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鳴醫軒 / MedYeah! 返回首頁

nastsin的個人空間 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e.com/bbs/?41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相冊

« 返回圖片列表 |當前第 5 張|共 16 張圖片 
上一張下一張

章江與貢江交於此。

熱度 1上傳於 2009-11-5 12:55 (622 KB)

1

漂亮

酷斃

雷人

鮮花

雞蛋

發表評論 評論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6 02:57
有奇蹟的傳說嗎???
回復 nastsin 2009-11-6 13:54
fendifendi: 有奇蹟的傳說嗎???
沒有傳說。
章、貢兩江交匯成為贛州。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7 01:03
nastsin: 沒有傳說。
章、貢兩江交匯成為贛州。

好像是有呢
要去查一下
有人知道嗎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7 23:38
nastsin: 沒有傳說。
章、貢兩江交匯成為贛州。
查到了傳說 1 劉伯溫與大烏龜
當今天許多城市還在為“小雨成溪,大雨成河”的城市排水問題憂慮的時候,江西贛州城900多年以來卻一直沒有發生過城市積水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贛州城有一套修建於900多年前北宋年間的城市排水系統。這個排水系統現在還在為30多萬贛州人服務。文物專家認為,這是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這令人稱奇的贛州古代城市排水系統。

  不過,贛州城市排水系統,當時的名字叫什麼?

贛州的城市排水系統修建於北宋年間,當時取名福壽溝,全長12.6公里。它是當時居住在這裡的人邀請專家設計後修建的。記者在贛州市區採訪時看到,一些排污口依然保存著古老的磚式結構。據專家考證,這些磚還是宋朝留下來的。   

  “贛州市的城墻是全國唯一的宋代的磚城。這些磚都是唐宋最著名的品牌磚,它們的製造者通過銘文鄭重地承諾,他們將以性命保證每一塊磚的優秀品質。”

  贛州博物館的專家韓振飛介紹說,這個城市排水系統就是現在看來也還顯得比較先進和科學。“福壽溝”是一個生態和環保的排水系統。韓振飛說,這個排水系統把整個市區的水塘都溝通了,而且利用水位的落差把經過處理的污水排入贛江的入口處,建成了消漲自然閉合的系統。江水漲時自然關閉,江水落時自然開啟。

  遠在900年前修建成的如此先進科學的排水系統,真可稱得上是稀世珍寶了。然而,今天贛州城裏的居民卻很少有人了解當初修建這個偉大工程的背景。

  在宋代以前的記載中,贛州城多次因水災而搬遷,到了宋代,氣候更加異常,每五年就有一次大規模的水患。韓振飛說,

  “當時,贛州經濟發展文化昌盛卻災害比較頻繁。正是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贛州就開始修建城墻抵禦人禍,修建福壽溝抵禦天災。”

  於是,一條氣派的下水道在贛州建成了,可這只是它的外表,它的構造和原理卻是一個千古之謎。

  贛州城市規劃建設局的陸川介紹說,

  “我們現在的規劃,如果下水道坡度不夠,必須用抽水機往上提升,然後用自然流速排水,但是宋代贛州,福壽溝卻沒有任何機械動力。”

  據介紹,作為古代贛州的城市排水系統,它是宋代水利專家劉彝主持修建的。整個系統分為福溝和壽溝兩大部分,福溝排城東南之水,壽溝排城西北之水。福壽溝根據贛州城的地勢,採用明溝和暗渠相結合,並與城區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這樣既可避免溝水外溢,又可利用廢水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福、壽兩溝均通過城墻下面的水窗,將廢水分別排入章江和貢江。整個福壽溝排水系統,是古代城市建設中富有創造性的綜合工程。福壽溝在清朝初年曾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使暗渠“廣二三尺,深五六尺”,人可以在溝中自由行走。在總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中,壽溝約一公里,福溝11.6公里,共有6個出水口,3個排入章江,3個排入貢江。

  有關福壽溝,贛州市博物館韓振飛給我們講了一個500年前的傳說:(效果4)講的是當時的朱元璋為了統一天下,派軍師劉伯溫領兵攻打贛州。劉伯溫幾經攻打都不成功,這時,有人告訴他,贛州城的西面是章江,東面是貢江,兩江在城北匯合成為贛江。三江環繞著贛州城,這個城墻的輪廓線在地圖上看就象一個烏龜。烏龜的腦袋在南門,烏龜的尾巴在八境臺,就是外面的河灘地這塊地方。劉伯溫聽了似乎有所領悟,於是,他用四顆鐵釘釘住了烏龜的四隻腳,結果,贛州被水淹沒了。就這樣,劉伯溫打下了贛州城。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事實的真相是什麼樣,至今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是,贛州市博物館的劉勁峰告訴我們:

  “自從劉伯溫攻打贛州把這只大烏龜釘死以後,從明朝開始贛州城歷年都水患不斷。這也許和這只大烏龜有緊密的聯繫。”

  然而,劉勁峰認為,其實在這個故事後面隱藏著贛州市歷史的一個資訊、一個歷史之謎。這就是,贛州城在歷史上為什麼不能被水淹,贛州城後面為什麼又被水淹?贛州城的居民是如何建設贛州使它又不被水淹?

  就象贛州城下的排水系統一樣,贛州城現在還有許多謎並沒有解開,但是,宋城贛州和它的地下迷宮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跨越古今的橋梁,在這裡我們還將得到更多的啟發。

  
回復 nastsin 2009-11-8 00:21
上傳了一張那裏的城牆。

另,
劉伯溫攻下贛州,有說是派了間諜混到贛州,
打開了城門,
結果城就淹了而取得成功。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8 00:36
相傳,當年朱元璋逃難,一個關於江上三兄弟的傳說: 2  
在江西贛州三條江的江面上,有數百年來沿襲水上生活的三姓人家,江面和漁船是他們的生活家園;這裡有世代傳承的古老約定,維繫著穩定的水上秩序;今天,帶你走進贛州城下的水上人家。
  贛州城下有三條江,章江,貢江,和由這兩江匯合而成的贛江。三江之上有三家人,他們分別姓蕭,姓郭,姓李。蕭郭李三姓別無長處,惟獨精通打魚。相傳早在明代,他們的祖先就結拜成了三兄弟,之後,三兄弟的後人世世代代就以船為家,在贛州城周邊的水域勞作生息。提起江上打魚的,除此三家,再也找不出其他姓氏。

  雖同是打魚,各家卻有自己獨特的拿手技藝,蕭家善於放網,李家善於下魚鉤,郭家以撒網為特長的。不僅如此,三家還約定了彼此的作業區域,平時分江而漁,到特定的時間又匯聚到共用的江面。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有秩序的組成與約定竟然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在贛州地區的江面上,除了蕭郭李三姓人家的漁船,還是找不出另外的姓氏。這樣穩定的江上秩序為什麼能沿襲數百年而不發生變化,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 

  為我們講解撒網要領的老人名叫郭年銓,他的船與其他停靠在章江邊大榕樹下的漁船都屬於郭姓人家。如今,雖有許多漁家人已在岸上居住,但還是有人在這種連家漁船上安家。對於他們來講,船既是捕魚時的工具,也是一家人生活起居,躲避風雨的地方。在這裡,家的概念被完全濃縮進一片甲板和兩個船艙之中了。 

  漁家人雖歷來在水上生活,但祖先卻還是要留給後人惟一的地上建築。這就是祠堂,在郭家祠堂,我們聽到了一個關於江上三兄弟的傳說: 

  相傳,當年朱元璋逃難,朝廷內亂的時候,趕到河邊上。當時這三姓人家關係比較好,打魚打累了,就在一起抽煙、一起玩,於是就成為了三兄弟,於是三條船連到一起去了。朱元璋來到這裡,請三兄弟幫助他過江。這三個人在一起看他這樣,後面是有人追過來,就讓他趕快上船,把他送過去。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報答這三姓人家,朱元璋就規定,任何姓氏人家都不可以下這條河,於是,這三姓人在這條河裏就像壟斷一樣,打魚,放排,撐船,這條河就成了吃飯生活的可靠來源了。 

  傳說的真偽,今天的人已無從去考證與分辨,而聖旨下的特權對質樸的漁家人來講似乎足夠的理直氣壯,壟斷也成了理所當然。然而,三姓人家在江上生活至今,除去傳說,是否還有更加現實的原因,我們再去聽聽李家人的說法吧。

  李家和蕭家從不在郭家所在的章江上打魚,蕭李兩家的地盤位於河面更為寬闊,支流眾多的貢江上,在貢江上游,今天贛州市的于都縣,一位李姓家族的老人----李聲麒就居住在這裡。然而,我們沒有在水邊找到老李,卻在李家後代的指引下,在岸上的村子裏見到了他。

  你上哪兒去了--

  老李剛剛去給村裏人治骨傷回來。年近七十的李聲麒老人原來還是遠近聞名的治療跌打損傷的高手,不僅如此,聽村民講老李身上的武功也十分厲害。醫術,武術,為何會集中在這個漁家老者的身上?關於這點說來話長。李聲麒老人告訴我們,這也是過去為生活所迫而來的。

 “我們李家是靠這個,他們有田土,我們沒田土--7‘

  過去,岸上人家時常來江上捕魚,江上三兄弟為了維護自己的生活領域,常常和岸上人發生爭鬥。他們認為,岸上的田土,就是可以賴以維生的土地,水上人家要維生,依賴的是江水。漁家人認為,魚是大家共有的,無論是水上人還是岸上人,但江面是他們惟一的生存空間,是萬萬不可被侵犯的。因為全家人的生存都要指望來自江上的收穫。 

  老李說,”魚網,舊社會叫米袋子。今天晚上我們把網放下去,明天早上八點收起來,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買米。一斤魚兩斤半米。“

  ”一天沒魚就沒飯吃“是岸上人形容漁家生活的話。它十分鮮明的道出了漁家生活對水的依賴。對於沒有土地資源的漁民,他們的日子是岸上人家所不能體會的,而即使是在江上三姓人家之間,有時為了生活也難免發生爭奪。

  漁網和魚鉤, 雖然三姓人家都會使用,但由於各家分處江面的情況不同,世代相傳的捕魚工具便大不相同。正是由於三家拿手的工具不同,又經常在共用江上碰面,蕭郭李三姓間為了生活也曾經不時發生爭奪與鬥歐。 

  於是,打架成就了武功,療傷成就了醫術。江上與岸上,井水不犯河水;兄弟與兄弟間,即有爭奪又有和解。一個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約定,一個是動靜兼蓄的和諧。三姓人家數百年來,就這樣保持著穩定的江上秩序走到了今天。對此,贛州的文史學者劉勁峰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對這一現象作出了解釋。 

  ”三家人結成一個群體我認為這是最穩定的群體結構,因為在我們自然界中,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個平面,而這三戶人結合在一起,他常常當兩戶人之間有矛盾的時候,第三個人是最好的調節人。因此這三戶人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最穩定的結構。“

 今天,我們一同走近贛州城下水上人家,了解了一些水上漁民艱辛生活的往事。
回復 nastsin 2009-11-8 00:51
上面的故事沒聽過!
可能連個導遊都唔知!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8 01:17
nastsin: 上面的故事沒聽過!
可能連個導遊都唔知!
還有 累了 等等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8 01:45
傳說 3 真人真事 現劇毒“淡水魚殺手”2008-12-01

http://www.peoplexz.com/2270/2271/2282/uploadfile/20080803091232690.jpg

11月25日下午,在章江、貢江、贛江水面上謀生數十年的肖先生,在章江里捕得一條“怪魚”。這條“魚”鴨子嘴,嘴里有兩排牙齒,還有白色的“ 鴨舌”,身上的魚鱗像蛇鱗一樣光滑而硬。肖先生雖然捕魚數十年,但從沒有看見過這樣的魚,因此不敢賣,不敢吃,也不敢放生。11月28日,經贛縣漁政管理站專家确認,這种魚名叫雀鱔,生長于南美洲,含劇毒,不可食用。

据了解,發現這條怪魚后,贛縣漁政管理站立即派工作人員到事發地點,經确認,這條怪魚是被列為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魚之一,有“淡水魚殺手”和“魚類活化石”之稱的雀鱔。這條雀鱔吻像鴨嘴、長有尖牙,体長62厘米,重1400克,体青灰色暗色花紋,鱗堅皮厚,還會變色。

据漁政部門工作人員分析,這條雀鱔可能是被市民當作觀賞魚引進放生到贛江水域的,雀鱔出現在贛江天然水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這种魚以捕食魚蝦為主,一旦在江河中形成种群,將會危害本地水生生物物种,造成物种侵害,漁業資源受損。雀鱔和它所產的卵都含劇毒,不可食用。目前,在全國水域才發現4 條這种魚,在江西還是第一次,因此也報告了省水產部門。

目前,這條雀鱔已被贛縣漁政管理人員帶回暫養。贛縣漁政管理人員提醒廣大市民,不要養殖和食用雀鱔,同時切勿把外來物种隨意放生,以免造成當地生物物种危害.

http://cimg.163.com/tech/2005/4/8/20050408110305d41d8.jpg

回復 nastsin 2009-11-8 12:31
fendifendi: 還有 累了 等等
一定等!
回復 nastsin 2009-11-8 12:34
fendifendi: 傳說 3 真人真事現劇毒“淡水魚殺手”2008-12-01

http://www.peoplexz.com/2270/2271/2282/uploadfile/20080803091232690.jpg

11月25日下午,在章江、
幾特別,
但不是傳說啊,
應該是新聞吧!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9 03:30
nastsin: 上面的故事沒聽過!
可能連個導遊都唔知!

我家族中有客家人喔
所以比較留意客家事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9 03:43
nastsin: 幾特別,
但不是傳說啊,
應該是新聞吧!
是ㄚ我喜歡“神化”奇事呀嘛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9 03:48
nastsin: 上傳了一張那裏的城牆。

另,
劉伯溫攻下贛州,有說是派了間諜混到贛州,
打開了城門,
結果城就淹了而取得成功。

我非常喜歡劉伯溫的
因此比較留意他的事
回復 nastsin 2009-11-9 11:51
fendifendi:
我非常喜歡劉伯溫的
因此比較留意他的事
他的其他作品有看過嗎?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9 12:57
nastsin: 他的其他作品有看過嗎?

劉伯溫燒餅歌
劉伯溫推背圖
可能更喜歡的是
台視:TTV影視
神機妙算劉伯溫
“小蝶,快去天弓密室啊!”
他鬥智的表情震撼迷惑了哦

在歷史記錄上他是
元末明初的軍事家
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
曉天文+精兵法
神通廣大+妙語如珠
智慧算弄奸臣忠護主
http://pic.pimg.tw/amayzi/1197573667.jpg

http://blog.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akila717/f_1609140_1.jpg

http://img144.imageshack.us/img144/2757/jppvr554cz3.jpg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10 02:23
nastsin: 他的其他作品有看過嗎?

劉伯溫的人生哲學 智略人生 (有 但還未開始看)
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之一 燒餅歌與靈棋經 (看了小小)
劉伯溫智囊《必勝百分百》的智慧 (工作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本書最重要的兩部份為《百戰奇謀》和《郁離子》《百戰奇謀》匯集古代兵法精華,不僅適用於軍事領域更可以運用於社會、經濟、管理、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對於現代社會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作用。

  《郁離子》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從國家、社會、到家庭、個人;從政治、經濟到軍事、外交;從思想、倫理到鬼怪、神仙:縱貫古今,涵蓋天地,每篇敘述一件事,闡明一個道理,以小見大,知微知著,反思天地之妙諦,揭示社會人生之大智慧,其獨到精闢的見解,和深刻的哲理,發人省思,啟人悟省。

《帝師答問燒餅歌》更是膾灸人口的人世預言,不可不讀。

熟讀全書閃耀的智慧,融會貫通,您將必勝百分百。

N大大有閱讀他的其他作品的心得報告嗎?
想認識更多的劉伯溫其他的作品啊 謝謝~
回復 nastsin 2009-11-11 00:04
fendifendi:
劉伯溫的人生哲學 智略人生 (有 但還未開始看)
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之一 燒餅歌與靈棋經 (看了小小)
劉伯溫智囊《必勝百分百》的智慧 (工作的參考書)
我只是略看過他的燒餅歌及推背圖,
其他的則沒看過。
以前曾看過有關他的電視劇,
但電視劇都係虛構的比較多,
不能盡信。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11 00:43
nastsin: 我只是略看過他的燒餅歌及推背圖,
其他的則沒看過。
以前曾看過有關他的電視劇,
但電視劇都係虛構的比較多,
不能盡信。
http://p0.p.pixnet.net/albums/userpics/0/8/97708/48e7539b4b175.jpg
回復 fendifendi 2009-11-11 01:24
nastsin: 一定等!
上次向您報道了贛州漁家三兄弟幾百年來為了生活既爭鬥又和解、艱辛而又苦澀的水上生活。歷史發展到了今天,他們的後代又怎樣了呢?過去,章貢江上三兄弟划水而漁,現在,這種格局有了怎樣的變化?他們的生活又有了怎樣的改變?這次的[客家天地]請您繼續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贛州今日水上人家。 

  在過去,水路曾是贛州地區最為重要的交通方式,水上人家除了在江上打魚,撐船,放排也是維生的手段。而如今,便捷的公路,鐵路已經取代了水上交通。漁業資源也由於各種原因少了起來,江上留給漁家人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面對這樣的環境,今天的漁家人也開始動起了腦筋。 

  李憲華小名華仔,是江上三兄弟中李聲麒的第三個兒子,如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來往于江上的李家魚船上收魚,然後把魚賣掉。這幾年他掙了不少錢。和越來越多的水上人家一樣在岸上蓋了房子。老李也住了進去,也算是為一生的漂泊劃上了句號。

  今天華仔又去收魚了,目的地是不遠處江上自家哥哥的漁船上。華仔的哥哥沒有房子,依舊住在漁船上。雖說江上的魚少了,但正因為魚的稀少,卻造就了更高的市場價格。而且有華仔收購,又省去了許多買賣上的奔波,這也成為了部分漁家人至今仍然留在江上的重要原因。


  華仔的手機也是算賬時的基本工具,在自家哥哥的船上,華仔的角色完全是個生意人雖然這裡沒有斤斤計較的討價還價,我們還是看到了什麼叫“親兄弟明算帳”。華仔說:(音響)

  “我哥是打魚的,每天可以幹到夜裏11--12點,他們甚至可以24小時不睡覺”

  沿江邊一路開設的活魚餐廳是華仔送貨的地方,善於經營的老闆在這裡開闢了市場,可謂是佔盡了地利人和。(音響:我們祖先都是漁民,原來是開飯館的。)

  一個收魚販魚做買賣,一個是在水上打魚養家,對於同樣是靠水為生的兄弟倆,老李認為他們各得其所。

  清晨,我們一路趕往江邊,在那裏,華仔將帶我們去拜訪江上的連家魚船,去看一看漁家人的生活。

  (音響:他叫李志強,我叫李志--;睡覺擠不擠?/你在哪寫作業?這裡呀,/這個線接在那裏就有光了。/)

  船倉很狹窄,凡是可以利用的地方都擺上了日用品,所有的物品都盡可能小,盡可能簡單,而且沒有一樣是多餘的。連家漁船上的動力都來自一台發動機,它提供行船、通電、照明的能源,還有很少能看清楚的電視機。

  在黑暗中,我們來到了另一條船上。沒想到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在採訪中一直沒露面的肖家人。記者和肖家媳婦聊了起來。

  (您貴姓?姓肖。/你是漁家人,為什麼還要嫁到漁家來?/我喜歡打魚吃魚呀/你們的祖輩肖李兩家老打架,這你知道嗎?/不會吧?)

  這位肖家媳婦,因為喜歡打魚也更喜歡吃魚而嫁給了漁家。記者問起她們祖上曾經爭鬥打架的事,她卻聞所未聞、一無所知。顯然,今天三姓人家,真的是兄弟般一團和氣了。兩家不再爭鬥,也省去了一家的中間調和。


  流淌的江水,雖然可以帶著歷史的記憶遠去,卻帶不走漁家人的小船,還有他們的希望

  朋友:關於贛州江上三兄弟的故事就給您講述到這裡。其實,在贛州,水上人家已不僅僅只在章貢兩江的水面上,在那裏的庫區,也有不少的“水上一族”。下面,我們再到庫區去看一看。

  聚居了八百萬客家人的贛南,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逢山必有客,是客必居山”之說。然而,這種“是客必居山”的狀況,在20世紀下半葉之後有了變化,贛南客家出現了“水上一族”。

  贛南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因為山高谷多,縱橫交錯,集雨面積較大的河流就有1000多條,徑流量大,水力資源豐富,新中國成立以後,僅上猶江一處就建起了5座大型水電廠,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熱土難離,原來沿江而居的近千戶客家人從此成了“水上一族”,幾代人下來,秀美的湖水,飄浮的屋舍,水上的勞作,已經養成了他們與山居客家有別的生存方式。


  這些定居在水上的客家人,大致有三類:一類是捕魚人,一類是養魚人(網箱養魚),一類是在水上經營旅館、超市、酒家的生意人。他們在水上都建了固定的屋舍,或倣山居時的四扇三間,或因水制宜自行設計、既有正屋也有橫屋的“水上華屋”。少女的閨房,新娘的洞房,老人的廂房,一應俱全,井然有序,甚至還有納涼、擺酒席的“余坪”。正屋的中堂上照樣供著祖宗的靈牌。“水上華屋”的建築材料幾乎完全一樣:“毛竹打底鋪木板,木板上面鋪地毯。杉木柱子杉木墻,杉皮蓋頂好陰涼。”然而,每幢“水上華屋”的門匾和堂名卻各不相同。什麼“仁者樂”、“禹冰苑”、“又一村”、“生龍堂”、“意遊鄉”、“禹仙居”……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棲居環境和勞作方式的改變,讓定居在水上的這一族客家人對“仁者樂水”的詩性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性領略。無論你走進哪一座水棚,迎接你的必然是彬彬有禮,溫、良、恭、儉、讓的智者。

  近年來,水上旅遊成了休閒觀光的熱點,贛南客家“水上一族”的生存方式,順理成章成了旅遊者探訪的對象。每當此時,“仁者樂水”的客家一族,會用別具特色的全魚宴款待四海賓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線上客家話廣播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4-29 07:40 , Processed in 0.0268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