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704|回復: 5

[分享] 黃帝外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7 18:4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常常聽到《黃帝內經》,卻沒有聽過外經,好奇之下,找找有沒有「黃帝外經」,原來是真的有的 ~~「內經」是談醫學,我還以為「外經」是談人生哲理或好像《墨經》般談一些物理學原理,原來也是一本醫學典籍。以下是我在博客網站找到的一些資料(不過很少外經裡的資料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



《外經》、《內經》互為表裡

  《黃帝外經》的可貴之處在於與《黃帝內經》互為表裡,在不少方面豐富、發展了《內經》的理論,可以互相補充,共同形成豐富多彩的中醫理論體系。

  我們只要從以下幾個觀點就可以看出其價值所在:

  1.《外經》補充了陰陽五行學說之不足

  《內經》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主張以天地、萬物之陰陽「合於人身之陰陽」(馬蒔《素問注證發微》),而普受認同,也奠定了中醫陰陽學說的理論基礎。《外經》則進一步闡揚陰陽顛倒、生死順逆之理,具體說明「陰陽互根」的關係,同時探討「陰陽之原」在養生、醫療中的實際運用,可以說正好補充了《內經》陰陽學說中較為不足的部份。

  此外,《內經》將陰陽和五行結合在一起,即所謂「言陰與陽,合於五行。」「五臟六腑,亦有所藏,四時八風,盡有陰陽」(《靈樞‧官能》)。《外經》則用具體的五行生克關係,來說明抽象的陰陽顛倒概念;譬如「順則生,逆則死」、「順生不生,逆死不死」,以及「順中有死,逆中有生。」既講五行生克之常,又講五行生克之變:「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不全生,克不全克;生畏克不敢生,克畏生不敢克」,淋漓盡致地闡明了陰陽五行的關係,對養生、醫療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為性命雙修的養生學說奠定堅實基礎

  《內經》主張:「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心性作用為養生的主導,因此應「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指明以「順四時」、「和喜怒」和「節陰陽」為養生綱領;更具體地說,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比較起來,《外經》更重視心性的修養,譬如在《陰陽顛倒篇》中主張「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因為「至道無形而有形,有形而實無形;無形藏於有形之中,有形藏於無形之內,始能形與神全,精與神合」,所以在《命根養生篇》中主張:「精即人之命根。……然而制精之不動,仍在心之寂也。」事實上這就是「性命雙修,重在修性」的養生理論,為傳統學說「人身自有長生藥,三味大藥精氣神」中的「精氣神」之說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3.非常清楚地闡述臟象、經絡學說及其之間的關係,主張以「六臟七腑」補充「五臟六腑」之不足。

  《外經》中以《肺金篇》、《肝木篇》、《腎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包絡篇》、《三焦篇》等十多個篇章,具體地闡述五臟六腑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以及臟腑病變的治療原則。例如在《經絡闡微篇》中主張,除了《內經》所強調的五臟六腑理論之外,在實際診治時又不妨「以胎胞為另一臟,以包絡為另一腑」,也就是以「六臟七腑」為養生與治療方向。

  這個「六臟七腑」之說也受到《內經》認同,但為什麼過去一直稱為「五臟六腑」呢?岐伯的解釋是:「心、肝、脾、肺、腎五行之正也。胞胎非五行之正也,雖臟不以臟名之。」而「大腸、小腸、膀胱、膽、胃、三焦、包絡,此七腑也。遺包絡不稱腑者,尊帝耳。」陳士鐸在在《辨證奇聞‧中寒》中提到,他每在臨證時運用《外經》所強調的「六臟七腑」理論,進行辨證施治,結果每獲奇效。有時甚至「一劑奏功,陽回而陰邪立散。」(詳見陳士鐸),由此可見,《外經》豐富了《內經》臟象學說的內容,在診療與保健方面更具效益。除此之外,在經絡學說方面亦有所說明。譬如《內經》中明確記載了十二經脈和督、任、沖三脈的起止、循行路線、生理功能和有關病候。而《外經》非常詳盡地以《經絡相行篇》、《經脈終始篇》、《經氣本標篇》和《考訂經脈篇》等篇章,補充了《內經》的經絡學說,使其更臻完善。

  4.詳述「命門學說」及其補養之道

  《內經》中有六處提到「命門」一詞,指的都是「兩目」,而且多數輕輕帶過。《外經》則以《命門經主篇》、《小心真主篇》、《命門真火篇》、《命根養生篇》等篇章,詳細說明其特出之處,如「主在腎之中」、「命門為十二經之主,有此主則十二官治,無此則十二官亡。」豐富了命門學說。

  總之,《外經》和《內經》互為表裡,互相補充,共同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其在中醫理論上的地位和價值不容忽視。




網址是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427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 於 2007-5-7 06:55 PM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7 18:56:26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外經》早失傳,傳說內經將理論,外經講實際應用。
此版本只是明清口傳的手抄本,未知真偽。
 樓主| 發表於 2007-5-7 19:0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網頁詳細一點(黃帝外經摘要)  http://taiwan.shien-dao.com.tw/book_new/booknew_14.htm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C + 5 賞想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8 16: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漢以前的醫書七部共 216 卷,稱為醫經,
即《黃帝內經》、《外經》,《扁鵲內經》、《外經》,《白氏內經》、《外經》和《旁篇》等
七種有關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療原則的基礎醫學著作。

所以不止黃帝內外經
還有,扁鵲內、外經,白氏內、外經以及旁篇
可惜限存的只有黃帝內經,至於現在出版的黃帝外經,是以陳士鐸的《外經微言》清抄本為藍本,而重新注釋。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5-8 17:20:11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什麼扁鵲這樣出名的人的書籍也失傳?
發表於 2007-8-3 10: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上面說的大概就是最近書店裡可以看到的外經吧,不知道是真是偽就是了…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6 14:27 , Processed in 0.0398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