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3917|回復: 1

[分享] 周易禪解_明朝高僧蕅益大師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4-2 20:4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八不道人傳】(老人親筆評語三處附。○取中論八不。梵網八不之旨。)

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旣蹵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吳木瀆。母金氏。以父岐仲公。持白衣大悲呪十年。夢大士送子而生。蓋萬歴二十七年己亥。五月三日亥時也。七歲茹素。十二歲就外傅。聞聖學。卽千古自任。誓滅釋老。開腪酒。作論數十篇闢異端。夢與孔顏晤言。十七歲。閱自知錄序。及竹窻隨筆。乃不謗佛。取所著闢佛論焚之。二十歲。詮論語。至天下歸仁。不能下筆。廢寢忘飡三晝夜。大悟孔顏心法。冬喪父。聞地藏本願。發出世心。二十二歲。專志念佛。盡焚窻稾二千餘篇。二十三歲。聽大佛頂經。謂世界在空。空生大覺。遂疑何故有此大覺。致為空界張本。悶絕無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決意出家。體究大事。二十四歲。夢禮憨山大師。哭恨緣慳。相見太晚。師云。此是苦果。應知苦因。語未竟。遽請曰。弟子志求上乘。不願聞四諦法。師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雖然。不能如黃蘖臨濟。但可如巖頭德山。心又未足。擬再問。觸聲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夢想妄分別耳。一月中。三夢憨師。師往曹谿。不能遠從。乃從雪嶺師剃度。命名智旭。雪師。憨翁門人也。夏秋作務雲棲。聞古德法師講《唯識論》。一聽了了。疑與佛頂宗旨矛盾。請問。師云。性相二宗。不許和會。甚怪之。佛法豈有二岐邪。一日問古師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且如中陰入胎。念起受生。縱令速覺。如何得脫。師云。汝今入胎也未。道人微笑。師云。入胎了也。道人無語。師云。汝謂只今此身。果從受胎時得來者邪。道人流汗浹背。不能分曉。竟往徑山坐禪。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從父母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說。大誤人耳。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旋自覺悟。解發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人。久之則胷次空空。不復畱一字腳矣。二十六歲。受菩薩戒。二十七歲。徧閱律藏。方知舉世積譌。二十八歲。母病篤。四刲肱不救。痛切肺肝。(旣悟此身非父母生。何故又刲肱救母。參。)葬事畢。焚棄筆硯。矢往深山。道友鑒空。畱掩關於松陵。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工夫。求生淨土。三十歲。出關朝海。將往終南。道友雪航。願傳律學。畱住龍居。始述《毗尼事義集要》。及《梵室偶談》。是年遇惺谷歸一兩友。最得交修之益。三十一歲。送惺谷至博山薙髮。隨無異禪師至金陵。盤桓百有十日。盡諳宗門近時流弊。乃決意宏律。然律解雖精。而煩惱習强。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三業未淨。謬有知律之名。名過於實。此道人生平之恥。)三十二歲。擬註梵網。作四鬮問佛。一曰宗賢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頻拈得台宗鬮。於是究心台部。而不肎為台家子孫。以近世台家。與禪宗。賢首。慈恩。各執門庭。不能和合故也。(時人以耳為目。皆云道人獨宏台宗。謬矣。謬矣。)三十三歲秋。惺谷壁如二友去世。始入靈峰過冬。為作請藏因緣。三十五歲。造西湖寺。述《占察行法》。三十七歲。住武水。述《戒消災略釋》。《持戒犍度略釋》。《盂蘭盆新疏》。三十八歲。住九華。次年述《梵網合註》。四十一歲。住溫陵。述《大佛頂玄義文句》。四十二歲。住漳州。述《金剛破空論》。《蕅益三頌》。《齋經科註》。四十四歲。住湖州。述《大乘止觀釋要》。四十六歲。住靈峰。述《四十二章經》。《遺教經》。《八大人覺解》。四十七歲。住石城。述《周易禪解》。是秋。住祖堂。越二年。述《唯識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彌陀要解》。《四書蕅益解》。五十一歲。冬返靈峰。述《法華會義》。次年述《占察疏》。重治律要。五十四歲。住晟谿。草《棱伽義疏》。遷長水而始竟。尚有《閱藏知津》。《法海觀瀾》。《圓覺。維摩。起信諸疏》。厥願未完。姑竢後緣而已。生平嘗有言曰。漢宋註疏盛。而聖賢心法晦。如方木入圓竅也。隨機羯磨出。而律學衰。如水添乳也。指月錄盛行。而禪道壞。如鑿混沌竅也。四教儀流傳。而台宗昧。如執死方醫變證也。是故舉世若儒。若禪。若律。若教。無不目為異物。疾若寇讎。道人笑曰。知我者。唯釋迦。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釋迦。地藏乎。孑然長往。不知所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 收起 理由
KEC + 5 賞想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8-4-2 20:44:43 | 顯示全部樓層
(示馬太昭)
予向拈周易禪解。信無十一。疑逾十九。嗟嗟。我誠過矣。然察疑者之情。謂儒自儒。佛自佛。欲明佛理。佛經可解。何亂我儒宗。易果有禪乎。四大聖人豈無知者。易果無禪乎。爾何人斯。敢肆異說。噫。予是以笑而不荅也。昔陸象山。始疑天地何所窮際。逮豁悟後。不過曰。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西北海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然。更不復談及天地。豈非以無窮無盡之天地。總不出此心此理。故不復生有邊無邊諸戲論哉。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夫易旣範圍曲成矣。何無體。旣無體矣。以何物範圍天地曲成萬物。噫。試深思之。可謂易無禪邪。可謂聖人不知禪邪。且聖人明言。陰陽不測之謂神。又言神無方矣。後儒必以乾陽配天配君。坤陰配地配臣。則廣八卦所云。乾為寒為冰為瘠馬等。坤為吝嗇為文為墨等。果何謂邪。聖人明言。易無體矣。後儒必以易定是易。尚不可推諸詩書禮樂。况可推三寶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是四聖之心邪。非四聖之心邪。至動莫若乾。晝反奇。恐動或非動也。至靜莫若坤。晝反偶。恐靜或非靜也。艮山兌澤。皆不動之物也。何得稱咸也。巽風震雷。皆不停之象也。何反稱恒也。坎中男也。何水至冷也。離中女也。何火至熱也。水降滅火也。火然竭水也。何以稱旣濟也。水潤得所也。火炎上而順性也。何以稱未濟也。故曰。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胡後儒之執為典要。不知變通也。馬太昭。自幼畱心易學。獨不以先入之言為主。客冬聞台宗一切皆權。一切皆實。一切皆亦權亦實。一切皆非權非實之語。方知周易亦權亦實。亦兼權實。亦非權實。又聞現前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妙。方知不易之為變易。變易之終不易。夫所謂不易者。惟無方無體故耳。使有方有體。則是器非道。何名神。何名易哉。又不達無方無體。不惟陰陽是器。太極亦器也。苟達無方無體。不惟太極非器。陰陽乃至萬物亦非器也。周子曰。太極本無極也。亦可曰。陽本無陽也。陰本無陰也。八卦本無卦也。六爻本無爻也。故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也。陰陽設有方體。安得名不測也。論云。諸法無自性。無他性。無共性。無無因性。無性亦無性。無性之性。乃名諸法實性。噫。此易邪。禪邪。亦易亦禪邪。非易非禪邪。居士必能默識之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2 10:12 , Processed in 0.0361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