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醫軒 / MedYeah!

 找回密碼
 註冊
尚醫堂
搜索
查看: 6205|回復: 9

[分享] 陳潮祖經驗評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8-21 15: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載一些陳潮祖教授的醫案經驗及評析(簡體的):

(一)肝气不疏抑郁
1993年4月13日:汤某某,女,35岁,某机关职员。以健忘、失眠、头痛、闭经半年就诊。
      其夫代述:患者半年前因工作失误受严厉批评、书面检讨、扣发一月奖金处分,自觉委屈不服,回到家中,遂一睡三日不起,此后终日不言不笑,做事茫无头绪,过手即忘,家人以为闷气使然,初不以为意。后历月不改,且月事断绝,频呼头痛,其夫始惊悟为病态。于是八方求医,四处觅药,西医给予镇静和植物神经功能调整剂;中医迭用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以及龙骨、牡蛎、首乌、天麻等品,均无效果。
      观其面色红润,神情安静,无异常人;询知二便正常,饮食尚可,月经数月未潮(其夫代述),头部太阳穴掣痛,时作时止,痛无定时;舌红,苔薄黄乏津,舌象板滞,脉细弦。
      陈氏以舌象板滞,脉象细弦为气机郁闭的根据,辨此证为肝郁不疏,三焦气滞。谓肝藏血、藏魂、主疏泄而性喜条达,结构上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气息相贯,实为同一生理单元。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则血壅于肝,月事乃乱;魂抑不发,神机闭塞,聪灵顿失。三焦为气机运行之枢纽,治当畅气疏肝,开三焦郁闭。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三香汤化裁:枳壳6克、香附10克、香豉6克、降香10克、郁金6克、瓜壳10克、桔梗10克、焦栀10克、石菖蒲6克、薄荷6克、柴胡6克、川芎3克。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微煎频服。
      2剂未尽而头痛止;3剂尽而言笑偶见,神识渐清,服第4剂后,出现大便干燥,心中烦热,遂求二诊。
      二诊时,舌苔松浮黄腻,脉之细象已去而见弦滑。陈氏谓三焦不仅为气机运行之枢纽,亦为水液流行之道路,气滞水停,湿浊内郁,今随气机发越而有外散之象,欲透不能者,盖因中焦之浊阴久郁化热,已成结聚之势,里气不通,则表气不透,机窍不开,治仍守定厥阴、少阳不易,开郁通里并行,在“通”字上下功夫。方用大柴胡汤合涤痰汤化裁:柴胡12克、枳实1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竹沥1瓶、胆星15克、大黄6克、莱菔子30克、石菖蒲10克。
上方服1剂,下粘液便4次,患者精神不减,并无所苦,陈氏嘱其原方再进1剂,下至粘液便尽为度。
      2剂未尽,大便清稀爽利,神志清朗,4日后月经来潮,诸证告愈。
      [评析]①本病临床多从百合病或脏躁论治,陈氏以舌滞、脉弦细为诊断要点,不为俗见所囿,将本证断为肝郁气滞实证,确是历练深厚,慧眼独具。②近世以来,凡精神类疾病,实证多以镇敛为治,虚证多以滋补为法,陈氏却大胆使用宣通法,以伸厥阴、少阳抑遏之机,畅其郁闭之气;继而涤痰荡浊,佐以疏达开通,以排泻浊阴,畅通下焦气机。使上下宣通,升降有序,表里透达,机窍顿开。不调神而神自运,不调经而经自通,是意在法中,功在法外。
 樓主| 發表於 2010-8-21 15:24:41 | 顯示全部樓層
(二)湿遏脾滞齿龈脓溢

1992年4月20日:周某某,男,42岁,炊事员。以齿龈脓溢3年就诊。自述:1989年春,患弥漫性牙周炎,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未愈,渐至上下龈酸胀钝痛,伴晨起刷牙脓血俱下。先后3次X片检查,均诊为慢性弥漫性牙周炎。自此,中、西两法并用,西药抗菌消炎,中药清热解毒,但岁历三载,未见殊功。
观其人形体肥胖,面色晦暗,舌质边尖绛红,上结厚腻黄苔,上下齿龈处处压之脓出,质稠粘,夹紫血少许;询知既往嗜肥甘,好烟酒,喜浓茶,自谓“五毒俱全”,大便溏薄粘滞,小便黄热不爽,齿龈酸胀隐痛,晨起最著;六脉缓滑而兼弦象。
      陈氏诊断为湿毒积滞。认为患者久居湿地,过食肥甘,外而湿热氤氲,表气郁遏,内而湿热蓄积,营卫壅滞,日久酝酿成毒,上聚齿龈,化腐为脓。此即《内经》所谓“膏梁之变,足生大疔”之变象是也。脓见而知毒成;脉缓滑,苔厚腻色黄而知湿盛又兼郁积化热之象;二便不爽皆属湿浊阻滞,气机不畅的表现。观其脉症,确为湿遏脾滞证。其中心病理环节在于湿浊壅遏,脾气窒塞,健运不行。倘脾气伸张,运化强健,清者自升,浊者自降,何以聚而化腐?故治当畅脾除湿解毒。方用平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苍术20克、厚朴15克、陈皮12克、生甘草6克、紫苏15克、焦山楂15克、神曲10克、蒲公英30克、银花藤15克、苡仁20克。
      昼尽1剂,入夜,汗出粘衣,晨起觉齿龈酸胀减轻,刷牙时脓血减少。效不更方,原方续进3剂,自觉粘汗渐出渐畅,酸胀隐痛渐释,脓血渐尽。
      再诊时舌上黄腻已退三分有二,齿龈压无脓出,惟紫血少许,其色较前红淡,知邪毒大势已去,余孽未尽。此际脉络空虚,恐余邪卷土重来,啸聚为患,急急填补中气为要,佐清余毒可矣。
      以益气健脾解毒为法,施以补中益气汤化裁。
      升麻15克、柴胡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6克、丹皮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
      上方进3剂后,诸证痊愈。
      为固成功,党参换作红参,黄芪加倍,再进3剂,并嘱其减少烈酒炙炒,肥甘厚味,食饮以清淡为宜。
      [评析]①本证的中心病机为湿遏脾滞。人身脏腑气机,不独六腑以通为顺,五脏亦然。
      一有窒碍,营运顿衰。湿浊壅遏,则滞塞脾气,脾气滞塞,则运化呆钝,外湿难化,内湿倍增,进第二卷589一步加重湿遏脾滞的程度,成为恶性因果循环。湿遏日久,最易酿热成毒,化腐为脓。脾主肌肉,开窍于口,龈为肉之属,口为饮食受纳之门户,酸甘日蚀,辛辣屡侵,以及残渣刺激等,每多损及齿龈,成为至虚容邪之所,脾湿上聚,日久酿热成毒,腐龈为脓,发为本证。所以,本证的辨证论治,均不必拘执于胃肾两脏。②本证的治疗,以畅脾解毒为基本原则。湿遏脾滞的病机一经形成,脾气阻滞便成了最核心的病机环节,不推逐其积滞,开通其气机,恢复其健运,则湿不得化,浊不得运,郁不得解,故通畅脾气为第一要法。湿浊既已化热酿毒,腐肉成脓,非解毒莫能排毒去腐,推陈致新,故畅脾解毒二法并举。
 樓主| 發表於 2010-8-21 15:29:01 | 顯示全部樓層
(三)湿阻膜腠盗汗

1993年6月21日:蒋某某,男,39岁,干部。以盗汗3月就诊。自述:3月前曾发烧、身痛、咽痛一次,自服银翘丸诸症得解,此后夜夜盗汗,汗出如洗,胸颈以上尤甚。曾赴县医院经西医检查,并无特殊发现,建议中医治疗。先后更医十余人,检视其方,皆为滋阴潜阳,固表实卫之剂,非独不效,且有愈治愈重之势。
询知汗泄之时身热心烦,夜夜汗已即醒,醒时每闻鸡鸣,服滋阴固表之剂转增胸闷脘痞;观其面带秽垢,舌红苔黄厚而腻;查六脉缓滑而沉取有力。
      陈氏分析指出,此湿热郁滞三焦所致。三焦为何?膜腠而已。膜腠位处半表半里,湿热之邪壅阻于此时,每当夜卧阳入于阴之际,不仅表卫阳气内归而失去固护,且内入之阳气反助纣为虐,鼓动里热夹湿蒸腾外越,而成盗汗。其发多见于凌晨者,是因为凌晨肝气萌动,阳气外达故也。治用蒿芩清胆汤去竹茹加丹皮、牡蛎以清热除湿,敛汗潜阳。
      青蒿20克、黄芩15克、青黛15克、滑石30克、陈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丹皮20克、牡蛎30克。
      上方服1剂,汗减过半,服至4剂尽而汗止卧安。虑及湿热蕴结,最难根除,原方去青黛,余药减半,再服3剂,并嘱其减少炙炒厚味,此后病情未再复发。

评析]
①古人论盗汗,多责之阴虚,今举世机械照搬,不以辨证为准绳,以治阴虚之剂治湿热,遗祸最深。
②湿热盗汗的辨证要点在舌红,苔黄腻。湿热病脉无定体,未必可凭。
③辨证是纲领,是灵魂,万病皆然,盗汗何独不然
 樓主| 發表於 2010-8-21 15:35: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四)膜腠气滞厥逆

1991年7月20日:邱某某,女,26岁,会计。因四肢逆冷半日就诊。其婆母代述:今晨7时许,因家务琐事与其夫发生争吵,彼此言语激烈,其夫以秽言相加,令其气极而至昏倒,不省人事,面色铁青,夫妇骂詈方休。其婆母急责令其子合力抬扶床上安卧静养,并以温糖水灌之,顷刻复苏。醒后半日仍不吃、不喝、不动,四肢冰凉。婆媳平日相处甚善,经其婆母好言劝慰开导,始来此诊治。
      观其神情冷漠,隐隐有悲愤之色;触之四肢冰凉;经反复询问,多方排解,始询知其胸及两胁下皆胀闷不适;切得六脉细微。
陈氏以病由情志激变而发,诊为肝气不疏,阳郁不达。认为肝气不疏则膜腠紧张,膜腠紧张则血隧挛急,因而影响血液流通,阻碍阳气敷布,故发为肢冷脉伏,甚至神昏面黑。治当疏肝行气。方用四逆散。
      柴胡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
      上方服1剂,胸满胁痛,肢冷脉微诸症尽解。

[评析]
①四逆散所主之四肢逆冷与四逆汤所主之四肢逆冷虽外证相似,实有本质区别,其最核心的区别点在于四逆散证为阳郁不伸、四逆汤证为阳微不布,故治不同法,方名相近而药物大异。
②当本方用于阳郁不伸之四肢逆冷时,方中柴胡不在发汗解表而在疏肝解郁、伸达抑遏之机;枳实不在消积攻坚,而在行气开壅,畅通膜腠之气;芍药不在益阴益血,而在柔肝缓急,解膜腠挛急;甘草不在益气健脾,而在甘以缓急,使膜腠复归和柔。
③本病病程短、病情轻浅,更无特殊兼症,故运用原方时,全方结构及药物间比例均毫无改变。
 樓主| 發表於 2010-8-21 15:41:00 | 顯示全部樓層
(五)邪伏膜腠寒热如疟

1991年10月14日:黄某某,男,77岁,以寒战高热反复发作,其状如疟,历月不愈就诊。
      其子代述:月余前某夜八时许,老人自谓怕冷,身上起鸡皮疙瘩,加衣不减。入卧被中,迅即凛凛恶寒,移时又体若燔炭,百分钟内,病情一波三折。发病前并无明显诱因。举家慌乱,急送某医院急诊科观察治疗,二日后以可疑性疟疾正式入院。入院后经多次血片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其余检查不详,只是听医生说“白总”偏高。经用解热剂、镇静剂、抗生素、维生素治疗月余,效果不显,于是家属自行要求出院,用板车推来陈氏处治疗。
      询知寒热往来,每日一发,发无定时,兼烦躁、呕恶,呕吐粘涎,头身俱痛,胸闷纳呆;观其神识朦胧,面黄而垢,唇干舌绛,苔白厚少津;闻得气息秽浊逼人;切得六脉滑数,沉取有力。
    陈氏认为本病系感受湿浊毒邪,邪毒乘年老气虚,直入膜腠而发。邪毒客于膜腠,影响营卫内外出入,故寒热往来;影响气液上下升降,故呕恶胸闷;湿遏热伏,故烦躁、头痛,脉数而重按劲疾,舌绛而苔白如积粉。治宜辟秽化浊,宣透膜原,逐其秽而阳自伸,病自已。方用达原饮加石菖蒲。
      厚朴15克、槟榔15克、草果15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连服4剂,诸症俱罢。惟恐炉焰虽熄,灰中有火,改用三仁汤去滑石加芦根再服4剂。
      并嘱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旬余康复。


[评析]
①本证似疟非疟,现代检查未发现疟原虫,故不得作疟治。
②本病虽有恶寒、头身痛等症状,但非寒郁所致,不可误汗,汗之则逼浊害清,变证丛生。
③本病虽有壮热、烦躁等症状,但非单纯温邪鼓动,不可惟清是务,徒损其阳。惟化浊逐秽才是正法正治
發表於 2010-9-18 10: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每帖下的金句,是如何放上去的?
 樓主| 發表於 2010-9-18 13:0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黃藥師 的帖子

是自動加上的。
發表於 2010-9-18 16: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是如何自動加上,看你句句不同,應該是有一個資料庫。
 樓主| 發表於 2010-9-18 16: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黃藥師 的帖子

應該是從資料庫中以隨機方式補上的。
但詳細情況老師會比較清楚。
我都只係屬於“嗚下嗚下”一族!
發表於 2010-9-18 18: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啊!原來是由系統提供,而非個人精選的金句,明解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4-29 22:21 , Processed in 0.0424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