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9-11-30 12:26: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琦說,“抓住了體質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風屬於痰濕質多發病症。明白自己屬於何種體質,就可以提前預防這種體質易發疾病,並通過干預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健康。”
治未病:9種體質不同對策 (分享喔)
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年前就在醫家聖書《黃帝內經》中提出了“治未病”這一概念。“治未病”,就是要將疾病防患于未然,只有消滅疾病的種子,才能做到少得病或不得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從預防醫學角度看,至少有70%的疾病是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或降低風險的。然而,預防也需要“因人制宜”。
用西方的觀點道出中醫內涵
30年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開始對中醫體質學發生興趣。有著幾千年曆史的中醫學裏,有很多是對人體個體差異的描述,如果按照這種方法把人群分類,就可以建立一種適用於大規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繫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
如今,王琦帶領課題組制定了我國首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已被認定為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為實施個體化診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援。王琦的研究方向不僅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還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今後醫學發展方向的“個性化診療”提供了思路。
“人是疾病的載體,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土壤,無論是外界環境、生活習慣還是行為方式所引起的疾病都會導致生物體自身的損害。”王琦表示,“與其從研究疾病入手,還不如從研究人體自身入手。我們是以中醫為理論基礎,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論證,所以體質學雖然研究的是中醫內容,但能夠得到國際的認可。”
王琦用西方慣用的方法學對中國體質學進行研究。他帶領課題組採用國際前沿的研究個體差異的方法,為人群體質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學解釋。經過30年對全國兩萬多例中醫體質分類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掌握了國人不同體質類型、不同年齡、性別、地區人群的基本特徵及其分佈規律,並掌握了每種體質易患疾病種類。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把中國人分為九種基本體質類型,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有人評價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觀點道出了中醫的內涵。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平和體質在9種體質類型中僅佔了32.75%,小于總人數的1/3。8種偏頗體質中居於前4位的分別是: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和氣鬱體質。王琦介紹說,這九種體質中,只有平和體質為正常體質,其他八種為偏頗體質。
經研究發現,氣鬱體質以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易受驚嚇、胸悶脅脹等為主要表現,這種體質在古代並不多見,而如今卻呈逐步上升的趨勢,這與社會高速發展密切相關。當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人們容易情感壓抑,情志不暢,從而產生氣鬱體質。氣虛體質的增多,其原因可能是當代人經常處於繁忙的工作之中,身心疲憊,勞則氣耗。濕熱體質的增多,與人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經常食用肥甘厚膩、安逸少勞有關。陰虛體質的增多,則與氣候溫暖化等環境因素,以及煙、酒、辛、辣過度有關。
研究還發現,男女的體質也不一樣。男性一般代謝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壓、基礎代謝、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於女性,一旦患病,病情反應會比女性要激烈;而女性免疫功能較強,基礎代謝率較低,雖然體質較弱,但一般壽命較長。研究顯示:男性平和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明顯多於女性;女性血瘀體質、陽虛體質、氣鬱體質、陰虛體質明顯多於男性。所以男性要少吃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溫燥烈的食物;而女性要少吃寒涼的食物。
此外,不同的職業背景對體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氣虛體質在無職業者和農業勞動者中多見;陽虛體質在生產運輸工人中多見;陰虛體質多見於學生;痰濕體質多見於單位負責人;濕熱體質多見於學生和商業服務人員,而在農業勞動者中最少;血瘀體質在辦事人員中多見;氣鬱體質在學生和無職業者中最多。也就是說,生活安逸、養尊處優的人,容易形成痰濕體質,平時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增強心肺功能;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容易形成血瘀體質,要經常進行一些有助於促進血液運行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各種舞蹈等,還要注意保護視力;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容易形成氣虛體質、陽虛體質,要注意增加營養,保持充足的睡眠;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的人,容易形成氣鬱體質,要注意移情易性,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多與周圍的人們交流。
為養生指明正確方向
大千世界,人各百態。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千差萬別,這些都是現代化的儀器無法測量的。而以人為中心的醫學就是要在綜合考慮個體間差異性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的疾病診療方案和預防保健措施。
王琦說,中醫講究針對個體的辨證論治,很難用一種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體質學採取分類指導的方法,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繫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防治。“治未病”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養生防病,而“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品質,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制定不同的養生方案。
“我們以前總是讓疾病牽著鼻子走,而沒有注意到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說,“抓住了體質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風屬於痰濕質多發病症。明白自己屬於何種體質,就可以提前預防這種體質易發疾病,並通過干預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健康。”
目前,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批准全國103家“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均應用九種體質分類建立體質辨識中心、體質調整方案,運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在普通體檢和住院體檢內進行體質辨識,心理評估、亞健康狀態評估等,使受檢者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易患疾病、健康狀態,並提出相應的健康保健原則,實現中醫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對此,有專家表示,中醫體質學不僅能讓人更清晰地把握健康,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也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開啟了新的發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