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2764|回復: 0

窗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8 22:54: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窗外(洪蘭)
一位外國教授來台講學,把他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也帶來在本地就學。我們問他:「在學期一半時,把孩子帶出來,難道不怕耽誤他的學業嗎?念了三個月剛適應又要回去了,對孩子不是太辛苦了嗎?」他聽了,很驚訝地反問道:「人生不是應該不停的適應嗎?從小學習適應對他以後人格的成長有益。看不同的國情,體會不同的文化,不是更好的學習嗎?」

真正的學習是不拘任何形式的,課本的知識永遠可以自己學,但是課本之外的東西卻是可遇而不可求,多見識不同的文化是打開孩子視野最好的方法,所以他把孩子從課堂中帶出,讓他去學習課堂之外的知識。我們聽了,很佩服這位父親的遠見與勇氣,畢竟真正的教室在窗外,人生旅途上用到的知識大部分是課本上沒有教的,只不過一般人被傳統的觀念所束縛,認為學習就是要在教室裡一板一眼的上課,沒有勇氣反抗。

過了不久,他又問我們:「為什麼中國的孩子課上那麼多,從早上到晚,回家還要做一大堆作業,我們的孩子什麼時候遊戲呢?」他說美國孩子下午兩點半就放學了,有充分的時間從事課外活動,他說他的兒子想打籃球,但是每天放學天都黑了,不能打。他認為體育比智育重要,有健強的體魄才有完整的人生。

我們聽了不知該如何回答。

人家說旁觀者清,他真是一眼看出我們教育的問題。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是這樣一直上課拚命填鴨。其實,在課堂裡把學生的動機引發出來,其餘的可以自己回家去看書,眼睛看字比耳朵聽話快了三倍,老師若在課堂中念課文,那是太浪費時間了。如果知識吸取的重擔是放在學生晚上大量閱讀上,那麼白天的時間就可以挪出做課外活動,尤其是需要團隊合作的球類,如籃球、棒球等等。

有一位哈佛大學負責面試新生的教授說:如果兩個學生SAT(大學入學能力測驗)的成績和功課一樣好,但他只有一個名額時,他會選擇打籃球的孩子,而不會選擇慢跑的孩子,因為現在是科際整合的時代,一個孩子若有團隊精神,他容易和別人相處,有朋友幫忙,將來在事業上成功的機率就比較大。教育是投資,他們只投資在以後可以回饋母校、為母校爭光的孩子身上,所以他選打籃球的。我們現在教育都沒有顧到外面世界競爭力的需求,當別人都在因應世界潮流改變他們的教學政策時,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真是令人心焦。

一個觀念的改變需要長期不斷的宣導,不是三言兩語就改得過來的。最近報載:基隆有一位拿到第一屆自然科super教師獎的老師,一開始時被評為不適任教師,甚至有家長要求撤換他,因為他重啟發,上課不照課本念,作業不多,考試也少,為了怕抹殺學生對科學的熱情,所以不叫學生念參考書,結果引起家長不滿,認為他偷懶,要求學校撤換他。幸好他指導的學生每年參加科展都拿到獎,家長的觀念才慢慢改過來,他說學生得獎是他的「免死金牌」,看了令人心酸。

教育本來就是啟發,這位老師是對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仍然跳不出分數的窠臼,還是注重表面的高分而不在意他大腦中究竟學會了什麼呢?畢業以後,沒人在意你在校的成績如何,但是你真正學到的東西卻是使你一輩子受用不盡。

真正醫學教育是臨床後病人所啟發,是課本上沒有教的,所以要耐心善待病人,才能有所啟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11-24 19:22 , Processed in 0.0402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