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鳴醫軒 / MedYeah! 返回首頁

A张建新的個人空間 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e.com/bbs/?2370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伟大的精气神学说与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重新发现

已有 1670 次閱讀2009-6-20 13:37 |個人分類:诺贝尔奖的摇篮|

1900年,荷兰的Hugo de Vries、德国的Carl Correns和奥地利的Erich von Tschermak各自独立研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遗传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

l933年,摩尔根因为对染色体基因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连锁和互换定律是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学第三定律。他领导的研究集体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但基因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1953年,沃林和克里克发表了最著名的千字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启生命科学的又一座里程碑。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了遗传密码和模板学说,1961年成功破译了遗传密码,证实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正确性,从而使沃林、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易经·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中国古代的《易经》、《道德经》等首先应该是,论述修身(命)养性的人体科学理论,不能单纯地从社会人文科学的角度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易、道、性命、太极、阴阳五行、八卦…… 

这里的“易”和“有物混成”原旨是指(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DNA(相对于人体活细胞中的六道众生而言,细胞则被恰当地喻为天地、世界),后者具有“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和“象帝之先”(佛家的虚空界)等等特性……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王充的《论衡》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历代医家、道家和儒家等皆视先天性(即先天遗传性)的“精、气和神”为“人之三宝”,摄生之要就是聚精、养气和存神,又曰积精、养气和全神等,意义皆相同。

上述的先天之神(元神、心)是指(人体)细胞内染色体上DNA形式的基因(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及其游离态的克隆物;先天之气(元气,为阳)是指由先天之神转录、剪接加工形成的信使RNA即mRNA(“心与神”大多数场合下实是指DNA形式的基因,佛家宣称的“三界唯心”等中的“心”实指特定种类的基因。中國禪宗六祖惠能曰: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必须注意,一些基因能以RNA形式的存在,有的能够在反转录酶等的作用下反转录为DNA的形式);先天之精(元精,相对元气而言,为阴)是指由元气即信使RNA翻译产生的蛋白质,并且是没有经过磷酸化等后加工处理的蛋白质,前者是先天性的真阳之精,后者已经成为后天之精,为阴精。

唯有正确地诠释精气神学说,才有可能进一步地理解先哲圣贤们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2 05:52 , Processed in 0.0445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