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4597|回復: 8

[其他] 介紹《鄧鐵濤寄語青年中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30 00:59: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碥石集》第一集.序 (1)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是當今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方向。《鄧小平文選》提出﹕『各項工作都要有助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我國醫學而言,特點是既有西醫又有中醫,若論特色,最有中國特色的就是中醫。所以我們的醫療衛生置策就是-----中西醫並重。而歷史遺留的現狀是西重中輕,恐非一朝一夕中西醫便能並重。如果要建設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醫學,真正做到中西醫並重,其重點應大力向中醫方面傾斜。

請先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們屬第三世界,目前全國人民還未完全達到溫飽水平。世界發達國家的醫療費用是非常昂貴的。近年我國大城市醫院的病人住院費用,六七千元結帳出院已屬常見,一二萬以至二十萬以上也不稀奇了!有些進口抗生素一天的用量需花千多元!醫療改革,正要解決承受不了的經濟負擔(連美國也在呼喚要減輕醫療經濟負擔)。目前措施似乎還未抓住核心問題,只是應急補漏而已。補漏也只是針對城市,針對公費。對廣大農村,對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村人口,要做到能使人人享受應有的衛生保健的權利,路途尚屬遙遠。

我認為補救之法,在於大力培養各級合格的中醫人才。中醫最大的特色就是-----簡、驗、便、廉。為什麼在美國這樣醫療科技水平第一流的國家,中醫的針灸能夠得到保險醫療的認可,不就是因為它既有效又價廉嗎!反觀現在我國農村,中醫已日漸式微。縣一級中醫院的生存將日漸困難,廣大農村還有多少合格的中醫﹖使人憂慮!假如我國經濟擺脫了貧困,進入小康水平,如果會靠西醫西藥承擔人民的衛生保健,便不是具有中國特式的社會主義醫療事業,就與鄧小平理論背道而馳了,12億人口的醫療開資將是一個天文數字了!過度強調接軌,片面強調「現代化」,心目中忽視中醫中藥,大量的醫療器械和大量的西藥將從國外湧入,大量的外匯將向國外流出,前途十分使人擔憂!

有人以為當前實行市場經濟,優勝劣汰,以強并弱,是自然規律。這就忘記了我們的市場經濟也應該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作出過重大的貢獻。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人對中醫不了解,認為中醫古老、落後。但當前的現實是20世紀70年代世界出現針灸熱,8090年代中醫中藥開始全面走向世界,你認為中醫古老,外國人則認為新鮮﹔你認為繼承過頭了,法國人則認為中國的傳統針灸已失傳,針灸的傳統已在法國。幸得我校的靳瑞教授80年代到法國公開表演「燒火山」、「透天涼」手法,並用皮膚溫度計給予了證實。當場施針,使已不能舞蹈幾個星期的女演員,從新起跳能舞,才扭轉了法國人的看法。但我國的針灸師,能掌握針下涼、針下熱之手法者,現在還有多少人呢﹖

由此可見,「接軌」,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去接外國的軌,就中醫藥而言應是外國接中國的軌。
 樓主| 發表於 2007-8-30 01:00:56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一集.序 (2)

許多人認為中醫發展緩慢是中醫藥學不科學,近二三百年來與世界自然科學脫節所致,因此認為發展中醫藥,必須給予改造才有出路。有些中醫學者也贊同此論,於是「反思」、「誤區」的文章刊登了不少!使中醫學生與年輕中醫更加迷失方向。由此中醫的臨床水平在一步一步走下坡路!其實,幸虧近百年來與西方自然科學相脫節,這本是一件好事。別說19世紀,就算20世紀,與自然科學密切相結合的西醫學把人比作機械,中醫學卻充滿了辨証法,如何能與之相結合﹖按照余云岫之流對中醫藥的看法,中醫除去被廢除之外別無他途。20年代西醫認為人參只含糖份,不會有什麼起死回生之功。直到五六十年代,亦只承認人參皂甙,說參蘆的人參皂甙成份也不少(但中醫學一貫認為參蘆與人參的作用是相反的)。最近才注意到還有人參多糖,今後可能有更多的發現。如果20年代的中醫相信當時的化學分析,中醫藥學不就倒退了嗎﹖中藥之研究,90年代以前只承認分析之研究,只有找藥物的單體有效成份才是方向,認為搞複方的研究是倒退。而中醫幾千年來的進步是從單味藥發展為複方。注意四氣、五味、升降沉浮、藥味歸經、君臣佐使,按照中醫的理論辦証論治用藥。這一套如果都服從於找尋單體,認為藥物化學已經到份子學水平了,四氣五味還有何用,藥物歸經有何實驗根據,只承認麻黃素、青蒿素、砷注射液才是中醫研究的樣板,這樣一來,豐富多彩的中醫藥學便會走入窮巷了,豈不悲哉!!不錯,我們不能抹煞麻黃素、黃連素、青蒿素等等的現代研究成果,它們是發揮了原藥材中的某種作用,但不要忽視了,這些藥並不具備原來藥物的全部作用。我們不能用麻黃素放在麻黃湯中去治表証,不能用青蒿素放在青蒿鱉甲湯中去治陰虛潮熱。西藥發展日新月異,其中有一個動因-----發現它的毒副作用。像阿司匹林那樣百年老藥,幾乎是絕無僅有的。而仲景之《傷寒雜病論》藥味只有90多種,千多年來沿用至今,左搭右配,衍生成113方,這些方又沿用至今。如大柴胡湯能治急性胰腺炎,療效比手術好得多。如果早早與當時之自然科學結合,沿著西醫的路走,恐怕中醫中藥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了,不是全部解體也會無可救藥了。

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醫學學術體系。不能認為西醫是現代的,中醫是古老的。科學之真理不是以時間先後為坐標的。何況中醫不是古醫,我們同樣是現代的中醫。

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勿須在臨床這一陣地上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提高臨床之水平,一方面提高自己中醫水平,一方面運用最新的自然科學之成就。現在,很多新科技對發展中醫理論有利。唯有今天的新科技,才能與有潛在超前內涵的中醫理論相結合。才能發揚中國醫學之特色,才能對人類衛生事業做出偉大的貢獻。

中西醫並重是符合鄧小平理論的,目前的事實是中醫還未達到被並重之水平,希望全國上下共同努力。

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科威特技術是第一生產的』。

鄧小平的改革理論,經20多年的實踐,被證明是無比正確的。改革為了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中醫的改革一定要為了發展而不是改造中醫、取代中醫。這是不能動搖的宗旨。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過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立了大功,今後仍將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再立新功。誰丟掉中醫中藥,誰就是民族的罪人,世界人民的罪人。所以中央對中醫工作作出指示-----「中醫不能丟」。
 樓主| 發表於 2007-8-30 01:02:42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一集.序 (3)

從學術角度看,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數千年來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至今,與西醫的理論不同,差別很大,但各有優勢,優勢互補,故中醫不能丟。

中醫藥學不單是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大問題。雖然缺乏統計數字,但從中西醫療機構的建設就可以看出問題的重要性。西醫院不僅數量多於中醫院,其建設規模,也遠遠大於中醫院。西醫院治病當然以西醫藥為主,雖然西醫院有中醫科治病用中藥,但中藥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相反,數量不多、規模不大的中醫院卻日趨西化,在病房用西藥之價值遠遠高於中藥。試問中藥發展之前途將如何﹖!西藥特別是進口西藥的推銷手段多多,廠家代表鼓勵醫生用他們的昂貴新藥。而個別醫生們在與外國接軌的口號下,濫用昂貴的進口西藥。目前的形勢是以用進口新藥為時尚,而我國西醫會用中藥者不多。反觀日本的醫生(西醫),會用中藥者(用日本藥廠製的中成藥)據說佔60~70%。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說明我國西醫學院之教育,必須改革,必須增加中醫中藥的教學時數。教學計劃原定100多個課時已經太少,有些學校還要壓縮。試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如何會運用中醫藥治病呢﹖西醫不會用中藥,中醫院醫生喜歡用西藥!還有一條不能忽視的是,中藥的繁榮,關繫著廣大藥農、藥商、藥工的生產、就業、生活,關繫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不能等閒視之。

中醫藥凡改革,是國家的大事,不單是中醫部門的工作。改革開放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改革,首先要改變觀念,思想先行。必須首先改變對中醫藥的認識。世人對中醫藥的錯誤認識不少。如懷疑中醫的科學性,不承認中醫是一門科學。當過衛生部副部長的王斌曾在東北衛生部報告中,公然說﹕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之消滅而消滅﹔中醫在農民面前只起到精神安慰的作用。所以1953年全國中醫都要學西醫,以便改造成為西醫的醫佐,雖然這一「王斌思想」後來在《人民日報》上受到點名批判,但是他的惡劣影響根深蒂固,直到198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前,中醫藥在近現代一直處於從屬的地位。有人承認中藥有療效,但即使有療效也不科學,要改造。用西醫理論改造中醫作為可以發展中醫的錯誤觀點,在中醫界內也大有市場,這樣的文章並不少見。顯然,以西醫理論改造中醫當作發展的觀點必須改革。
 樓主| 發表於 2007-8-30 01: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一集.序 (4)

中醫學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因為中醫理論體系蘊藏著很多超前內涵,它能指導臨床。即使面對新的疾病譜,運用中醫的理論,可以逐步掌握對該病的辦証論治,並進而治癒之。一些疑難病証,中西醫治療法大異其趣,有些病中醫治療處於領先地位。例如50年代石家莊、北京、廣州三地先後流行「乙型腦炎」,中醫的治癒率達到90%,西醫的治癒率只有70~80%,而且後遺症多。90年代治療流行性出血熱,中醫療效也遠高於西醫。指導中醫取得療效者,靠《傷寒論》與溫病學說。如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流行性出血熱之研究,(1)南京周仲瑛課題組治療了1127例,其結果為﹕中醫藥組治療812例,病死率1.11%,西醫藥對照組治療315例,病死率為5.08%,經統計學處理,P<0.01,中醫藥組明顯優於對照組﹔(2) 江西萬友生課題組治療了413例,其結果為﹕中醫藥組273例,病死率為3.7%,西醫藥對照組140例,病死率為10.7%,經統計學處理,P<0.01,中醫藥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周、萬兩組的研究說明,西醫確診為一種病,治法一樣,按中醫理論,由時、地、人不同,周氏與萬氏的治法截然不同。周氏治療以清氣涼營為主,萬氏則以治濕袪毒法為主。兩者用以指導臨床,靠的是中醫治療外感發熱性流行性疾病的傷寒與溫病學說。若兩地易其治法,則病死率將高於西醫藥組不知多少倍!足見中醫理論之重要性。丟掉中醫理論便丟掉中醫,還有什麼發展可言!

因此,談改革,第一要思想上的轉變。中醫藥界,目前思想上最大的障礙是對中醫藥的偉大作用信心不足。其原因,是對中醫藥系統理論的信心不足。所以信心不足,歸根結底是口頭理論家太多,臨床實踐家太少。當一個中醫學者脫離了中醫藥的臨床,但憑想像便覺得這樣不科學,那也有缺點,特別是拿來與西醫對照,便對中醫藥失去信心了。某些中醫,在病房裡診治方法的運用,西醫藥的多於中醫藥的,看不見中醫藥的優點、長處,也就越來越對中醫能否治療急、危、重症失去信心。當前中醫界搞改革,道路當然不止一條,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把對中醫失去的信心找回來。找回信心最好的方法,是多讀中醫書,特別是細讀民國及其以前的中醫名著,多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運用針灸、推拿及中醫外治法綜合施治於急危重症患者。以現在中青年中醫的文化水平和科學修養,又學了不少西醫診療知識,只要方向一轉,把重點擺正,光明便在眼前了,中醫藥學的騰飛便將出現於21世紀了。遲來早到,就看轉變快慢和努力的程度了。

有人可能對上述觀點不以為然。那就來談談我最近讀到的一篇頗有代表性的文章吧。文章的題目是-----《變亦變,不變亦變》(以下簡稱《變》文)。該文作者說﹕「中醫學在與西方醫學交流中,逐步暴露出明顯的劣勢,很快從主導地位一變而成為從屬角色,進而由從屬而求生存。目前肩負我國12億人口醫療保健的主力,是西醫而不是中醫。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中醫學術本身的落後,而不是其他。」


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對歷史的發展,不能離開唯物史觀,不可僅憑表面現象便下結論。的確,西醫近百年來突飛猛進,有飛躍的發展,那是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反觀中醫近百年來,先有國民黨實行消滅中醫之政策,建國前中醫藥事業已奄奄一息。建國後王斌提出要改造中醫,實行全國中醫都要學西醫,目的是把中醫改造成為西醫的醫佐。後為黨中央察覺,撤了王斌衛生部副局長的職,並建立中醫進修學校,以提高中醫理論水平。但王斌思想卻很難肅清,這是中醫藥處於從屬地位的根本原因。

至於現在國家保健主力是西醫而不是中醫的原因,先請看看1984年我曾從廣東省衛生廳中醫處取得的幾個數字﹕廣東省建國初期有中醫約3萬,1961年尚有23306人,1981年減至16900人,可見中國人口在膨脹而中醫人數在驟減!廣東省內,中醫大學只有1家,而西醫院校有7所,任何一所西醫院校的招生人數都比中醫學院多得多。1956年前還沒有中醫教育。1956年秋全國只有4所中醫學院成立,規模少,設備差。1962年廣州中醫學院畢業生只有104人,1963年畢業生只有60人。如此少的中醫人員,試問中醫怎能擔當得了人民保健的主力呢﹖

教育不興,後繼乏人,中醫學何以發展﹖!


[ 本帖最後由 Chichung 於 2007-8-30 01:35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8-30 01:04:55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一集.序 (5)

《變》文為中醫提出的出路最主要的一條是「必須認真學習西醫」。這與王斌思想何其相似。《變》文認定中醫要發展只有從屬於西醫,這是在中醫理論上的「自我從屬」的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關中西醫理論問題,我們看看科學家錢學森是怎麼說的吧﹕「西醫源起和發展於科學技術的『分析時代』,也就是為了深入事物,把事物分析為組成部份,一個一個認識。這有好處,便於認識,但也有壞處,把本來整體的東西分割了。西醫的毛病也在於此,然而這一點早在100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了。到大約20年前終於被廣大科技界所認識到,要恢復『系統觀』,有人稱為『系統時代』。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但已有的中醫理論又不能同現代科學技術聯繫起來,而科學技術一定要組成一體,不能東一塊西一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您所說的中醫現代化,也實際是醫學的現代化。」

錢學森又說﹕「西醫中的人知識面不廣,尤其對於今天人體科學的新發現不甚了了,不知他們腦子裡裝的那一套已經陳舊了,而新的發現卻說明經典西醫理論局限性太大,好多現象講不清。所以國外醫學家倒反而對中醫理論很感興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啟發引導這些西醫論者認識今天人體科學的實際,這要寫文章,介紹情況,做扎實工作。」這是錢老對中醫理論的精闢之論。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也說過西醫將來的道路就是走向中醫的道路。兩位科學家的看法一致,值得我國中醫界的「自我從屬者」深思。

放眼世界,中醫的針灸70年代走向世界,中醫藥全面於八十年代開始走向世界。現在澳大利亞、加拿大,都已接近承認中醫的專業地位,美國許多州都已把針灸納入了保險醫療,香港要建立中藥港,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德國辨的醫院,求醫者要排隊數月。21世紀中醫將大步奔向世界,就怕我們派不出真正有中醫素養的中醫耳!

以上討論的是中醫當前的改革,首先要改變對中醫自身認識不足。

其實中醫的改革開放在100年前就開始了,中西匯通派的歷史是最好的說明。唐宗海的「中西匯通」,已接受了西醫的臟腑圖說。繼之者惲鐵樵提出「改進中醫」的主張,引西說以證中醫,這種思潮一直至仍未停息。但終因歷史條件及中西醫理論各成體系,未有新科技的成就,沒有唯物辨証法作指導,終未能找到出路耳。

自1958年以來,一些西醫學了中醫,中西醫合作曾經出了不少震動世界的科研成果,如急腹症非手術療法,針麻……等等。但最近這方面的發展緩慢了。自198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後,中醫有機會參加科學研究了,便出了不少世界一流的成果。過去認為中醫治不了急症,近年來中醫中藥在治療急危重症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這充分說明中醫近百件來雖然受盡折磨,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以來僅10多年,中醫藥科研的成就多麼鼓舞人心啊!為什麼總看不到中醫的優勢所在呢﹖

涼秋9月,我們15位白髮老翁,相聚於長春寶地,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之邀請,為了振興中醫,開班講學,把自己中醫藥學術之一得,毫不保留地奉獻給親愛的中青年學者。正如清代何夢瑤說的,這些是碥石,供21世紀的中醫棟樑們作為向上攀登的碥石!
                                                                                                                                       (1999年8月15日於廣州)


[ 本帖最後由 Chichung 於 2007-8-30 01:42 AM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10 收起 理由
Kevin + 10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9-2 23:00:30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二集.序 (1)

21世紀中醫藥學的命運將如何﹖

21世紀將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藥騰飛的世紀。這不是空話、大話,我認為這是歷史的必然,相信歷史將為我們作證,請拭目以待。

自鴉片戰爭以來,到20世紀的前半葉,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中醫中藥已奄奄一息!建國之後,中國雄獅醒了,中醫中藥也開始復甦了。反思歐美文化,在20世紀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輝煌,創造了物質世界的頂峰,但給地球環保帶來的災害,將禍及子孫﹔資本主義文化,剝削、掠奪,只要自己活得更好,不箇別人的死與活,侵略、戰爭,20世紀從未停息過。21世紀真正的馬列主義大旗,飄揚在中華大地之上,人類未來的幸福,寄託於中華文化的發揚與推廣。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有人稱之為第五大發明,21世紀中醫中藥將發展騰飛,造福於人類,這是唯物史觀的前瞻,而不是空想。

回顧中醫中藥,20世紀前葉,中醫教育不被政府承認,民國以來中醫雖未遭消滅,但受盡衛生行政部的輕視、歧視與排斥。建國後「王斌」思想流毒深遠,80年代中醫中藥仍處於從屬之地位。在這樣的歷史影響下,正確認識中醫中藥的科學性,實為難矣!時至今日,強調現代化,強調與世界接軌,於是又增加了人們對中醫藥的誤解!近數十年來,批評中醫落後、保守,把中醫藥學的發展緩慢,錯誤地歸咎於於中醫學術本身。能發揚中醫學理論的優勢並加以大聲疾呼的文章則並不多見!可悲可嘆!!

中醫能治好病,被說是「經驗醫學」﹔中醫有理論,被說是「哲學」﹔若說中醫包涵辨証法思想,則被說只是樸素的辨証法。總之,有些人必把中醫藥貶低而後快,並以顯示自己之最高明,企圖改造中醫,視而不見充滿唯物辨証法思想的中醫藥理論已建立於兩千年前,而且唯物辨証法天衣無縫地和中醫藥理論結合得如此深刻、如此豐富,如此能指導中醫藥理論不斷發展。這是多麼值得岐黃子孫引以自豪的事啊!建議中青年中醫同志,多讀一些馬列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掌握科學的哲學以指導研究生命科學,發揚中醫藥學,千萬不可作脫離中醫藥學精髓的空頭理論家。

中醫藥學的精髓出於那裡﹖幾千年來,不是出自實驗研究,而是出自臨床實踐,在中醫系統理論指導下的無數臨床實驗。為什麼漢代出醫聖張仲景,因為傳染病在「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苦訓,博採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這部巨著是理論整理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科研成果,直至今天仍具很高的科學價值。又如金元時代的李東垣,生活於連年戰爭的環境中,他繼承《內》《難》《傷寒》的學術思想與系統理論及其師張潔古的創新思想及辨証用藥理論,經過無數的臨床實踐,寫成名著《脾胃論》,取得甘溫除大熱等全新的科研成果。這些成就,今天仍然顯得珍貴,能在臨床上取得西醫藥無法取代的效果。

李東垣沒有進行動物實驗和化學分析,創造出了如補中益氣湯之類的名方。幾千年來眾多名醫,眾多的新學說,從哪裡來﹖是在繼承中醫系統理論基礎上,通過醫療、康復、養生的無數實踐總結提高得來的,中醫走的路不同於西醫還原論之路。中醫是在先進的系統理論指導下,通過宏觀觀察與臨床實踐得來的。因此在理論高度上,不是落後而是先進的。例如,西醫知道肺有非呼吸功能不過幾十年的事,中醫早就知道肺對血循環系統的影響及對水液代謝的作用﹔中醫治水腫,不但知道利尿,還知道有時要「開利肺氣」。西醫知道脾胃有免疫功能,再不敢隨隨便便把人的脾切掉,只不過是近四五十年的認知,張仲景早就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這不清清楚楚地在說明脾有免疫功能嗎﹖為什麼宏觀研究就不能領先於微觀研究1700多年呢﹖

[ 本帖最後由 Chichung 於 2007-9-2 11:05 P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9-2 23:01:13 | 顯示全部樓層
《碥石集》第二集.序 (2)

有人說現代醫藥已達到份子水平了,比之中醫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己相去千萬里,不可同日而語了。西藥天天出新藥,好像其創新的生命力特別使人佩服,但一方面也反映其沒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藥。化學藥能人工合成,中藥仍是草根樹皮,對比之下,中藥好像太落後了。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漢代張仲景的方藥,看看能否有所啟發﹖《傷寒論》用藥90多種,組成方劑113方,但在治病的舞台上,千餘年來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輝,若用現代的化學研究仍難以揭其奧秘。請以白虎湯為例,1956年石家莊乙型腦炎流行,証屬暑熱,中醫用白虎湯治療,治癒率達90%,且無後遺症,而當時西醫治療的病死率在30%左右,且有後遺症。這一療效受到懷疑,幾經調查、核實才得到衛生部的肯定。但當時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的一位藥理學教師,用白虎湯進行動物實驗,不論是單味藥或四味藥合用,都沒有退熱作用!用白虎湯來治陽明高熱,合格的中醫都有經驗。對白虎湯能不能退熱,應該相信1700年前的張仲景,還是相信大白鼠的實驗結果呢﹖

又如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組成,主治外感風邪,頭痛發熱,汗出惡風之証。在《傷寒論》,桂枝湯及其演變之藥方共19方。如桂枝加大黃一兩、芍藥一倍,便變為桂枝加大黃湯,主治誤下而陽邪不解,因而腹部大實痛者。又如桂枝加大黃湯,去大黃加入飴糖,又變成補益的小建中湯。這些湯方的加減變化,估計用份子化學也難以分析說明其療效改變的機制。再如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如果離開了李東垣的升發脾陽的理論,很難想像在參、蓍、術、草、當歸之外加入柴胡、升麻的道理。我們今天能想像用化學合成之研究方法,創造出流行了700多年的補中益氣湯來嗎﹖

我這裡不是要否定現代化學對藥物研究的重要性,只想說明,不僅只有微觀才能進行科學研究,根據中醫藥的宏觀理論,同樣能進行科學研究,並且取得超現代的科研成果,其實驗對象是最高級的動物-----人。這樣得來的成果多麼值得珍貴啊!

中醫中藥,自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後,形勢一片大好,論教育,從中專至博士後,論醫療,從縣中醫院到國家級中醫院,論科研機構,在中醫而言數目是空前的。但我們不能盲目樂觀。中醫教育45年之後,開始發現問題了,學生對中醫藥之信心不足,畢業生中醫藥的水平在下降,中醫院的日子有些不好過,科研還沒有大的突破,中醫水平在下降。我們老中醫早就看出問題,現在56、57、58級畢業的老三屆畢業生也看出了問題。問題在「重西輕中」,自從經典著作成為選修課之後就更加每況愈下了!

中醫所以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推而不到,能巍然屹立者,治療有良效也。如果不能用中醫藥為人民解除疾苦,則中醫中藥可以休矣,中醫中藥也當消亡了。我們堅定相信,歷史的發展不會這樣。當中國的中醫放棄中醫藥的時候,中醫藥會更快地流行於國外,試看今天活躍在世界各地的中醫吧,凡是有水平的中醫都過得很好,他們只能用中醫藥為人治病,他們中醫藥水平就能更快地提高。

青年中醫們,不管你是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畢業,我們真誠地祈望你們重新溫課,進行經典再學習,多讀書,多臨証(不管你幹什麼工種,都不能遠離臨床工作),盡量用中醫、中藥、針灸、按摩等手段把各種各樣的病人治好。我們不排斥西醫,但必須堅持以中醫理論為指導,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並用。

臨床研究是中醫藥學最重要的實驗室。論中醫藥學,應該是世界向我接軌,千萬別用西醫的理論去改造中醫。應該接受21世紀的最新科技去研究中醫、發展中醫,使中醫藥學來一次「質」的飛躍。我們更希望在中醫藥學飛躍發展時,中醫藥的成就能促進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

我堅信,和21世紀的新科技相結合就會帶來中醫藥學的騰飛。要騰飛必須有一個基礎,那就是目前十分須要千千萬萬個高明的中醫臨床家和相對少數的基礎研究家。中醫藥理論的源泉來自臨床實踐,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當21世紀年輕一輩的中醫人才成長起來,能用中醫藥解決世界醫學上的難題,發揚中醫理論時,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激勵人心呢﹖!

21世紀,中醫藥已站在騰飛的起跑線上,輝煌的時刻已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了。年輕的戰友,努力吧!
                                                                                                                          (2001年6月於廣州)

[ 本帖最後由 Chichung 於 2007-9-2 11:14 PM 編輯 ]
發表於 2007-9-24 02: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想唔到中醫學的發展快走到岌岌可危的地步了,如果中醫學在數十年前真的被反中醫人士消滅了,真是可悲!
這是中國人的悲,中國曾經是一個多麼痛恨自己文化的種群。
唉……如果不改民族的劣恨性,即使國家發展得多強,中華民族也不會被人看得起啊..
就個人的立場是十分支持中醫學的!
也希望了解真正的中醫學,對現代醫學也不抗拒,只是對民族的醫學感到有其優越性,相信中醫早晚會和西醫看齊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vin + 5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9-27 23: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支持及參與!秋去冬來,相信很快又會見到春天。周而復始,萬物生生不息,祈盼中華文化繼續發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2 02:55 , Processed in 0.0353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