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鳴醫軒 / MedYeah! 返回首頁

Kevin的個人空間 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e.com/bbs/?6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遭遇“現代化”圍城 中醫應該如何走出困境

已有 938 次閱讀2007-2-27 00:28 |個人分類:網文摘錄

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傳統醫學像中醫一樣,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始終維持著獨立的理論體系;同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傳統醫學像中醫一樣,至今仍保存著近一萬種古代醫學文獻及十幾萬個治病方劑,並且應用於臨床,發揮著卓越的療效。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現代醫學的進步與普及,被毛澤東譽為“對世界有大貢獻”的中醫,日漸陷入生存與發展困境。

  中醫的萎縮與異化

    近些年,中醫從業人員的大幅減少,確切地印證了中醫整個行業的萎縮。有關資料表明:民國初年,我國有中醫80萬人,1949年為50萬人,現在只有27萬人。特別是隨著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老中醫的謝世,中醫隊伍後繼乏人的問題日漸凸顯。更令人擔心的是,我國上世紀60年代後培養的多數中醫已不會運用傳統的“望聞問切”診斷病情。據對一些地區和縣級中醫院的調查,大約只有10%的中醫開湯藥處方。怪不得有人驚呼:中醫藥已經陷入了傳承危機!

    中醫異化,是中醫面臨的另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由於對“中西醫結合”方針的片面理解,近幾十年來,中醫從科研、教育到臨床都呈現異化傾向。現在一些中醫院校的學生學習中醫、西醫的時間幾乎相等,傳統中醫經典成為選修科目,以致一些中醫學博士、碩士讀不懂《黃帝內經》或《本草綱目》,畢業後成為不中不西的邊緣人。

    此外,“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在很多地方和層面尚未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以研究經費為例,中西醫的投入比是8.7:91.3,比例何其懸殊!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資料表明:目前中醫承擔著1/3的醫療任務,中醫醫務人員的數量卻只佔衛生人員的1/10;我國地級以上中醫院共有500所,其中1/2不具備地級以上醫院的基礎設備條件;中醫醫院院均固定資產不到同級綜合醫院的1/3。同時,有2/3的中醫服務專案價格偏低,不能彌補成本,許多中醫院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只得變更為“中西醫結合醫院”。

    談及中醫的教育及傳承,著名老中醫、北京大德康壽文化發展公司首席專家吉良辰不勝感慨。一次,吉老應邀赴澳洲講授中國傳統醫學。聽眾中有位德國人遞給吉老一張名片,名字叫張仲民。吉老問他,此名字有何講究?對方恭敬地回答:我熟讀《傷寒論》、《金匱要略》,我是張仲景的子民,因此起名張仲民。此事令吉老感觸頗深,他不由得回想起40多年前的一樁往事:一天,他正在愛國人士章士釗先生家裏為其診病,碰巧遇見了周恩來總理,並有幸與周總理談起了中醫中藥……令吉老記憶深刻的是周總理當時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如果我們現在不很好地學習中醫,今後就有可能到國外留學中醫。”

    被周總理不幸言中,這樣的局面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歐美收穫”,業界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中醫現在的尷尬。

    “現代化”的圍城與誤區

    有專家指出:“中藥西制”和“廢醫存藥”是中藥現代化與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化發展進程中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錯誤傾向。

    多年來,我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中醫現代化”的研究,以為讓某幾味中藥或中藥提取物獲得“國際認證”就是與國際接軌。如此中醫藥研究便陷入一個嚴重誤區,很多人都誤以為中藥現代化就是要搞清中藥的有效物質基礎,提取中藥的有效成分,分離出單質,再走向化學合成的道路。

    國家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專案組組長兼首席科學家、90歲高齡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有著數千年發展史,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醫在兩千多年前就運用了辯證法,陰陽是中醫的矛盾論,五行是中醫的系統論,它是從功能的歸納認識人的五臟六腑,在很多方面也符合資訊論。一些不懂中醫的人,總是用西醫的尺規來衡量中醫,這才是真正的不科學。

    國家有關管理部門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中醫現代化的過程中,存在簡單模仿甚至機械套用現代醫學的思路、方法、規範、標準等現象。在科研立項、評估和中醫臨床療效評估等方面,尚未創建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規範標準。同時,在科學研究方面,尚未建立起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和特點的方法體系和相應標準,存在基礎研究與實際脫節、中藥研究與中醫理論脫節等現象。

  中醫如何走出困境

    凡是懂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的生命在於臨床。中醫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具有傳承性,歷代著名醫家,大都是師徒相授或家學傳承,真正的中醫是理論加臨床,缺一不可。然而,現在的中醫卻離傳統和經典越來越遠,以至出現了許多違反中醫自身規律的現象。如中醫學院的教授、博導不懂臨床,只會在黑板上空談“辨證施治”;不少有師傳且臨床經驗豐富的民間中醫,只因通不過“學院”考試而得不到正式的行醫資格;一些中醫研究人員的研究課題和方向與中醫規律背道而馳;用西醫的方法和標準評審中醫藥……這些遠離中醫本色的做法,怎能令人信服呢?

    鄧鐵濤老先生告訴記者:聚集著一批實力派中醫的廣東中醫院每天的門診量達1萬人,每天發出去的中草藥多達6噸……事實上,並不是人們不相信、不需要中醫,而是現在要找到地道的、原汁原味的中醫已經很難了。

    出身中醫世家、有著30多年教學和臨床經驗的湖南省政協常委、湖南中醫學院教授彭堅認為,建立現代醫院的方式,不適合中醫。因為一個真正的中醫,診斷疾病主要靠望聞問切,而不是靠儀器檢測。四診雖然是古老的,但絕不是落後的,這是一種資訊處理的手段,從古到今的中醫醫療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中醫也不能像西醫那樣分科很細,這樣容易失去整體的把握。古代的中醫多數是全科醫生,因為中醫的理、法、方、藥是統一的,各科通用的。

    不少中醫專家建議,應利用中醫藥簡、驗、便、廉的特色,在全國各地的社區、鄉鎮,開一些純中醫診所,嚴格地辨證論治,完全用中醫藥治療,由中青年中醫坐堂,聘請老中醫專家當顧問,利用網路管理、監控、諮詢、會診,進行人性化的診療服務。這種成本低、收費低、服務質量好的中醫連鎖店,既可以有效解決老百姓進醫院看病難、花費大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大批中醫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成才慢的問題,還可以擺脫對西醫的依賴,促進中醫臨床水準的大幅度提高。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研究員賈謙指出,要從根本上振興和發展中醫藥,還需要從國家層面大力完善保護中醫藥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使中醫藥獲得獨立發展的空間。在中醫藥教學上也要下大功夫,加強中醫的師承文化,尤其要加強中醫院校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這樣才能培養出大批的中醫人才。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nastsin 2007-2-27 12:58
除了無奈外, 唯一可做的, 就只有自己努力一點吧! 現在培育出來的中醫, 很多已經接受了西主中輔的原則, 沒有儀器數據, 很多都不敢作出診斷。 這是“科學化”的成果, 要生存的,能不這樣走嗎?
回復 小然 2007-2-27 21:59
早兩天和一位學識挺淵博的網友見面 言語間談到中醫 發覺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科學化」是中醫的出路 後來我說了些中醫不可能完全科學化的原因 可是也看得出他不太聽得進 心中也有點不是味兒 後來想想 畢竟現在的人自小接受西方教育 習慣了直接觀察、數據式地看事物 是較難接受中醫一套的 只是 如果連學中醫的人也持這種想法 未免太悲哀了
回復 clkk 2007-3-19 00:16
如堅持傳統望、聞、問、切的中醫診斷,就要拒絕現代科技的幫助嗎? 儀器是按西醫用途設計,數據多是微觀思維。 如何將科技為中醫所用,是否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呢!?
回復 Kevin 2007-3-25 14:19
實際上是應該如此的。但現在更多是反其道而行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21 17:52 , Processed in 0.0351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