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3681|回復: 0

[分享] 趙紹琴治咳八法(轉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7 11:1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載“趙紹琴治咳八法”:

趙紹琴治療咳嗽八法
(一)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叫嗽,痰聲俱有是咳嗽。咳嗽
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機體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響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問‧咳論第三十八》所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歸納起來,咳嗽一証不外由外感與內傷兩個方面而生。
   
外感咳嗽︰
(一)
疏散風寒,肅降止咳 
  感受風寒,頭痛鼻塞,發熱惡寒,咽痒作咳,痰多稀薄,一身無力,舌苔薄白,脈浮略緊。用疏散風寒,肅降止咳法。
  蘇葉6克,蘇子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紫苑6克,陳皮10克,炒牛蒡子5克。
  加減法︰
  若風寒較重,體痛脈緊,舌苔滑白且潤,加用麻黃3克,桂枝6克。
  若素體陽虛,濕邪中阻,脈濡胸悶,方中加用乾姜3克,細辛1.5克,茯苓20克以化其寒濕。
  若老年體弱,脈沉細弱者,可加黨參3-6克以補肺氣而解寒。
(二)
疏散風熱,兼以止咳
  風熱致咳,煩熱口渴,咽紅乾疼,小溲黃赤,大便乾結,舌紅痰稠,脈象滑數,用清風熱兼以止咳。
  桑葉10克,前胡6克,淅貝母10克,黃芩12克,薄荷1克(后下),蘆茅根各30克。
  加減法︰
  風初起,似有惡寒時,可加炒山梔5克,若桔梗6克。
  風熱加重,咽紅腫痛,脈漸滑數有力,可加生石膏15克,瓜蔞30克,大青葉20克,連翹10克。
  風熱化火,咳嗽痰稠粘者,方中去桑葉、薄荷,加知母6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
  火熱化燥,乾咳痰中帶血者,加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海石15克,竹瀝30克
(三)
泄火精金以定其咳,甘寒增液兼緩其燥
  風熱化火,咳嗆咽乾,痰黃稠,甚則痰中帶紅,口渴思飲,舌絳乾裂,脈象滑數,宜用泄火清金法。
  蘇葉蘇子各3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黃芩12克,麥冬12克,瓜蔞仁30克,蘆根30克,知母6克。
  加減法︰
  若熱盛陰傷,咳損肺絡而見紅者,加涼血育陰之品如︰茅根20克,小薊10克,蒲黃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
  若熱盛勢重而化熾者,必當加入甘寒之品,以潤其熾,加瓜蔞仁3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杏桃仁各10克

內傷咳嗽

(四)
甘寒育陰以折邪熱,清燥救肺而止咳嗽
  素體陰虛,或內熱日久,肺陰受灼,乾咳連聲,痰不易咯,口鼻發乾,舌紅苔乾略黃,脈象細小沉數,用甘寒育陰潤燥方法。
  沙參12克,天麥冬各1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炙杷葉12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0克(布包),梨皮二個,川貝母研細末3克(沖)。
  加減法︰
  若燥熱陰傷,火勢甚重者,加花粉10克,知母6克,瓜蔞皮20克,阿膠10克(烊化)。
  若陰虛早期,可用養血藥為主,如白芍、旱蓮草、女貞子、生地黃、首烏藤等。
(五)
養陰潤燥以止咳嗽,扶贏增液兼退骨蒸
肺陰不足,咳嗽時間較久,兩顴發紅,乾咳少痰或帶有血漬,喉乾嘶啞,形體消瘦,夜間口乾,五心煩熱,煩躁夢多,舌紅且乾,脈象細弦小數,用養陰潤肺法。
  銀柴胡6克,白芍12克,炙鱉甲20克(先煎),地骨皮12克,川貝母10克,沙參12克,天麥冬各10克,知母6克,
  銀柴胡一般用鱉血拌,陰虛內熱較重時,可加青蒿梗6克,生地黃20克。
  《內經》指出︰”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此時,患者已精血大虧,但只用藥物治療不夠,必須加強營養,補以高蛋白食物。並宜堅持晨起鍛鍊,呼吸新鮮空氣。
(六)
養肺陰,清虛熱,肅降止咳,滋肝陰,調木郁,從本治療
  血虛木郁已久,陰分早傷。陰虛陽必亢,亢則化火灼陰。心煩,乾咳無痰,舌紅便乾,脈多細弦數,此屬內熱陰傷,必須清虛熱以養肺陰,滋肝陰而調木郁。
  前胡6克,柴胡6克,沙參12克,生石膏12克,花粉12克,川貝1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知母6克。
  加減法︰
  若木郁較重者,大便乾結,夜夢紛紜,舌絳起刺,必當先泄肝熱,加川楝子10克,蟬衣3克,僵蠶10克,蘆薈3克,黛蛤散10克(布包)。俟肝熱減,大便通,夜寐安,再行前法。
(七)
補肺氣而益其中,納腎氣以定其咳
  肺氣不足,脾氣也虛,腎不納氣,金水不能相生,短氣乏力,中脘堵滿,面色萎黃,食便溏,脈象虛微,舌胖邊有齒痕,滑潤液多,此肺腎兩虛之証,用補中益氣湯加都氣丸二方化裁之。
  炙黃  12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陳皮6克,半夏曲12克,柴胡6克,生牡蠣15克,訶子肉15克,五味子10克,鐘乳石12克。
  本病最畏挾有新感,往往新感與痼疾同病,比較複雜,治療必須表裡兩顧方可。
  加減法︰
  若屬腎氣虛為主,熟地、仙茅、仙靈脾等藥可用。酸甘溫的藥物,如︰枸杞子、山萸肉等亦可酌用。古人有用芡實、蛤蚧等味者。也可考慮用鹿胎膏,金櫻子膏,紫河車粉等。
(八)
溫陽以化其水飲,運脾則肺腎得安,喘咳自愈
  脾主運化,肺主布津。脾陽不運,則肺陽虛弱,水濕內停,氣機升降失靈,以致水飲不能氣化,上犯於肺,成為飲邪。本病特徵︰病程長,朝暮重,面多光亮,四末見浮腫,痰稀白,咳嗽氣嗆如水雞聲,有憎寒,脈沉細,舌胖潤,苔白滑,可用溫寒化飲方法,如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等。
  乾姜6克,桂枝6克,麻黃3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8克,半夏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生牡蠣20克。
  臨床上我們常用此方,但必須有水飲見証。其鑑別關鍵在於舌、脈、面色、咳嗆等方面。若初起有熱象,而見口乾渴者,可加生石膏之類。
  若正氣不足者,可酌加甘溫益氣之品。
  若肝熱而見痰站時,可蛇膽陳皮末1-2

[ 本帖最後由 nastsin 於 2007-1-29 04:51 PM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10 收起 理由
Kevin + 10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1 07:36 , Processed in 0.0464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