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3753|回復: 0

[分享] 關於附子的一些資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11 17: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比較詳細的資料,未辨正確與否,請自行鑒別。

    1. 白附片:又稱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過程如下:
    (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約需泥附子370千克。將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凈,並去掉須根。
    (2)泡膽: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膽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內(稱為花水)。然后將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過程中每天要將附子上下翻動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標準是:看附子外皮色黃亮,體呈松軟狀即可;若浸泡時間稍長則附子皮硬;當出現附子露出水面時,必須增加老水(即泡過附子的膽水),無老水可增加膽水。泡后的附子稱膽附子。
    (3)煮附子:先將"老水"在鍋內煮沸,再將膽附子倒入鍋內,以"老水"淹過膽附子為度,中途上下翻動一次。有鼓風機設備的地方,約煮10~15分鐘;無此設備的則煮15~20分鐘;,以煮到膽附子過心為止。然后撈起倒入缸內,缸內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過附子的水可再與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剝皮:將漂過水的附子從缸內撈起,剝去外層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過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應攪動一次。
    (5)切片:將浸泡后的附子撈起,縱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內浸泡48小時,換水一次再浸泡12小時,以除去片內所含的膽水,即可蒸片,若天氣不好,就不換水,可延長時間。
    (6)蒸片:將浸泡好的附片撈出,放入大蒸籠內(篾制或木制蒸籠均可)看蒸氣上昇至蒸籠頂端后,再蒸1小時為合適。
    (7)晒片熏硫:將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編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時要注意片張均勻,不能有重疊。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張卷角時,即可收起密閉用"硫黃"熏,至附片發白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澤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 取砂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加入凈附片,拌炒至鼓起並微變色,取出,篩去砂,放涼。
          淡附子炒爆
    2. 黑順片:又稱順片、黑片、順黑片。是用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約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膽、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2)切片:將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撈出,不經剝皮,用刀順縱切成為4~5毫米的厚片。
    (3)糖炙、蒸烤:將切的片放入清水中泡2日撈起,將紅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紅糖0.5千克)用文火炒至為黑色稠膏狀后,兌入適量的開水,攪勻,然后倒入缸內,使其溶於清水中,然后將片子倒入缸內浸染一夜,冬天加工則應延長浸泡時間,染成茶色,取出裝入蒸籠連續蒸11~12小時。蒸的標準:以片張上有油面為度。蒸的過程中,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歇,這樣才能保證蒸出有油面、光澤、質量好的片張。將蒸好的附片在烤片簀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面烤焦或起泡,烤時要不停地翻動附片,到半干時,須將片子分別大小進行擺好。烤至八成干時,晴天可改用太陽晒干,如遇雨天將烤片折疊放在炕上,用小溫火圍閉烘烤至全干,即成黑順片。烤炕的設置:可在室內打一長條形的炕,炕高60厘米,寬1米,長3.4米(炕的長短、寬窄應與烤片簀子相適應),炕內燒木炭火。   
3.(1) 鹽附子:用較大的泥附子作成。每100千克泥附子,可制鹽附子120千克。加工過程為:
    (2) 淡附片 取凈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鹽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4. 熟片:用較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50千克。加工過程為:
    (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每100千克附子用膽巴40千克、清水25千克混合,將附子倒在缸內浸泡7日。
    (2)蒸煮剝皮:取出,在鍋中煮1小時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浸一夜,剝皮之后,再浸一夜,橫切成片,厚約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8晝夜,取出,蒸12小時后,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為"熟片"。
   5. 黃片:用較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20千克。加工過程為:
    (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在膽巴水中浸泡時間與熟片同。
    (2)剝皮:在清水中浸一晝夜后剝皮,橫切成片,厚約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6晝夜。
    (3)葯汁炙:用甘草12千克、紅花15千克、牙皂2千克、老姜5千克,熬水后再加入黃色染料250克,制成染色劑。放於染色液中浸一夜,染成黃色,然后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為"黃片"。   
6. 卦片:用中等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30千克。加工過程為:
    (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在膽巴水中浸泡一夜。煮沸后在清水中浸一夜。
    (2)剝皮糖炙:剝皮,每個附子縱切兩瓣(形似卜卦而故名),然后用糖汁染色,在焦糖(即紅糖用文火炒至為黑色稠膏狀)汁液中浸染4~7晝夜,蒸12小時,然后晒干即成。   
7. 薄黑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其制法與白片同,但不剝皮,橫切。用糖汁套色較黑片淺,蒸8小時(自生火到蒸好出籠)。半烤半晒,干燥后即為"薄黑片"。   
8. 刨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洗泥后,入膽巴水中浸泡5晝夜。然后煮至八九成熟時即傾入清水中浸泡1天。后用刨子將附子刨成薄片,再入清水中浸泡,當日連續換水3次。再將漂過的薄片撈起,放於烤爐上烘烤,將飯鍋(刮去鍋底末,用砂紙或砂子、磨刀石磨光)倒放在爐灶上,附片貼於鍋底上,下面用木炭火烤,片干后自然落下,即為"刨片"。
    9. 產品質量:泥附子以每千克80只以內,無直徑不足2.5厘米的小葯及"扒耳",無空心腐爛,無泥塊雜質為合格;以個大飽滿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張厚薄、大小均勻、白色半透明、無鹽膽軟片、失膽枯片、霉變為合格;以色白切面油潤有光澤者為佳。黑順片以片大、片面冰糖色半透明、厚薄均勻、無鹽膽軟片、霉變為合格;以切面油潤有光澤者為佳。
鹽附子以無空心腐爛、粑軟,無直徑不足2.5厘米的小葯及"扒耳"為合格;以個大體沉,表面起細小晶粒者為佳。  
(五)成品性狀 黑順片為不規則縱切厚片,上寬下狹,表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周邊黑褐色,氣微,味淡。白附片表面黃白色,半透明。炮附片色澤加深,略鼓起。淡附片味淡,口嘗無麻舌感。   
(六)炮制作用 生附子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於內服。
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用於心腹冷痛,虛寒吐潟。如治虛寒泄潟的附於理中丸
      真的生附子是未曾加工的陰干生品, 兩大粒20克可使體質亢奮的人致命, 每年只在八月收成一次的生附子如不立刻烘晒或陰干( 陰干很慢), 不過三五天就坯了, 所要儲存就必烘晒干,經 此一加工程序后己不復存在所謂的"生附子". 因為在80~120度下烘干己經解了生附子一半“毒“. 但此法便於儲藏.  另外為了加工方便, 目前內銷品的加工, 青一色的先泡"鹵堿", 如此手法沿革來自滿清, 是最易損失附子葯性的致命炮制, 鄭欽安時代的生附子己不是仲景時代的生附子了. 或許才有大劑量的使用.
       傷寒論中用到附子共33方, 其中17條用的是生附子, 而現今的附子炮制沿清代用制鹽的副產品(鹵堿)浸后加工, 與東汊火炮或風干不甚相同,  加上國家禁止運售生附子, 今天由綿陽江油(國家附子基地)售出的"干附子"或"制附片"或"炮附子"全部己因防腐的理由或多或少的泡過" 鹵堿 - 氯化鎂, 鈣" ,再 經水漂后(葯性流失)制成的各類成品, 附子有效成份大減, 在諸多的附子論文中可預知, 平常買到的“制附子“的葯性通常只有生附子的五~十分之一。
         我們在江油地區的附子加工廠看到" 他們那里指定不要泡制的附子(只用炭火炕干)都是出口到日,韓的,國內的都是先用鹵堿泡過的 ", 這樣看來我們是買不到純正陰干或風干的生附子, 但只要不泡過鹵堿只是炕干(半生半炮)是可以權充生附子用的,總之眾醫家對附子是眾說不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4 09:16 , Processed in 0.0333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