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鳴醫軒 / MedYeah! 返回首頁

fendifendi的個人空間 https://medyeah.zenith-healthcare.com/bbs/?2365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天使的眼睛

熱度 7已有 3733 次閱讀2009-12-9 23:47 |

 
張潮:「貌有醜而可觀者,有雖不醜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也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有一個先生來到陌生的山區,發現了一個大石頭,不斷來回的觀察這顆大石頭,包括尺寸形狀、
硬度結構、表面粗細等。

附近有個採礦工人,走過來問候:「你喜歡這個大石頭嗎?這個石頭對我來說,擺在這邊很久
都沒有用。」

先生期盼的開口問著:「沒有用啊?那麼,可以送給我嗎?」

採礦工人接著說:「先生想要啊?不過這個大石頭並不好看,擺在家裡挺佔空間,你真的想要?
如果那麼想要的話,我可以免費幫你送到家裡。」

先生客氣地回說:「好!那麼就麻煩你了。」

採礦工人將大石頭送到家裡以後,附近的鄰居都覺得很好奇,探頭探腦地問:「問一下,這個大石頭要做
什麼?有什麼收藏的價值嗎?」

先生露出神秘的眼神,開心的笑著:「這個石頭嘛~目前還不能收藏,因為石頭裡的天使還沒誕生。」

鄰居一臉疑惑,心中想著:「石頭會誕生天使?我看你該去看醫生了,頭殼快壞掉囉。」

過了數月,這個大石頭,被雕刻成舉世無雙的微笑天使漢斯雕像。

這個先生便是文藝復興三巨之一的,米開朗基羅。



默想
不好看的石頭裡藏有天使,也許不是石頭本身不好看,而是觀看的人缺少了一雙天使的眼睛,
錯過了石頭中的天使。

你一生中的天使在哪裡?會不會一個疏忽、一個錯失,便與你生命中的天使從此擦肩而過?

找出你畢生的天使,生命便能充滿幸福與美滿的價值。
 
 
 
梵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這裡最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來說,西斯廷的規模遠不能與近在咫尺的聖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難與歐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論,但是,西斯廷的名氣卻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因為它的天頂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提到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繪畫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這幅《創世紀》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在這裡不僅創造了他的奇蹟,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這組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有343個人物。當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底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Syrie的弓。”這是米開朗基羅對他近五年工作狀態的描述。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蹟的贊嘆。

從米開朗基羅作畫順序看,他從教堂大廳的入口處畫起,先是《大洪水》和諾亞,然後是有關創造人類的一組,最後是創造天地萬物。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必須按與此相反的順序觀賞這些壁畫──從祭壇回到入口處。但是,如今一致的看法是應該依從畫家作畫的順序。於是我們讀到一篇倒敘的故事:墮落的人類,經過解脫和淨化靈魂,返回到其創造者面前。

在這幅巨型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

藝術之神米開朗基

據《聖經》記載,耶和華神在創造了萬物之後,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人類。神用地上的泥土,照著自己的形像、按著神的樣子造了人。但是和創造其他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神把自己的氣息吹在人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神給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叫亞當。神說:“亞當一個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來幫助他。”於是神使亞當沉睡,神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就用這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就是夏娃。

「創造亞當」的構思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得到超凡的啟示的靈感和想像力,他以亞當的軀體為中心,亞當似乎剛從沉睡中醒來,舒懶地斜靠著,身體裡仿佛還缺少力量。但亞當年輕健壯的體魄被畫家表現得充滿著理想及至的美,蘊育著生機。亞當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為他注入活力。這神指與人指的觸碰是整個畫面的焦點,也無疑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徵。

而耐人尋味的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讓這兩隻手碰在一起迸發出神創的奇蹟。那相差一點點的距離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期待的瞬間,給人留下了永遠的想像的空間。 

 

    不論是雕像或繪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的人物,個個艷麗驚人。不過,真正令人們感受強烈的不是人體外在的形象,而是人類的心靈與精神。

    當時人們常用“terribilita”——讓人敬畏的力量來評論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時至今日,“敬畏”仍是貼切地描述接觸米開朗基羅作品時心情的字眼。稱霸繪畫、雕塑、建築三大視覺藝術領域的他,至今無人出其右。他不僅是最優秀的素描家,而且是不凡的詩人。不論是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大理石《大衛》雕像或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大圓頂,都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也是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曠世傑作。
 


    對米開朗基羅來說,研究人體與研究昔日美術傑作同樣重要。他總是勤奮地練習人體素描。眾所週知,他與達·芬奇為了了解人體構造去解剖屍體。米開朗基羅創造人體繪描的手法,在初期作品中展現了崇高宏偉的美感,隨著日漸累積的創作歷練,重點由描寫外在身體轉而體驗人的內在精神。西斯廷教堂《最後的審判》,畫中雄健的人物呈現威武氣勢,完全拋棄同教堂中天頂畫人物的恬靜和優美,晚年在保利那教堂的繪畫,展現的啟示更強烈。 

西斯廷教堂《最後的審判》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9%96%8B%E6%9C%97%E5%9F%BA%E7%BE%85

        超越人類智能極限天才的米開朗基羅
 

路過

雷人
4

握手
2

鮮花
1

雞蛋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Lydia 2009-12-10 00:05
米開朗基羅確實多才多藝,在建築、繪畫、雕塑、詩歌等領域都具有非凡的才能。除了《創世紀》,我也很欣賞他的雕塑《大衛》。
回復 fendifendi 2009-12-10 18:18

謝謝Lydia  跟好友的欣賞與贊同加上支持喔
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進入全盛時期。
人性蘇醒膨脹,把自己放在天地萬物的中心。
這個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思想占據主導地位。
人的體態美和精神美也是藝術家們爭相表現的主題。
這個時期杰出的藝術家和藝術流派異彩繽紛,爭艷斗奇。
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被稱為繪畫三杰。
佩脫拉克,但丁和薄伽丘則被稱為文學三杰。
那個時代的十四行詩(Sonnet),說不出的精雅。
十四行詩是一種短篇詩歌的體裁,因多數是整齊的十四行而得名。
音韻優美,結構嚴謹,風格獨特,因而成了當時最流行的詩歌體裁。
同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不愧是駕馭語言的大師,
寫了大量的十四行詩。嚴謹而不拘謹,將十四行詩提升到更加完美的境界。
那正值宗教上多事的時代。宗教改革的思想,也衝擊著他。
一位愛學問好深思的貴婦,介紹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的神學作品給他;那位同時代的德國宗教改革家,深深影響身在教廷的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也是頗有成就的詩人。他非常崇敬義大利詩人但丁
(Dante Alighieri,1265-1321)他寫了十四行詩三百首,其中流露他的信仰。
十四行詩的格律大致分為二種:一為原始的義大利體,或稱派翠克體
(Petrarchan),宗義大利詩人派翠克(Francesco Petracco,1320-1374);
其體例是分為二段,前八行,後六行。
另一為英國體,或莎士比亞體(Shakespearean),
源於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分為四,四,四,最後二行作為結語。
米開朗基羅在世早,他的十四行詩自然屬於義大利體。
1564年二月十八日,綜合文藝復興思想,全才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逝世
於羅馬。

願與好友共享米開朗基羅所寫的十四行詩啊

世界的虛幻
    世界的虛幻竊奪去
    我的時間對神思想,
    祂的恩典被埋藏在泥土下遺忘,
    罪惡的果實在那裏滋長。
    那使別人聰明的才智使我迷誤,
    遲於醒悟所行敗壞的道路:
    仍然愛慕向上雖然盼望失去
    神釋放我脫離自愛肯定的朽腐。
    求減半我從地向天上的路程,
    親愛的主,就是半路也難上升
    朝聖者惟靠你救助的大能。
    教導我恨惡這世界絕少價值,
    和所有可愛的事物我擁抱珍視,
    在死之前,得著永生作我的工資。
   The fables of the world have filched away
    The time I had for thinking upon God;
    His grace lies buried 'neath oblivion's sod,
    Whence springs an evil crop of sins alway.
    What make another wise leads me astray,
    Slow to discern the bad path I have trod:
    Hope fades but still desire ascends that God
    May free me from self-love, my sure decay.
    Shorten half-way my road to heaven from earth!
    Dear Lord, I cannot even half-way rise
    Unless Thou help me on this pilgrimage.
    Teach me to hate the world so little worth,
    And all the lovely things I clasp and prize,
    That endless life, ere death, may be my wage.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trans by John Addington Symonds
          quoted in The Life of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生命的旅程
    我生命的旅程最後到了終點,
    在風暴的海上,乘易破的小船,
    人人渡海回到那共同的港岸,
    各自交帳所行的邪惡或敬虔。
    這樣我曾以那熱情的幻想
    把藝術當作君王和偶像,
    現在我知道是滿有錯枉
    如同人迷戀一切有害的事物一樣。
    將要如何我的思慕傾向,
    一度歡樂驕妄,當面臨兩個死亡?
    我知一個死是必定,一個使我驚惶。
    不是繪畫也不是雕塑能夠平靜
    現在我的靈魂只能轉向神聖的愛
    張開祂在十字架的雙臂對我們接納歡迎。
   The voyage of my life at last has reached,
      amidst a stormy sea, in a fragile boat,
      the common port where one crosses to return,
      rendering account for every deed wicked or pious.
    So that the passionate imagination
      that made art an idol and sovereign to me,
      I now recognize well how it was laden with error
      like all things men desire against their interests.
    What will become of my amorous thoughts,
      once happy and vain, as two deaths approach me?
      the one I know certainly, the other threatens me.
    Neither painting no sculpture now can calm
      the soul turned toward that divine love
      that opens his arms on the cross to take us i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trans by John Addington Symonds
           quoted in The Life of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唯獨藉信
    全地上的物再沒有比我更邪惡卑賤
    如果沒有你,我的人生只有悲慘。
    現在,我的靈陷在諸多的錯失裏面,
    軟弱,疲倦,不堅,懇求你的赦免。
    至高的主啊﹗向我伸展那施恩的鍊,
    那鍊,與各樣神聖的恩賜相連﹕
    我以信心的極限傾訴靈魂的深願,
    逃避肉慾,它的路引向死亡陰間。
    有了稀有恩賜中最大的恩賜,仍然
    願求更加豐盛﹔還再要求更加添,
    因為世界不能夠給真實的滿足平安,
    唯獨藉著信,使我的內心成為
    湧流出悲苦眼淚的泉源,真實悔罪﹕
    此外再沒有別的鑰匙能開啟天堂門限。
    By Faith Alone

    No earthly object is more base and vile
    Than I, without Thee, miserable am.
    My spirit now, midst errors multiform,
    Weak, wearied, and infirm, pardon implores.
    O Lord most high! extend to me that chain
    Which with itself links every gift divine:
    Chiefest to my faith I bid my soul aspire,
    Flying from sense, whose path conducts to death.
    The rarer be this gift of gifts, the more
    May it to be abound; and still the more,
    Since the world yields not true content and peace
    By faith alone the font of bitter tears
    Can spring within my heart, made penitent:
    No other key unlocks the gates of heave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回復 fendifendi 2009-12-10 18:38

不婚偉人的痛苦生涯米開朗基羅
是時代和環境,逼迫米開朗基羅成了畫家、建築師、設計家、詩人。
米開朗基羅75年的漫長創作生涯,有幾乎一半的時間都花在雕刻以外的事情上。
他的書信集中收錄的書簡,真實詳細地記錄了這一點。
在一封致父親的信中,米開朗基羅寫道:“我生活在最辛苦的勞作和無盡的焦慮之中。
這種狀態大約已有15年了,我從沒有過哪怕是一個小時的安樂。”
在書信中,他對自己侄子的婚事關心有加,自己卻作了“不婚的偉人”,終生獨身。
米開朗基羅晚年與詩人、女貴族維多利亞·科隆納相戀,她是他生命中惟一的女人、快樂的源泉。
在五百多封信中,有兩封是寫給她的。
對於她饋贈的禮物,他說:“我擁有它們,不是因為它們將放在我的房間,
而是因為我將身處它們所在的房間裏,我相信,那一刻我將置身天國。”
但他們相識五年後,科隆納就去世了,痛苦的米開朗基羅寫了《燃盡的木頭》
這首輓詩:“當它依然閃耀時,我看到那光輝/如此燦爛驅散我難忍的痛苦/……/
但現在,天國劫走了我的光明/那曾燒灼滋養了我生命的熊熊火焰,
/我便如灰燼下茍延的焦炭。”
米開朗基羅從石頭中解放了人體,卻把自己獻祭給了雕刻,正如他在《藝術家與作品》
一詩中表白的那樣——“無奈帶來屈服。藝術卻令她重生,/戰勝自然。
我,這與雕刻相纏鬥的人,/深切地明瞭這一點;她奇跡地活著/超越時間與死亡,那些無情的暴君。” 
其實米開朗基羅早年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曾經長期游走於詩歌與繪畫雕塑之間。
一五一八年,他曾把自己青年時代的詩稿燒掉了一大半。
直到一六二三年,即米開朗基羅逝世半個多世紀之後,
人們才把他剩餘下來的三百餘首抒情詩和十四行詩結集出版。
在這本詩集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歌頌的是藝術的永恆和人類的創造精神。
《獻給但丁》便是一個好例子:
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對他的評議,
在瞎子面前,他顯得過分光輝燦爛;
對誹謗他的人責備一番並不難,
要真心誠意讚揚他又談何容易。
他為了探索苦難才來到人世,
他為我們造福,然後飛向天邊。
天國之門不肯為他顯現,
國家對他的正義要求不睬不理。
我說國家無情無義,他時運不濟,
結果國家也遭受不幸;
它的致命傷,是對最高尚的人不屑一問。
千百條理由中,只有一條是事實:
他的放逐雖然極不公平,
卻從未出現與他相當或更偉大的人。

米開朗基羅還寫過不少歌頌愛情和友誼的詩篇。
他晚年愛讀但丁的《神曲》,詩作中也不乏宗教的題材,例如:

繪畫或雕刻如今已無法安寧我的靈魂,
因為它已歸向上主偉大的愛,
而使我們永依十字架的他的雙臂亦已展開。
回復 fendifendi 2009-12-10 19:24

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兩個超越人類智能極限的天才,
達文西甚至是用人體衡量宇宙的標準,米開朗基羅說「人體是精神的牢籠」,
生於同一時代,相差二十五歲。他們都深知,對方是歷史上唯一的勁敵。
五百年過去了,的確,他們還沒有找到別的對手。
時代的潮流早已翻了好幾翻,達文西以全人全腦全才通貫過去未來,
米開朗基羅卻純粹以無古人無來者的靈肉聖境藝術絕美,並列不朽。

人為什麼要重德 作者:智鐸
宇宙是分層次的,層次越高越微觀,越微觀的粒子能量越大
(在中學的化學課學過相關的知識,但只是分析其一點而不是整個一個面,
一個境界)。
那一層次的人(我們看就是神)他的能力也就越大。當然那一境界要美好得多,
美好不僅僅是外在的環境,關鍵是人的心靈,是純正的,真誠的,包容的……
這又不是我們一般人所理喻的那種狀態,不是強為,是一種自然的存在。
當我們純淨了自己的心態,摒除了一些紅塵中的慾望和執著的時候,
當我們友善地關愛別人的時候,……那我們的行為是高尚的,
道德是完美的,那麼你勢必接近了那美好的境界,符合了那一層微觀粒子的標準,
相應的也就具有了那一境界的智慧(不是人的聰明)和能力,
因為你和那一境界有了溝通。
我曾看過一本米開朗基羅的小傳,印象裡他是一個極其孤獨的人,
很少與人交往,只專注於他的藝術,沒有過多的人間享受的追求。
後來我懂得了,他一點都不孤獨,只是他已經摒棄了世人的慾望、追求和執著,
他的心如此純淨,如此的高貴,以致很少有人能懂得他。
他生活在他自己的歡愉裡,那是另一種境界。
他高貴的心靈(不是人所能感觸到的)使他能感知到,
甚至看到那更高境界的狀態。那是神的狀態和心靈。
他才能創作出那無與倫比的美。高貴的神態,只能在神中出現,
那是純潔的顯現,無人能創作出來,然而米開朗基羅可以表現,
因為他的心境達到了,他的目力所及,不只是世間的人生百態。
但他所感知的又常常不為人所理解,他只能與藝術對話,以藝術表現給人。
他內心的崇高,如水的平靜與清純……以無可比象的藝術形式獻給人類。
米開朗基羅曾說:「欲創造完美之物,須具純潔之心靈,與神之獻身精神。」
正是因為心中的純淨,他的作品才充滿了永恆與神的光輝。
他還說:「我們與生俱來的神性使靈感與雙手融為一體,去塑造一張臉孔,
用藝術的自由力量,將脆弱的肉身化為堅固的石像,賦予它生命的靈動。
藝術家所能做的,只是用一雙手退去石料的冗余,展現蘊含其中的美。」
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和密友瓦沙利盛讚他:
是神賦予這位藝術家道德的內涵和詩質的才華,
使米開朗基羅在生活、創作各方面都受到眾人的讚賞和追隨。
(你可以參看大衛和他25歲時雕刻的聖母像。
一切盡在不言中,可望而不可及的藝術!)
又如:十幾年前在大陸曾測試過不少兒童的特異功能,
很多孩子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物,如人的前世,
透視人體……為什麼孩子有這個本事,而很少發生在成人身上?
因為孩子單純,幾乎沒有成人的觀念、慾望和執著……在我們看來就是德行高。
記得曾有一位學者說:兒童是成人之父。不假。
過去學什麼手藝,師傅先教你重德,否則學不到高超的本事。
憑著刻苦努力,能有一定成就,但不會太出才。
當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但德行越高手藝越強,甚至可以創造出神奇。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Archiver|鳴醫軒 / MedYeah!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4-5-15 08:00 , Processed in 0.0187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