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鳴醫軒 / MedYeah! 返回首頁

A张建新的個人空間 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e.com/bbs/?2370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生命与电脑的运行原理惊人地一致:细胞分化的基本原理

已有 1691 次閱讀2009-6-27 16:46 |個人分類:诺贝尔奖的摇篮|

巧合的话,你们面前使用的电脑与我的电脑具有相同的硬件配置:硬盘、主板、键盘、鼠标、网卡等等,如果科学实验证明四个电脑的功能有着极大的差异,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即给出一个简明的回答:四个电脑中,安装的软件程序有着极大的差异。

同理,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动植物个体内数量巨大的各种类型细胞,拥有相同的染色体DNA、线粒体DNA等遗传基因组,因为拥有不同的软件基因组,而使其功能特征千差万别!

现代生物遗传学尚没有发现软件基因组的存在。长期以来,人们试图在操纵子学说(诺贝尔奖项)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因的差别转录和差别表达”,后者是细胞分化的物质基础,但进展甚微。近十几年来,转基因技术、基因的敲除与沉默(RNA干扰等)、特别是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的兴起,使得人们对是否存在一组严格控制“基因的差别转录和差别表达”的自然律,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怀疑。

姜岩采访报道过多莉羊的克隆产生,根据此类研究成果,人们更加相信染色体等DNA上存在全部的遗传信息即具有潜在的全能性。殊不知,上述认识只是一个偏见,违反了逻辑。我曾看到部分科学家客观地描述为:卵细胞的细胞质具有使体细胞核DNA上基因组表达等发生重组、重排等——使其恢复全能性。

从逻辑上来看,如果将卵细胞的细胞核DNA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体细胞之中——采用的是体细胞的细胞质,如果能获得囊胚,更能说明染色体等DNA具有潜在的全能性,肯定有人这样做了,但我们没有看到成功的报道。

先圣们的理论体系中没有“软件”、“基因”与“染色体DNA”等现代概念,但根据他们对“道”、“真如实相”和“虚空”等功能特征的反复描述,我相信能够确定两者之者的对应关系——古文中的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

在伏羲、黄帝、孔子、释迦等圣人那里,我领悟到单链RNA形式的软件基因组是以点状分布于细胞质中,动物的一组密不可分的进化完备的软件基因组——约定称为软件单位——可能是由五个单链RNA组合而成——总共包含3481个碱基,软件单位之间相互分离——如同中国围棋的棋子(四大种类:肌肉、上皮、神经和结缔四大基本组织,划分为黑白,传说是黄帝发明的)一样,绝对不会相互聚合而成为象染色体DNA那样宏观可观察的长链。

生殖细胞中具有全部的软件单位,而体细胞中具有特定的、稳定不变的软件单位群,即使发生细胞融合也不会发生软件单位群之间的混乱组合等情形——反之若发生即意味着细胞死亡或细胞程序性凋亡。

软件与硬件合而为一,电脑才能运行工作。生命也是如此,弥散分布的软件单位群和主要是硬件性质的染色体DNA等基因组间和谐表达、协同进化才能产生生命现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生物界的病毒和电脑病毒一样。

这里,弥散分布的软件单位群绝大多数是进化完备的,对进化完备者而言是永恒不变的遗传下去,不允许存在任何突变——若发生突变或缺失等,该细胞将立即走向死亡,绝对不可能产生新细胞或新物种。

染色体DNA上存在“形而上的”性命两大类基因,还有各种“形而下的”辅助基因等(如佛家构成六道众生色身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儒家的八卦系统对应的基因),形而上者如原癌基因等是允许突变的,但也存在高度保守的碱基序列,这些高度保守的序列一旦发生突变往往是致死性的——这是与其对应的已经进化完备的软件单位相互协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现在可以讨论细胞内六道众生及其圣贤者:首先,只有软件单位群进化至、累加至一定等级(出现Ⅰ~Ⅱ~Ⅲ之后)时,动植物细胞中才会出现六道众生(用线虫细胞来研究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在这里,你们理解的“天人合一”在某种程度上回来了,高等动物都可以明显地区分头(脑)、胸(脏)和腹(腑),高等植物可以明显地区分根、茎和叶。

释迦说六道众生是由五蕴构成,色为形而下者——构成众生躯壳形态等,受想行识四者儒道称为魂魄——六道轮回的主体,本质上是一组特定蛋白质等自然形成的微小的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并没有玄妙神秘可言,六道众生也可以区分头(脑)、胸(脏)和腹(腑)——蛋白质功能特征的取类比象,圣贤者可以是多头多臂。将六道众生与地球上的人混为一谈,并以此为由,斥责儒(真龙天子、鬼神观念)、道、佛理论中众生的六道轮回是迷信思想……

六道众生的圣贤者,并非是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及其蛋白质,所有的(性、命)基因及其蛋白质都是平等的(并不存在“特殊基因”如Wnt基因族的表达,使六道众生圣贤者因而获得“神圣性”,或者使得细胞因而获得类似干细胞的特性——现在常能看到这样的“重大科学发现”出笼和发表),六道众生的圣贤者及其对应的凡夫相对应的蛋白质组成分是一致的,不过是圣贤者的蛋白质组是多功能的(转识成智、等等),凡夫的蛋白质组分一般因为发生局部变性、缺失等而功能活动较少。

六道众生的圣贤者及其对应的凡夫的出现,是为了在细胞内更加能动地探索进化产生出更高等级的软件单位及其对应的硬件基因组的协同进化表达,六道众生的圣贤者是后者进化成果的集大成者,很自然地划分为三个等级[(低一等级的、以四蕴形式出现的)Ⅰ~Ⅱ~Ⅲ——Ⅰ(高一等级的、只是以蛋白质组形式出现、下同);Ⅰ~Ⅱ~Ⅲ——Ⅰ~Ⅱ、Ⅰ~Ⅱ~Ⅲ——Ⅰ~Ⅱ~Ⅲ)],三世如来由此而来——佛家偏重地强调平等性,对儒家而言则是偏重地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这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了。

当高一等级的三个软件单位Ⅰ~Ⅱ~Ⅲ进化完备时,六道众生的圣贤者及其对应的凡夫都将在细胞中自然地消失,但其功德成果即进化产生的三个软件单位Ⅰ~Ⅱ~Ⅲ等等将永恒不变地遗传下去,可参见释迦的《大般涅槃经》。可以打一个比喻,六道众生形式就象电脑桌面的快捷方式,大般涅槃后,繁多的快捷方式被删除了,但程序仍然在运行,只不过是转到了后台,从而更加高效地工作——相对应的是动物(植物的表现形式不明显)胚胎发育快速地重演了其进化史(生物重演律)。

如果并没有达到可以大般涅槃的进化阶段,细胞内的六道众生就大量地死亡和消失——不再是六道生死轮回,则可能是细胞自然地分裂、细胞自然地凋亡或者细胞意外地死亡等等。至此,我们可以更加正确地理解“人与天地同参”,“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人合一”等的含义。

如果“天”为地球等,人为地球上的“人类”,人类的存在与否(如在人类没有进化产生前),例如对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丝毫的影响等等,远远不能用“合一”来描述,若再不正确地解释“天人相应”,受到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等的伪科学质疑并不奇怪。

染色体DNA上存在着全体“待进化完善的软件单位的等价碱基序列”,当相对应的软件单位进化完备后,这些“待进化完善的软件单位的等价碱基序列”也将自然地删除消失,相对应的某些转座子序列、病毒基因片段等将同步地被删除,等等。正是因为染色体DNA上包含这些待进化完善的软件基因信息及其相对应的硬件基因的突变进化等——易见越是高等生物其产生的影响越小,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表达,使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通过两性生殖方式等成为可以“操作的”,也使得iPS细胞技术、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现象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特别是解释了干细胞巢的复杂开放性——外来成体干细胞等的迁入与迁出实现了整体功能特征与局部功能特征的和谐统一。

根据上述理论,可以得出,不可能存在停滞不前的、甚至于不再进化的活化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熊猫、银杏、海百合等只不过惊人地重演了物种进化史上的某些画面,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即有选择性地保留同源进化的观点),物种的进化是多源多层次波浪式向前推进的。

姜岩的“地球生命的四次飞跃”,只是化石给我们制造的假象。比如,始祖鸟的化石是在侏罗纪,而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接受鸟类是恐龙的后代,两者有亲缘关系吗?

低等生命如支原体,其亲缘关系是不能简单地确认的,因为“DNA上部分软件基因与硬件基因等被删除或突变后重新进化是完全允许的”,因此不是产生一个个进化树,而是一个个灌木丛。

高等生命则隶属于一个个森严有序的进化树,即使与古老的化石形态完全一致,也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亲缘关系。物种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多起源的基础之上,病毒的流行等迫使同一进化树上相邻的表亲们绝大部分很快地走向灭绝。

至此,我非常笨拙地模仿释迦的做法,简略地描述了“天人合一”,并没有神秘的、不可知的鬼神存在。恰恰相反,那种认为西方科学理论无法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等的一些人,在未来,极可能不知不觉地走到反科学、反中医的道路上去,走向自然辩证法大师恩格斯反对的(神秘的)不可知论,而以“彻底的无神论”自居的人(如何祚庥)也将自然地落入“教条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圈套。

《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孟子曰:善养吾身浩然之气。唯有中医的捍卫者一身正气,中医才有可能在中国——而不是在韩国、日本或美国等——本土复兴!

我由衷地希望一身正气的中医捍卫者,坦率地与我讨论、交换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论”以及“干细胞巢与经络腧穴”等的看法,共同为中医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摇旗呐喊。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3-29 00:29 , Processed in 0.0207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