无 声音…………),正邪纷争,这个拒痛就是正与邪相争而疼痛,在哪呢,在膈内,膈内就指胃,胸膈的膈,就指胃说的,底下就相应解释了,这就由于误下胃中空虚,这个客气就指邪气,趁胃中空虚而动于膈,也就是说这个表邪,热邪乘着下后胃中虚,邪内陷而动膈,这个意思,那么邪到里头了,所以心中懊恼,烦躁的意思,烦躁焦虑,甚至心中懊恼。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这个结胸证只是热它不结胸,同时由于阳气内陷,在表证的时候,阳气是重于表,那么由于吃泻药,这个邪气乘虚内陷,外边的体液、水分,阳气就是水分,就是咱们说的精气了,就是人的体液,我们讲太阳病开始的时候讲了,表证的时候尽量把体液往体表输送,那么由于这个病入里了,体表的精液也往里面撤,所以阳气内陷,那么既有邪热,又有水分,所以心下因硬,就是水与热结,就为结胸。心下里边硬痛,大陷胸汤主之,那么这就属于大陷胸汤证了。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假若虽然热内陷,阳气也内陷,也有不结胸的,如果不结胸的话,但头汗出,这个热是从里面往上攻了,光头汗出,只是头汗出,这个热不得外越,身上没汗,余处无汗,那么从脖子以下全没汗,齐颈而还,如果再小便不利,这个湿热,咱们说阳气内陷,水分也到里头去了,这个湿又不得外泄,那么这个湿与热相郁于里,身上要发黄的,他搁这段干什么呢,就说明这个结胸证也是水与热的问题,这个发黄,就是黄疸,也是湿与热的问题,如果湿热结于上,结于胸膈,那就结胸,如果湿与热郁于里而不结胸那就要黄疸,用的黄疸的说明,是作为一客,借客以明主,用这个说明这个结胸证也是湿热的关系,他不是在这讲黄疸,那么这两个病统统是湿与热、就是水与热,水热相结,结于胸叫结胸,水与热相郁于里而不结胸者那就要发黄,结胸的时候要用大陷胸汤,发黄,这个里面没讲发黄的治疗,后头有的,这个大陷胸汤这个药啊,就是一个猛峻的药,比大承气汤还凶,大黄、芒硝用的量都特别重,大黄是六两,这个去皮有的书上没有,芒硝一升,一升就是一茶杯,甘遂一钱匕,甘遂这个药不能多用,这是个毒药,这三味药,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这个芒硝不要多煮,内甘遂末,然后把这个一钱匕甘遂末搁到这个药里头,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那么这个药大概吃都是得快利,他就泻下相当的厉害,不要让人连着吃,这个结胸这个病是个大病,这个病是重病,这个大陷胸汤也是个峻药,所以前面有那么两段,由于这个病是个重病,治疗得抓紧得及时,可是药太猛峻,用之不当能造成这个祸害,所以132、133 这两条,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就是说用这个大陷胸汤,那如果结的不到那个程度,而脉还浮大或浮滑,那都不能用这个大陷胸汤,可是结实之后,人体又发生烦躁不宁,那再吃这个药也不行了,晚了,所以也死,虽下之,也死,所以这个,这种病是少见的,但是我们要是遇到这种病的话,机遇要掌握好的。(这个西医的肝硬变见到,这哪是肝硬变,不是,肝癌啊,恩,肝癌,肝癌哪是肝硬变?不是,我说肝癌见到这种症状,奥,相当于这种症状?奥。)底下还有详细解释。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那么这个结胸证不仅是下多少的关系,也有自发的,底下这两段全是,这个伤寒六七日的时候,就是由表传半表半里传里的这么一个时间,那么人体内根本就有水气,同时邪热内传的时候,也容易发生结胸证,这段就说明这个,结胸热实,既结胸有热实于里,脉沉而紧,沉,病在里就脉沉,沉以候里嘛,紧者,实,这个紧脉这都是有余的脉了,所以病实脉也紧,你看表证,这个表虚证就是桂枝汤证,脉浮缓、脉浮弱,这个麻黄汤证就是表实,脉浮紧,那么内实这个脉也紧,但是限制于沉不限制于浮,心下痛,心下就是胃的部位,痛,这个痛是自觉症状的痛,按更不行了,也就是说又硬满也疼,按之石硬者,你按就像石头似的那么硬,大陷胸汤主之。那么这个就是说结胸,外边水与热结,里头还是真正的实,他这个前后两段是相互反映的,这段他说的热实,底下这段就不是了。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他说,伤寒十余天的时候,一般说的都已经传里了,已经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但反而还有往来寒热,一阵冷一阵热,这说明少阳阳明并病,虽然热结于里了,但还有半表半里证,这就是少阳阳明并病,阳明病已经发现了,少阳病还存在,所以他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那么,但结胸,结胸他这个热结于里,外面他不现什么往来寒热了,无大热这句话啊,那么有两种看法,一种无大热就是外无大热,就是无表热的意思,往来寒热仍然外有热,但结胸,这个整个结于里,外不现大热,但是并不是不热,不象表证的那个大热, 半表半里、往来寒热的那个热,不是不能说没有热。
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为什么他这个热外面不现呢?他胸胁有水结在那个地方,他气不得旁达,所以只是脑袋微微出汗,这个热从里 往上冲,他不能往旁边散,他水结在胸胁,那么这是结胸证的必然的一个症候了,所以也得用大陷胸汤主治,这个注家呢,他这个说是水结在胸胁,上边是结胸热实,所以分开了,上一条说的是热结胸,这一条说的是水结胸,他是错了,这两段是相互反映的,头一段说是热结于里,结胸热实,结胸没有不热实的,不热实怎么能用大黄、芒硝那么大的量呢,那么这段呢,特别提出水来,那个热实也结胸,也是水结在胸下,那么这一段水结胸下,也是热结于里,一样的,用这两条把这个结胸证说得非常清楚了,不是说这个是水结胸,那个是热结胸,那是错的,那是片面看问题了,不对。
大柴胡汤方,这个前面有了,应该有大黄,他这个没有大黄,错了,他这个方后也说了,他说,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主要有大黄,这个没搁,那么这一段呢,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一个鉴别点,大柴胡汤是必有柴胡证,那么这个结胸呢,结胸是外边没有往来寒热,同时没有柴胡证,结胸与胸胁苦满是绝对不同的,后面还要讲的,这个柴胡证呢,胸胁苦满,两胁特别的清楚,这个结胸证呢,是中间,心下硬满,甚至及于腹,当然胸也满,他必陷于心下,所以在上一节按之石硬,这与大柴胡汤证都不一样,可是把这两条同时搁到这个地方,不但病的出入有关系,也让你注意鉴别,你别拿大陷胸汤证当大柴胡汤证,也不要拿大柴胡汤证当结胸证,那错了是不行的,大柴胡汤证前面讲的很清楚,也有心下急,心下急不等于心下痛,他不痛,而且也没有石硬,那个急,咱们讲过了,就觉得这个地方发窄,就是不宽大,它与这个心下石硬是不同的,临床上要注意,错了是不行的,大陷胸汤证当成大柴胡汤证那问题不大,要是大柴胡汤证当作大陷胸汤证就不行了,那就治坏了。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甫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本来是病在表,伤寒也不能重发汗,这个重发汗也是发错了,比方说,是桂枝汤证用了 麻黄汤了,或者搁用大青龙汤这都错了,重发汗,那么重发汗这个病常常不解的,所以太阳病啊应该微微似汗出才能好,假设大汗流离,病必不解,病不解,那是桂枝汤证用桂枝汤不能用泻药,而复下之,这也说明是个错误,一再治疗上是有问题的,那由于津液亡失,尤其这个复下,表证复下,病必陷于里,亡失津液,胃中的水分也被夺,所以不大便五六日,胃中的水分也被夺,他大便就要干,五六天不大便,那么舌上燥而渴,津液虚了,所以舌上燥而且渴,那么不大便五六天,舌上燥而渴,这说明是陷入阳明病了,阳明病应该发烧,他仅仅日甫所小有潮热,稍稍有一点,什么道理呢,就上面这个结胸证,水结在胸胁,外面不会大热的,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实是相当实了,从心下到小腹这个地方统统硬满,不可触近,你稍稍的手接近,他就疼的不得了,那么这样的实,一定是大发潮热的,唯独在结胸证不,小有潮热而已,所以这个也肯定是结胸证,大陷胸汤主之,这个是个重症的,他这个结的面太大了,从心下到少腹全硬满而痛不可近,疼得也剧烈,结的面也相当大,那么到这个地方,这个大结胸证差不多就是从各方面都了了说明了。
  
138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那么还有一种小结胸,这个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也痛,这个玉函经是,小结胸者,这个者也行,病也行,没什么大问题,那么这个小结胸与大结胸就不一样了,他这个面结的非常的小,正在心下,就在这个胃部一点点,不象大结胸面积大,这个结的也不那么深,不那么重,所以按之才痛,你不按他不痛,脉浮滑者,你看这个有个浮,他这个病结的比较浅,所以脉还浮而且滑,那么前面讲了,脉浮大者,下之死,就是小,就是有结胸也是小结胸,小结胸用大陷胸汤那是不行的,那有下利不止而死亡的可能。那么这个病既轻这个药也不能重用,所以他用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和大陷胸汤是截然不一样的。
我们看这个药,黄连、半夏、瓜篓实,这个瓜篓实这个药,它是一个大量用也多少有点解凝宽下,但是它这个不是大下,所以这个量也特别重,这个半夏呢,是祛水的,这个瓜篓实啊,那么后来有的变成瓜篓仁错了,这个实是果实的实,就是整个的,就是咱们现在用的全瓜篓,他用一个,一个量很大了,这个大瓜篓一个啊,那起码也有好几两,这个黄连与瓜篓都是苦寒,祛热,解凝祛热,半夏祛水,这个大陷胸汤也是用苦寒泻热,用甘遂祛水,可是半夏不等于甘遂,半夏没那么大毒,也是个毒药,但是它这个常用的药不是那么毒,而这个黄连、瓜篓实只是能解凝润下而已,不是那么一个大泻下的,所以这个药轻得很,也祛热逐水,但是比大陷胸汤,这个力量是不同了。
这个小陷胸汤的药也常用,所以咱们治这个咳喘有时候宽胸祛痰可以用,但是也得有热,没有热是不能用的,这个药都是常用的药,很好,但是瓜篓要注意,不要用几钱是一点用都没有,我们经常用的,我常用的都是一两,就是四十五克,少用效率不大。这个小结胸病,结的面小,病邪也较轻,结的程度也比较浅,所以用的药也是轻药,只是祛热逐水而已。今天咱们多讲一点,因为我们下个礼拜就过春节了,咱们都休息,多讲一点,回去好温习温习,今天多讲点。  

139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四日复下之,《医宗金鉴》改作复下利,我认为这是对的,复下之也当下利讲也可以的, 不是再吃泻药,没有这种大夫,下利不止还给吃泻药,太阳病在二三日的时候,一般说不传 里,那么这个人,不能卧,但欲起,不能卧,但欲起大概都是气短,喘,那么小青龙汤证就 是那样的,咳逆以息不得卧,靠着东西坐着,他里头要是有停水他是怎样的,水就下,你要 是坐着,这个水往底下去,沉于下,一躺下就往上压横膈膜要喘、短气,那这个病人呢,他 是不能卧,但欲起,这肯定要两种问题,一个说心下有所结,阳明病里实也能压得喘,要不 咱们现在治喘,每每用下药,他里实,使横膈膜上下运动发生障碍,他也要喘的,以腹满而 喘,凡是不能卧,但欲起者,他心下一定有东西,为结,有东西是两个问题了,一个是实, 一个是有水,那这要看他脉吧,要是实,脉沉紧,或者是沉滑沉大等等的,他脉微弱,不是 那么实,实在的实,可见就是水,所以他说,此本有寒分也,那么在心下部这个地方啊,他 是有水的成分在,所以他的脉不那么实、不那么大,而微弱,反下之,这个有水饮的不能吃 泻药的,若利止,假设说吃泻药之后不利了,那就说明他不但有水,也是有热了,必作结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1 21:55 , Processed in 0.0562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